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

时间:2023-08-18 13:27:16 文/阿林老师 教学设计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拓展延伸,训练能力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知道公鸡叫告诉我们什么?

  2、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大自然丰富多彩,她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大自然奥秘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她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彩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内容

  2、分组读,突出“天上”、“脚下”、以及两个“每”。

  3、质疑: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 学习第2——6自然段

  1、出示自读问题

  (1)画出课文中描述“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的句子,读一读

  (2)找出第6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

  3、小组交流

  4、检查学习效果

  四、精读第7自然段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齐读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2、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练习

  蚂蚁搬家—— ? 蝌蚪水中游——? 白云飘得高高——?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园。

  七、作业

  把你读懂的大自然语言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 辨别方向

  新奇的天书{

  云 预测天气

  石灰石

  有趣的地书{ } 地质的变迁

  花岗石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文本解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字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发现有些词很难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

  出示:耸立铁砧

  预兆小熊星座

  3、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一:

  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解决问题二:

  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云、石。

  师:(板书“星”、“云”、“石”)作者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呢!

  4、聚焦重点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搬掉这第三座大山——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三、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出示要求)

  2、交流。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ⅰ谈意义:

  生:认识天上的星星,可以辨别方向。(学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星星的意义。(相机板书:辨别方向)

  指导朗读。

  谁也想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ⅱ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谈体会)(出示)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

  ⅲ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走一走、看一看)

  (2)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ⅰ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板书:观察气象)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师:云山似铁砧,多么形象!想亲眼瞧瞧吗?(出示“砧状云”图片。)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

  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ⅱ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ⅲ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

  (3)认识“地上的文字”——石头

  ⅰ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呢!我们继续交流:我们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它们?

  和同桌说说。

  ⅱ意义之一:知道石灰石的形成。(板书:石灰石的形成)

  出示:石灰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认为。

  (学生交流)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教师强调“由贝壳造成”)

  评:现在的建筑工地(画面出示),竟是曾经的汪洋(出示画面),真是沧海桑田!(齐读)

  ⅲ第六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

  意义之二:明白花岗石的到来。(板书:花岗石的到来)

  出示:花岗石图片。自定义动画:普通人的疑问是:?

  出示、指导朗读: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读: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你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出示图片:这就是流动的冰川。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我帮同学们提问了。

  生交流。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指导朗读。

  ⅳ大家俨然都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师:看来,认真的学一学、问一问也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板书:学一学问一问)

  3、总结:不知不觉,这第三座大山已被我们移掉了!通过读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大自然文字的意义、掌握了认识它们的方法。就像作者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出示、齐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四、布置作业

  1、(1)(相机处理)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听一听下面的现代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出示、音乐)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听了朱老师的读,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课后,请大家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3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质疑激趣

  1、(出示课题)同学们,看到“大自然的文字”这个题目,你知道哪些信息?心中产生哪些疑问呢?(信息:①文字有书本文字与大自然的文字,②课文写的是关于大自然的一些文字。问题:①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②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③大自然的文字是否神秘?④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2、简介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本文作者伊林及其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能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预先的感知;关于作者的简介,则便于激发起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品悟文本,并且试着完成三个任务:

  ①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句子;②关于大自然的文字,课文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试着写下来。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交换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书不读熟不开讲。上课伊始,放足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接触文本,目的性、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对文本获得清楚的认识与理解;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一)检查生字词及课文的诵读情况。

  1、字词检查:刚才请大家自学了生字新词,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在自读课文时学到了哪些的生字新词,有哪些动人的发现?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绺”“砧”这两个字的读音及意义,“铁砧”的意思,教师可根据汇报,辅以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一改生字词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汇报有哪些收获与发现,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讨论:关于大自然的文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的同学当当小评委,看他读得怎么样,好吗?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便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二)理解文本内容。

  1、课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②讨论交流。(神奇的天书:星、云;有趣的地书:石灰石、花岗石。)

  2、为什么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①学生仔细品读文本,圈画出重点句子,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②师生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咀嚼,真正走进文本。

  (认识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辨识天气:“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明识地貌变迁。“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海洋。”“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设计意图: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讨论、辨论以及合作探究中获取新知、懂得道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讨论: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你见到过大自然的文字吗?有哪些?

  (彤云密布,是下雪前的征兆;下雨前,蚂蚁会成群集队地赶路;猫儿吃草时,天马上就会下雨了……)

  【设计意图:搭建平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懂得大自然的文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化理解。】

  4、讨论交流: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注意观察大自然,向书本求教,虚心请教别人。)

  5、指导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学了课文之后,你懂得了什么,有些什么启发或者打算呢?

