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初一语文期中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
三、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
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四、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五、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补互助。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存在问题及措施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
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于《春》一文,粗略想一下,从自己上班起,已经交了5、6遍了。回想以前的课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等等一拥而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练”,一篇课文化作几十道阅读题,搞”碎尸万段”,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不灵单。原因是传统教学仅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过于强调了学科本位。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本学期的课改实验班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名曲欣赏,配乐朗读。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声》等。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课改后的课堂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人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观念转变到位,教学实践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实践,静下心来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学中改善。
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还不能了解,所以我在开学后开展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硬笔书法练习,把临摹分为两步:先摹,让每名学生选取优秀字帖进行摹写;后临,在期中考试后让摹写好的同学进行临写。
2、加强阅读训练。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年龄特点,我安排学生阅读故事性较强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强化课前五分钟。从新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学生课堂环节,包括课前,资料有:古诗朗读和背诵,经典散文朗读,文言文语感培养等。虽然资料不是很丰富,但有助于新生从课前向课上延伸。
二、不断实践、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1、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所以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狠抓课堂教学,不断实践,优化课堂:
1)、抓好备课关。虽然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杂、无序,偶尔会出现上课了,还没有备好课现象。但我竭尽全力备好课,有时会把工作带回家。备课中,我不仅仅思考教学资料,怎样在课堂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更多思考起始年级学生的学情,他们理解知识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方法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个单元至少两节课使用大屏幕,以此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
2)、上好每节课。语文教学的改革务必从课堂入手,因为它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学生主体的实施,所以我尽力做到:我的课堂你做主,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开学伊始,我就告诉学生,课堂中只要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为过,所以在一学期我和他们的磨合、交流、沟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课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课任教师主角的转变。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传下达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现状况需要解决,但我都尽力回避我的语文课变成班主任工作会议课。原因之一是:教学任务的不允许。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教学资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导致教学资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学生的不允许。班主任教师,同时也是课任教师,你务必学会主角的转变,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自己教学的尊重。
三、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我努力走进学生,让他们爱上语文:[由Www。QunZou。Com整理]
首先,不断学习。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务必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学习,无论是教学资料方面,还是和他们之间的代沟,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倾心学习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离。为了使学生喜欢我,我不仅仅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做到心灵沟通,而且我还和他们逐步透过课下,透过各种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师生情。
四、挑战自我,反思中成长。
一学期教学工作让我真正感觉自己和学生一齐成长。对于我的课堂模式,学生基本适应,偶尔会出现课堂疲惫感,怎样去进一步调到他们的用心性和兴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怎样去应对、解决好?
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难题最大的是作文教学,有时自己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能讲讲要求、说说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评价,没有自己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或称之为操作系统。
应对诸多问题,我在及时充电的同时,也和其他同行教师进行探讨,多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推荐,都在自己教学中实践、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满意的教师。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为切实搞好“新视野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我作为主研人员,本学期,我执教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狼》。在经过“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再评课”之后,做一下较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确定课堂设计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目标定位;
4、教法与学法设想。
《狼》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在研究第六单元课文的共同点时,我注意到,在本单元提示当中这样写道:“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认为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角,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寓意,对现实生活进行巧妙的讽喻和折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说明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无论多么狡诈的狼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的道理。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明确保护动物的意义。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本课是可读性较强的故事,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尽可能放手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朗读指导,品评探究的主体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在自学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继续授以学法指导,如指点解词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来突破重难点。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这六个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字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
