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南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蚂蚁》南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蚂蚁》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物》中的第五课。蚂蚁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学生对蚂蚁很熟悉,也非常喜爱它,但它的个头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对蚂蚁的观察,一是自然下的观察,另一个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本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是交流发现,进一步的观察蚂蚁,做好课后延伸的准备。
【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小动物进行过观察,有的很熟悉,这时老师要耐心讲解,带领他们进行观察并且有合作意识,了解小动物的生存需要、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细心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对生命的珍爱和科学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少许面包、白糖和死掉的昆虫,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小盆子、白纸、装在瓶子里的蚂蚁、小瓶盖、石块、放大镜、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自然环境下和课堂内的观察蚂蚁。
2.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心、小心的.观察,观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起兴趣,观察蚂蚁
1.老师先讲了《蚂蚁报恩》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记得鸽子的恩情,鸽子有危险时不忘报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蚂蚁》,板书:蚂蚁。
2师:.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见到过蚂蚁排队伍行进的情形吧。那让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吧,我们要到室外观察蚂蚁,带上我们的面包屑、白糖、放大镜、死掉的昆虫。同学们认真观察。
3.师:用食物把蚂蚁引出来,各小组静静地观察,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4.师:蚂蚁的身体都有什么啊?
5.生:头、脚、胸、腹、触角。(学生争论不休,争的回答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再看看蚂蚁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需要哪些生存条件?(蚂蚁学生很熟悉,便于观察)
生:喜欢吃面包、糖、昆虫,住在洞穴里。
师:蚂蚁在爬动不好观察,带到室内观察。
6.室内观察,蚂蚁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和放在瓶盖子上,再放到水里,这样蚂蚁就容易观察。详细地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几部分,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6只脚。
7.观察结束,请把小蚂蚁送回家。
(二)、在纸上画一画小蚂蚁,我们观察的结果。
1.同学们比赛,看谁画得好。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2.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几部分画准确。
3.交流我们的图画。
(三)、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1.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2.教师让学生看教材35页内容和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排队等活动?
(四)、总结
1.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观察习惯。
2.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
(五)、课外延伸
1.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
2.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小动物,找到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蚂蚁》南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3、理解文章主旨。
4、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一:有感情地诵读,读出文章的情趣。
教学步骤二: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教学步骤三: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四: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课文(带问题)
三、再读课文,读出情趣(朗读的几个步骤)
四、品味语言:
1、“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
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左顾右盼”表现了蚂蚁的胆怯。“慢慢地”说明它的速度很慢。“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的“退”照应了前面的“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当中的“胆怯”。说明蚂蚁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保存生命的平安,一切为了安全。两次试探说明它的心情不坚定、不放心。
2、它怀疑来到的这个书桌:一是书桌是陌生的;二是它从来没有来到。“偷渡”表明了胆怯。采取的方式是尝试。
3、蚂蚁是聪明的,不是唐突的。它用上身体的所有器官来进行判断:用腿“爬”,用眼睛“左顾右盼”,用“小脑袋”“嗅”是在用脑子思考。
4、“义无反顾、信念坚定”:写英雄的行为用来写蚂蚁,大词小用,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5、“畏畏缩缩”叠词形象地写出了蚂蚁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的情态。它是在“左顾右盼”地爬、慢慢地爬。它的速度是“慢慢地”而不是“高速”。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表现了蚂蚁的胆怯;另一方面表明了它“勇往直前、决不回头”的信念。为什么这样?心态决定的。它既胆怯又信念(决心)坚定。
6、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蚂蚁的关注。引起下文,对幸福的感慨。
文章1—4段写蚂蚁的爬行。
7、文章第五段蚂蚁遇到饼干屑时的表现。蚂蚁的速度是“停了下来”。它感到“惊奇”(意外的高兴),“晕”说明它兴奋到了极点、
奇怪、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幸运。文章中这几个描写蚂蚁心情词语值得玩味:惊奇——快乐——兴奋(晕)——得意(转圈),“围绕”、“打圈子”都写出了蚂蚁的得意。“冲上去尝了尝”写出了蚂蚁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精神。
8、“我”在心里想(其实“我”也在眼里看),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
“可怜”的小东西是“我”对蚂蚁的怜悯:身体小,饼干屑小。
“多么渺小的幸福”蚂蚁觉得幸福无边无际。“多么渺小”中“多么”突出了“渺小”,饼干屑的程度太小了。它“知道”饼干屑好吃(品尝)。
9、“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怜悯”的庄重程度要深一些。“观察”就是一边看一边琢磨。
“无法知道”写出了对蚂蚁的怜悯、同情。“更不知道”有人会顷刻之间弄死它。蚂蚁是幸福的,幸福里伴随着危险。
10、蚂蚁小:
1、形体上的小。
2、幸福的小(有限:范围和数量)。
“主宰我的命运”:人的生活有一个管理的范围。生活是冷峻的,严肃的,庄重的,无奈的,不能躲避的,躲避不了的。自然的力量——敬畏生命?规律、规则?
“优越”:条件好,超过别人。他与蚂蚁是平等的。
结尾:开放性的。反问句,反问句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感慨自己的成分,说得不明确,因素存在。
五、主旨探究:
蚂蚁的幸福——幸福有限(桌子)(范围有限、数量有限)——危险——蚂蚁——自己(联想)竭尽全力——勇气和能量。
作者由蚂蚁想到了自己,由蚂蚁的幸福想到了自己的幸福。
蚂蚁的幸福是眼前的、存在的、有条件的、短暂的。
幸福对人而言是第一位的,是生命的存在。没有幸福可以获取幸福,没有生命就没有幸福。珍惜幸福,维护幸福,提防幸福被人破坏。
蚂蚁的幸福的有无,是人的善恶的有无,他的幸福依附于外物和外力。作者因此而产生感慨:
1、蚂蚁是身体瘦小,但能量无穷无尽。
2、幸福微小,但欢乐无限。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却不闻不问。啊!蚂蚁!啊!幸福!啊!无知无事!
写蚂蚁爬行的情态的关键词:沉着、冷静、机敏、果断都是写人的精神和品格的。写蚂蚁的品格用的是写人的品格的词。写蚂蚁对饼干屑的发现,也就是提醒人们发现自己的幸福,确认这个幸福,确认这个事情。幸福是从实实在在处、生活细节处去发现,去认定、去珍惜。
六、写作手法:
1、拟人化的手法。
2、大词小用。
3、幽默风趣,生动传神。
七、作业:
1、赏析文中的五个句子。
2、完成课后题。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五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2023-08-20 04:06:53
酸的和甜的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3 22:13:39
触龙说赵太后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3 01:27:07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023-08-13 16:47:19
五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2023-08-20 04:06:53
酸的和甜的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3 22:13:39
触龙说赵太后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3 01:27:07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