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课堂教学反思
在解直角三角形中,我们习惯于利用三角函数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边角元素来求另外的边角元素。其实,有时候利用方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甚至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第四节船有触礁的危险中,其情境引入是这样的:
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使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对于本题,要判断船是否有触礁的危险,只需要判断该船行使的路线中,其到小岛A的最近距离是否在10海里范围内,过A作AD⊥BC于D,AD即为小船行驶过程中,其到小岛A的最近距离,因此需要求出AD的长.根据题意,∠BAD=55°,∠CAD=25°,BC=20,那么如何求AD的'长呢?
教参中是这样给出思路的,过A作BC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D,得到Rt△ABD和Rt△ACD,从而BD=ADtan55°,CD=ADtan25°,ADtan55°-ADtan25°=20.这样就可以求出AD的长.这里,需要学生把握三点:第一,两个直角三角形;第二,BD-CD=20;第三,用AD正确地表示BD和CD.用这种思路,多数学生也能够理解。
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利用方程的思路来分析这道题目,学生更容易接受。题目中要求AD的长,我们可以设AD的长为x海里,其等量关系是:BD-CD=20,关键是如何用x来表示CD和BD的长。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想到需要在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来表示:Rt△ABD中,tan∠BAD=从而,BD=xtan55°;Rt△ACD中,tan∠CAD=,从而,CD=xtan25°,这样根据题意得:xtan55°-xtan25°=20,然后利用计算器算出tan55°和tan25°值,这样就可以利用方程来很容易的解决这样一个题目,并且是大家很熟悉很拿手的一元一次方程。
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一道题目,不同的方法,却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减轻许多思维障碍,这不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达到效果吗?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小信箱教学反思2023-08-16 19:35:31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桑塔露琪亚教学反思2023-08-27 02:25:23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2023-08-18 03:17:07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2023-08-23 18:26:45
小信箱教学反思2023-08-16 19:35:31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桑塔露琪亚教学反思2023-08-27 02:25:23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2023-08-18 03:17:07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