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1974年春,西安临潼的农民在挖一口井,这一挖可了不得,这一挖就传出了历史遥远的回声;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神奇的地下王国;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世界第八奇迹”。到底挖出的是什么?它就是─(生:秦兵马俑)
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相机介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这个兵马俑也是为他修建的。
2、质疑: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在哪里?
相机简单板书: 秦兵马俑 什么样?
有哪些?
【过渡】 师:同学们,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据说用了70多万劳役,花了38年才修建完毕。俑就是用泥土、木、石头或金属制品等做的像人的殉葬品。此时,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秦兵马俑到底是什么样的吧?走,让我们踏上历史的征程,到那2000多年前的地下王国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交流:(相机出示)
(1)在哪里:西安的临潼(板书)课文哪里讲到?
(2)什么样:兵马俑是什么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这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这些特点呢?
师:那大家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学生自读,指名交流,体会列数字的用法。
3、师生合作读书:师读提示性的内容,生读数字介绍。
过渡:数字是枯燥的,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已不在是模糊的概念,如果你透过文字读进去了,脑中就会浮现画面。真有那么神奇吗?“走进大厅”去看看吧!
4、出示句子,朗读: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鸟瞰”是什么意思。
(2)教师读这句话,学生闭眼想象能看到什么?
(3)课件出示一号坑全景图。说说观看后的感想。
(4)有感情朗读。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走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如此引人注目的兵马俑有哪些类型呢?请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文中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边读边画。
2、指名回答(板书:有那些: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俑。)
出示以上四种类型的陶佣图。这些俑分别是文中介绍的哪种类型呢?请你们在读书、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等下再作回答。
3、能猜出是什么俑吗?请用自己的话介绍它的特点,尽可能使用书中的词语。
4、重点学习将军俑
(1)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2)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交流)
(3)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出示文字)
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
F、小采访:(创设情境)如今这位将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想对他进行采访吗?
G、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位将军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体会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象相结合的写法)
(4)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4、指导自学。
(1)过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将军麾下的神兵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其他的兵马俑。
(2)教师点拔:先确实学习内容,再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兵马俑的特点,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进行模仿。
(3)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5)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5、感受“形态各异”,练习仿写人物形态
过渡:这些秦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神态各异。让我们“下到坑内”去仔细端详那一尊尊兵马俑吧!请自由读第8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请你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 ”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2、这就是课文描写的四种兵俑,请同学们填一填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有的( ),好象( )……
3、用“有的……好像……”说一句话
4、作者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吗?
过渡:听了大家的朗读和发言,让我感觉到这哪里是兵马俑呀,这分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难怪作者写道(生齐读):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四、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了这些图片,仿佛让我们沉浸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到了那驰骋纵横的疆场上。可是,同学们,这分明是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没有生命力的兵马俑,它们是一件件物品,是一尊尊雕塑呀!请读:
兵马俑是艺术珍品。
兵马俑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过渡: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请同学们画出首尾自然段中你最感骄傲的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4、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我们仿佛飞越历史天空又看见那神奇的地下王国。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文章的首尾两自然段吧。(投影出示):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5、至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兵马俑吧!(投影出示):
“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世界上已有八大奇迹。”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卢森堡大公
6、也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喜欢的词语来夸一夸咱们的兵马俑吧!
(美妙绝伦、栩栩如生、盖世无双……)
五、板书设计:
在哪里? 西安的临潼
规模宏大
什么样?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将军俑
有哪些?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
秦兵马俑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认生字,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
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⑴ 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⑵ 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⑴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⑵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8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叹
1、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民族气概。
2、观看各国元首参观兵马俑后发出的赞叹。
3、此时此刻,你最想发出什么赞叹?
