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案9
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
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
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
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
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回答每种情况的人数,教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
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刚才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
9、 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
【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教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渗透自然,学生乐于接受。对统计表的分析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
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行统计呢?
(1)请每小组打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
(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
(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
(4)学生到听课教师中去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
(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评析:本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办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教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
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
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
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
四、自学课本(100页——101页)
a)出示思考提纲
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
(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
(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3)你还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
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c)学生汇报并补充。
【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巩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较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
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进行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
ii.如果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
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收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一下结果。
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
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教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完成101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
【评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行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清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双基训练扎实。
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办法去统计。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
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教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出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统计》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水彩笔、水果图片、统计表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春季投篮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播放比赛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
师:大家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想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师:就是要把小动物投进的球记录下来。
师在黑板上贴出比赛的三种小动动物的图片。
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时,就在谁的上面贴一个篮球图。(边播放课件边贴篮球,强调篮球最好对齐,这样便于比较)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收集、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师生共同统计出:
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进2个球,小猴投进3个球,小象投进4个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进的球最多,小熊投进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篮冠军。……课件演示比赛结果。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师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每种小动物进球的数量及胜负情况,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小统计员”。
二、教学例1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
师:为了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
(课件出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生:有红花、蓝花、黄花、粉色花。
师:你能很快看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进行统计,我们先来统计红花有几盆。(学生点数出红花有8盆)红花的盆数可以用下面的小格来表示:每小格表示一盆花,8盆花就用8个小格来表示,在括号里写出
(8)盆。(教师在电脑中演示统计红花参数的过程:得出8盆,在方框里涂上8格)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不确定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这种统计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打开书本第93页,统计出每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就在方格里涂上几格。
集体评讲,得出统计结果,再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及时利用课件进行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自信心。1.(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统计》教案11
教学内容:
小统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简单的条行统计图与统计表。
2.知道一格可以代表数量几。
技能:
1.会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比较。
情感:
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
2、苹果小树。
学具准备:
蜡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金色的10月,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51岁的生日,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
谈话
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 小朋友的生日都在不同的月份,我把一年12个月分成4个部分,看!我是怎样分的?
2、谁想立即把手中的纸条,贴在你出生的月份上? (奖励苹果)
3、 谁想和他一样?注意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对整齐。
4、刚才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二(4)班小朋友出生月份人数统计图。
(奖励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统计图;并对“一小格表示一”这个难点埋下伏笔。
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的新本领就是“小统计”。(出示课题)一起看图,几月至几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多?几月至几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少?
5、同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讲的有道理)
6、7月至9月出生的小朋友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每小格表示1人”)
7、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人?请你任选一个数数看。(板书)
学生讨论
会看统计图
8、 我们已经会看统计图了,让我们来看图填表。
9、想一想怎样填?先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填写手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完成表格)
10、和他一样的小朋友贴个苹果,表扬一下自己。
我们完成的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会将统计图和通计表对照起来看。
(二)教学例2
1、下面我带你们到停车场去,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2、自行车有几辆?数数看。数不清,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电脑演示)
现在每小格表示几辆?
3、谁能很快的告诉我自行车有几辆?(出示)
4、其它车的数辆呢?(出示)
学生观察电脑演示
让学生明白每小格表示5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5、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手势)
小小马儿快起来,找找你的好伙伴。
学生自由互说
6、好,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小伙伴或各位老师听,如果你说对了,就可以得到
一个小苹果。
学会比较数据与用数据求和。
(三)结合实际进行统计。
小小马儿快回来,对的贴上小苹果。
1、现在通过了小朋友的努力,小树上接满了苹果,数一数你们得到了几个苹果?(生汇报)汇报一下。
学生自主活动
2、现在我们要看表做一张各小组苹果个数统计图。
根据你们得苹果的多少,给格子涂上颜色,每小格表示1个。然后把多余的格子剪去,贴在自己的组号上,最后写上数字。
会不会?请组长分配一下,谁涂、谁剪、谁贴!
