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7篇)

时间:2023-08-15 04:59:24 文/马振华老师 教学设计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

  “张口结舌”的教学

  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夸口”的教学

  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

  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

  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3、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课文说说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分别读了现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六、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读一读,不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也会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七、作业(略)

  八、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夸口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

  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试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多媒体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初读课文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

  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拓展: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讨论。)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3

  知识目标: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XXXX,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六、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七、质疑提问。

  八、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

  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 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6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掌握重点词语在意思。

  3.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样方式的朗读,熟读课文。

  2、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自相矛盾》让学生明白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笑话的道理。

  2、《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成语,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相信你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其中有些来自于神话故事,有些来自于历史故事,还有些来自于寓言故事。你能根据下列图片猜出分别是什么成语吗?

  2、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吗?

  3、板书课题,认识“矛”和“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明确学习目标,回顾学法。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回顾学法,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文言文寓言效果会好一些呢? 1、读。读正确,读流利; ○2、译。结合注释,读懂文本意 思; ○3、悟。明白文中道理; ○4、背。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

  (三)、指导朗读课文

  1、 全体学生自由读文(读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读,把音读准。)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标出重读之处。

  3、课件出示朗读提示,指名读课文

  4、范读课文,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5、齐读课文,小结朗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尝试翻译文言文。

  1、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翻译文言文。

  2、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翻译文言文

  3、逐句翻译文言文(课件逐句出示文言文)

  4、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5、课件出示译文,学生齐读。

  (五)、自主探究,悟出文中道理。

  1、楚人是怎样夸矛和盾的?请用书中的话说一说。楚人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的话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2、听了楚人的一番夸耀,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3、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

  4、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呢?如果真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结果会怎样?1、戳不穿——说明 盾坚固矛不锋利 ○2、戳得穿——说明 矛锋利盾不坚固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这也是他的可笑之处。)

  5、请说说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6、通过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诵读背诵,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自相矛盾的情 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3)、昨夜,校园里漆黑一片,只有李老师办公室灯火通明。 (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5)、我的家庭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2、请用“自相矛盾”造句。

  3、作者介绍:《韩非子》书名。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与家人分享。

  2、课外阅读二至三个文言版寓言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寓言内容。

  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关键性话语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1、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响起古典音乐)中国被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书课题:14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3、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汇报。

  4、同学们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同时也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矛与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课文围绕着矛与盾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中的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谁愿意读课文。

  4、看得出大家的掌声是对他的表扬,就让我们像他一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翻译古文

  同学们通过朗读,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誉”含义。

  (2)请翻译第一句

  (3)读的语气

  教师:让我们用炫耀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2、第二句:

  (1)解释“利”

  (2)请翻译第二句

  (3)能用吹嘘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3、第三句:

  (1)翻译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字?

  (3)读时注意什么

  (4)设想一下,问话人的年龄、性格,读时语气怎样?试这读一读。

  4、第四句:

  师:第四句内容很少,我们改变下形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理解这一句。

  (1)“其人弗能应也”中“应”什么意思?

  (2)翻译第四句

  (3)看图想象一下楚人此时什么表情?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4)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四、理解巩固文章内容

  1、看得出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板书)

  2、谁能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3、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

  五、全文总结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人生教学设计参考2023-08-27 02:18:41

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8-18 15:58:01

爸爸和妈妈抚育我的教学设计2023-08-12 15:37:08

桂花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23 10:29:13

人生教学设计参考2023-08-27 02:18:41

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8-18 15:58:01

爸爸和妈妈抚育我的教学设计2023-08-12 15:37:08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