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1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过程;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获取知识的途径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通过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是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
(2)通过了解尼德兰人民独立斗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珍爱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并列,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而且,它更加广泛、深刻,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还同他们的经济、政治利害息息相关。而尼德兰革命既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革命的成功同时宣告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胜利。北方独立后,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力。
(2)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与尼德兰革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1)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场反封建斗争,其影响比文艺复兴更为广泛、深远。(2)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成果——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重点的突破方案
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②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③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⑤宗教改革的意义⑥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⑦尼德兰革命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和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高中学生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还较差,还不能较好地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原理认识历史。因此,在理解上述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难点的突破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宗旨及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②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③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④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以及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有目的的自学本课内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 教学设计示例第四节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
难点: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出示学习标准,引导学生自学的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文艺复兴的性质、作用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⑴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⑵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
⑶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
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⑸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及其宗旨。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
⑹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为什么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改革的形式?
⑺英、法宗教改革的特点以及意义
⑻英国国王为什么进行宗教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
⑼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⑽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⑾编写尼德兰革命大事年表、
⑿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
⒀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
⒁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学生在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
在解决“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路德教与加尔文教教义的不同入手。
关于“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 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尼德兰地区的主要矛盾: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与西班牙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也很突出;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教派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的反映。西班牙在尼德兰残酷地迫害新教徒的行为,不仅激化了宗教矛盾,也使民族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关于“尼德兰的分裂的原因”。应引导学生从尼德兰地区居民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南北方的宗教信仰、南北方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三、小結
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习本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点拨和适当的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四节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一、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3.加尔文教派
4.法国的宗教战争
5.英国的宗教改革
6.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尼德兰革命
1.主要社会矛盾
2.资产阶级革命
3. 革命的影响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掌握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相关问题的了解和探究,掌握历史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材料,认识到历史材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经历,深入分析和理解,感受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的热情,激发爱国情怀,明确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难点】感受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的热情,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展示实业群英榜:棉纱大王-荣宗敬,面粉大王-荣德生,火柴大王-刘鸿生等,请学生说一说关于他们的故事,并总结:有人说我国近代的这些民族实业家特别令人敬佩,他们是在寒风冷雨交加中守着那份坚持和执着,努力创业,那么这些民族实业家到底经受了哪些寒风冷雨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
教师提问:说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请同学们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前两课所学,猜想近代中国民资的发展有哪些寒风冷雨?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后来随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的形成,又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
接着教师展示三则史料,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哪些手段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阅读史料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利用特权,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民族资本主义在市场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3)发动侵华战争,直接摧毁民族工业。
(二)本国势力的压迫
过渡:除了外国势力的剥削之外,本国势力不断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请同学们阅读史料,找出他们用哪些手段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阅读史料,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清政府不承认民族工业,认为是异端,驱逐和收取苛捐杂税。(2)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严重影响民族工业发展。(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收买、敲诈、没收等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学生初步理解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后,教师设置情境:假设你是当时的民族资本家,面对外国势力的剥削和本国势力的压迫,你怎么办?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哪怕前路艰辛,仍然不懈斗争,他们是中国近代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搜集在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时期创办工厂的故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3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 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和条件
师:工业革命的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社会政治前提、市场的需要、技术的准备等方面思考。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为广大的世界市场呼唤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的技术的准备。
2.主要成就
师: 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四个方面的具体成果请同学们看表。(放投影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90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德国
1903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
手段 40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
(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
3.特点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就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进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投影: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年代 内容 国别 发明人
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1785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
1807 轮船 美国 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从其各项发明的时间也可以看出,从 1765年到 1814年,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我们教材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项发明的产生、发生的地域范围及其对各国的不同影响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它的特点。下面我们就逐项进行分析。请一个同学读教材总结的第一个特点。
生:(读书)
师:就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各项发明产生的特点,教材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命性的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仅仅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革命性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就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英国人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对这一特点进行了总结。请同学们读一读。(放投影)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摘自[英]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生:(读材料)
师:他所说“科学时代”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不对?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科学时代就是指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此后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式的进步,都是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所以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第二个特点。
生:(读书)
师:这一点教材说得已经很清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原因何在?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
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请学生读教材,总结特点之三)
师: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回答)
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产生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主要形式
师:垄断组织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因为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企业部门的不同以及环境等的不同,垄断组织形式也就随之多样化,主要有哪些呢?
生:(找出几种不同的垄断组织)
师:(归纳、简化)
流通领域:卡特尔——分割市场(初级)
辛迪加——设总办事处协调(中级)
生产领域:托拉斯——合股经营(高级)
3.影响
师:从垄断组织产生的途径,同学们可以分析垄断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总结)首先,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而遭淘汰的必然是设备陈旧、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组织,显然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其次,垄断是新兴工业部门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发展的程度较高。这些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步伐。总之,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在这些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第三,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国内市场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第四,列宁说: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4
秦朝统治
教学建议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和“秦朝封建-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这是因为-主义制度具有其-性。但是,封建-主义制度不等于“-”。“-”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主义制度,而是“秦的-”。
例: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它表明秦期不仅要取缔与-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说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
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
例: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 C.蜀汉建立以后 D.南朝时
答案 A
教学目标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有关秦朝修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起到了少受少数民族侵扰的作用。
B.修长城的耗费,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C.中国历最早的人工城防
D.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
分析:这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是选出对长城不正确的描述,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长城的修建,作用和评价的把握正确,答案就迎刃而解了,秦长城之前,秦赵燕以有长城,答案C
例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分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大意是天下长期受战争之苦因为有诸侯,天下刚稳定,再建立侯国是再生战争,想求安定不就太难了.基于此秦始皇反对分封,于是推行郡县制.答案B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新书·过秦论》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
②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
③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做材料题有一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1.读懂材料(包括选自书本和问题)2.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3.分辨问题做答.
答.①不是。 ②指“焚书坑儒”。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
一。 ③是秦的-激起的农民大起义-了秦的统治。
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
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①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
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
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
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
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这里应把“秦的-”和“秦朝封建-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这是因为-主义制度具有其-性。但是,封建-主义制度不等于“-”。“-”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主义制度,而是“秦的-”。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5
《英国宪章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832年改革;《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理解:理解英国宪章运动工人要求普选权目标的基本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运用: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阅读理解 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难点】
重点:1832年改革、英国的宪章运动
难点: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问题研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意把英国宪章运动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讲述,借此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教学过程】
导课: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那么英国广大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一、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1832年的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可举教材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取得相应政治的统治地位。1832年他们利用全国工人、农-动高涨的形势,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2。《人民宪章》的提出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为此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宪章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1)内容: 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
2)性质: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
3)意义:1838年5月,这个-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4)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3、宪章运动
《人民宪章》颁布以后,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各地纷纷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协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百个分会。在宪章派……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宪章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合理的工资等。并抨击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这份-书表明,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新-书再次遭到否决,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在政府的-下这一阶段的运动再次失败。
1847年……又出现了一次-。许多城市……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
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它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
①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要求议会扩大选举的改革法案,其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形响。
②促进了英国国内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得到完善。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2。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宪章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他们采用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进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本课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英国宪章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以及其对欧洲近代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是世界历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宪章运动在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中考数学考点分析2023-08-24 11:36:48
八年级下册数学优质教学计划五篇2023-08-13 21:15:16
安徽省中考数学核心考点2023-08-21 16:45:57
初三数学课程教学计划五篇2023-08-20 13:23:57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农业模板最新范文2023-08-12 21:28:08
九年级历史讲课教案范文2023-08-28 04:43:41
高一年级历史理论课教学计划五篇2023-08-25 14:49:30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