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五篇

时间:2023-08-22 16:02:14 文/张东东老师 历史学文网www.xuewenya.com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1

(一)说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②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③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说学生情况

本课由于没有简单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后果、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我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A、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恰当、清楚地说出教学手段的选择、分解、组合和应用的先后顺序,特别要说出教学手段应用的使用和作用时机。

B、教学手段的使用原因

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鸦片战争》部分视频。(设计意图)用视频播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记忆的效果,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顾名思义,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引起来的。展示罂粟花图片,并作介绍:鸦片俗称大烟,

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19世纪中期后,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

【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背景

播放视频: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如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共同讨论,小组共同解决,并由小组代表回答。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智能。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 参阅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弛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板书】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总结】从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中贸易综合国力方面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板书】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鸦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同学阅读课本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活动】英国掠走中国大量白银(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数十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展开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当时哪位政府官员最先意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活动】林则徐、虎门硝烟。

【教师活动】播放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活动】有见识的林则徐开始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那道光帝会采纳林则徐的请求吗?如果会的话,请思考道光帝为什么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学生活动】会的。道光帝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才会那样做的。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在虎门海滩成功销毁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活动】他们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教师活动】很好,从刚才一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禁烟运动点燃了鸦片战争,成为了它的导火线。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学生活动】中国近代历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活动】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领导禁烟运动,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教师归纳并板书】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板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三个阶段及路线图)

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1、战争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从鸦片战

争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历史。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此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因为今天的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成功收回香港主权。(幻灯片播放“香港割让历史”的资料介绍)

【教师活动】讨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拓展提升】假如我是一个法官,我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有危害,出现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始。

3、总结:(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课题延伸(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六)说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2

秦朝统治

教学建议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和“秦朝封建-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这是因为-主义制度具有其-性。但是,封建-主义制度不等于“-”。“-”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主义制度,而是“秦的-”。

例: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它表明秦期不仅要取缔与-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说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

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

例: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 C.蜀汉建立以后 D.南朝时

答案 A

教学目标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有关秦朝修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起到了少受少数民族侵扰的作用。

B.修长城的耗费,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C.中国历最早的人工城防

D.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

分析:这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是选出对长城不正确的描述,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长城的修建,作用和评价的把握正确,答案就迎刃而解了,秦长城之前,秦赵燕以有长城,答案C

例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分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大意是天下长期受战争之苦因为有诸侯,天下刚稳定,再建立侯国是再生战争,想求安定不就太难了.基于此秦始皇反对分封,于是推行郡县制.答案B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新书·过秦论》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

②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

③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做材料题有一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1.读懂材料(包括选自书本和问题)2.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3.分辨问题做答.

答.①不是。 ②指“焚书坑儒”。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

一。 ③是秦的-激起的农民大起义-了秦的统治。

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

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①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

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

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

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

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这里应把“秦的-”和“秦朝封建-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这是因为-主义制度具有其-性。但是,封建-主义制度不等于“-”。“-”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主义制度,而是“秦的-”。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3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的“制宪”;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国民政府的垮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理解: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运用: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件横向联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及人民民主运动

【教学过程】

导课:早在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就曾说:“从前有人说过一句话,说是‘有饭大家吃’。我想这可以比喻新民主主义。既然有饭大家吃,就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宪政是民所共有?还是少数人所得而私?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与民主两种道路的选择。由此导入新课。

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 为首的 阵营日益强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二战”后,德、日、意法西斯战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 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开始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3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特别是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国民党尚未完成 的准备,因此蒋介石采取了“ ”的-策略,三次电邀-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蒋介石"电邀"的意图是:如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2、重庆谈判

为了尽力争取 ,揭露美蒋- 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提出“ 、 、 ”三大口号,同意到重庆举行谈判。

1945年8月底,-挟"弥天大勇",毅然赴邀,抵渝谈判。-此行,震动国内外。他在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华西晚报》说:"-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诚意和极大的努力。

经过几十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教材列举了它的四项内容。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对此,共产党方面作了重大让步,例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尽管这样,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终未能达成协议。

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是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这样,再要发动内战者,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了。""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不攻自破,共产党在国统区以及民主党派、社会贤达中的影响扩大了,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的历史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谈判桌上赢得了重大的胜利。-同志赴重庆谈判,可以说顺应了民心,得到人民群众最热烈而真诚的拥护,这是-蒋介石-统治,建立新中国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3、 政协会议

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列出教材五项内容),又一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政协决议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和民主党派的意愿,冲破了蒋介石的-统治。但不久,国民党-制造了“校场口血案”,又很快撕毁政协决议,挑起内战,和平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 国民党的“制宪”

1946年夏……同年秋蒋军占领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下令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称为"制宪国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已达成的协议,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现在国民党违反这些协议而一手包办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故这次国民大会也被称为伪"国大",它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伪"宪法"以根本-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统治的国家制度,是一部封建买办法西斯宪法。中国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会议,不承认伪"宪法"。全国人民也一致谴责和抵制。蒋介石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国共和谈的大门业已关闭。

2。 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内战爆发前后,人民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的政策,在昆明、重庆、上海等地,制造了一系列血案,其中主要有:“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 “五·二○”血案等。面对国民党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具体情况略

