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用“生死攸关”造句
2. 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大家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说说你对大地震的记忆。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根据题目质疑。(为什么叫《最后的姿势》?)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默读课文,标出生字和文中的四字词语,把音读正确,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检查生字词语。
3.指名读课文。
思考:《最后的姿势》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 疏通文章层次。
(1)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写的是什么意思?
(2) 汇报:
第一段(1-3)大地震前,谭老师在平静地上课。(开始)
第二段(4-8)大地震发生了,危急时刻,谭老师用双臂掩护学生,他英勇献出了生命,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经过)
第三段(9-12)谭老师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结果)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播放汶川大地震的有关视频短片。
过渡:这令人震撼的场面,让我们的同学心情颇为沉重,但是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了解故事经过。
1.生读课文4-8自然段,回答:这一段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
2.学生交流并汇报。
出示有关词语,地动山摇 重重砸下 双臂张开 血肉模糊 誓死护卫
3.请同学们带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追忆谭千秋老师
(1)地震后,老师同学们怎样追忆谭千秋老师的?
获救的学生——“飞身扑到我们身上”。
一位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同学们眼中——平时的谭老师和善、讲课妙语连珠、很有幽默感。
总结:谭秋千,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2)请一位同学带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3)理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命题?
四、拓展说话
你还知道汶川大地震中哪些人的英雄事迹,请说出来。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10篇)2023-08-24 18:07: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023-08-24 02:33:50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10 12:00:32
巴金繁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2023-08-12 00:56:17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10篇)2023-08-24 18:07: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023-08-24 02:33:50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8-10 12:00:32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