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通知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2)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4)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面是一份会议通知:
通 知
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
兹定于X月X日(星期X)下午三时在党支部办公室召开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会议,讨论研究怎样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请充分准备意见,准时参加。
支部办公室(盖章)
X年X月X日
二、启事
启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需要向公众说明某事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事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
启事的本意是公开陈述事情。“启”,即叙说、陈述之意;“事”即事情。目前有的人把“启事”写成“启示”。“事”和“示”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种类
按内容分,启事有征文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征订启事、开业启事、迁址启事、征婚启事、结婚启事、离婚启事、寻人启事、遗失声明等。按公布的形式分,启事有报刊启事、电视启事、广播启事、张贴启事等。
特点
1、告启性。启事面向大众告知事宜,它只具有知照性,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2、简明性。启事要求写得简洁明了。无论是登报、广播、电视或张贴,启事都必须写得十分简明。有的启事三言两语;有的启事用单行单句排列内容,竭力做到一目了然。
启事的简明性,除了为读者提供方便之外,同时也受篇幅版面限制。张贴的启事不允许写得长。电台、电视、报刊启事,是要出钱刊登的,这就更要节俭字数,压缩版面,力求用更少的钱达到最优的启知效果,这更促成了启事的简明性。
写作要求
1、内容要简而明; 2、用语讲求礼貌。
格式
启事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XX启事”。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有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有些内容则不应写具体明确,如“招领启事”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以防冒领。
(3) 署名。
(4) 日期。
启事不具备法令性、政策性、因而也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启事有招领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征稿启事等多种。
(一)招领启事
拾到东西后,希望迅速找到失主,归还原物,就可以写招领启事。要写清拾到物品的名称、时间、地点,向谁认领。为防冒领,物品的特征不要全写出来。
(二)寻物启事
东西丢失后,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把失物找回来,可写寻物启事。要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和丢失的时间、地点,并写明交给谁或交到什么地方。
(三)、征文启事
《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了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XX华诞,班委会讨论决定,我班出一期“国庆特刊”。希望全班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一、内容能表达我们年轻一代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体裁不拘。
二、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三、稿件请于9月20日前交给宣传委员黄玲玲同学。
高三(1)班墙报
x 月x日
三,启言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
(3)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
也可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6) 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四、新闻
新闻的结构内由五部分组成:1标题,2导语,3主体,4背景,5结语。
(1)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除正题外,前面可家加引题,后面可加副题。
引题也叫引标,肩标,眉标,领标,位于正题之上,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正题。
正题也称正标,母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用来揭示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既提挈全篇,又浓缩文意。
副题又名副标,辅标,子标,提要等,位于正题之下,主要用来对宽泛的正标作具体的补充或限制,或点明意义,揭示效果。
(2)导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写出新闻事实或中心。有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等。
(3)主体部分:具体展开事实的叙述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般篇幅较短。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必须真实,要“用事实说话”。
(4)背景:揭示新闻发生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5)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
1、明确"一句话新闻"的概括题的答题要点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 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就某一则新闻材料的概括而言,不一定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的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例文
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 7月1日至8月2 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白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为加强迫逃专项斗争的力度,北京市公,检,法机关于8月2日发出通告,限令在逃人员主动投案自首.(原载1999年8月4日<中国青年报〉)
步骤
1、阅读新闻材料
2、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首先找出重要的的语段或语句,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因为新闻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受众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最后,我们就可以试着组句。一是常规句: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二是变式句:"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份缉捕逃犯211名 。
4、依据新闻材料倾向验证表达有无偏差
新闻类语段压缩注意点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
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
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结果).
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得超过30字.
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扬帆新世纪"学生百场音乐会自去年举办以来,已由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学生乐团承办了88场.日前.由北京中海淀区甘家口少年之家参演的第89场音乐会在金帆音乐厅举行.70多名6至13岁的小演员表演了单簧独奏,琵琶齐奏,萨克斯二重等多种多样的节目.甘家口少年之家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隶属下的校外教育机构,成立于l978年.20多年来,该少年之家坚持"面向学校,面向少年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培训,活动 指导"作用,开设丁电声乐,西乐,民乐,舞蹈,体育,书法,绘画等近30个项目,培养出了一批批学有专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员. (20xx年3月17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甘家口少年之家参演的第89场"扬帆新世纪"音乐会在金帆音乐厅举行.
