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反思1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
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更有一个同学被课文中写声音的一段所感动,摹仿起春天小鸟各种各样的叫声,于是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哪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和作者、和大自然展开了对话,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
泉水叮咚叮咚说:来吧,你看这多美啊,有鲜花为我做伴,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青蛙咕咕着说:快来参加我们的电声管弦乐队,《春之歌》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鲜花妹妹……你一言我一语,教室可热闹了,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思想,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春》教学反思2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1、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二.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
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⑤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三.解决的办法:
①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②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③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
④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⑤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春》教学反思3
先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诗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其风格较朱自清初期诗文有很大变化,没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代之的是鲜明的新鲜格调和欢乐情绪。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意的笔调,细致描绘了大地回春、春花烂漫、鸟鸣蜂飞蝶舞、细雨滋润万物、人们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赞美春的生机与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勇向前,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诗情画意相融相合。
教学本课如果按照介绍作家、作品背景、生词教学、段落结构、文句赏析、处理作业这一传统模式,起码要用三个课时,多好的一篇美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味同嚼蜡,且不堪其累。
本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感,教学重点应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
同时,课文内容较为浅显,适合互动、点拨式教学法,在点拨、互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会赏析写景文,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告诉学生,一切的答案在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要让学生感到,语文课不枯燥,也不难,自己也能够进行分析,甚至总结出答案来。
所以,选准以上两个重点,即朗读和赏析准确生动的词句,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其他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教学只需两课时,驾驭轻松。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里就是以读贯彻全过程,是主线,赏析优美词句是主要活动,是互动的重点。淡化作家、作品背景的解读。弱化生词教学。
自始至终,教师要情绪饱满,学生轻松自如,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自读、互动、研读课文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⒈课文写了哪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⒉按照小组进行分工,学生进行自读,找出认为非常好的句子,说说其妙处及作用。
⒊同组里进行交流,形成共识。
⒋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读仔细,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级交流、互动。(教师加入讨论,适时引导。并简单板书。)
应该说学生的赏析和品味还算是很精彩的,但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内心情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赏析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求也不能坟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说明老师没有引导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7139教育网)中要教会学生赏析,教会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学生之所以赏析不能深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读得不够,虽然一再强调诵读,但学生自由读一遍、分段轮读一遍,就开始选择赏析,学生对课文内容其实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语句表面也不奇怪。
在交流时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平时也存在,但今天这节课表现得尤其突出,那就是不会倾听,一个个都急于表现自己,听别人发言时显得烦躁不安,根本就没有认真听别人说的什么。这是课堂大忌,表面上看热闹异常,实际上毫无收获。我不断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效果并不明显。这要在平常每一节课中不断强化倾听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有时候听也很重要,不仅是对表达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春》教学反思4
一、创设诗化情境诱发“春”的灵感
诗歌是我国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放眼当今诗坛,大量佳作不但显现了当今诗坛的精神风采,而且闪耀着中国诗词的浑厚余韵。回眸凝视本课的四首现代儿童诗歌,虽则语言通俗易懂,但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爽心悦目。为此,执教这一节课,锤炼自身的语言,创设一个如诗如画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情感的积累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春光图的同时,引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为本课的导语,意在引导学生观其色,闻其声,进而能启其情,入其境,从而促使学生在这一派春意中迸发春的灵感。另外,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实质性的评价来加强反馈与调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一丝细雨落进了我的嘴里,湿漉漉的、凉丝丝的,还甜滋滋的呢!”又如“二月春风,吹出了鲜花朵朵,引来了彩蝶翩翩,剪出了杨柳依依,又酿制了杯杯美酒。让我们边读边品味,痛饮一杯春天的美酒。”……而在学生独立创作时,笔者又特意为学生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乐声如行云流水,又如跳珠入船,此情此景,学生文思泉涌。看,“燕子说:春天正在与我叙旧,难道你还没听见我们清脆的话语吗?”听,“麻雀说:春天正在孵化小鸟,难道你还没看见一只只小鸟正迎着春风破壳而出吗?”……此情此景,每一个音符都是诗,每一句字符都含春!
二、加强阅读实践积累“春”的语言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并多处提及积累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的目标学习水平的词,说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但这种持续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大量反复地阅读实践,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
基于此认识,笔者看到本学期六年级的教材中(浙教版)编入了许多描写春光的诗文,如《春》、《花潮》、《鸟的天堂》等;另外,学生也已在平时背诵了大量的有关“春”这一主题的诗作。很显然学生对于“春”的阅读是可以算厚积的。但学生的“厚积”能“薄发”吗?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质的飞跃,笔者特拓展了《春》这一组儿童诗歌的课堂教学。在执教这一节课前,引导学生熟记或熟读有关诗文,先在阅读数量上作一定的充实与补充;而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积累与各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诵、悟、画、比、写等多种形式,使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课堂上,除保证必要的诵读和感悟外,又特意推荐给学生“比”的阅读方式,即:读了眼前的诗句,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诗文,把两者对比着读读背背,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这一阅读方式无疑架起了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如学生读了“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想到了《春夜喜雨》,体会到了春雨滋润了人们的心田;从“小草真贪嘴……扶桑花更嘴馋……”想到了“它(春光)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了!”,体会到了“春天就是活力的象征。”……这样的记忆与理解的反复实践过程,便是真正的有效积累。
《春》教学反思5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7139教育网)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在教学过程(7139教育网)中也有两个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不够顺畅。
二、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春》教学反思6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范例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如从不同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的部分,还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之美”。
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通用十五篇)2023-08-24 14:22:09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教学反思2023-08-17 14:50:25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学反思2023-08-23 17:43:19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2023-08-24 06:22:0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通用十五篇)2023-08-24 14:22:09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教学反思2023-08-17 14:50:25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学反思2023-08-23 17:43:19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