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8-15 10:30:08 文/张东东老师 教学反思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感觉: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用书后面剪下的几对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探究,再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轻松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了,实际上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主动地思考,没有猜想和创造。对于“为什么会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没有思考。

  这样提供材料思维含量低,不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缺失了学生主动寻找材料的过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操作是肤浅的,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许多《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渐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是每个公民必学的科目,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的求知欲,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教学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看优质可课的见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为起点,呈现创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对问题的某中解释,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建筑出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能呈现给学生一个熟悉的学习材料,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贮存,在产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第一感觉后,学生马上就会与同伴交流看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没有局限书本例题,而是创设了一个“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那一个用的纸板多”,这一情景。引发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思考用什麽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它的六个面的总面积”,此时,我及时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的表面积”。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和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问题学习”为支撑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种。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一旦使学生形成了“认知的冲突”,便可激起学习的动机,思维的涟漪,此起彼伏,学生潜在的学习情绪自然爆发,课堂便“活”起来例,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时,我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麽样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在学习能被2、5、整除基础上会利用以有的经验冲口而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随意说出个位上有3、6、9的两位或多位数,然后让学生笔算验证,发现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交流,最后较成功地探究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怔,学生经历了感知—模糊认识—澄清规律特征的构建新知的过程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问“如果把教室粉刷一遍,你能帮忙算一算药粉刷多少面积吗?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变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新课标赋予的理念通过新课堂教学设计变的可操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备课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的和同事探讨教法研究教材,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这八周下来,锻炼了自己,也提高了能力。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上能有更大的进步!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做、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这样,课堂上我慢慢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我有疑必问,积极主动的和同事探讨教法研究教材,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加强:

  (1)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2)要不怕麻烦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单位“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近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课新授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计算,运用体积知识导入的。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通过比较、测量、计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本课的教学,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学生两人去再说一说刚才那个学生的发现,加以理解,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学生,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察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老师不要着急,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多放手,相信学生。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是面积知识的提升和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一开始我就从谈论生活中的各种组合入手,进而出示七巧板拼图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一些组合图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做好铺垫。

  2、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组合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每个图形均可分为相应的几个部分。学生在解答中也将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体验成功的愉悦

  3、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拼图,画图,分割图,并自行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拼一拼、画一画,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组合”的概念,从而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4、顺应生成,张扬个性

  在备课时,只考虑到“割”和“补”,没想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了“移补”的方法(是预料之外的)虽然是因为数据的偶然性,但这种想法很奇特,方法用起来比较简便,予以鼓励。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协议离婚协议书集锦八篇2023-08-25 02:12:57

刑事和解协议书的范本2023-08-15 05:58:12

关于员工放假待岗协议书2023-08-25 14:59:22

有小孩的离婚协议书范本2023-08-16 04:46:12

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9篇2023-08-20 05:24:25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五篇2023-08-20 14:53:06

综合实践环保教学反思范文2023-08-15 00:09:23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