六、拓展延伸,共享资源
1、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能欣赏完的,请同学们再来到我们的专题学习网站,浏览你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资料与你的好朋友共享。
2、学生自行上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们记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去西湖公园旁的省博物馆里参观过什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文章。(出示课题)昨晚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并查找一些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怎样?(十分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课文
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为什么?(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板书)
(4)全班朗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②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
2、汇报自学情况
3、如此壮观的气势,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下。
四、学习课文4——7自然段
大家的朗读让老师领略了兵马俑的风采, 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找一找,兵马俑有几种类型
②读一读,圈出最能体现兵马俑类型个性特点的词语
③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3、交流:
板书:将军俑 神态自若
武士俑 整装待发
骑兵俑 准备上马冲杀
马 俑跃跃欲试
4、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的类型读一读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兵马俑其他的神态(朗读第8自然段)
六、谁愿意朗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与哪一段相呼应呢?(第一段)
2、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5、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什么?(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
6、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七、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懂得全文是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来写的。紧接着能抓住这句话展开自读探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但对于介绍秦兵马俑类型和个性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只让个别的学生说,教学完本课我认为这种形式并不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在这个环节上如果让学生以填表格的形式来学效果应该会更好。在教学本课时,因为缺少秦兵马俑的各类图片,学生单单通过读课文,还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以及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的意思珍品是多么的了不起。因此在畅谈阅读感受这个环节中,当问到学生:“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时,有个别学生回答:“没有”。我只能建议学生有机会要亲自到西安的秦兵马俑去走一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番。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对教学效果一定大有帮助。
但这堂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到网络室上课很新奇,发言不如教室热烈,原因是电脑吸引了他们一部分注意力。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应变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2、上课实际操作时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老师即要上课,,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
3、总觉得学生学得不深刻。原因在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4、在课前的搜集资料中学生做的很好,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情,导入新课
1、展示兵马俑图片(课件)
2、引言:我们看到了什么?(生说)这么宏伟,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师,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它,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板书:秦兵马俑)
3、读课题,教师指导“佣”的字形和发音。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再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把握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言: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课文的第2自然段做了具体的描述,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3、教师展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引言: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那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7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2、学生自由读4—7自然段。
3、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
4、课件展示兵马佣:老师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
5、全班交流。
6、学习第8自然段
a、引言: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请读第8自然段。
b、学生朗读并配之相应的动作。
c、引言: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有的兵马俑围坐一团,好像在商讨国家大事。有的兵马俑头靠头,神态严肃,好像在传递军中重要情报呢!)
d、师生交流。
7、引言: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8、生齐读最后一段。
9、引言:同学们,读完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10、学生交流。
四、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也是又激动又佩服古代的劳动人民啊!的确,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
[教材赏析]: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选配了三幅兵马俑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学生通过图文的对照学习,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
[设计理念]:
网络学习是一场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联系世界的方式,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采用网络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堂课中我会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积极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对新知识能联系旧知进行意义建构;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我校的学生没有人参观过秦兵马俑,只是在电视介绍中了解一些知识,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但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通过几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上网操作能力,能较好地在教师组织下自主、协作地参与学习。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
[学习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围绕着“秦兵马俑”这个知识点,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分为:“电子课文”、“自学要求”、“秦佣欣赏”、“专题讨论”、“拓展阅读”栏目“电子课文”将书本搬到了电脑上,更加形象直观,学习更加方便。
“自学要求”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
“秦佣欣赏”是为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此可以欣赏到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形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各类兵马俑进行学习,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专题讨论”是为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提供的交互平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留言。
“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了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后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补充,更多地去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惟妙惟肖的模拟了军阵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前乘的宏伟气势,被誉“世界第八大奇迹”1978.3月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秦兵马俑后,感慨万分地说了一段话,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法国总统说的话:“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借助网络,更加详细地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点击菜单栏上的“电子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
学生点击“电子课文”,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课文从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生: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一句话连接起来的。
师:这就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过渡: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承接上文,引起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感知美文。
1、根据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两方面的呢?请同学们点击菜单栏上的“自学要求”、“秦佣欣赏”根据自学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生点击菜单栏上的“自学要求”:
(1)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读4至9自然段,找到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看看图片,读读文字,感受不同的个性特点,把你对兵马俑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点击菜单栏上的“秦佣欣赏”
2、交流兵马俑的规模。
生:我从“19120平方米”感受到了它的规模宏大。
生:我从“50多个篮球场” 、“8000个兵马俑”等数字中感受到了它的规模。
师:一系列具体数字准确地展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是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它的恢宏气势。想象一下, 19120平方米有多大,作者拿它和篮球场进行比较,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老师事先进行了调查,我们学校面积大约是7700平方米,19120平方米大约有两个半我们学校那么大。坑里兵马俑近8000个,如果和我们学校的人数相比,大约是学生人数的6倍。19120、8000这还只是已发掘的3个俑坑的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如果再加上未发掘的呢?大家想一想,它的面积又该多大,兵马俑又该有多少个呢?这是怎样一种场面?请大家欣赏一下!
