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
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前置作业:
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 — 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8、叶的蒸腾作用
水分和养分→根→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空气中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实验、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测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确使用量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设计各种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你的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凤凰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们想不想玩。
3、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学们,你们来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
1、学生有兴趣地回答。
2、认真观察,兴致高昂地猜测结果。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把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哪个瓶子的水最多)
观察猜测
1、谈话:同学们都说是自己对,那么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猜对了呢?
2、分组讨论:你的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
分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小组分工安排。
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寻求比较哪个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保护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证明
1、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2、实验汇报:哪组已经有结果了?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么证明的?
3、师生小结,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或失败的教训和大家交流吗?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大胆地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还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三、提出问题
寻求方法
动手操作
实验验证
小组讨论验证
1、谈话: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大家现在知道了那个瓶子的水最多了,你还有新的研究问题吗?(装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你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提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要学会使用漏斗)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学生主动想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新知识。
认识量筒
1、适时引入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使用的单位是亳升)
2、分别测量三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3、任选二个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结果,作好记录。
认真听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积极动手操作,并作好记录。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活动实践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测量你带来的瓶子能装多少毫升水等。
2、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谁的眼光最准,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高昂地玩游戏。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本课的学习,同时也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 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 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我们边看文字边看图,想画面。从我们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将水的清凉、湿润带给了将要风干的我们,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孩子们在大叫好舒服啊,有水真快乐!如此舒服的感觉,我们的心情:欢快、喜悦、兴奋……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 检测导结:
师小结: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偏僻的小山村像作者儿时一样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的自来水用,并不足为奇。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今天读了这篇课文,你会对水有了重新的认识。你有话想说吗?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水槽、矿泉水瓶、方便袋、粉笔、海绵、玻璃杯、纸、气球、硬纸板、乒乓球、肥皂水、纸筒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2、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就让我们先来一起找一找吧!
二、寻找空气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方便袋、硬纸板、书、饮料瓶、粉笔……谁能利用身边的东西帮老师找到空气呢?
2、学生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3、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4、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5、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各种方法找到了空气,那谁能说一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到处有)
三、认识空气
1、观察认识空气的特点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空气,那么同学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眼前的空气,有什么样的特点?(跟水的特点比较)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认识什么是气体、感受空气会流动,流动的方向的向着四面八方的
(1)跟固体、液体比较
谈话:我们知道,像木块、橡皮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它固体,像水、牛奶这样会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它液体,那气体会流动吗?
(2)香水实验,认识气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动
老师洒一下香水,问学生: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刚才我们闻到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现在怎么有的香水的气味?我只洒在这儿,那儿的同学怎么闻到了?(板书:会流动)其他同学闻到了吗?你觉得空气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四面八方)
(3)教师小结,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而空气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它会流动、而且流动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四、空气占据空间
谈话:同学们觉得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一:
1、出示装纸的杯子:杯子里有什么?(纸、空气)把杯子倒过来,现在杯子里有什么?(纸、空气)如果我把杯子直直地插入水中,杯子中的纸可能会怎样?如果湿了说明了什么,如果不湿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实验(强调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倾斜)
3、学生汇报(纸没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的空间)
4、如果把杯子倾斜,你会发现什么?
实验二:
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拿一空玻璃罩在上面,问学生:如果老师,往下摁水杯,乒乓球会原地不动,还是也被摁了下去?为什么?
2、老师演示实验
3、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三: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 谁能不吹就制造出泡泡来呢?
2、学生实验并说出理由
四、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四周到处有空气,那月球上有空气吗?水里有空气吗?空气有重量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浩瀚的宇宙中这蓝蓝的星球是谁呀?(地球)
2、师:地球上大片大片的蓝色代表的是什么呢?(水)
3、师:对。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关于水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观察水。
3、生汇报。
4、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
5、师:除了水的样子,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呢?