  2、走进大自然,在父母或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一种大自然的文字,然后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3、结语: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让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进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不断破译大自然的密码吧!相信只要这样,我们便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便会攀上科学的高峰,到达成功的彼岸。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说打算、写发现,升华了文章的理解,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激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便于学生树立起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与志向。】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4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

  淫 雨 铁 砧 漂 砾 毒 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

  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深入浅出 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主要内容:

  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

  总——分——总 结构清晰 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

  打比方 分类别 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 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生存手册》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从中学习知识,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花岗岩”一段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本文的体裁:科普小品文(师板书)

  介绍作者:伊林及他的作品。

  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

  对照检查批改

  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2、给“砧”字注音。(学生上黑板注音)

  理解它的意思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把大自然的文字分为上下两册,分别给它们起什么名字?

  (三)课文哪几段写了天书,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1、转换角色:你来当水手或飞行员介绍天上的文字

  a、第二段:你现在是一名水手了,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出示小熊星座)怎样寻找北极星。

  引读:水手读懂了北极星,“即使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b、第三段:谁愿意当飞行员,把你的经验告诉其他飞行员。

  如何识别砧状云(出示图片)

  2、读懂天书后,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是()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是()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四)再看看脚下的土地,自学5、6段,读懂课文。

  1、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2、你觉的那一段写得最有趣,从文中画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学生交流,品悟文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及质疑的写法。

  再读一读,感受作者形象的写法。

  (五)你们还懂得那些大自然的文字

  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打开紧闭的门窗,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读天上的每一颗星,读地上的每一粒石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乐趣。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6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知识铺垫

  读民谚,理解句意。

  思考:人民群众的智慧从何而来?

  二、导入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揭示课题: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3、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耸”的写法。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知识迁移: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学生讨论交流)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

  怎样才能学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3、解释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7

  教学目标:

  1、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指什么?(指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导入课文

  1、谈话:师微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脸上的表情是什么?(紧张)有一点。(微笑)、(平稳)、(高兴)。你是我的知音。那你能读出我脸上蕴含的文字吗?(高兴)很高兴见到你们!真不简单,六(2)班同学能从老师的脸上读出蕴含的文字。真了不起!

  2、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和印在书本上的文字。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大自然的文字)(多媒体出示:

  3、伊林简介)

  4、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即: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师:有了问题,我们怎么去寻找答案呢?(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探索。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是啊,有很多寻找答案的方式,不过,我们得学会先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要想顺利地找到答案,必须得学会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要求:自由读,读正确、流利,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错的地方回过来再读,难读的地方反复读,感兴趣的地方更要多读,当然更赞成同学们边读边划,做记号,甚至写感受。这样读一遍,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1、学生认真读书。

  2、师: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还在书上做了记号,写了感受。听说,你们昨天预习得可认真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出示:铁砧、星座、罗盘、一绺、汪洋、预兆)

  (1)检查读音(2)交流了解意思(3)师小结:学得认真,预习得也很好。

  三、精读课文,读懂文本

  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或你喜欢的段落,这回读,可不能光用嘴读,要用脑读,要用心读,要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都明白大自然的文字蕴含了多少学问和知识。

  1、学生试读。

  2、交流讨论。

  生: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师提醒:我们在边读课文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能辨别方向的小熊星座,指看北极星,相机板书:辨别方向。那么大自然这本书的第一页写的是什么呢?(星)师:前几页全是关于“星”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能预兆雷雨的砧状云。相机板书,预兆气象(根据学生要求板书)师:前几页全是关于“云”的,(教师多媒体板书)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出示多媒体:石灰石、理解“------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有碎贝壳造成的,大家知道贝壳是海洋里的居民------”指导理解“沧海变桑田”相机板书:了解历史沧桑。(教师多媒体板书)师::前几页全是关于“石灰石”的。

  3、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你们看(出示多媒体)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吗?

  多媒体1: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

  师动情说: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老师还可以提问枫叶为什么变红?花青素显现出来了)望着这枫树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生大声背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晚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多媒体2:雾凇图

  师:吉林雾凇,琼脂枝玉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1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齐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一面,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

  多媒体3: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

  师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大自然用这种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们(多媒体出示)齐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多媒体4: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

  师: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可不容缓或人人有责------”

  师:这是老师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上的几页文字。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请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

  4、先用笔在作业本上写写,然后小组交流,如果你写的和别人一样,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人有我无或人无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学生写。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

  (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

  (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

  (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在远古的时代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6、看见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

  (7、------)

  5、再回到课文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能从大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真不容易,其实,我们明天从书本上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课文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呢?

