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三课时)教学计划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板书题目]
二、诵读
1.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
2.学生齐读(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投影]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于国尽心结果
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诵读二、三、四段。
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于焉耳矣凶无如加好请填然鼓既接曳走或直无于
五、作业
1.背诵前两部分。
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
三、分析
1.诵读第五段
请学生依据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订正)。
理解内容。
[投影]措施效果
,不可胜食也叫
,不可胜食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不可胜用也。
说明:“不可胜……也”给人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了排比手法。
理清本段层次。
提示:第一层第1、2、3小句
第二层第4句
第三层第5句全段中心
指导朗读:第一层三句,语势逐层上升,最后一层全段中心,作为最突出的部分。“养生丧死无憾”一语出现两次,前者可轻读,后者应重读。
请学生朗读。
引导当堂背诵。
2.朗读第六段
请学生依据书下注释
[投影]
与第五段比较异同处。
提示:同是发展生产,强调“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无失其时”,“勿夺其时”。这些都强调不要耽误生产时机。侧面指出,梁惠王“使民加多”的目的,就是驱使百姓去打仗,不得民心。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第六段还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张。
指导朗读:这一段分述王道的四项基本内容,四个“矣”陈述语言,气势充沛。最后总结“不……未……”双重否定句式,读得应坚定有力。
请学生朗读。
引导当堂背诵。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违时胜数罟洿斧斤以憾树衣畜无谨庠序教申孝悌义颁负戴王
五、作业
1.熟练背诵第五、六段。
2.识记本课学习的文言实词、虚词。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人
梁惠王对人民施小恩小惠就以为做得很好,实际上与其他国君都一样。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我们看最后一段。
三、分析
1.诵读第七段。
理清内容:
[投影]
说明: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
孟子最后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
提示: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
指导朗读:“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朗读时,要表现出说话人的义愤。“涂有饿莩”句要读出其悲愤的语气。“人死”句是借用诸侯国君的自我辩护的口气,应读得有讽刺意味。用比喻来反驳,应用质问的口吻来读。最后,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应用和缓、劝勉的语气。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归纳孟子仁政思想。
提示: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还有最后除虐政。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板书]
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提示:只有这样施行仁政,天下之民才能来归顺。
引导背诵。
2.提示应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检涂饿莩发岁于无罪斯至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完成课后练习一。
5.完成课后练习四。
6.讨论课后练习三。
[补充]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到
(1)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
(2)通假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四、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使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须革除虐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句式较整齐,这样气势充沛,增强雄辩力。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识记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教科版劳技教学计划2023-08-21 18:05:32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2023-08-25 03:02:52
表达谷雨快乐的祝福语27条2023-08-19 04:49:36
优美的谷雨祝福语20句2023-08-20 04:48:23
教科版劳技教学计划2023-08-21 18:05:32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教学计划2023-08-25 03:02:52
关于学期教学计划音乐六篇2023-08-16 03:37:19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023-08-28 03:01:42
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2023-08-17 23:18:20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2023-08-11 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