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
(2)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原因。
(3)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懂得民心不可违,感受历史发展潮流的伟大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
教学过程
一、袁世凯专权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上述分析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主义的支持(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例,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四、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未-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征惩罚。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思考讨论: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控制内阁
2.军事:削弱革命军
二、二次革命(1913年)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善后大借款
4.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窃取正式大总统
2.袁世凯独裁
3.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4.袁世凯称帝
四、护国运动
1.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讨袁
2.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2
一、东方的诱惑——背景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
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a人最富庶的地区(16C);(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3)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17C)(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4)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
3、殖民扩张的表现
(1)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2)袭击葡、西船只,抢劫财富。(3)探索新航路,控制航道,抢占殖民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4、结果:荷兰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二、“日不落帝国”—— 英国
1、兴起的条件(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争霸战争中法国的失败是必然的)。(3)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4)武力保障: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5)政策支持: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如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其目的是发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根本)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直接)
2、殖民扩张手段
(1)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16世纪以后,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
(2)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①形式: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如英属东印度公司②活动:a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b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
(3)发动商业战争,侵占殖民地
①英西无敌舰队之战(1588年)a背景:英国人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西班牙同英国的矛盾因而激化。b结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败c影响: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d英国在争霸斗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定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
②三次英荷之战(17世纪中期——17世纪末)a背景:17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发展本国的海上运输,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b结果:爆发了三次战争,荷兰战败。c影响: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③英法战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a背景:英法在印度、北美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 b结果:法国战败c影响:◆英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势力。◆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许多殖民地。◆英国通过不断的殖民侵略,夺占亚、非、美洲等许多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黑奴贸易:原因是由于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缺乏;方式是“三角贸易”
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夺取很多殖民地,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早期殖民国家: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2.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国家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1)世界市场建立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殖民扩张方式:①抢劫和掠夺殖民地的财富;②种族灭绝(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③贩卖黑人奴隶。
(3)评价(影响):
考点3: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①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③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必要性: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市场 需求扩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突破口:首先发生的行业是新兴的棉纺织业。(轻工业)
2、发明者:熟练工人、技师。
3、标志:(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2)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最终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工业革命完成。
4、主要成就:(1)称为“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3)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三、影响
1、生产领域:(1)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1)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2)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3、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1)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2)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4、国际格局:(1)政治——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旧制度、思想,促使世界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2)经济——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1)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环境污染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分析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常重要。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中,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进一步将人们丛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重点的突破方案
(1)通过讲解“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的构词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相关的小字部分,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历史,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意大利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回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背景,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以及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成就一览表》,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更是缺乏了解,因此,较难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
难点的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思考为何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核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的原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指导学生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一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h动画、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 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 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三节 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组织学生编排莎士比亚的名著。在组织时,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观众,同时,他们也是评委;另一部分,组成几个剧组,他们自行编排、表演莎翁某一剧本的某一片断。各组表演完后,与观众举行见面会,进行交流。之后,由观众评选出表演奖、导演奖、编剧奖、服装奖等奖、音像效果奖项。
教师可以组织多个班级的学生举行这一活动,同时,根据条件,向学生提供有关剧本、莎士比亚戏剧上演时的剧照或已改编为电影的莎剧录像。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4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前632年),政局动荡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
实质:梭伦在贵族-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
思考: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
(雅典的出海门)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疯诗人事件 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1)原因:
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课后总结】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课后小结
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1)必然性:①政治: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②经济: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工商业奴隶主迫切要求改革,反对旧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海外贸易。
(2)可能性:个人因素
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
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学习延伸
讨论会:以“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为题,探讨雅典城邦兴起的原因。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
(2)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
(3)用归纳法概括“解负令”的基本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4)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2)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理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意义;
(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讲授新课
梭伦改革的内容
(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1、措施:
(1)颁布“解负令”:
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2)颁布占有土地的限额法:
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
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限额。
(3)制定“遗嘱法”:
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
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
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原则:财产的多少;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4、评价:
局限性:未实现公民间真正的平等。
由于确定财产等级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就越大,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像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进步性: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三)改革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2、措施: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权力机构,主要职权有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有权利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梭伦改革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将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扩大到了包含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这就打破了公民大会做为贵族政治的附属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
(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即是雅典政治的进步表现,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集中体现。首先,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只有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其次,第四等级公民和其他人如奴隶、外来人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再次,“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统治权。所以,“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梭伦改革首创陪审法庭制度,这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参与审判”权利的表现,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陪审法庭有审查任何诉讼案件、起诉已判决案件的权利。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梭伦还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在梭伦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民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规定除-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权的一个表现。
3、影响:
(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权利; (2)有限的津贴使农民手工业者无法经常参政,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四)鼓励发展工商业:
1、目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2、措施: (1)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自给有余的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2)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3)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3、影响: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课后小结】
通过梭伦改革具体内容的分析,可得知梭伦改革的一些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革命式、中庸式;
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
改革获益: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
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改革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梭伦推崇“中庸”,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走的是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但又不使过分强大。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结果将会如何呢?成功?失败?——下节课分析!
课后习题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写一篇历史随想,想一想,如果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平民或贵族,梭伦的改革对你有些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如果是平民,是改革的受益者;如果是贵族(非工商业奴隶主)是改革的受害者。
2.阅读与思考
请你分析上述材料,谈谈梭伦改革有哪些法制特征。
答案提示: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写在牌子上,立在柱廊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发誓遵守,执政官宣誓;法律的稳定性,百年不变。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初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设计2023-08-25 13:42:18
关于八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工作计划2023-08-17 00:58:47
高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必看2023-08-24 09:42:14
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2023-08-16 09:26:36
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2023-08-16 09:26:36
天津高中历史教案范文2023-08-14 06:33:51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2023-08-23 16:03:10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