  (1)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相机板书:观察、寻找、请教、认识、学会

  6、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鲁班发明锯子。

  生:薄壳建筑、流线机轮船、跃野赛车、雷达------

  师:所以,我们可以为大自然这本书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类(板书)

  7、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板书:

  辨别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预兆气象

  了解历史沧桑。

  造福人类

  观察寻找请教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8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科普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辩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阅读重点是第二段。

  “大自然的文字”这一标题,让我们有如下思考:1、所谓“文字”指的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这是从通常意义上诠释的;2、“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何来“文字”?既然标题明确了这是文本的说明对象,那么,这一对象可能是从比喻意义上讲的,并非我们平常所指的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其实,“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大自然的一些事物现象所显露出来的某种意义,让我们可以从中领悟意义,作出解读。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探究与热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准备:投影、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0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方法】

  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 铁砧 漂 砾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

  ――(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2、文章层次如何划分?

  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作诠释;④分类别。

  4、品读课文语言特点。

  (1)学法介绍。

  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呢?我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体会,去理解。

  (2)教师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如: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因而文章的语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3)学法实践。

  学生读课文,继续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品味语言,然后先小组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②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③“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④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

  ――成群的鸟的叫声。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读了第二部分第二层后,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

  2、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1

  一、教学角度

  品读——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二、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认识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文字》。

  2.作者简介。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3.学生朗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4.文章层次如何划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介绍文字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至“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介绍天空、地下的自然现象,并引领读者破译了它们。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层(从“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至“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总写“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从“所有的星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说来”至“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介绍天空中的“文字”。

  第三层(从“连我脚底下的土地”至“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介绍地上的“文字”。

  第三部分(从“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至文末)说明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本文段与段之间衔接连贯、自然,文章思路非常明晰。

  5.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①打比方 ②举例子

  6.品读课文语言特点。

  三、品读训练实施过程

  1.学法介绍。

  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呢?我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体会、去理解。

  2.教师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

  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

  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

  如: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因而文章的语言很通俗。

  如: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3.学法实践。

  学生读课文,继续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品味语言,然后先小组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小结。

  说明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降低说明难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2

  [文本解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宜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一方面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写三结合的策略:在读中内化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在写中超越文本。力求凸显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的教学新境界。

  [设计过程]

  一、读————在读中走进文本

  (1)读课题

  从课题上能收集到哪些相关信息?(①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②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③大自然的文字是否神秘?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2)读作者

  ①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可围绕《十万个为什么》一书)

  ②小资料阅读: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被称为科普创作的巨匠。他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3)读通文章

  ①自由读,读正确;

  ②读读划划,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③展示读,分小组或以桌为组进行;

  ④指名读,整体感知文本。

  (4)读懂文本

  ①精读,读懂了什么?读出了哪些困惑?

  ②组织交流,教师引导

  ③重点阅读,大自然的文字——“星(第二小节)、云(第三小节)、石头(第五六小节)”

  ④回读,走进文本。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我想这“读”定然是少不了的。因为读不仅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更加是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无声对话过程。所以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力求通过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们在读的实践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既得到一定的思想启发,又为享受语文的美而积淀情感。]

  二、议————在议中升华文本

  (1)议“教师”

  ①教师小结: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智慧”一词不正是大自然“文字”的写照吗?

  ②议议,课文哪些语句能看出这样的“智慧“?

  如:“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有卷云就不会有好天气,十成有九成是阴雨——————飞行云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

  (2)议“自己”

  ①教师小结:这是我在读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所感所想,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一起共同分享这些胜利的果实吧!

  ②议议,在你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如: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等)

  (3)议议,这是不是一种人性美呢?是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呢?(略)

  [议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于具体的思辩情境中锻炼了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在议中读,在读中议。既不游离于文本本身,又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升华了文本。实际上这就是《新课标》里一直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这样的阅读也正是借助于议的手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了文本的学习质量。] 三、写————在写中超越文本

  (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它需要我们去阅读,去实践,去发现。相信只要有了敢于攀登的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到达自己心中的颠峰。请敞开心扉,一起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吧!

  (2)摘录,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

  (3)写一写,《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读大自然这本书》、《大自然揭密》等。

  [阅读是积累,议论是吸收,而习作则是倾吐。在充分地读、自由地议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写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写,无拘无束地写。这不但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锻炼了学生习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渐渐形成。]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3

  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

  (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

  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4.听后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

  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4.齐读第一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

  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

  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

  (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

  (4)齐读第5节。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

  (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

  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

  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自由读小诗。

  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

  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

  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交流)

  四、课外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

  星座

  辨别方向

  云

  观察气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神奇魅力

  花岗石

  地质变迁

  教学反思:

  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环节中设计阅读小诗和续写就在于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

  在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我想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的不足,还有许多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这将促进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些大自然中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并向同学介绍大自然中的知识。

  3、情感目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谚语导入。

  1、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奥妙的世界。人类的祖先通过长期观察、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编成了自然现象的谚语,帮助我们认识充满奥妙的大自然。

  2、请看几条谚语,(出示谚语)齐读,有不理解的吗?我们讨论一下。

  3、这些自然现象的谚语生动有趣,有人把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文字”。

  二、解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看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为什么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我把这些问题写下来,我们借助课文,逐个解决它们。

  三、讨论交流。

  1、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有两个“文字”,分别是指什么呢?

