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登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五篇)

时间:2023-08-24 10:38:59 文/黄飞老师 教学反思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登高》教学反思1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为了客观地检验学生的领悟力,我课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1、总体上看,情境导入,投影画面,配乐欣赏,引导是成功的,基本切合学生的实际。整个过程从容自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能敞开胸怀,踊跃表达意见。学生真实的传达自己的感受,因而能够较为清晰的观察到学生领悟文本的过程。

  2、在指导朗读《登高》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几幅萧索的秋景图,然后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哪些字该重读,哪些字该轻读,哪些字须短暂有力,哪些字该绵延婉转,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同学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是个当中那股扑面而来的悲愁的深深的熏陶,对学生感悟诗人沉郁刻骨的悲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俺是作用。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我这堂课的最大失误就是没能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诗中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名句,那么这两句创设了怎样的情景,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只有的艺术之美?我们必须先引导学生想象图景,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启迪学生。

  4、最后强调的一点是,在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本人很容易受到某种思维惯性的制约。他的工作年限越久,这种制约力越大。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因为这不仅需要坚持,还需要勇气。

  《登高》教学反思2

  我感觉自己的导入新课设计比较合理,我引入了不少的课外材料,并且对引用诗句逐个简要分析,拓展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鉴赏热情和兴趣,让它们畅游在诗歌的海洋里,尽情享受鉴赏带来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堆砌,我还注意到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感情与《登高》的联系,它们同是写秋的诗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同有异对学生理解本诗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让学生感到诗歌海洋的丰富多彩和有趣有味。

  一首写秋的作品,一首登临之作,在指导学生鉴赏时,不能就事论事,就本诗指导本诗,应该就秋天的典型意象及含义,例如:

  梧桐——凄凉悲伤地象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鸿雁——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

  寒蝉——高洁、悲凉的象征。

  西风——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

  落叶——盛衰兴亡、悲伤感慨的象征。

  鸿雁——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

  等等的象征意义等,督促学生加以整理,烂熟于心,在以后的赏析中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激发兴趣,深化思想,内化为鉴赏能力。学生还学过哪些登临之作,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崔灏《黄鹤楼》等等,提示学生迅速地回顾一下,也算是鉴赏课的一大亮点。

  此诗能被后人评价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艺术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具体表现是: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2、对仗工稳,音调铿锵。上下句相对;而且句中自对,如:“风”对“天,”“急”对“高”,“渚”对“沙”,“清”对“白”。音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例如三、四句。

  3、错综变化,互相照应。一、三照应写山景,二、四句照应写江景,五、七句照应写悲苦,六、八句照应写多病。

  我在鉴赏表现手法时,特别注意,因为掌握诗歌表现手法是学生鉴赏诗歌的一个瓶颈,也是诗歌鉴赏的一大难点,更是屡次诗歌考查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熟悉鉴赏程序,按照鉴赏步骤、积累这些鉴赏术语非常重要。,在设置习题进行拓展练习和巩固。

  大家读清楚:对诗歌的赏析,最终要落脚到某些词语上,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使用的妙处。所以我把品味诗歌的语言放在【检查预习】部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品味,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指导,心中形成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

  我一直强调:鉴赏诗歌要从意象到意境,从意境到主旨,从主旨到感情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在里面。分析诗歌的主题、诗人的情感要从具体诗句中去体味,我在鉴赏本诗时,前两联抓住意象,分析意境;后两联紧扣感情,把握主旨,基本符合鉴赏程序,设置问题符合诗歌内在的逻辑顺序和人们的认知规律,鉴赏过程还算是比较细致。

  另外,我个人认为自己诵读指导比较得法,在点拨以后,让学生个人诵读、并且对每次诵读都能做出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最后全班诵读,趁热打铁,加以巩固,促使学生尽快掌握诵读要领。

  导入新课拓展的诗歌不在多,而在精,应该尽量给学生介绍与夲诗主旨相同或相似的诗歌,我感觉自己导入的比较繁琐冗杂,虽然对诗歌作了简要分析,但所引用的这些诗歌,其主旨也呈现多样化。有的与本诗相去甚远。

  我认为应该把“研讨与练习”第3题放在【当堂讨论】部分来进行,因为这道题是对诗歌主旨的深化和强调,应作为本次指导鉴赏的重头戏来进行。下来与同事座谈,大家也有同感。

  反思本次的指导鉴赏活动,我收获很多。

  《登高》教学反思3

  在教学《登高》之前,我看了韩军老师本课的教学实录,惊异于他那么细致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因此我也借鉴他的课,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从诗歌入手,我让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感受意象创设的氛围,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我问学生“风急”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冷,“冷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答“会发抖”,我就引导学生,所以在读到“风急”的时候,应该有牙齿打颤的声音,表现一种伤感。就这样,八句话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分析,一句句地指导,学生读得是激情澎湃。当然,老师也做了范读。我表扬学生读得好,学生说,那是因为受了我的感染。

  这样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能够背诵。而且通过朗读,学生也理解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看来,诗歌教学应该加强朗读。

  《登高》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讲的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这是一首“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用一生的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

  教学的实践使我深知,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对老师思想、学识、功底、眼界、能力的考验。对经典作品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入乎其内”,就会浅而无味;如果不能做到“出乎其外”,就会虚而不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心藏万汇,才能吐纳自如;浑博深刻,才能创出境界。而经典的解读最怕浅,最忌虚。对此诗的教学,我力求浑厚、力求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气象。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我涉猎了大量有关杜甫的书籍,然后总结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使学生了解杜甫。其次,我在网上搜索名人名家的朗读,让学生聆听名人名家的诵读,领会诗人写豪情、感沧桑的情怀。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通过逐字、逐句分析,一起走进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本次教学,加深了我对诗歌的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一生。通过对诗歌的感悟,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快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课堂气氛融洽。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讲析法和点拨法。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讨论和辩论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授课,我的收益颇多,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足之处是在这节课上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过少。

  《登高》教学反思5

  杜甫的《登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节课,学生大多都已经会背诵这篇文章。上课似乎也因此没有什么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导致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动起来,课堂热不热闹。有多少东西次之。说得有理,课堂的精简和学生的活跃确实很重要。前半节学生思维活跃,互动较好,后半节就明显感到学生讲得太少,气氛不够热烈。这跟教师安排的内容太多,学生思考时间不够有必然的联系。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懂得取舍,把重点拿过来,理解深透就行了。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就是,课堂要紧凑,不能散,要用几个层层递进的大问题串起来,问题不要多,要整体。其中的内容,让学生去体会发言,教师适当做一点引导。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五篇)2023-08-22 01:18:29

关于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2023-08-19 04:24:28

一堂体育优质评比的教学反思2023-08-21 04:41:17

鄂教版语文二年下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5 12:07:20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五篇)2023-08-22 01:18:29

关于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2023-08-19 04:24:28

一堂体育优质评比的教学反思2023-08-21 04:41:17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