人教版高三生物上课教案1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 “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_: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创设问题情景:把一粒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水平放置,持续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蚕豆的胚芽会向上生长、胚根会向下生长。分析在胚芽、胚根转弯的那一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动画片段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人教版高三生物上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 细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
(2) 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 细胞呼吸的意义(c 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 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 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3.能力方面
(1) 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细胞呼吸的意义
2.分析:
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利用图表比较,利用智慧园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着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
2.几点说明
(1)精心设计课件,实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借助课件的直观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刻意编排栏目,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讨论栏、智慧园等栏目中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组织学生课外预习本课知识,查询并收集本课的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表对比,总结归纳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讨论分析智慧园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STS的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模式:观察归纳→讨论比较→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电脑动画课件及相关图表、栏目显能测试题等
(2)印发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图表,知识衔接,相关资料。
学生:(1)预习教科书本节内容,书写预习纲要。
(2)阅读教师提供的知识衔接,相关资料。
(3)利用上网查询,翻阅书籍,报刊等收集细胞呼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过ATP,那么ATP在生物体中是通过哪些途径形成的呢?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 学习新课
问题:在第二章我们学习过细胞器线粒体,那其功能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课呼吸类型)
(一)细胞呼吸的类型
1. 有氧呼吸
学生观看有氧呼吸三阶段电脑动画课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有氧呼吸三阶段,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元素示踪
③过程:
第一阶段:1摩尔葡萄糖分解成2摩尔丙酮酸,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水解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尔ATP。
第三阶段:氧气是氢的受体,生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34摩尔ATP。
④能量去路
1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1161KJ可转移并合成38摩尔ATP,其他以热能形式释放。
问题:有丝分裂实验若培养根尖不换水会有什么现象?人体剧烈运动后,有何感觉?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另一呼吸类型: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
(1) 学生观看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电脑动画课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3) 师生互动总结归纳无氧呼吸二阶段,同时教师特别点拨以下内容:
① 生物体内因酶的种类不同,故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常见植物细胞、苹果细胞等,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所以会有烂根﹑苹果腐烂现象。动物肌肉细胞、马铃薯等块茎﹑块根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使肌肉具有酸痛感觉。
②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丙酮酸是[H]的受体。当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并不释放能量。
③能量去路:1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生成乳酸)释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61.08KJ可转移并生成2摩尔ATP,其他从热能形式散失。
④由于最初地球的原始大气无氧气,那时的微生物因缺乏氧化酶进行无氧呼吸。后因蓝藻、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于是有了有氧呼吸酶的好氧微生物,。有氧呼吸以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成为地球生物的主要呼吸类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但是,在特殊条件下,有氧呼吸的生物仍保留了无氧呼吸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细胞呼吸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略)
学生观看大屏幕讨论栏,引出课题: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__________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__讨论栏__ 2是不是有氧呼吸只适用于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__________ 3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晚上吗?
(三)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问题:细胞为什么要呼吸?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细胞呼吸的意义。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的内容
__________ 1、生物界的能量转化
_知识衔接_ 光合作用 :太阳能 ATP 有机物
(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__________ 呼吸作用: 有机物 ATP 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2、有机物之间转化
学生观看大屏幕知识衔接栏目的内容后,讨论归纳细胞呼吸的意义。第一为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第二为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学生观看大屏幕智慧园栏目,引入实践探究课题。
三. 实践探究
__________ 作物增产 种子贮藏
__智慧园__ 果蔬贮存 酵母酿酒
__________ 种子萌发 运动减肥
学生展开分组讨论。
师生互动归纳。
四 显能测试(习题)
五小结略
六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高三生物上课教案3
细胞质
(一)基质:简要介绍物理化学性质、特点、性能。
(二)细胞器:讲解细胞器的概念。
1、线粒体:——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粒状或线头状小体。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从了解分布特点入手,推测该细胞器的功能。因为其他方法会伤害细胞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准确作用。而且提取出来的细胞器必须在了解功能的前提下,人为设置相应的环境才能进行活动。
提供资料供学生分析推测:
每个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一般为1~50万个。大鼠肝细胞平均800个(500~1400);小鼠肝细胞有2554个;人的肝细胞2000个;精子尾部20~30个(密度极高);人肾小管上皮细胞800个;多核变形虫内50万个;玉米根冠细胞100~3000个。一般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少。生理活动高的细胞如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和分泌组织的分泌细胞数目多。
①分布:所有活细胞中。耗能多的细胞中数量多。
②作用:为生命活动供能。(大约占95%)
学生阅读:26页课文并进行分析讨论,了解线粒体的作用。(为第二章的学习做准备)。
(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2)葡萄糖怎样释放能量?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3)主要场所的含义?