在诵读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如:作家作品简介,解决文中生字的读音,有些词的特殊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初步翻译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展示交流。学生们表现非常好,他们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题,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点、勾画,然后在课堂上举手示意。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句子的翻译引起了争议。“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翻译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来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来。这个同学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反驳。他说:我不赞成他的观点。应该翻译为,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这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加以点拨,讲解。同学们就将这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妙点揣摩
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六个问题,即: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故事?文中怎样写狼的狡猾的'?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组织同学们课堂讨论。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讨论的气氛更浓了。
学生讨论结束,然后是小组展示交流。同学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有同学质疑,补充回答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的节奏、语气。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学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给他点拨,并加以纠正,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学生弄懂了意思,读准了节奏,也弄清楚了为什么这样读。还有一个问题,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战时机,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断的行动。
(三)达标拓展:积累成语,感悟道理
在重点字词解释时,我要求学生作适当联想,列举出在现代汉语中含有同样意思的字的成语。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中“故”字的含义是“旧,原来”。同学们就联想到了“温故知新”、“一见如故”。在理解到“顾野有麦场”中“顾”字的含义是“回头看”的意思时,引导学生们想到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还有后面的“杯水车薪”、“犬马之劳”等等;在探究完描写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导学生说与狼有关的成语,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说了很多。同时叫他们做适当的记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成语。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然后多媒体展示《狼的十大处事哲学》,演唱《北方的狼》,点拨到对狼的保护,动物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回到编者的单元意图上来,再次紧扣了文本进行解读。
总之,《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课文,我没有过多设计呆板的字、词、句翻译的教学,而是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课堂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在具体执教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整节课感觉气氛活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涨,表现非常积极踊跃。上完课后还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的达标拓展时间仓促,以至于削减了这一课的厚度。
后来,我将一课时调整为两课时,在内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写课文的训练。第一课时重在疏通文意,积累成语;第二课时重在人物分析,领会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因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师对课文语言的评析也更深入透彻了些;学生们有了圈点、勾画、批注、片段写作训练的时间,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少数同学还能当堂背诵。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教学中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不断实践,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挑战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中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关于这堂课的设计,最让我犹豫的是主题的提炼,总想不好一个更好地走向。其中关于“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对人、对事的客观公正的判断”的确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后设计让学生自己说收获,来引导总结。可能因为时间长空不够到位,导致主体探究提升方面并不深入,学生只提到了一两点,而且我也来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陈为群老师的意见指点,使我对这堂课有了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结合陈老师和前辈们的意见,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感教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
2、设计替“我”说出几句话的环节(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开),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训练,这是语感教学除了品味语言外的另一种形式。这些中间环节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创造都是来自本体,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离文本的内容。任何课堂形式的创造都要体现有效教学的原则。
3、读——要成为语感教学的手段,不要为读而读,或是随行所为,想到了就让学生读一下。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具体在课堂中,如当学生无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过“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化解。或者当品味了一些精妙语句后,可以通过朗读感知其中的妙处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促解,以解带读。
4、除了朗读训练外,字词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读、细读,停留的地方还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猫“是怎么来的”。前两只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动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是在门口捡到的,从而得到花猫地位的卑贱。又比如“晒太阳”的细节也各有不同,花猫是“蜷伏”,感觉很凄凄,可能平时对它并不好。又比如“若有若无”引出后,可以追问,“还有那些此配合它”。总之,这些“点”应该再明确、最多点、再停留。又如,在引导“为什么冤枉,是因为不喜欢”这个问题时,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现这种偏见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5、主题探究方面,学生可以领会的部分,可以简单的提到,甚至是不讲,教师更要去考虑一些学生不能了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这三只猫他到底喜不喜欢?有人认为它其实对三只猫都不是喜欢,纯粹是兴趣爱好,当作宠物看待,人并不尊重这些生命。主题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揣摩其写作的意图,这点主题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这也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解读文本,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目的进行了解。