3、统计图完成了,看哪个小组苹果最多?(你们真棒!其它小组也不错!)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还会看图和进行简单的比较,小朋友学的很用心。
《统计》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36—3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先引导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意识到男女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会不同,应分开呈现。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经验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数据。将重点放在寻找“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思考怎样将两个表合成一个表,自主探索,经历过程。突破表头的构成这一难点时,让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同学们“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从表格内容、三栏构成、填写文字这三点重点突破。学生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后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能正确填写表格,并能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统计表的意义,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难点:理解表头的意义及构成。
七、教学准备:
两张空白单式统计表、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钟)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师: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生1: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生2: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跳绳。
师:哇,大家的课余活动真丰富!老师在课前收集了6个同学们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的活动,快来一起认一认吧!
出示例1情景图。
生:看书、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画画、跳绳。
师:这6项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和同桌说一说。
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那我们通过调查来统计人数,再把人数整理到统计表里。
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猜一猜男、女生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引出本节课内容——统计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男女生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会不同,应该分开调查统计。)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钟)
1、复习与统计
(1)确定统计表中的内容
师:想一想,统计表里应该都写些什么呢?
生:应该有这6项活动。
师:对,这是活动项目,还要统计人数。老师按你们的要求准备了一张表,快看看,是你们想要的吗?
出示统计表。
师:(手指6个项目)实际上这6个项目的顺序是可以调整调换的。
(2)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统计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生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生2: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调查。
生3:还可以起立。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起立这种简捷、快速的方式,分别对男、女生进行调查。
(3)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师:先来统计男生最喜欢的活动,请一个女助手来帮忙统计。男生先考虑10秒,想好了就点点头。
学生思考,点头示意。
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女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统计完后,还应该把人数加一加。
(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从小数据查起较快速。)
男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请一名男生小帮手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4)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们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还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发现共同点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必要时老师用手指一指给出提示)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统计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出示两张统计表并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女生喜欢看书的人数和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统计表这样放置比较起来方便吗?(最好让学生提出这一想法)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置,数据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能放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像这样调查内容相同的两张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表,那怎么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合成”统计表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将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隐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并对齐,相同的项目只用写一次,将“人数”改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称应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合好了吗?还有需要调整的吗?(用手指一指表头)
生:左上角的格子应该分三栏。
师:这个格子叫“表头”,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到讲台上来,并用手分别指出项目、人数、性别。
师:一起跟着他圈一圈。
学生一起用手圈,并说这里是活动、人数、性别。
师:那表头还能不能只写活动?
学生齐声回答,应该分三栏。
师:怎么分配,分别应该写什么?猜一猜。
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并说出,老师写。
师:像这样合起来的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分开的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
3、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出示数学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一起用手指一指,这个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学生指并回答,活动、人数、性别三项内容。
师:思考这三个问题,选择你愿意的来回答。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男生这一行。)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能解答?喜欢画画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画画这一列。
小结:看来,这张复式统计表不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欢活动的情况,还能对喜欢同一项目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已经会看统计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4、拓展延伸,体会变换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三年级各班最喜欢的活动,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生1:表的名称应改为“三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生2:表头中的“性别”应改成“年级”,“男、女生”应改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全校各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经历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合”的思想,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在突破“表头”这一难点时,让已经会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指”、“圈”、“说”,深刻体会表格由三项内容组成。最后拓展思维,不仅可以统计不同的性别,还可以统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等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5—10分钟)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全班记录数据。
(2)选择喜欢的问题回答、交流。
2、观察与比较。
师:观察37页上下两个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调查项目不同。
小结:复式统计表今天统计的是最喜欢的活动,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图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发散思维,复式统计表不仅可以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
(四)回顾所学,课堂小结(2—3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也是在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会看复式统计表,更重要的是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根据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对比,将其“合”成复式统计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同桌交流、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了解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掌握表头的构成与意义。
《统计》教案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统计》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统计(一)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 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五篇)2023-08-27 07:20:15
感恩父母高中主题班会教案2023-08-26 09:52:38
关于安全用电的教案五篇2023-08-13 11:47:38
中班美术我看到的农村2023-08-16 06:08:31
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五篇)2023-08-27 07:20:15
感恩父母高中主题班会教案2023-08-26 09:52:38
关于安全用电的教案五篇2023-08-13 11:47:38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