如此重要的动力工厂一旦受到伤害结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重点防护。
③结构:(双层膜的保护,以示重要)
问题讨论: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的意义?(嵴:面积大、基粒:集中高效率)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介绍线粒体的自主性遗传和线粒体的起源。对于一般学生只介绍线粒体内含有遗传物质,可以相对独立的控制其本身的遗传和变异。点到即可,不要展开。
线粒体的自主性:(相对独立遗传的基础)
具有环状DNA、RNA等与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性。
与线粒体同等重要的另一类细胞器是质体。
2、质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中的叶绿体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细胞器。
在番茄果肉细胞、红辣椒果皮等果实、花卉组织中可见到成红色的质体——有色体。有色体使植物组织呈现黄——橙红系列的美丽色彩。
在叶肉细胞、绿色幼茎的皮层细胞中、未成熟的果皮内、衣藻和水绵等植物细胞内均可见叶绿体。
①分布:植物体特有。
②类型: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1)白色体与有色体的关系;原质体与白色体和有色体。
(2)有色体的颜色、分布、表现效果。注意区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的色彩和位置等特点。
(3)叶绿体的分布、形状、行为;叶绿体与叶绿素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及词组的正确使用。
③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数量:一般叶肉细胞内10~100个最多可达260个。
形态和行为:大约10倍于线粒体。光镜下清晰可见。在高等植物细胞内多数为扁椭圆体(长轴一般为3~10μm,厚1~5μm)。可以根据光线强弱移动或转换方向……。有应激反应是生命的体现。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面积转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或叶绿体向细胞侧面转移,或者堆在一起互相挡光。因为直射的强光会形成光抑制,使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伤——生命的化设计。
与线粒体进行比较。注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讨论:
(1)与线粒体结构方面相似的是?不同的是?
(2)基粒的特点(与线粒体的不同)?意义?
叶绿体的膜面积:1克菠菜的叶绿体外膜面积大约为400cm2,内膜面积大约60m2而一个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膜面积是非常大的!
(3)叶绿体颜色的特点?说明了什么?
简单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叶绿素含量高;温度等因素对色素的影响;不同色素对光的吸收不同;不同环境中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别。
结构:
叶绿体的自主性:叶绿体有自己的ADP和ATP库,不与细胞质中的进行交换。 含有DNA、RNA、核糖体。但是受细胞核控制。
叶绿体内有淀粉粒、脂类滴等,对于维持渗透压有意义。
总结: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体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细胞器
分布
作用
结构(被膜、基粒、酶、色素)
线粒体
活细胞都有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双层膜
基粒在内膜上非膜质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无色素。
有核酸
叶绿体
能光合作用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场所。
基粒为膜质结构。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有光合色素。
重点强调要点,引起注意。
3、内质网
①分布:外连细胞膜内接细胞核核膜。
学生观察描述: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意义?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②结构:单层膜质囊、泡、管连接而成。
③作用以及意义:加大代谢面积;空间分隔;加工运输的通道。
外运的蛋白质多是由粗面型内质网加工运输,并靠出芽方式形成运输泡。运达高尔基体后分泌出细胞。突出体现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内膜系统是有机整体的特点。
内质网上的颗粒是另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4、核糖体
名称的来历:核糖核蛋白体
成分:蛋白质、RNA、酶。
核糖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说明什么?数量上与其他细胞器有什么区别?细胞内还有什么前面没有提到,而对于细胞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很大的物质呢?
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实际上是合成肽链的场所。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捕捉核内输出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控制氨基酸的组装制造蛋白质。具体内容见遗传变异部分。)在细胞中它们多成团聚体存在,意义?(充分利用信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问题:不同细胞二者比例不同,肝和胰腺等腺体细胞中附着型核糖体可高达80%。这是否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肽是如何变成蛋白质?又是怎样加工并分别分配到到细胞内外的呢?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分泌出细胞?