生点击“欣赏”
师: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场面雄伟壮观!
生:场面气势恢宏!
生:让我叹为观止。
师:难怪作者说,“走进大厅……”
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坑内近8000个兵马俑竟然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这不禁让人们叹为观止,真是太奇妙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对兵马俑的感受通过精彩的朗读表现出来。
3、朗读感受不同形象。
生:我来读将军俑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秦朝的将军俑正威风凛凛地站在我们面前。
生:我来读武士俑。
师:一群威武的勇士正在严阵以待。
生:我来读骑兵俑。
师:一个勇猛善战,坚毅顽强的骑兵俑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生:我来读车兵俑。
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生:我来读弓弩手。
师:弓弩手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好像万事俱备,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生:我来读马俑。
师:马俑个个神气活现,意气风发,难怪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时说:“我真担心他会不会踢我一脚。”
4、考考你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精彩的朗读表现出了不同类型的兵马俑,老师这儿有几道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百分之百通过吗?
生异口同声:有!
师:请大家点击菜单栏上的“练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完成后交流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为什么能准确辨认出这些形态各异的兵马俑的?
生:我抓住了兵马俑的穿着打扮。
生:我抓住了兵马俑的神态。
生:我抓住了兵马俑的动作。
师:作者抓住特点从穿着、神态、动作等方面对兵马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也是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
5、学习第10自然段
导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走进它们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
师:这好像是一位决策者,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这也许是一位?你能猜一猜他的身份吗?
生:这也许是一位将军。
生:这也许是一位指挥官。
导读:有的……好像……
师:这两位肯定是?
生:这也许是一位武士。
生:这也许是一位勇士。
导读:有的……好像……
师:这一个位可能是?
生:新婚不久的丈夫。
生:思念家人的父亲。
生:渴望团聚的儿子。
师: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对每一件兵马俑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使得每一件兵马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8000多个兵马俑还会有什么样的神态呢?你能不能像作者那样用上“有的……好像……”也来想象一下呢?
生:有的面带微笑,好像胜利在望。
生:有的神情庄重,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生:有的手握利剑,好像正在和敌人厮杀。
生:有的眉头紧锁,好像在考虑如何破坏敌军阵容。
师:走进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清晰的呼吸声,听到他们喃喃的细语声,每一件兵马俑的确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这一个个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丰富的想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劳动人民真了不起!
生: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佩服!
6、学习第11自然段
师:举世罕见的兵马俑是20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无论多少次和兵马俑对视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
师: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代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长城
生:布达拉宫
生:故宫
生:运河
师:这些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网上你就可以浏览到,请同学们点击菜单栏上的“欣赏”。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什么话讲吗?
生: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惊叹!
生: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表达,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请同学们点击菜单栏上的“专题讨论”进行留言。
7、小结
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中国人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还应该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多的辉煌。板书:智慧 勤劳
师:关于兵马俑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菜单栏上的“拓展阅读”,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他们的特点,制作成演示文稿,相互交流。
四、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智慧 勤劳
形象鲜明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小学语文四年级我最熟悉的人教学设计2023-08-18 20:48:33
“零”的突破优秀教学设计2023-08-27 10:55:41
一年级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2023-08-24 01:03:18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023-08-21 11:53:37
小学语文四年级我最熟悉的人教学设计2023-08-18 20:48:33
“零”的突破优秀教学设计2023-08-27 10:55:41
一年级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2023-08-24 01:03:18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