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6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
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 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默写《水调歌头》
(三)辨析,组词:
官( )念( )隐( )吟( )
宫( )令( )稳( )今( )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 ) 冤( ) ( )折 ( )膝求饶
和 合
( )好 ( )并 ( )适 ( )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 mán( ) 禁jīn( )
mái( ) jìn( )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
2、但愿人长久
(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董艳艳《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所有的借月抒怀的古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最经典的,诗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怀像皎洁的明月一样,光照千古。
虽然整堂课还算比较流畅,但是遗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获益良多。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
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已经长期坚持了古诗文诵读,具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如此安排,重在积累,并从朗诵艺术家的精神修养中汲取营养。〗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导语:背诵古代文学家的著名作品,实在是一种惬意享受。谁愿意露一手,让我们陶醉一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师: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真情留人间)
【反思】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导入
1、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中秋,一轮明月勾起多少游子的思念之情啊!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写过许多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学生吟诵)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水调歌头》,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做官 思念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躺在床上 悲欢 隐没 虽然 阴晴圆缺 形影不离 心绪不宁
2、读书过程中,教师针对难写的“缺”进行书写指导,侧重学生识记宇词能力的提高。
3、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 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一年—度的中秋节到了,今晚对苏轼来说有什么不一样呢?
(2、) 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皓月当空 举家欢庆 思念弟弟)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板书:手足情深 别离多年)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后面几小节,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明月 真情宽慰 吟诵诗句)
(5)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悟“思念”
1、《水调歌头》是作者思念弟弟的真情外溢。读读课文2、3、自然段,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2、组织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你见过这样的夜空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苏轼的情感变化,谁再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1)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读课文第4自然段,如果是你,也会有这样的情绪吗?
(2、)组织交流
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二)感悟“宽慰”
(1)作者后来却改变了想法,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作者的.想法,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悲与欢,离与合,隐与现,圆与缺,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也有缺的时候,有出现的时候,也有看不见的时候。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欢乐和团聚的时候,有时也会有悲伤和别离的时候。
老师扮苏轼,说苏轼转念又想到的内容,请学生接下去和苏轼对话。(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深入体会十全十美的意境)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句,再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还有不懂的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指明月,诗人希望什么能长留心间?读读第4段,联系今晚苏轼的所思所想,你知道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了吗?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三、总结延伸
(1)齐读全文,说说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4)你还知道哪些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呢?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2023-08-27 01:56:42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2023-08-22 10:56:24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精选六篇)2023-08-12 23:21:46
积累运用四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6 17:04:09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2023-08-27 01:56:42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2023-08-22 10:56:24
解方程的教学设计(精选六篇)2023-08-12 23:21:46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