科学家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或标记氨基酸进行观察……。(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5、高尔基体:(突出连续变化的特征。体会生命的运动性)
结构:膜质囊、泡。
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中心的是形成面,另一面是成熟面。这两个面的形态、化学组成、功能都不相同。在形成面有许多小囊泡,它们是由附近的粗面型内质网出芽形成的运输泡。他们不断地与高尔基体的扁平囊融合,使之扩大。成熟面的大囊泡也叫分泌泡或浓缩泡。
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内质网的分泌泡接收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将各种物质分离、浓缩、转运。
一个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数量与细胞的发育和状态有很大关系数目可以从0到上万个。如腺体细胞、藻类假根处的细胞(分泌粘多糖)高尔基体特别多;细胞分裂快结束时在赤道板处会聚集好多高尔基体。(微管牵引高尔基小泡到达一定位置与内质网等共同构成细胞壁)
根据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碱性染料标记原料(跟踪糖的形成)和分析高尔基体的分布特点总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什么?
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附近,还有一种细胞器叫做
6、中心体:
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观察其表现,在细胞分裂时特别重要。(见39页图)中心体的含义是什么?(位置、行为)可以用磁铁吸引大头针运动来进行演示
作用:参与细胞分裂。
成分:蛋白质 微管结构
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7、液泡:一般植物细胞都有。单细胞动物体内的伸缩泡也可看作是液泡。
(1)你估计液泡是如何产生的?(来源、形成、描述发育过程。)初中根尖细胞的发育部分曾经学过。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否一样?分布特点?
(3)结构特点?
结构:膜质泡
(4)液泡中可能会有哪些成分?
(5)液泡的作用?(提醒注意:细胞液与细胞质基质不同)
作用:储存水、盐、花青素、有机养料等;保持植物体形态;影响细胞吸水。
8、溶酶体:简单讲解。
学生总结归纳整理笔记:
(1)比较结构特点方面的异同,将细胞器归类?
(2)分布特点:
细胞壁(动物和人的细胞没有)
质体、大液泡(植物细胞特有)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
(3)各结构的功能: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
内质网——代谢工作面、膜库、加工和运输的通道
液泡——水和养料的仓库;维持形态
中心体——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溶酶体——水解酶的仓库,可使死亡的细胞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细胞核(续示例二)
三、细胞核──细胞中最为重要的结构
1、位置、形态:
“一般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有时还不止一个。”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血小板、筛管细胞)哪些细胞不止一个细胞核?(骨骼肌细胞、草履虫)
细胞核的形状一般是什么样?(链球状多页、肾状、网状、分支状)位置?(一般在中心,有时在边侧)
搜集证据: 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1)变形虫显微去核实验: 不食、不动、不分裂繁育然后死亡。
如果1、2天后再移入细胞核,复活。
(2)事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120天死亡; 血小板7天死亡。
(3)对单细胞伞藻的实验进行分析
(4)克隆技术——多莉羊的产生(简单叙述过程和结果,分析原因)
问题: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细胞核里有什么重要物质?遗传物质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核决定生物的性状;核内具有全套遗传物质)
鉴于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遗传物质应该如何生产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复制与合成的异同?细胞在何时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原因?
2、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要控制细胞质内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如何克服空间上有距离的现实?如何实现呢?细胞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3、结构:
(1)、核膜:两层;与内质网连接;有许多核孔。
既然要保护遗传物质,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孔?孔是做什么用的?是否破坏了膜的屏障作用?细胞核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要控制细胞质内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如何实现呢?细胞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孔内有丝交织、有一层不定型物质隔膜──屏障。只有特许证的大分子物质才可以进出。
究竟是那些大分子物质呢?什么物质是细胞核内产生,却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呢?细胞核内主要做那些工作?需要细胞质内提供什么物质方面的援助呢?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
(2)、核液:
(3)、核仁:
致密、无膜、多球状、染色很深、数目不定(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目多、个大其他细胞可能没有。)
经试验证实:与核糖体RNA合成有关。(影响核糖体的组装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RNA的合成需要遗传物质DNA的控制。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当科学家用碱性染料对细胞核进行染色时,发现在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着色的物质,定名为染色质。经过化学分析得知他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组成的。
(4)、染色质:
①、成分:DNA和蛋白质
②、状态:松散的丝状体。
④、意义:染色体:可以保持大分子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中保持分子的完整性。
染色质:确保遗传物质的复制;保证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进行。
总结: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成分,不同时期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
(从中体会生物体化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完美。)
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种类繁多。在微观世界里,还存在着另一类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细胞结构呢?与真核生物存在什么区别呢?
原核生物
1、主要类型:蓝藻类、细菌类等。举例……。
问题讨论: 观察细菌结构图,找出与真核细胞的不同……。
2、结构特点:体积极小;缺少“膜结构”所以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等结构。
思考讨论问题: 原核生物体积小、结构简单生殖方式单一等诸多特点的根源是什么?
