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有关读书名言75句

时间:2023-08-16 19:31:51 文/李盛老师 名言学文网www.xuewenya.com

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书用心读学有新得,功用心练日有新功。

4、人生欲觅成功路,学海寻航苦作舟,攻读诗书千古鉴,求知万卷自风流!

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6、哪里有读书的风气,哪里就有文化和创作;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修养,哪里就会有幸福。——维亚泽姆斯基

7、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

8、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如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毙,家从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普指赵普,宋宰相——《宋史》

9、读书,一般容易犯两种毛病:一种是所读的书太窄,犹如坐井观天,知识面只有井口那么大;一种是太泛,信手抓来,东翻翻、西看看,无所精专,犹如大海漂舟,毫无方向。——敢峰

10、应着重选择格调高,艺术成就大的作品,对二三类作品,少读或者根本不读。倘若拿到书就读,什么书都胡乱阅览,这正中《传灯录》中卷七所讥: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孙犁

11、从淘金者手中流过沙,可以堆成山丘,而纯金却只能一粒一粒地积累。读书好比淘金,博览群书,宝贵的真知才会一点一滴地获得。——失名

12、中华自前明以来,盛行时文,乃以房社体例,变古书面目,为讥者所嗤。鄙意似可不必,不如每人之下,就其全集中,或评论其生平,或摘录其未选佳句,使读者因一斑而窥全豹。——俞樾

13、只有书背与封面才是那本书最好的部分——这样的书,世上何其多。——狄更斯

1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注:逸:轻松。——程端礼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卢梭

17、以真理为灯火,以真理为支柱,不要以别的东西为支柱。——释迦

18、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闻一多

19、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英]赫尔岑

20、举一反三者,博学;举己得三者,多学。书摘

21、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2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作者:(明)冯梦龙

23、为学贵如疑,知疑贵问师。——佚名

2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作者:(明)佚名

25、有的人认为读书是为以后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有的人则认为读书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有的人则认为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报效国家;有的人则认为读书是为了人类的将来的美好生活。

26、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漫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唐·刘长卿

27、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英]洛克

28、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作者:《格言联璧》

29、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30、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佚名

31、读书像加油,书读的太多,就变成了油罐车,跑不动了。

32、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佚名

33、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佚名

34、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时间。

35、一个人在山顶的时候,会下望深渊;等到跌落到深渊以后,人就会仰望天空。

36、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37、书是人类的朋友,爱护书籍就是关爱朋友。

38、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39、书不仅仅是生活,而且是此刻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40、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41、人就象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现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

42、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为此,你必须付出努力。

43、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站起来,前方照样光明一片,我无所畏惧。

44、有的孩子在写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画图画,有的在读书,也有的在做体操。小豆豆旁边的女孩子好象已经会写平假名了,正在往笔记本上抄。小豆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无法和大家一样立刻进入学习。

45、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作者:伏尔泰

4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作者:陆九渊 出处:《读书》

47、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4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49、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50、读一本好书,修一层思想。

51、读书有什么意思,那是不读书的人不知道的。现代人打发时光的渠道越来越多,书籍在离我们远去。如果远去的仅仅是书倒也罢,问题是不那么简单,因为——书是我们的岸。读书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书为伴,把自己交给一页"属灵"的字。——麦家

52、在读某些书时,我们的脑海主要为作者的思想所占据;而在读另一些书时,我们却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

53、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笛卡儿

54、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出处:对联集锦

55、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出处:对联集锦

5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57、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作者:顾仪卿 出处:《医中一得》

58、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太平者未之有也。

59、良好的方法能使咱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尔纳

60、咱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咱们思想,咱们只但是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咱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咱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简单,然而在读书时,咱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户外场了。因此,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潜质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潜质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叔本华

61、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马塞尔·普鲁斯特

62、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英勇。

63、读书改变生活。——许杨欢

64、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美]爱默森

65、每一本书都是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66、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67、对付勇士来说,贫病、困顿、责难、离间、冷嘲热讽,一切压迫都是前进的动力。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68、谁把空隙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比及功效时节,他只能望着空枝感叹。

69、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波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70、正确的阶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71、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以为你知道得许多;而当你念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7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

73、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飞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 [苏]苏霍姆林斯基

74、读书使人充分,思考使人艰深,攀谈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

75、念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场地使用证明申请书六篇2023-08-17 01:51:15

精选银行贷款委托书三篇2023-08-25 10:21:28

工作年限证明2023-08-21 06:25:22

出国工作收入证明2023-08-11 13:01:48

帮助别人的名言精选2023-08-14 17:21:13

有关励志的名人名言精选2023-08-20 10:35:18

激励自己的名言集锦2023-08-14 08:16:25

团结合作的名言名人2023-08-16 22:15:58

通用生活的名言68句2023-08-21 11:24:22

描述兴趣的名人名言2023-08-25 11:26:0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