6、学生质疑。
7、观看动画片《水的故事》。
8、学生汇报。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把水藏在7个袋子中,这些袋子中装的也可能是:石块、木块、树叶、醋、牛奶和空气。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生汇报。
4、出示记录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脑海中对水的零星感性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面上,并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这一领域时,就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质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以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本着观察、体验、验证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在立足学生个人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逐步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以四个活动贯穿始终:
第一个活动按照教材原有的网状图的设计思路来执行教学,对“关于水你知道什么”谈话就进行活动,通对水的观察以及观看动画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零碎的回答到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物体,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第二个活动操作前的方法交流和引导是实验操作有效开展的铺路石,根据三年级孩子们对事物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对研究缺乏耐性,因此观察方法的引出和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众多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活动让学生根据上一个活动对七种物质的了解进行分类,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本堂课,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课堂学生合作的效益。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淀粉碰到唾液后又会消失了。
教学准备:
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纸、棉签、小毛巾、蔬果、米饭、馒头、马铃薯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看谁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秘密。
2、演示实验(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踪迹”的贴纸上)揭示课题。
3、引入新课:对。这和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一样的道理。这秘密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就在纸条上。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板书:淀粉+碘酒变蓝)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碘酒碰到淀粉会变成蓝色。那么,这节课还探究一些什么问题呢?(点题)怎样寻找淀粉的踪迹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碘酒寻找淀粉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碘酒,说说看,你对碘酒知多少?
活动一:做一个有趣的消毒活动(让学生把碘酒分别涂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组活动(将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
(2)汇报。
(3)小结:米饭是白的,碘酒是棕黄的,现在这东西是蓝的,说明它即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这是碘酒和米饭里的淀粉碰到一起相互作用变成的一种新的东西。你们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
活动二:
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观察、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科学家也像你们一样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的'道理科学、快捷的找到淀粉在哪儿。
讨论研究不同比例的滑石粉和淀粉混合后滴碘酒出现的情况
(1)猜测:把两份同样多的滑石粉里面,一个放多一些淀粉,一个放一点淀粉,搅拌、混合,再滴入碘酒,它们会变色吗?
(2)实验要求。
(3)小组实验。
(4)汇报。
(5)小结:淀粉含量多蓝色就深,几乎接近黑色。淀粉含量少蓝色就浅。
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淀粉吗?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吗?下面我们就依靠“碘酒”的特殊功能,寻找淀粉的踪迹,看看哪些食品含有淀粉,看看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
2、寻找淀粉的踪迹
活动三:各种食物遇碘发生的变化
(1)实验要求:
A、先推测后实验验证;
B、注意观察碘酒碰到什么物品会变蓝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C、作好纪录和汇报工作。
(2)小组实验。
(3)汇报。
(4)小结:它们里面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淀粉,它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会“唰”的一下变成蓝色了。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淀粉失踪了
过渡:同学们今天你们太棒了!这么多的`活动,你们的收获肯定是很多的,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1、演示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唾液是一种消化液,它能把淀粉变成糖,糖氧化分解后供给我们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我们的人体是多么奇妙啊!
四、总结、呼应引题
今天这节课你们找到淀粉了吗?在哪里?怎么找?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王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把这个魔术带回家跟父母玩。
板书设计:
依据:淀粉+碘酒变蓝
淀粉的踪迹
发现:淀粉的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同。
学生记录表:
我来找淀粉
小学班组长年月日
食物
猜测
实验
馒头
+碘酒
马铃薯
鸡蛋
梨
白菜
我的发现: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8
课题五: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
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总结提升
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5、植物的身体
一、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已经知道的有30多万种
二、植物的身体:
种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
蕨类植物:根、茎和叶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9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食物分类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外地人来到我们沙道观的餐馆,一定会点一道什么菜?
2、师:鸡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1)师:以昨天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呢?