五、广告
所谓广告,是指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比如或文娱、体育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1)广告大致可以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
(2)商业广告由标题、正文、联系方式三部分构成。正文应突出产品、企业的特点。
商业广告词欣赏
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化妆品
2.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新飞冰箱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
4.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5.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
6.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联通公司
7.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电扇
8.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化妆品
(3)公益广告应突出主题的鲜明性、语言的文学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 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朗读谜语,猜出谜底,并说说猜的理由,让学生对谜语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及课文的朗读录音。
学生:人人收集几条谜语。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谜语和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猜猜谜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听录音范读课文,特别注意听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读:学生自读课文,先圈出不认识的字,再想办法认识这些字。
3、考:同桌互相用生字卡片考考对方,用生字口头组词、造句、扩词,扩得越多越好。
三、细读课文猜出谜底
1、读:自由读课文,分别说说两条谜语谜面的意思。
2、猜:根据谜面的意思,猜出谜底。
3、说:说说猜的理由。
4、想:再次朗读课文,想想是怎样猜出来的。
5、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出猜谜语的要领
四、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
1、先让学生自己书写,分析字形,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记忆字形。
2、互相交流写好字的关键点,教师重点指导写“气”字。
五、扩展活动
1、举办猜谜语班会,或自编谜语比赛,评选出最会说小朋友,最会猜小朋友,好谜语。
2、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开一个家庭猜谜会。
附:板书
猜谜语
读:谜面特征
想:联想事物
说:推出谜底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一、 知春联,激兴趣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二、 读春联, 拓视野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1、读春联 想意境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2、读春联 明对仗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读春联 表情感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三、 找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春联,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在两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是搜集的途径广、内容丰富。他们有的从新华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认为内容比较优秀的;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鼠标轻轻一点,春联就源源不断而来;有的请教爷爷奶奶,把他们见过的春联记录下来;还有的专门在人家的大门上找去年贴的春联。
第二是交流的积极性高。在交流过程中,没有谁胆小怕羞,都是踊跃参加。交流时不但大声朗读了自己找的春联,还都要补充说明几句,这个春联讲了什么,好在哪里。
内容丰富、各不相同的春联,让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在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的同时,也在积累别人搜集的春联。
四、写春联,尝乐趣
在备本课的时候,我总览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到练习7中有个练习:把春联上漏缺的字补上,看补个什么字好,并说说理由。这个练习给了我启发:何不让学生试着写写春联呢?为了减低本环节的难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练习,品尝写春联的乐趣,我把本环节分为两步。
1、补春联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练习7中的补春联一题提了上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来讨论: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中的方框内该补个什么字最为恰当?意在让他们能够明白春联中用词要精当,一字变化,整个春联的韵味就完全变了。问题一出来,学生就开始小声讨论起来。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就让我吃了一惊。“老师,这里该填个‘润’字。”“为什么呢?”“这个说不上来,我是看到图上有个三点水,就想到了这个润字。”“你真聪明。那你再想想,润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字好不好呢?”一阵寂静,接着一阵小声议论,有人自告奋勇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很好。‘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讲春雨滋润着花儿,花儿都开放了,春天来临了。而且‘润’在这里作动词,和‘拂’相对仗。”
精彩的回答之后,没有人举手了。好象大家都觉得“润”字是最恰当的,都不敢再去想其他的字了。这样的话,不就缺少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了吗?还从三点水入手,我引导学生:刚才那个同学由三点水想到了“润”字,那么还有其他三点水的可以用在这里吗?大家再想想。
一句话激起前层浪。“可以用‘滴’,雨点滴落在花儿上。”“和‘润’相比,哪个好呢?”“‘润’好。‘滴’只是落下来,感觉没有给花儿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洒’。雨点飘飘洒洒下来。”“和其他的字比较一下呢?” “‘洒’比‘落’好,比较轻柔,春雨就是软绵绵的。但是没有‘润’好。”
“可以用‘洗’。春雨洗去了花儿上的灰尘,让花儿更漂亮。”“但是没有‘润’好,洗去的只是外表的灰尘,滋润是一直到花儿体内的。”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
“可以用‘沐’,花儿被春雨笼罩,就像在洗澡呢。但是我自己觉得也没有‘润’好。”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了,我的心里真是高兴。
“可以用‘落’。”“‘落’字太重了,会把花儿打坏的。”小家伙真细心。
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宽。
“可以用‘打’。”“‘打’字不好,比‘落’还重。”
“可以用‘抚’,这个字就温柔了。”“对,‘抚摩’的‘抚’,春雨对花儿多好啊!”