——遗传物质简单,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量少……。(DNA分子呈环状独自存在,很少与蛋白质一同构成染色体)
复习细胞结构与功能,进行知识梳理。
学生讨论:
(1)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是一个有生命的结构?(细胞结构是有生命的结构与非生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生命性)
(2)举例说明:生物体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之中。
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也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性。
(3)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体会细胞结构的严整性——有序、高效、整体协调。
(4)哪些事实可以说明:细胞结构与功能是相互适应的?
体会生物体自身以及与环境间的——协调性、适应性
细胞的生命性: 运动性、应激性、协调性等均为生命性的具体体现。
(1)由于细胞膜结构具有流动性,因此使生物体具有如下特性:
①解决了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膜的问题。
(胞饮、内吞、分泌、核孔等)
②是实现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③内膜系统:使细胞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奠定了细胞整体协调的坚实基础。
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相互转换是一个整体。
空间分隔保证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各自有条不紊地进行。
(2)由于细胞膜功能具有选择性,因此使生物体具有如下特性:
①可以违反一般物理原则反浓度差运输。
可以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需要的各种元素,与细胞外界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具有正相关联系。不需要的元素尽管外界浓度很高也可拒绝接受;有些物质细胞内浓度可以比环境中相应物质的浓度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②在一定范围内,是否被吸收与物质大小无关。
离子很小但不一定被吸收;有些氨基酸分子相对很大但是可以大量轻易地被吸收;尤其是脂类物质连载体都不需要,便可轻易通过。
③不能穿行过膜的大分子,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如胞饮、分泌、内吞等方式通过膜结构。
(3)应激反应。
①叶绿体对光的反应,可以判断光源的位置、光照的强度等。
②核糖体捕获mRNA。DNA和RNA 之间、各种RNA 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蛋白质的生产流程。
③中心体吸引微丝微管形成纺锤体。
④细胞的信号识别。
免疫识别功能;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分泌激素或酶;神经传导;形成食物泡取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4)生化反应、物质能量变化的调节。
①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条件完全不同与自然界。
物质燃烧的三要素在生物体中式不具备的:细胞内的有机物是在常温、常压、水环境中“燃烧”的——全是因为有了酶。
②进入叶绿体后,可以被活化近而转化为有机物;与此同时光能也被转化并储存入有机物葡萄糖中形成生物体赖以为生的能源物质。
③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影响到产物的形成。
(5)整体协调性。
如果由学生总结归纳整理教学效果会更好。生命性贯穿于每一个知识点,需要认真体会挖掘。
探究活动
观察膜的选择透过性
(1)血细胞失水、吸水的过程:
用生理盐水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红细胞形态。从盖玻片一侧加入略高浓度的盐水、以及添加蒸馏水稀释后,观察血细胞失水和吸水胀破的过程。
(2)植物细胞的选择吸收过程:
制成洋葱叶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添加少量2%氯化钙溶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过程。
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测定试验开始前与实验结束后,溶液PH值的变化。
细胞的体积与面积大小对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形式:试验并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由于细胞与环境的交换量很大,你认为细胞的体积应该是多大更合适呢?依据什么?设计一个让人信服的模型加以说明。
对一般学生可以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定性或定量实验均可以)
如:用不同体积的豆腐块(或琼脂块)浸泡于彩色的液体里,分别记录浸泡时间。切开从剖面观察染色情况。分析原因。体会细胞体积为什么要尽可能的小。(保证足够大的交换面积)计算相对体表面积对物质交换的影响,会更令人信服。
寻找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
形式:根据已有的初高中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开展讨论
可以通过每个人自己查找资料后分小组交流
1、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出废渣的排除。(初中:动物学)
2、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初中:人体生理卫生)
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高中:细胞结构部分)
4、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高中:生殖发育部分)
5、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断过程。(高中:细胞分裂部分)
6、高尔基体的产生和分泌泡的分泌行为。(高中:细胞结构部分
人教版高三生物上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
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
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综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养成对科学追求无止境的精神)。
课堂练习:P28(及时反馈并矫正)
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学习与评价》。
人教版高三生物上课教案5
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
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课本第6页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案范文2023-08-23 17:23:28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与设计五篇2023-08-26 12:34:02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走进中学教案2023-08-15 03:59:5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做个加法表二教案最新2023-08-18 03:25:42
粤教版生物高考讲评课教案范文2023-08-25 17:10:00
五年级课文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2023-08-11 05:00:0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五篇2023-08-24 17:36:21
高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08-26 19:32:04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23-08-22 23:24:10
高二生物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2023-08-19 1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