  2、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

  总的来说,大自然的文字可以分为“天书”和“地书”,我们给这两本书编个目录。(出示书目,补充板书)

  你能借助课文的描写,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给大家做一回解说员,分别介绍一下书上四种大自然的文字吗?自由选择一种,认真准备,精彩解说。

  3、为什么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辨别方向、观察天象、了解历史……)

  4、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勤于观察、勤于读书、勤于请教……)

  四、拓展知识。

  1、老师这里有几幅大自然的图片,(出示图片)你能从图上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吗?

  2、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

  3、老师给你们展示一些大自然的文字。(出示图片资料)

  五、总结延伸。

  1、请大家欣赏我们五彩斑斓、奥秘无穷的大自然,其中有着内容丰富的文字等待大家去阅读呢!(出示自然风光图片)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任务。

  请大家从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资料,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用“剪贴本”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下周一交,我们将根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抄写认真、装饰美观等标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三苏教版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提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这种现象通常会告诉人们什么?(指名回答自己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

  2、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是新奇的、有趣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3、作者伊林简介(伊林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他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伊林的文笔流畅优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种文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我们可将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我们可以将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花岗岩。(板书)

  3、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知文字的作用)

  2、指名朗读二、三句。回忆所学的《石头记》和联系生活进行体会。

  四、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2自然段

  1、齐读。思考:水手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2、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看星星的意义。(板书:辨别方向)

  3、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4、课文告诉我们,水手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5、(多媒体出示)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

  6、生自由交流。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的!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五、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3自然段

  1、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

  2、注意“砧”的读音;什么叫铁砧?(砧: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我们平时切菜用的砧板。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出示铁砧图)

  3、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砧状云样子的语句,说说这是什么句。

  4、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你读后有什么收获?(出示砧状云;板书:云可以预报气象)

  5、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部“天书”,你发现“天书”的特点是什么?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它也有自己的文字,读懂它的文字,对于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世界很有意义。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这本书分天上和地上两册,上册叫《神奇的天书》,下册叫《有趣的地书》。(多媒体出示)

  2、回忆体会“天书”的神奇。

  二、研读“有趣的地书”

  1、阅读天空的这本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他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小组比赛朗读4、5、6自然段。

  3、根据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板书:地质变化)

  4、提问:第6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一块怎样的花岗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花岗岩图片)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出示冰川的材料)体会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看出(板书:地质的变迁)

  8、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自然段,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自然段,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大自然的文字真奇妙。

  9、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还认识那些“大自然的文字”?你知道的哪些谚语中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

  三、学习的最后一段

  1、齐读。提问: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去了解呢?

  2、指名回答,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3、总结:我们前面所学的两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才能更好的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4、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有意义的知识,下面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题目)

  5、认真思考,我们除了读出科学识外,还能读出什么做人的道理?

  6、大自然如此神秘,如此美妙。我多想成为一片春泥,呵护你们这些幼苗的成长啊。同学们肯定也有想成为大自然一员的梦想吧,来说说你的梦想。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两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一种你所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花岗石告诉人们地质的变迁。

  七、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并遵循和利用好这些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时时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用心去观察自然,总会有所收获的。如此挖掘,使学生对文本的教益领悟于心。同时,因为本文内容浅显,易理解,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想尽量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利用理解文意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在拓展环节让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成果,培养他们合作能力、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完成得不错。根据我们班同学的理解能力,我认为“冰是如何把花岗岩搬到森林里去的”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述这部内容的动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经过层层深入,发挥想象,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使难点得以突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意的地方:

  1、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作为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要为学生的学习指明道路,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更要有耐心,巧妙地化解学生遇到的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成功的乐趣。这是一篇科普性很强的文章,在拓展中也要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2、好的评价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这课当中我做得不够好。在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却没有及时进行表扬。

  3、没有做到联系课文,让学生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4、结合整个单元的安排意图,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联系前面两首古诗中阐发的道理及“学与问”的关系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新审视,从而把对“学习”一词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层次。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不够好。

  回顾本文教学,基本完成教学预设,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找出了缘由,希望以后的教学能延续本次教学的可取之处,改正本次教学的不到之处,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不断提高。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2023-08-13 20:32:34

囚歌优秀教学设计2023-08-13 11:31:52

我多想去看看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4 10:08:55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泉水2023-08-16 02:50:55

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2023-08-13 20:32:34

囚歌优秀教学设计2023-08-13 11:31:52

我多想去看看最新教学设计2023-08-14 10:08:55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