“可以用‘助’。”“可以用‘飘’”
“可以用‘吻’”。真是了不得,一句话出来,全班同学都在叫好。“这个字好,春雨和花儿密不可分。”“他们多亲密啊!”……
一个空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思考,不同的尝试,不同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了春联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写春联
有了补春联的基础,学生对写春联没有了担心。他们从用现成的词语组成春联开始练习:“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个成语就是一副春联,看学生脸上的开心样,我的心里也喜洋洋的。“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百鸟争鸣,百花盛开。”
接着,学生开始自编春联了。“春风细雨入大地,桃红柳绿迎新春”。虽然还不够工整对仗,但这是学生迈出的第一步。“龙腾虎跃迎新年,莺歌燕舞庆佳节。”“春风送暖佳节到,锣鼓喧天新年至。”
读着这一副副春联,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也体会到了他们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
风拂千条柳 雨润万朵花。春联,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他独特的魅力,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
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体会到“父亲”的爱
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情感目标:培养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小生命,要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意识和初步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生字。
2、难点:
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
心愿,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共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能说出几种小鸟的名字?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鸟的文章…….(齐读课题)
3、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到下面的“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一读。
4、齐读带拼音的字。
5、学习“蒙、喃、味、浓、腾、猎、黎”7个生字
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腾”是后鼻音(提示:“腾”
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 “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6、齐读生字及它们的组词(幻灯片显示)(1-6共8分钟)
7、学习“并,夜,喜,重,味,轻,刻,群”8个生字
学习的内容:读音、偏旁、结构、换偏旁、加偏旁、注意写法、组词…
(12分钟)
8、指导写字(我会写)
(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
(3)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4)其他字,重点说“夜、味、轻”
“夜”右边是“夕”加撇,“味”强调“未”与“末”,“轻”强调“车”变为偏旁时的笔画顺序。(共15分钟)
9、课件显示飞快闪过的没标音的生字及组词,检查学生刚才的生字学习情况并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开火车读)
10、摘枫叶(我会读)(9-5共5分钟)
第二课时:
1、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解说,引导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欢快的鸟语
声中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同时将学生带进课文,提出疑问:“我”和父亲走进树林里,他们做了些什么?父亲和鸟又有什么关系?
2、学生带着疑问读1-4段(齐读)
3、文章一开头就说父亲是……(学生回答),教师复述故事,同时范读第三段。
4、“雾蒙蒙”——在雾蒙蒙的天气里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过雾蒙蒙的天气吗?在雾蒙蒙的天气里看东西是怎么样的呢? “树林边”——不用走进树林用眼睛望,用鼻子闻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鸟。
结论:父亲对鸟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请学生喃喃地说一说父亲的话。(全班将1-4段读一次)(1-4共10分钟)
5、父亲望了望,闻了闻,就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了,可是我却…….父亲真是神
了, “我”就站在父亲的身边,却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见一只鸟叫。可见,父亲平时对鸟的观察和了解,父亲很喜欢鸟。他是怎样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请同学们齐读下面的段落(一直读到“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然后告诉老师,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回答)
6、父亲说话很轻,为什么?(父亲爱护小鸟,怕惊动它们)(请学生轻轻地读一
下父亲的话)
7、可是这时“我就提出了疑问:鸟也有气味?”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呢?同学们
一起来读读父亲的回答。
8、动手的理解“焐”, 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它变暖 (我手很冷,你的脸让我焐一下好吗?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脸吧。)热腾腾的真舒服,指导用“热腾腾”这种ABB形式的词来说一说。你看到过什么是热腾腾的呀?(热的饭
菜,刚烧开的水,刚出炉的包子??)那时热腾腾的气味,你一闻就能感觉到了吧,同样的,小鸟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父亲就闻到了小鸟的味道了,原来如此!
9、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小组读作者旁白,一小组读父亲的话,一小组
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钟)
10、父亲对小鸟实在太了解了,同学们再往下看,找一找,还有那些方面体现父
亲对小鸟非常了解的。(学生回答)
11、“我”和父亲在聊天的时候,小鸟还是藏在树林里,可是当父亲说“听,鸟
要唱歌了”,小鸟就开始唱起歌来,父亲对小鸟真了解。父亲还知道“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而“我”为什么说父亲这时也是最快活的呢?(学生回答)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好像在跟我们分享它们喜悦的心情。此时的小鸟是快乐的,树林是快乐的,父亲更是快乐的,他为小鸟的快乐而快乐。
12、指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13、父亲知道鸟儿最幸福的时刻也是鸟儿最危险的时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父
亲是一个如此爱鸟的人,你们能体会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吗? 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小鸟产生了喜爱之情。“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他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同学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你们能做到吗?
