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编排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其中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龄和插班生比较多,各方面的养成习惯参差不齐,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做小动作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本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各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照给定的标注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并能对数据简单分析;认识整时、半时,会用“快几时了、刚过几时”描述时间。
难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孩子喜爱老师、喜欢数学。
4、对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对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辅导。
5、重视学困生的补缺补漏,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推荐文章
锦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5-25 03:00:02
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5-24 12:44:44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学期教学计划合集五篇2023-08-15 09:54:45
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五篇2023-08-21 22:36:36
伤感的爱情诗精选2023-08-22 00:09:26
世间最感人的爱情诗句2023-08-13 22:30:11
学期教学计划合集五篇2023-08-15 09:54:45
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五篇2023-08-21 22:36:36
关于小学六年级的音乐教学计划范文2023-08-23 14:10:13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023-08-28 03:01:42
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23-08-17 23:18:20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2023-08-11 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