正如我的导师赵飞燕老师所说,语文课堂永无满足,永远在不断修改完善中的前进,她的这种精神对我触动很深。就好像在修补一条路,我们应该不时地看看我们曾做过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补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树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必定会是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3班和1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
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一、根据文本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开卷有益,了解一代名将的胆识
(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学习本文,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2、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二、重难点的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根据本文的重难点,以下是本文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1、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我先安排学生通过预习,疏通文意,把握内容。这样听起课来效果更好。
2、本篇短文,对培养学生的品质意志、健全学生的人格很有教益,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提倡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3、学习中让他们通过同桌讨论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课堂活动:
一、导入:一堂新课,好的导入能像磁铁把学生紧紧吸住,能激起学习本文的兴趣。所以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平常常帮你们解决一些难题,但是,现在换成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想个办法解决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愿意”。我顺机说出自己遇到的难题“我有个学生,他不肯努力学习,我劝他好好学习,他却说身边的事很多,在说他不打算上高中考大学,现在学不学无所谓,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看,该怎么跟他讲道理。”
生:“跟他说说学习的好处”、“跟他说说就算不读大学,现在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上也能用上”。。。。。。同学们个个激情很高。我肯定了同学的回答之后,我抓住这个契机抛出这样的一句话“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翻开《孙权劝学》寻找答案。
二、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几遍,并借助注解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同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本文所讲的故事。
2、请同学们翻译句子(一人一句、先读后议),师适当补充个别重点虚、实的用法注释。
当同学们疏通了文意之后,我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本文。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吕蒙是怎样的人?孙权为何劝他学习?孙权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了解了,最后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说是总结同学们学习本文的收获“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
3、当堂掌握本文出现的成语,解释并造句。
以下是在评课时,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这些高贵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1、文中出现的人物(吕蒙、孙权、鲁肃)分析可以进行拓展,多些介绍。
2、适当进行故事引导,多读。
3、举例一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4、虚实词结合句子让学生判断并解释,提高学生的能力。
5、可以抓住“劝“字,引导同学学以致用,劝好友学习。
个人反思:上课的时候课外知识不够,这可能是由于自己平时的阅读量还不够,知识不够全面。授课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重点还把握不好。今后我会多学习多听课,力求有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学生兴趣较浓。两个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的一些感受。
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是一开始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介绍,然后是范读或听录音朗读。本堂课上我先是让学生试读课文,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上的难处,然后我再范读。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本,学生更有兴趣,效果更好,记忆更深刻。在探讨本文的“物外之趣”这个难点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为什么不把蚊子比作天鹅,而是比作白鹤?这必须要结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记》写作缘由来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观蚊如鹤”这一情趣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观察和想象。我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想象加工。如蚊子在素帐中飞舞,这只是视觉上的效果,那么听觉上的效果呢?文中没有记叙,大家可以想象,蚊子们不该是在开什么演唱会吧!文中最后写道:“……鞭数十,驱之别院。”那么作者是拿什么去鞭打虾蟆的呢?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山市》这篇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首先,在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理解上,学生不可能理解深刻,往往局限于狐仙鬼怪上,对“异”所指代的内容有误解,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理解,消除他们对鬼怪的恐惧感,以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聊斋志异》的积极性。
其次,是在意思的理解上,这篇文章里有较多的文言词语,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如表示时间的“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渐、倏忽”等,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临时性的记忆是可以的,但要掌握巩固,恐怕得花点时间。再如文章中出现的“恒”“顾”“念”“连亘”“历历”“洞开”“危楼”“凭”“遂”等常用词,也需要学生掌握,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作准备,学生在预习时不可能做到如此充分。
以上两点原因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依着学生为本的思想,我把教学内容定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以下是我对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了解题型,把握方向
要想考出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首先要将七年级语文考试的出题类型弄清,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找出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七年级语文试卷大致分为三块:语言积累运用、阅读、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占得分数比例较大,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所在。因为语文是一个重在积累的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老师能抓住的只有语言积累运用部分的字词、病句修改和古诗文默写题以及古文阅读部分。
二、狠抓落实,反复巩固
七年级语文通常有对字词的考察和对古诗文默写情况的考察,为了学生能使学生在这些题上不失分。我重点要求学生对字词课前预习,对于古诗文默写要求人人过关,课后听写,单元复习时再听写,周清时再抽查,直到学生默记于心为止。
三、开卷有益,学在课外
在刚接到七年级语文的时候,我觉得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可是几次考试过后我发现学生的成绩都不很理想,追本溯源,是学生的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板块失分严重。
所以,要想彻底提高语文成绩,阅读和作文的分数必须上去。根据我自己多年学习语文的经验,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提高语文成绩的计划:
每日课前写一页的钢笔字,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字迹清晰,卷面整齐,二来可以培养他们的耐性;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相互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是漫画,可以是作文书,可以是名著,还可以是他人的读书笔记,教师不干涉学生,只从旁指导。
