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时间:2023-08-25 03:15:09 文/秦风学老师 教学设计学文网www.xuewenya.com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讲故事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 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

  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

  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②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六、整体感悟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没有矛盾?

  与众不同的情趣,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4、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写奇遇,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后半部分写人,写奇遇,饮酒,抒写感慨,偶遇知音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

  七、知识拓展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八、写作活动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九、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难点:

  1.两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更(gēng)定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喃喃(nán)长堤(dī毡(zhā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3)齐读课文

  (4)请同学试译课文(对译课文)

  四.课堂小测:重要句子的翻译.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本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实词.

  二.新课:问题探究: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问题二: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问题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问题五: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三、小结

  四.课堂小测理解性背诵.:

  五、作业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教学回顾: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4

  学习目的:

  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学习难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

  3、说一说:

  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②作者在湖上看到怎样的雪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你觉得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什么作用呢?

  交代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你能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吗?在写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意义?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1、赏析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描写手法,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并相互交流。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

  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有人也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一读课文,知大意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进入课文。

  1、读准字音句读

  (1)自由朗读

  (2)全班齐读

  2、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拼读

  (2)字义解释

  (3)句子翻译

  三、二读课文,晓内容

  过渡语:很不错。看来大家都是用心去预习了课文的。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思考本文叙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在书上勾画出时间、地点、人物等,然后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1、整体感知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作者去西湖湖心亭看雪。

  3、文本分析

  第一自然段:

  (1)写雪大的句子是写雪后寒冷寂静的句子是

  (2)写湖心夜景:

  第二自然段:

  (1)作者到了湖心亭,有何奇遇?

  (得遇知音)

  在前一个问题后追问此人性格如何?

  (豪爽、热情;由“见余大喜”及“拉余同饮”等描写可见)

  (2)作者见到金陵人心情如何?

  (高兴;由“强饮三大白”可见)

  四、三读课文,品雪景

  过渡语:大家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很不错。现在我们再次读课文,重点关注写景部分。

  齐读课文。

  过渡语:读罢此文,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了那美丽的西湖雪景。请大家将写景的句子读出来,品一品……

  1、请学生出读出写景的句子。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通过朗读,赏析雪景。

  过渡语: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希望大家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1)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提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们认为呢?

  明确: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说明:让学生将原句和去掉“与”字的句子来读一读。

  (2)赏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提问:可不可以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船一艘、舟中人两三个”?

  明确:不要改。这样写,更能够表现景物的渺小和朦胧。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

  (3)再次朗读写景这两句。

  过渡语:分析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要读出天地苍茫的气势和事物朦胧渺小的轻柔。

  (4)了解白描手法

  过渡语:读得不错。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间,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张岱就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为我们勾画出美丽雪景的写法叫什么呢?

  (预设)生:白描。(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直接点出。)

  说明:教师补充介绍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抓住事物最根本的特征来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5)试背诵这两句。

  过渡语:如此精彩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试着背诵一遍吧!

  五、四读课文,悟情怀

  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雪景为何是那样的“白”,没有任何色彩的点染呢?因为张岱将他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他见到的景色中。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岱。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张岱其人。

  展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就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

  过渡语:那么,你们能否在文中找一个字来评价张岱呢?

  2、分析痴行

  (1)在文中找出一个字评价张岱?

  明确:痴

  (2)痴在何处?背后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怀?

  明确: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迷于山水,却不随流俗,不愿与俗世之人同赏雪景,只愿独自品尝那一份雅趣。

  过渡语: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矣。”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张岱。

  3、讨论: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反映出作者的这种孤高自赏的情怀?

  (1)“独往湖心亭看雪”和“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

  明确:不与俗人为伍

  (2)湖上得遇知音,为什么作者却最终不言其姓氏?

  明确:在作者眼里,或许那两个人只是追求在雪白一地间煮酒论英雄,并非真正体验张岱的这种心情。所以,哪怕是巧逢知己,故国的思念让他内心孤傲,不与俗人同行,使这金陵人不可能成为其真正的知音,无须言其姓名。

  六、熟读成诵,体景情

  过渡语:好一个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张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见的景色中,而要真正体悟这番景这份情,需要我们反复地细细地诵读……

  1、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过渡语:西湖美丽的雪景、张岱孤傲的身影在我们的诵读声中渐渐清晰,又在我们的吟诵声中渐行渐远,在我们的心田上留下深深地烙印……请大家关上书、闭着眼,用心去体验,大声吟诵本文。

  2、学生有感情地大声吟诵。

  在背诵声中结束教学。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有趣的肥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2023-08-22 05:22:25

课文语文园地二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9 05:38:58

关于在操场上的教学设计2023-08-27 05:24:09

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跨越式跳高优秀教学设计2023-08-17 12:53:56

有趣的肥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2023-08-22 05:22:25

课文语文园地二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9 05:38:58

关于在操场上的教学设计2023-08-27 05:24:09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