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讲述法。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知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述传递给学生。教师生动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史实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将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相联系,历史知识具有连续性,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旧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新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结合史实回答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知识结构图等。
第二,讲解法。
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讲解法常常是用于阐释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会议和条约的内容、时间的因果分析、人物评价、事物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讲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则: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论证事理;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有价值的史料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第三,讲读法。
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讲读法重点在阅读,关键在讲解。运用讲读法最忌讳用大部分课堂时间来读书,那样等于取消历史教学活动。
第四,谈话法。
即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谈话法运用得当,关键是教师运用好谈话的技巧,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五,图示法。
图示法也称为纲要信号图示法、图文示意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符号等形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其功效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素材的选取,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宁缺毋滥。
第六,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有很多种类,如实物、模型、地图、图片、图表等,以及一些电子视听技术如投影、幻灯、计算机所呈现出的各种图像。在历史课堂上 运用直观教具是经常性的手段,关键是要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点,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学效果,尤其是要与讲述、讲解、谈话等方式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第七,板书。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黑板书写传递教学信息。设计板书的原则有:掌握要领,明确重点,把握结构,分清层次
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原则
新课改的实施,其主要宗旨就是让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也就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渠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进行历史情景再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在课堂上渲染出当时的历史朝代的氛围,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从而增加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进行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
初中历史作为人文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历史学科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发挥出历史教学的综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历史教学的政治性特点,结合政治理论进行教学,要熟悉历史教学的经济理论,结合数学学科的思想进行教学,要看到历史进程中科技文化进步的步伐,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教学。多学科的结合的创新原则,就是把历史课程中不同的教学特点和各学科进行结合,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从多视角、多思维、多侧面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创新原则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新课改的实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学期《巴黎凡尔赛体系》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为什么在这两次会议中,中国作为战胜国主权却没有得到维护?”在学生讨论后得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继续引申“那为什么现在我国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学生讨论后得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创新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实际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创新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采取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以满足新的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七年级课程有关儒家文化的学习,在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孔子的教学思想中领悟学习,并结合现代教学方式以及新课改要求,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学到很多现代教育不能学到的教育思想,可以升华现代教师的思想,可以使现在教师从中学到大爱无疆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创新原则
教育的宗旨中的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素质是第一位的,能力次之。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改变考试论的教育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制约。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思想教育,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最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学期《侵略与反抗》的学习中,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发生,了解毒品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让当代初中生树立远离毒品,远离不健康生活的人生价值理念。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创新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统一。”历史教师必须当好“学习指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逐渐自主营造创新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思维
一、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如志向、想象力、意志力、兴趣等能给思维力的产生提供强大的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高,他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就越大;想象力愈丰富,愈有利于构建知识的立体体系,愈有利于思维的扩展;意志力坚强的人,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驾驭自己的情绪,并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兴趣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教材与学生间的媒介,一定要大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保证每位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思维意识。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把问题引入课堂,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设问要注意启发性,要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可依据《考试说明》的几种能力要求从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如,要求比较问题: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点?要求综合归纳问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哪几次高潮?各有什么特点?要求推理说明的问题: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民主革命引向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历史教学不能平铺直叙教材的内容,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如历史地图、课文插图、仿制的模型教具等,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开启思维的动机。比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先引导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并要求同学们指出哪幅图反映英国必然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哪幅图能体现英国的侵略行为?哪幅图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以图导谈,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叙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赤壁之战时,可利用苏轼《赤壁怀古》里面生动的词句对古战场赤壁进行渲染,简单色画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然后因势利导,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历史作用,并假设关羽当时把曹操杀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辩能力。
另外,语言的准确运用,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也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审题能力差。概括能力不足,答案不简洁明了,条理不清楚、层次混乱等问题,主要是学生语言能力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点:首先,老师应注意缩小师生间的语言差异,使老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其次,要弄清教材中一些关键性语言,引导学生做定量思维。如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广泛使用。出现、推广、广泛使用所表示的量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再次,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进行思维,把所学的内容加工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往往能把厚书读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过好语言关是培养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让学生多研究思维实例,吸取别人思维的经验长处。
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让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发展起来,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把历史教学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内活动。例如,看历史故事,听历史讲座,参加历史专题辩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研究一些思维实例,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思维成果,填补课堂学习上的一些空白。这样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解答一题多论的历史问题。不过,学生在吸收谒外营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注意科学吸收。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不科学也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史观。因此,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历史理论知识,特别是与逻辑学、辩证法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辩证吸收的目的。第二,讲究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研究思维实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思维实例应具有代表性,以共性看一般,往往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第三,注意思维的多棱性。思维的形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形式。一种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包括几种思维形式,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不同思维方式在掌握历史知识中的不同作用,才能实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知识迁移,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计划五篇2023-08-25 18:15:58
中学历史学科组教学方法2023-08-22 09:58:01
初中名著阅读考点有哪些2023-08-27 01:16:59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计划最新五篇2023-08-15 10:38:18
中学历史学科组教学方法2023-08-22 09:58:01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2023-08-21 18:40:32
高考历史学习方法指导2023-08-23 21:23:26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