每周三篇日记四篇摘抄,学生在课外阅读到好的文章、段落、词句可以把它抄在摘抄本上,摘抄和日记穿插写,可以避免有些同学觉得写日记的当天没什么可记的,并且可以仿照摘抄的文章来写自己的日记。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步步引导,潜移默化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比如分析句子先看它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排比的运用使句子更加有气势等),然后再才揣摩文章的感情。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比如学习课文《往事依依》,我告诉学生们可以仿照这篇文章写童年的一件事。"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样的开头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年华似流水",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的形容时间逝去很快的句子来代替。
学生们于是开动脑筋,把自己平时在课外阅读看到的句子说了出来:"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时间如白驹过隙""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下一次作文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把这些词语用在了自己的作文里面,我想这就是进步吧。
这样的慢慢引导,潜移默化,让学生觉得其实作文也很简单,自己也可以写出有这漂亮语言的文章,对作文不再惧怕,对阅读理解不再反感,语文成绩自然上去了。
写下这些文字,我其实很是惶恐,不知道作为一个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我的这些自己摸索出来的所谓的"经验"是否正确,是否切实有效,只希望能同其他同行们交流,共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时光匆匆,一个学年倏忽而过。在这一年里,常规工作踏踏实实,教研活动用心参与,认真思考和钻研,勇于尝试和创新,用心实践新课程理念标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成果。当然也还存在不少遗憾和不足之处,为促进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现将相关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期以来,我们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坚持认真备课,全面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课堂素材,根据学生理解潜力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备。按时上课,严格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用心活泼的课堂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学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思维。精心选取作业,精练精改精评,加强知识点和潜力点的落实。对学习有困难和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难。
其次用心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潜力,并把这种潜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用心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简单、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简单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潜力。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学习潜力、合作潜力、创造潜力带给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用心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群众备课,交流心得体会,与其他老师共同学
习促进;认真参加听评课活动,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南开实验学校学生基础和学校教学要求,用心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潜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潜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到达的,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达潜力还是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这些问题还值得下学期继续努力改善和加强。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重双基,重拓展,重激发语文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下学语文,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究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争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以优带新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一年,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卷一共分为三大部分,总分为120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第三部分为写作,半命题作文:一个的微笑,共50分。
综合整套试卷,试题以新课标和中考考纲为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际能力运用,并进行恰当迁移。题目难度适中,对初一学生在前半学期语文素养的形成可作一个阶段性检测。
二、考情分析:一般。
三、试卷得失分分析。
在“选择题”部分,下设13个小题,总分为26分。第1-11小题主要对学生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包括对字词及拼音的书写、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分率为67%,失分最多的是第11小题。第11小题是选择题,易错点在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及对选项“《论语》的作者是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的明显错误做出判断。学生大多由于看题不认真,或是上课不认真,没听讲才做错。
在“非选择题”部分,第19小题是对古诗文的背诵及默写进行检查,总分为6分,所选为课内常见名句,满分率却为1.5%。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会背,但是容易写错字,不得分或者背不熟。
阅读理解下设1篇课外阅读,1篇课内阅读,分别为《面对秋阳》和《我的母亲》,总分24分。这1篇课外阅读,主要立足于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感知,难度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0%;1篇课内阅读,主要考察对中心语句的理解以及对字词的理解和赏析,难度也不高,得分率较高,为82%。
在“写作”部分,总分为50分。其为半命题作文——一个___的微笑”,选该题的学生大多能把握写作的中心。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甚满意,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同时,一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不流畅,结构思路不清晰。
四、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题失分的原因:
①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做好相关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②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扎实;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较差。
③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
2、课外阅读失分原因:
①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②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较差;
③有些学生虽然答题方向正确,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简洁,不明确。
3、作文存在问题:
①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
②审题不到位,要么立意不深,内容分散。
③有的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
④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相对典型的材料。
⑤内容不够具体,记流水账的文章较多。
五、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规定阅读的名著要作必要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练习五口语交际语文教学反思2023-08-11 22:35:27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14 00:32:43
编童话故事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7 23:09:23
分手协议书范文2023-08-14 12:11:24
练习五口语交际语文教学反思2023-08-11 22:35:27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14 00:32:43
编童话故事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7 23:09:23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