15、分角色朗读最后一部分。(教师读旁白,两组学生读父亲的话,两组学生读小作者的话)(10-15共15分钟)
16、分角色朗读全文。两组读旁白,其他两组的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小作者的话。
17、作业:(16-17共5分钟)
1、抄写二十九课生字
2、组词
3、预习语文园地七
4、家听二十九课生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知识。
3、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识。
4、课余学习上网,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怎样上网、发电子邮件。
2、鼓励学生课余上网。
板书:
1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2.继续培养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全文,了解树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年轮”为例,“年轮”是指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种种原因,生长的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环形纹理,这种环形纹理叫年轮。年轮数与树龄相当。
2.在了解了年轮的意思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把讲什么叫年轮的一段课文画下来。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
“长一岁,就画一个圆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人们把我画的圈叫年轮。”
5.指名读句子,说句意。
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了解两个意思。(1)什么是年轮?(2)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的年纪。同时学生阅读这个自然段。(3)要从中了解用年轮判断树龄的科学性、可靠性。
6.教师出示年轮图片,让学生判断树龄。
7.联系实际,理解“树冠”一词。在字典中“冠”是指帽子,“树冠”即是指树木主干上端长满枝叶的部分。教师可采用出示树木的图片,让学生判定树冠的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8.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可以转动的磁针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讲课中,教师可直接出示教具指南针,让学生借助实物理解词语。
(五)读题,设疑,了解课文内容。
1.读题设疑。
(1)文中写的是谁和谁在说悄悄话?
(2)什么是悄悄话?
(3)它们说的是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运用童话形式,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介绍科学知识。说明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教师可借助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①人物:老槐树和小槐树。
②悄悄话:原意是用很小的声音和人讲话,只让对方听见,而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把槐树树冠被风吹而发出的沙沙声当作悄悄话。这是把树人格化了。作者采用这种拟人的写法,可以引人入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③说什么悄悄话:
这篇课文写的是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内容包括如何计算年龄和枝叶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稀疏的原因及如何记录气候的变化。
(六)读题、解疑、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练习第1题第2小题:
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2.讨论: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
(1)让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
“因为年轮也是个准确的指南针,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年轮密集的一面是北。”
3.引申思考:年轮为什么会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密集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速读下文,找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4.指名读句子。
“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就长得宽,干旱的低温的年份年轮就长得窄。”
5.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重点句,要让学生弄清,年轮不仅可以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而且还可以记录气候。年轮的宽窄与气候的冷暖有直接的关系。
6.树冠是怎样帮助人们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读这一段,要让学生从中理解人们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树树冠枝叶的多少来辨别方向。因为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接触阴面多,接触的阳光少,所以枝叶就比南面的少。
7.引导学生联系推断枝叶的多少与年轮疏密的关系。
(1)提问:枝叶的多少与年轮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从中学会推理和判断。树木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年份,接受阳光多、雨水多,所以枝叶茂盛年轮也就随树木生长快,长得宽。而在少雨低温的年份枝叶自然稀疏,树木生长慢,因而年轮也就长得密集。
(2)让学生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
因为气候温暖多雨,树木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因为气候低温少雨,树木________,所以年轮就________。
由于南面接触阳光多,所以树南面的________。由于北面接触________________少,所以枝叶就________,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树叶枝叶的和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方向。
(七)学生速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树木靠年轮记录年龄、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这些事情讲清楚的?
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本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向读者讲授年轮与树冠的形成和作用的。其中小槐树的话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槐树问话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小槐树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提问的?应该怎样读?
3,教师指名让学生读小槐树的问话,并请同学评议。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对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品读
2、概括要点方法的概括
三、教学设想
实施“发现——引导”式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胡同文化》。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2、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胡同:小弄(long)堂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文化: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知识)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
屏示——胡同与文化的关系:
“当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时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转移到曾经共存的物品和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从这器物和环境中了解感受与认识昔日生活形态和精神了。这样,器物与环境更发生了质变。”
——冯骥才《文化眼光》
3、速读课文,概括段落要点
圈点每段要点(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师生总结概况要点方法(见板书)
根据要点理总体思路(运用已学过的第二单元阅读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过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点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前后两部分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胡同文化在胡同这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封闭)
对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词进行揣摩:
*写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六句话,尤其一个“嘿”字
*“睡不着眯着”
师生概括语言特点(见板书)
4、思考:
根据课文倒数第二段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思考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明确: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结合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作者毕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认识到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5、推荐好书:
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中国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朴素语言里包含的丰富内涵,介绍下列好书。
屏示:
《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老头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悠闲的生活艺术》
(汪曾祺等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6、布置作业: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时间,写下了内涵丰富的《胡同文化》。从你居住的环境入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但要写出你对环境的思考,如《农居文化》、《高楼文化》等。
附板书:
胡
胡同特点:方正
概括要点:
胡同文化特点:封闭
1、化繁为简,抓总起句、同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语言特点:朴素、口语化。
2、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文有味儿……说明其共同点感情:无奈中有怀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023-08-27 17:19:22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16 04:56:56
课文平分生命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08:15:06
梅花教学设计方案2023-08-23 01:52:51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023-08-27 17:19:22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16 04:56:56
课文平分生命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08:15:06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