※注意四点:一是“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战场上军事反蒋而言,是另一种斗争手段;二是国民党坚持内战和-,-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三是爱国学生为中坚力量;四是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使大多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日益支持人民革命,积极进行反对-统治和内战的斗争。但他们的斗争却遭到蒋介石集团的-和-

1947年5月,中央社发表文章,诬蔑民主同盟、民建、民进等党派,"均系中共意志而行",已成为"-工具"。这是打击民主党派的信号。随后便拿"第三大党"民盟开刀。11月,国民政府以所谓"勾结-,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也-转入地下。国民党--统治更加暴露无遗。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胜利鼓舞下,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逐步认识了美蒋的反动面目,又重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反对美蒋-的活动。1948年1月,沈钧儒等人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重建民盟总部,恢复活动。总部宣布要"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政府,为实现民主、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表示要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民盟走上了新的光明大道。从此民主党派同国民党-(即蒋介石集团)决裂了。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国民政府的垮台

1949年4月21日在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后,-、朱德向全军发布渡江命令。从4月20日晚20时起,人民解放军迎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渡江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扫荡残敌。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上半年,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辉煌胜利时,-曾致电李济琛、沈钧儒,认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并提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决定。在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进行准备的基础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是一次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历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标志着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建立,使中国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过渡的新时期。

【本课小结】

蒋介石为实现其-统治发动了全面内战,又违背政协决议召开“制宪国大”,确认了以蒋介石-统治的国家制度。为维护-,蒋介石集团-民主运动,-民主党派。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强烈义愤,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民主运动的发展,支持了解放战争。蒋介石集团的腐朽-,说明了蒋介石集团已丧失民心,揭示了它的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之必然规律。这些都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4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过程;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获取知识的途径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通过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是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

(2)通过了解尼德兰人民独立斗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珍爱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并列,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而且,它更加广泛、深刻,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还同他们的经济、政治利害息息相关。而尼德兰革命既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革命的成功同时宣告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胜利。北方独立后,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力。

(2)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与尼德兰革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1)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场反封建斗争,其影响比文艺复兴更为广泛、深远。(2)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成果——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重点的突破方案

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②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③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⑤宗教改革的意义⑥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⑦尼德兰革命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和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高中学生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还较差,还不能较好地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原理认识历史。因此,在理解上述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难点的突破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①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宗旨及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②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③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④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以及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有目的的自学本课内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 教学设计示例第四节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

难点: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出示学习标准,引导学生自学的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文艺复兴的性质、作用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⑴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⑵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

⑶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

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⑸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及其宗旨。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

⑹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为什么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改革的形式?

⑺英、法宗教改革的特点以及意义

⑻英国国王为什么进行宗教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

⑼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⑽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⑾编写尼德兰革命大事年表、

⑿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

⒀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

⒁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学生在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

在解决“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路德教与加尔文教教义的不同入手。

关于“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 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尼德兰地区的主要矛盾: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与西班牙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也很突出;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教派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的反映。西班牙在尼德兰残酷地迫害新教徒的行为,不仅激化了宗教矛盾,也使民族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关于“尼德兰的分裂的原因”。应引导学生从尼德兰地区居民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南北方的宗教信仰、南北方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三、小結

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习本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点拨和适当的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四节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一、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3.加尔文教派

4.法国的宗教战争

5.英国的宗教改革

6.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尼德兰革命

1.主要社会矛盾

2.资产阶级革命

3. 革命的影响

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

高三历史教案简案5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掌握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相关问题的了解和探究,掌握历史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材料,认识到历史材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经历,深入分析和理解,感受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的热情,激发爱国情怀,明确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难点】感受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的热情,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展示实业群英榜:棉纱大王-荣宗敬,面粉大王-荣德生,火柴大王-刘鸿生等,请学生说一说关于他们的故事,并总结:有人说我国近代的这些民族实业家特别令人敬佩,他们是在寒风冷雨交加中守着那份坚持和执着,努力创业,那么这些民族实业家到底经受了哪些寒风冷雨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

教师提问:说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请同学们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前两课所学,猜想近代中国民资的发展有哪些寒风冷雨?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后来随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的形成,又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打击。

接着教师展示三则史料,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哪些手段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阅读史料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利用特权,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民族资本主义在市场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3)发动侵华战争,直接摧毁民族工业。

(二)本国势力的压迫

过渡:除了外国势力的剥削之外,本国势力不断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请同学们阅读史料,找出他们用哪些手段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阅读史料,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清政府不承认民族工业,认为是异端,驱逐和收取苛捐杂税。(2)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严重影响民族工业发展。(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收买、敲诈、没收等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学生初步理解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后,教师设置情境:假设你是当时的民族资本家,面对外国势力的剥削和本国势力的压迫,你怎么办?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家危机时积极投身救国,哪怕前路艰辛,仍然不懈斗争,他们是中国近代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搜集在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时期创办工厂的故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关于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教学总结2023-08-18 05:17:18

初中数学老师期末教学总结2023-08-26 12:32:06

高考历史教案专题教案范文2023-08-14 12:26:53

政治教学工作总结梳理范例五篇2023-08-21 07:08:30

高考历史教案专题教案范文2023-08-14 12:26:53

高三历史教案和说课稿范文2023-08-27 02:23:47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模板2023-08-17 12:58:03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