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小满节气有什么食物能吃

时间:2023-08-17 21:50:39 文/张东东老师 节日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小满节气吃什么

1、苦瓜

苦瓜为夏季食用佳品,营养丰富,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等作用。苦瓜除了含有味苦的奎宁外,还含有蛋白质。

2、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3、苦菜

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

4、高梁

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5、莴笋

中医认为,莴笋味苦,性微寒,有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利气、坚筋骨、去口气、白牙齿、明眼目、通乳汁、利小便和解毒的功效,莴笋还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

6、冬瓜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7、洋葱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8、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小满节气的特点

一:气象特点

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加上空气干燥,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超越南方。而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处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二:农事特点

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但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此时,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三:物候特点

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

小满时节怎么种花

1、扦插繁殖

可进行杜鹃、茶花等花卉扦插繁殖,一般选1年生枝条做插穗,留上部部分叶片,对不易生根的种类可用生根粉进行处理,扦插深度一般为插穗的1/2至2/3。扦插后需充分浇水,保持插床基质湿润。

2、分株繁殖

可进行肾蕨、兰花等花卉的分株繁殖。一般将植株挖出后,在根系自然分离处劈开,分成多株另行种植。

3、压条繁殖

可进行桂花、米兰等花卉的高空压条繁殖,一般选用2年生的健壮枝条在节下进行环状剥皮或刻伤,经生根粉处理后在切口下端约5cm处绑好塑料薄膜再反卷上去,内填苔藓或泥土,扎好上口,保持基质湿润

推荐文章

江西服装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7 07:35:43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7 07:32:04

江西高考排名297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7:28:05

贵州高考排名14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7:22:47

浙江高考排名17863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7:19:14

河南高考排名239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7:14:57

关于初中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7篇2023-08-22 00:00:56

经典幼儿园团体活动方案范文2023-08-27 06:31:21

38妇女节祝福语一句话【100句】2023-08-22 16:38:36

关于个人民间借款合同五篇2023-08-19 07:20:33

儿童节有什么美食可以吃2023-08-15 04:28:03

腊八节的起源及注意事项2023-08-24 04:36:03

春节抗疫主题优秀作文600字以上五篇2023-08-19 17:17:51

父爱的心血满分作文五篇2023-08-21 20:01:44

父爱优雅初中优秀作文五篇2023-08-27 05:40:00

父爱的财富高中作文五篇2023-08-10 11:24:15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