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五篇

时间:2023-08-26 00:15:15 文/王明刚老师 生物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1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教学目标: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重点:

1、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4、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教学难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生殖的概念、意义、方式

概念: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意义:维持生物物种(种族)的不断延续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酵母菌等( 不是指植物的“芽” )

主要方式 营养生殖:植物营养器官的嫁接、扦插、压条等

方式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养下一代

有性生殖 概念:一般是由亲代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下一代

2、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果皮          子房壁

种皮    珠被      子房

种子           胚珠

胚     受精卵

果实

3、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以相关的结构适应着各自的传播方式。

依靠风力:蒲公英 果实具有伞状的毛

依靠水力:椰子树 果实漂浮在水面上

依靠动物与人的运动:苍耳 果实表面有钩刺

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 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将种子弹射出去

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 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 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类型:_Y或__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_Y 产生两种精子 _ 和 Y

性别决定方式:_Y型

女性:__ 产生一种卵细胞 _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四、作业:中考通1——20题

● 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教学探讨与反思: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1课时)

一、动物的种类

1、大约有150万种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的形态特点: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e)运动器官——鳍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

g) 呼吸器官——鳃 鳃丝 :气体交换的场所

鳃弓

鳃耙 :过滤水中的物质

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

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

A、150种 B、100万种 C、150万种 D、200万种

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

A、体外 鼻孔 鳃 血液 B、体外 口 鳃 血液

C、体外 口 鳃 体外 D、体外 鼻孔 口 鳃 体外

七、教学反思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课时)

一、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的动物。如:贝、螺、蚌、乌贼、章鱼等。

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等。

4、其他动物:海豚、鲸、海豹(哺乳动物)、龟、鳖(爬行动物)等。

二、动物间的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四、作业:

1、下列不属于鱼纲的动物是( )

A、鲫鱼 B、金鱼 C、鲸鱼 D、青鱼

2、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

3、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3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4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得高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肤、黏膜等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条防线的构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图,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教学时应从感性知识入手,根据认知规律组织数学。

1、 学生准备预防接种卡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及视频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免疫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线

2、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二、计划免疫 教学后记 1、对三道防线应做具体细致的介绍,多举事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时间关系,练习做的不够多,应当注意。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这就是计划免疫。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起,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教案5

体验皮肤的温度觉

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

实施方案:

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

方法:

①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

②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取出;

③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

冷水

热水

温水

右手感觉

左手感觉

现象分析:

(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

(2)右手皮肤温度低于热水温度,人觉得热;

(3)3分钟后两手同时放入温水中,左手皮肤温度低于温水温度,人觉得热;右手皮肤温度高于温水温度,人觉得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的各结构名称及作用。

3.说明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知道的生长的基础知识和体育锻炼对的影响,以及折急救的知识。

能力目标

1.明确观察目的,有序地观察长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能力。

2.通过鉴定的成分实验,及对实验观察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设计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

4.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体系

(二)教材分析:

关于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成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鉴定的成分;的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实物(长),及实验(鉴定的成分)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建议:

的结构可以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让学生观察长的结构时,可以先让学生想想人体长所在的位置,它应该承担什么作用,这个作用需要人体长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是中空的管状结构还是实心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当学生认识统一时,再让学生做实验观察长的结构。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建立人体长是一个中空的结构的概念。然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教师可围绕长的功能逐渐展开让学生认识长的各部分结构(膜、质、髓)。为了使观察目的性、针对性强,教师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及思考问题,设计观察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后及时对学生检查反馈。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长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另外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膜的功能,可以联系折后的愈合是依靠膜的作用。又如用自行车架的空心钢管作比喻,来说明长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运动的特点。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做到观察实物或标本与挂图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鉴定成分的实验,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过程 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教师取一根长,用力折,很难折断,敲打几下,不容易破碎。再取一根鱼肋,用手轻轻弯弯,看着弯曲的程度。指出有一定的硬度和弹住。这时提出: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造成的两种特性的原因是具有的两类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出结论: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方面。指出的物理特性是由的成分决定的。

为做好鉴定成分的实验,煅烧的可以选用块状薄片,脱钙的可以选用细长的鱼肋。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的脱钙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在课前预先做好一份,待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观察教师预先做好的那份结果,课后再观察自己所做的结果。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以防灼伤等。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

第 1 2 页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高三毕业班物理教学计划方案2023-08-20 14:59:43

年度政治教学反思总结范文7篇2023-08-14 19:32:52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五篇2023-08-19 22:05:13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大全总结2023-08-26 21:07:29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范本五篇2023-08-19 22:05:13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期末范文五篇2023-08-15 02:26:08

高二生物学科组教学工作总结五篇2023-08-19 18:25:15

高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2023-08-26 19:32:04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23-08-22 23:24:10

高二生物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2023-08-19 16:31:0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