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风景,让学生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乐学善思办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旅游快车”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强烈的表现欲。通过引导学生看、说、听、评,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观察、表达、倾听、、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龙龙和文文今天带来了一段自制的录像片,你们想看吗? (出示课件1)
2.观赏了美丽的景色,听了龙龙和文文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双向互动,达成目标
1.龙龙和文文在旅行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旅游景点?介绍一下好吗?(指名说一说)
2.同学们说的这些景色真美啊!其实我们看到过的许多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且被我们深深地喜爱着。这样的风景就是我们“心中的风景”。那么,该怎样介绍我们“心中的风景”才能让别人和你一样感受到美呢?今天,我们就以“心中的风景”为话题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请同学们打开书,先来读一读书上的要求。(学生读,教师板书课题)
3.师指名说一说读明白什么了,然后出示课件2,再指名读一读。
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旅游快车”
共同去旅行吧!(出示课件3)本次旅行我们共有四条路线选择。(出示课件4)旅行前,各队先选出一名领队,一是为了组织大家观光旅行,二是便于和我联系。(学生选,并颁发标志牌)
5.本次旅行,我们同学都是导游,请你们按照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把你准备的照片或图片介绍给和你一起旅行的小伙伴,并表达己的真情实感。当一位小导游介绍风景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扮演游客,仔细地看、认真地听,假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向小导游提问。
6.好!列车出发,祝你们旅途愉快!(小组交流:介绍图片或照片,师巡视指导)
7.(课件5)列车已经到站。你们旅途愉快吗?谁愿意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请拿着你的图片或照片到前面介绍一下。我们大家认真听一听,看他说得好不好?(轮流汇报,每汇报完一个师生根据要求评议一个)
8.大家的热情太高了!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请各旅行团队再进行一次游览,选出你们队最好的导游,代表你们队和其他三个队比一比,然后我们评出最佳导游奖。(小组合作介绍图片或照片,推选代表)
9.各组代表演讲,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风景,师生共同评议,选出最佳导游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三、情感延伸,拓展想象
1.此次旅游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说一说)
2.谁来想象一下我们家乡和祖国未来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真了不起!你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导游、最优秀的演说家和最出色的建设者!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美丽的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握、值。
B、熟字减偏旁记忆:揉。
C、熟字组合记忆:启、柔。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
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A、“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么意思?
B、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
A、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B、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中“端详”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泥。”这一句是对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项工作。”这句话写了罗丹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改,表明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C、再读句子,仔细领悟、体会。
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合作交流: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像罗丹那样去做。
A、“从此以后”指什么时候以后?
B、“那样去做”指怎样去做?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听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反省教育:回顾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找寻差距。
板书:
26、罗丹的启示
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审视之后,喃喃自语
修改塑像:细细观察,时而……时而……
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只有这一项工作
启示: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就要全神贯注地工作。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3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各两遍。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五、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2、摘抄第三自然段生动的词句。
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4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 学 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 引路 哪里 谈天 惊讶 观察 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 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 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 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 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 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 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 )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 )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 )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 ),是您的( )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 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 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 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5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时,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大家心里非常着急和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候(幻灯)阿铃带着小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新授:
(1) 现在请大家先朗读课文4到8节,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幻灯)
这头小象是怎么帮助中国游客的呢?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小象拉车的句子。(幻灯——齐读)
交流:找出小象拉车的动词(幻灯——点出掀,撬,拉)
掀:使遮盖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示范:掀开铅笔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压另一头。(示范:撬起铅笔盒)
师述:小象会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说明它什么?(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子,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对这么聪明的小象,难怪作者会不由地发出赞叹。(幻灯)
(4) “奇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过渡:对!因为面对庞大而沉重又陷进泥坑的汽车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那它还有其它绝技吗!(还会洗车)
(5)分组朗读第6节,并找出描写小象洗车的句子。(幻灯)找出小象洗车时的动词?
同桌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好。
(6)师: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汽车,中国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绝技所惊呆了,难怪作者又一次地发出赞叹(幻灯)范读
小结: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象天生就会这些本领吗?
过渡:是呀,如果没有阿铃我们就看不到这么聪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幻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阿铃外貌的句子。(幻灯——齐读),你能用哪个字来形容阿铃的外貌。
(7) 美丽的阿铃究竟是如何指挥小象拉车的呢?
男生读第5节,然后请各组找一找书中的有关句子。(幻灯)
师述:阿玲一见中国游客的车陷进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车”?(对,她没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阿铃指挥小象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齐读,体会阿铃做事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9)找出阿铃指挥小象所用的词语。(幻灯——拍拍,贴贴,指了指)
那这些叠词体现了阿铃对小象怎样的态度?(亲切,温柔)。
过渡:面对阿铃小象听懂了他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轻松地把汽车拉了出来。
(10)说话训练
1,阿铃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说出来。(幻灯)
小组讨论,交流
(11)那阿铃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呢?
个别读第7节,各自找出有关句子。(幻灯)女生读,用了哪些动词?(幻灯)
(12)说话训练
2:阿铃轻轻摸着小象的长鼻子,又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象对它说什么?
过渡:聪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图,把车洗得干干净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整件事情中,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阿铃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而再地对我们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她的微笑中读懂她是在说些什么?
