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2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1、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3
一.本周教学内容: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2.水的电离程度
3.电离平衡常数
4.水的离子积
5.需注意的
6.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医疗上
2.生活上
3.环保领域中
4.农业生产中
5.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实验
2.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
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确定
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下列反应:HAHC2-(少量)=A-H2C-;H2B(少量)2A-=B2-2HA;
H2B(少量)H2C-=HB-H3C,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的是____;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3COH-(过量)_______________;
②HA(过量)C3-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例3]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9.0B.9.5C.10高中语文.5D.11.0
解析:考查与pH有关的计算。
[例4]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考查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和对定义的理解、运算。
[例5]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可能是强酸
B.HY一定是强酸
C.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解析:考查对溶液中弱酸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区别。
[例6]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一定是1D.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解析:考查对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例7]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考查溶液中性本质的分析。
[例8]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B.7C.6D.2
答案:AD
解析:掌握溶液pH计算的根本原则。
模拟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A.10-14B.55.6×107C.107D.55.6
2.如果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这说明()
A.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3.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变的是()
A.HCl溶液B.NaOH溶液C.Na2SO4溶液D.氨水
4.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5.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B.V1
6.在313K时,水的Kw=3.8×10-14,若在313K时,c(H)=1.0×10-7mol/L的溶液()
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
7.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
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水的电离度α(25℃)>α(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8.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
9.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B.9:1C.1:11D.1:9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液中无OH-
B.NaOH溶液中无H+
C.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c(OH-)=10-14
11.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已用蒸馏水洗过)()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量筒
12.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A.V3>V1=V2B.V3>V2>V1
C.V1>V2>V3D.V3
试题答案
1.B2.AC3.C4.D5.A6.C7.D8.C9.D10.D
11.CD12.A
试题解析
1.根据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而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列比例计算即可。
2.温度较高,Kw较大,所以选A;Kw较大,即水的离子积较大,说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正向为吸热方向。
3.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使得酸性和碱性存在误差,但是C是中性溶液,不受影响
4.弱电解质溶液存在着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发生移动,c(H)减小,而c(OH-)增大,pH增大,平衡右移。
5.因为盐酸是强酸,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全部的氢离子(包括没有电离的)醋酸中多,所以所需体积少。
6.根据水的离子积的公式,计算出c(OH-)=3.8×10-7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因此显碱性。
7.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加,但是是同等程度增加,所以离子浓度仍一样,但电离程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
8.由于量的体积精确度为0.01mL,故应选用滴定管,而KMnO4是强氧化剂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C。
9.混合前,碱中c(OH-)=0.1mol/L,酸中c(H)=0.01mol/L,因为算得溶液中OH-剩余,为10-3mol/L,其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D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溶液体积(V1V2)。
11.锥形瓶里的待测液,物质的量一定,如润洗则多;量筒是粗量仪器,没有必要润洗。
12.因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还有一部分分子未电离,所以所需的酸多。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课文葡萄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08-25 03:23:41
观潮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22 23:08:41
北师大版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0 11:13:15
最后一头战象精品教学设计2023-08-17 00:45:52
课文葡萄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08-25 03:23:41
观潮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22 23:08:41
北师大版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0 11:13:15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