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课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时间:2023-08-19 04:33:46 文/李盛老师 课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课文《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翻译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本文的古今异义词与多义词,提高文言翻译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字典、朗读、讨论、比读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魅力,进一步明确“民言”关系到国家政事善败好坏的道理及人民力量的伟大,树立爱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翻译课文;了解民本思想,探究劝说的艺术。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预习作业:

  1、借助注释、工具书,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查古汉语字典,说出“防、谤”的义项及在本文中的解释。

  2、国人为什么“谤王”?王用什么办法来“弭谤”?结果怎样?

  3、认真阅读第二段,分出它的层次,并说明分层的依据。

  4、召公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堵塞民言的危害性?

  5、召公又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宣之使言”的好处?

  6、召公全部谏词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找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说出它的意思。

  8、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活用的词及特殊句式。

  9、翻译“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10、“流王于彘”这四个字只点明厉王不听劝告的结果,想一想,这中间至少隐含了哪些史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三寸不烂之舌”这个熟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而古代的确有很多劝谏的高手,如我们所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课外阅读材料《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唐代的魏徵应算是最有名的劝谏高手之一。这些人能根据劝谏的对象选择劝谏的方式,劝谏的内容,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取得很好的劝说效果。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忠臣劝谏帝王确实是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本文的召公也向厉王劝谏,他能否成功呢?先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

  二、检查预习作业

  1、请学生说出本文题目的意思。(召公劝告厉王不要阻止百姓对他的公开批评指责)文中主要写召公几次进谏?(两次,一略一详)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题目的意思又是什么?“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的意思。

  2、查古汉语字典,说出“防、谤”在本文中的解释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

  “防”——堵住、堵塞;“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3、请找出文中的一个成语:道路以目。

  4、请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第一、厉王弭谤——杀

  第二、召公谏厉王弭谤

  第三、弭谤后果——流王于彘

  三、读讲课文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思考:“国人”为什么要谤厉王?而厉王又用什么办法弭谤?结果怎样?

  明确:疟——得卫巫使监——杀之——国人莫敢言。

  王虐——王怒——王喜

  2、结合语境,比较解释三个“告”的意思

  召公告曰——告诉。

  以告————报告。

  王喜,告召公曰——告诉。

  3、全班齐读第二段中“召公曰”至“其与能几何”。

  (1)、给这一段分出层次并说出分层的`依据。

  可分三层。

  (可用清人余诚的话回答):“谏词只天子听政一段在道理上讲,其余俱是在利害上讲;而正意又每与喻意夹写,笔法新警异常。”

  (2)、请概括每一层的意思并作分析。

  第一、用比喻点出弭谤的危害性。

  “防川”后果——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防民之口”——亦如此

  解决办法:为川者——决之使导,重在“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重在“宣”。

  第二、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广开言路

  层次理解:这一层写了哪些人?——“公卿、列士、瞽、史、师、瞍、蒙、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艾”

  归纳:A——大小官员用诗、曲、书、箴等形式进言。

  B——平民进谏(百工谏,庶人传语)

  C——近臣规劝

  D——亲戚弥补

  以上是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E——瞽、史教诲:听取教诲

  F——耆、艾修之:整理意见

  G——王斟酌:综合考虑各种意见,决定施政方针。

  第三、说明“口之宣言”的好处:

  民之有口——土之有山川——有原隰衍沃

  善败兴               财用出                    衣食生

  小结:这一层是说:让老百姓用嘴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就能从这里体现出来。因此,民口是不能“防”,只能“宣”。采取堵塞的办法最终是注定要失败的。劝戒厉王不能压制人民的言论,应该像治水那样给予疏导,让人民畅所欲言,择善而从,改正失误,实现人民的愿望。

  (3)全班再此朗读第二段,加深领会它的意思。

  4、教师简析第三段:弭谤后果。

  厉王不听召公之谏一意孤行的后果,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最末一句说明国人与厉王的矛盾终于爆发,受到应有的惩罚。中间有许多事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果告诉读者,文笔简练却回味无穷。另外,文中写召公的两次进谏,一略一详,也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四、比读:要求学生课外自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材料由教师提供)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想一想:

  1、邹忌用什么方法劝告齐王?

  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由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2、找出正面劝告齐王的语段。(见材料)

  3、齐王是否接受劝告?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一个学朗读相关语句。

  4、纳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自由讨论并小结全文

  1、小结:(1)本文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荀子·王制篇》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残暴、刚愎自用、拒不纳谏的独夫形象。周厉王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的危机日益严重。据《国语》记载:厉王对内——封山占水,禁止百姓砍伐、渔猎,断绝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百姓负担。他的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厉王不仅没有认识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从他的一怒一喜中体现了他的残暴昏庸顽固,因此,他的下场是必然的。

  2、厉王没有接受劝告,是语言失去了力量吗?(课堂讨论)

  六、作业

  1、能力:把“天子听政”这一层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作业纸上。

  2、拓展:从思想价值来看,本文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思想有无意义?

  3、积累:名句背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辨别古今异义词:谤、亲戚、几何、于是、宣言。

  完成课后第二题练习,积累多义词的义项。

  4、利用课外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借阅《演讲与口才》、《劝说的艺术》等书,进一步掌握劝说的艺术。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80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53:39

河南高考排名2918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48:44

湖南高考排名2188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44:55

江苏高考排名443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41:42

山东高考排名390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37:04

贵州高考排名63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6:32:52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的阅读题及答案2023-08-21 00:12:05

高中必背的语文课文2023-08-19 04:35:33

描写暴风雪愈来愈猛的经典句子2023-08-27 13:21:53

有的人课文原文2023-08-12 02:31:18

高中必背的语文课文2023-08-19 04:35:33

有的人课文原文2023-08-12 02:31:18

口技课文翻译2023-08-27 03:28:47

人教版草船借箭课文原文2023-08-27 17:44:15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2023-08-20 05:01:23

卡罗纳课文片断赏析2023-08-21 00:14:13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