(2)学生发言,师板书。
(3)师: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混合类食物的记录……
(4)学生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我们不是比谁吃的食物多吃得好、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6)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7)小组统计:一天中,小组内的同学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8) 小组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9)师: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2、给食物分类
(1)师: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这么多的食物我们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2)小组讨论,给食物分类。
(3)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4)小结:食物的分类及标准。
三、新课小结
师: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哪些营养呢?同学们可以上网,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理念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重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
日晷计时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
(一)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c.学生回答
d.教师小结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3.认识手掌日晷
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
6.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三)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请代表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2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二、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三、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每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
2、生:仙人掌适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适合比较湿润的土壤,荷花适合很湿润的土壤。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它们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师: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浇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儿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这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
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那它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结果发育。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卡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板书设计】
土壤的类型
黏质土
壤土
沙质土
颗粒小
颗粒中
颗粒大
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团
不易成团
不易成团
保水性好
良好
渗水性好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准备: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平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平。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平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平,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
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活动,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并能把纸的特性和用途联系起来。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用途的纸”。能用对比实验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纸的性能,在研究纸的活动经历中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自行设计和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纸、按组准备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日历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烧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纸做的物品。(电脑出示)如皮鞋盒子、粉笔盒子、一次性杯、纸鱼、挂历……,那么,这样的纸制品是不是都是同一种纸做的呢?为什么不是?
确实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物品都不是同一种纸制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用途的纸。板书课题。
课前让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的纸张,哪个小组上台来说说你带来了哪些纸样、有哪些用途?(小组汇报、展示收集纸样)
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研究纸的吸水性和抗拉伸性)
1、研究纸的吸水性
你们收集的纸样真多,师指其中一份问:我桌子上洒了些水,选哪种纸擦效果好,为什么?
到底谁的吸水性强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证明?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又好?
你们准备用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请小组交流,说说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汇报、质疑)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滴
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长”得大的说明吸水多,“长”得小的说明吸水少。
谁有补充吗?
对,因为只有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印的大小。为了公平,我们把这四种纸裁成相同大小,这样比较更准确。研究时还要借助滴管来滴这一滴水?(教师出示滴管,讲解、演示滴管的用法。)
(2)、挤
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杯子里,再来比较哪一杯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
谁有补充?
时间要一样。纸张大小也要一样。(如没人答师要启发)
(3)、降
我们组的方法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同时放入四杯水中,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降低多的吸水多,降低少的吸水少。
师提醒:四只杯要一样大,四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4)、沉
把纸同时放在水面上,先沉下去的吸水多,后沉下去的吸水少。
在放纸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纸不能叠在一起放。放的纸稍微小一些好。)
(5)、晒
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又同时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先干的吸水少,后干的吸水多。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一下:你们实验时需要哪些物品?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四种常见的纸,请每组派一人上来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质疑
那么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用呢?吸水性弱的纸又有什么用呢?(小组讨论交流)
2、研究纸承受拉伸能力
接下来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谁不容易被拉断。先来猜一猜哪张纸不容易断。
师讲实验方法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承受拉伸力强的纸有什么用途呢?承受拉伸力弱的呢?
师举例说明应用:牛皮纸制作的纸袋、购书中心包书的纸等利用了它的拉伸性好。现代的科技发展使人惊叹,由于能源的短缺,有人提出用纸来造房子,你们猜猜,纸真的能造房子吗?如果用纸来造房子,纸必须具有什么性能?(很强的抗拉伸力和抗弯曲性)。
三、总结交流,探究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就像我们桌子上的水,要用吸水性很强的餐巾纸来擦;而我们写字就要用书写纸来写,因为它吸墨均匀。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纸样拿出来,一起来分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性。各小组内每人简介自己的纸样。
纸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你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吗?小组互考,说说收集的纸样适合用在哪里。
今天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关于纸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一些。总的来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后各小组要继续研究,查资料,多获得有关纸的信息。把收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小报,我们再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等能力还刚起步,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就行了。另外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不知做什么事的局面。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上还要多研究。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闹元宵祝福语短信汇总61句2023-08-18 05:05:24
纪念伏尔泰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023-08-16 20:13:04
球星马嘴的教学设计2023-08-12 13:46:39
给朋友的生日快乐祝福2023-08-17 22:00:05
纪念伏尔泰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023-08-16 20:13:04
球星马嘴的教学设计2023-08-12 13:46:39
课文风娃娃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3 16:12:03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