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反思三则
篇一:正比例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还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宗旨是要求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新的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它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助推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并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彰显并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不仅从面向每一个学生出发,而且同时也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空间。
正比例意义教学片段:(师生共同研究例 1 、例 2 后)
师:观察这两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生 1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 2 :这些例子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生 3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的一定的。
生 4 :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是“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多少倍。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的一定的”。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教学中师把问题踢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乐于表现,善于思考的学生当然不会放过这一表现的良机,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有的见解过于简单、肤浅,但老师还是静下心去倾听,真诚地面对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去交流、去认识,去感受。尽管学生观察、总结的程度不一,但这也确实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篇二:正比例教学反思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在上一节课也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它也为学习反比例进行铺垫,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我首先给学生提高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让学生独立填表、观察,然后与同伴交流,通过表格、图象、表达式的比较,体会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同时,学生将初步感知“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为认识正比例奠定基础。同时,借助图形直观、动态地体现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的过程,为学生后面学习正比例的图象积累经验。()接着,我给学生提供第二个情境:当速度一定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表填完整,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第三个情境则是,购买同一种苹果时,应付的.钱数与购买的苹果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这两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以上实例的共同点,引出“正比例”。最后,通过小结、练习让学生总结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据:1. 两种想关联的变量;2. 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种量比值一定。
篇三:正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常常感觉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艰难,我认为让学生反复感知,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良好途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细致安排学生初步感知,通过让学生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求比值,找规律,写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的要点。第二,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学生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因此,我变换情境,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铅笔的数量和总价,耕地的时间和耕地总公顷数。让学生反复感知正比例概念的规律。这样既拓展了教材,又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高度概括正比例概念打下了基础。第三有了前面充分的感性认识,我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突破正比例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比值等,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把各自对正比例概念的感知会聚,综合,从而抽象出正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正比例的初步感知,不同情境下的反复感知,讨论探究等过程,积累了对正比例概念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高度概括出了正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牢固的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优秀教学反思2023-08-26 08:56:35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2023-08-14 02:22:53
沪教版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023-08-23 06:45:57
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24 16:15:37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期优秀教学反思2023-08-26 08:56:35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2023-08-14 02:22:53
沪教版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023-08-23 06:45:57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