(13)再次朗读4到8节,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幻灯)
1.在()时,阿铃“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2.在()时,阿铃“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3.在()时,“阿铃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
(14)分组演一演,阿铃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的片段。
三、总结: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聪明乖巧的小象,你认为阿铃是个怎样的人?(幻灯:人美心更美)
其实,阿铃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从阿铃身上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爽、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凉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好句。
3.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同学们,从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徐徐的秋风,飘飘沙沙的落叶,多么舒服的季节。让我们跟着《秋天的雨》走进这个美丽的金秋时节。(板书,读课题)
2.这不是春天的雨,不是夏天的雨,它是(生补充)?再读课题。
过渡: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读一读吧!读前别忘了带上几个小锦囊。(PPT展示——学习生字:A小组长带读词语;B小组内开火车轮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重点强调“爽、匙、柿”的翘舌音和“爽”的写法以及多音字“扇”。
过渡:同学们喜欢秋天吗?我们的作者也十分热爱秋天,读一读你就知道到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雨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再轻一点!还要轻一点!带点喜爱之情轻轻读!带点惊喜之情轻轻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转动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吧!秋天的美景到哪里去了?风景藏在你们的课文里呢!
3.四小组分读2-5自然段,你们若能读好这一段,老师就用一句话告诉你这段话的意思。(板书、师评价朗读)
师:诗歌一般的句子,想读吗?(生读,师评)
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五彩缤纷含有的颜色太多了。我们看看都给了谁?
四、仔细品读。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划出来。
黄黄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成熟的果子、娇艳的菊花仙子。
2.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句子1: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银杏树叶像什么?你能用动作告诉我扇子是怎么扇的吗?请大家配合动作读一读这句话。
师:黄黄的银杏树叶被秋风轻轻吹过,慢慢地,微微地在摆动着自己的身姿,与秋风共舞。你可以再读一读这一句吗?谁还来说一说他喜欢的景物?
句子2: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为什么喜欢枫叶?到了每年的10月,北京香山就要举办红叶节,那里的枫叶就象一团团的火焰,可美了。同桌读,生互评。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可以把这么美丽的画面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景物吧。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爽、邮”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散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扎扎实实的进行读的教学,并在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指导读的教学中,着重做到: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7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 课题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
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教师准备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从“*”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8
一、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教学
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想想春风让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说,生补充,师小结。
【精读课文,想象感悟】
1.春天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呢?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做上记号。读后,和同桌交流。
2.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地上的变化)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
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通过读句子,使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赞叹之情,学习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可以采用范读、领读、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第三自然段(空中的变化)
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的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那儿玩构图游戏,一会儿像串着的黑珍珠,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小鱼在追逐嬉戏,有的钻进石缝里,有的躲在水草里。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采用小组派代表赛读、齐读的形式加深体会。
3.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全文的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生趣和活力。)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
2.小组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师相机指导品读,背诵相关段落。
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
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会议课文结构,自由讨论。
2、交流课
文叙述顺序。
三、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出疑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
3、学生交流:共两句话。第一句写老奶奶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镇上。第二句写人们称老奶奶为“绿手指”。
4、指导学习。
A、“因为她种花技术特别好,所以人们称她‘绿手指’。”
“绿手指”为什么加上引号?(比喻用辛勤劳动美化环境的园丁。)
B、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可被成为“绿手指”?
C、指导练习说句:“因为……所以……”
探究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
3、指导释疑:
A、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谁能种出纯白色金盏花,就能得到园艺所的高额奖金。)
B、她的想法为什么会遭到儿女的反对?(老奶奶不懂遗传学,年纪又大,而且要种白色金盏花是专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C、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D、鼓励学生用自己一的话说说老奶奶种花的经过。
E、老奶奶培育出白金盏花用了多长时间?齐读相关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20年,的确太长了!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才培育出白金花的种子,你有何体会呢?
4、再读课文,感悟老奶奶的精神。
自学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思考:20年后,老奶奶为什么把花种寄给园艺所?
3、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指导理解:我只想问一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也能种出来……
老奶奶把种子寄给园艺所,是想表明自己不仅能种出纯白金盏花,还能种出黑色金盏花,并不是想要那高额奖金。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良好品质。
四、朗读比赛,加深感悟。
五、课后实践:种一盆花或一种蔬菜,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板书: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0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板书: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书:热爱故乡)
六、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写你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西瓜……),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言要生动、通顺。附《石榴》供参考
2.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秋天。
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为最佳。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教师用语言描绘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学们,秋天美吗?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绘声绘色说秋天。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观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3、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读两位同学描写秋天的月季花的写法(略)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吗?
三、总观全文明思路。
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整体到局部 局部到整体 地点转移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生们交流自己见过的海滩景色,则将学生带入了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不露痕迹。)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自由朗读。让后再把它读给同学们听。(主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三个小节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美及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1)在学生展示朗读地一小节时,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
教师引导: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直到全体同学读好这一小节的内容。
2)在学生汇报朗读第二小节时,教师谈话过渡;孩子们,多么美丽的海滩,在这么美的海滩上如果是你,你会做些什么呢?
在孩子们尽情想象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当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后。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内容,并将“掘”“堆”“拾”“造”几个动词划线,请学生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从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仿写这一段。
就这一小节,我还设计了几个说话练习。
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海滩玩耍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体会在海滩上玩耍的快乐。
4.在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诗文,教师提问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 ”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诗文。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使自己感到快乐的活动。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教师应充分的放手,学生既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甚至允许孩子们用歌唱或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语文课就应该将作业落到语言文字上,然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当孩子们从课文中体会到美、体会到快乐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她们将这种美和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表达出来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而我也相信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一定能将诗篇变成流动的音符、将乐曲变成斑斓的画面,将色彩写成动人的诗篇。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4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 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 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 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 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 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 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 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 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 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 小组练习
2. 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 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 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 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 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 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汉字输入法2023-08-22 06:59:42
大班音乐游戏老鼠画猫2023-08-19 15:17:20
画火车教案范文2023-08-21 20:55:39
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活动我的身体会跳舞教案2023-08-26 11:33:39
汉字输入法2023-08-22 06:59:42
大班音乐游戏老鼠画猫2023-08-19 15:17:20
画火车教案范文2023-08-21 20:55:39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