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范进中举教案

时间:2023-08-24 10:58:07 文/张东东老师 教案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范进中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1、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就在胡屠户刚笑咪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邻庄范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

  范进中举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重点】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

  二、课本剧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

  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

  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

  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

  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

  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

  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

  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

  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

  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

  (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

  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

  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

  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

  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

  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

  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

  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

  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

  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

  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

  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

  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

  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

  生:虚伪、圆滑。

  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说说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请注意表格前后对比)

  生:内涵就是: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

  师:原来如此。那么请你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师注意引导,不要太过分。)

  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3、分析本文的主题:

  师: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生: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

  师:(追问)仅仅使知识分子?胡屠户他们呢?

  生:还毒害了人民。

  师: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师:有一副对联为证,请看:“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写得入木三分,毫不夸张。

  一个“好”字,集中体现主人公的思想,也集中托出了全文的题旨。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十分恰当。

  首先,围绕“好”字提出问题,让学生细细地从研究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及其思想情感,深刻认识。体现了提问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是掌握课文的切入点。

  其次,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好”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范进的形象超出课本文字之外,更为丰满。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更深刻的领悟课文的主题。

  最后,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已大致解决,学生依据这个设问可以较快地归结本篇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教学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主题的归纳水到渠成。

  该对联引用得恰到好处,既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又有力地结束了本课教学。

  四、拓展练习

  1、有人认为: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而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就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2、当代应试教育的种种现象与封建科举制度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拓展练习有梯度和新意。分别针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现代社会应试教育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点评】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选择能够最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突破点,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的“牛鼻子”。《范进中举》是一篇难度较大的长课文,要“牵”准“牛鼻子”只有抓住范进中举时的一段语言进行突破。即可以以“好”字为主线,通过三个问题把前后情节(中举前、中举时、中举后)贯穿起来,这样既浑然一体,又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至于胡屠户的前倨后恭,乡邻们的趋炎附势,张乡绅的巴结攀亲,这一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病态心理和世态炎凉的现实,稍加提示,学生即可通过熟读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对比,进行归纳、总结。在一串连环套式的提问讨论之后,学生可以较快地联贯全篇,揭示本文反对封建科举制的深刻主题。

  总之,全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问题的设计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范进中举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从单元教学内容看,第六单元选择了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经典章节,意在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并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范进是小说中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让学生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两年通过对《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名著的阅读,对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已经比较熟悉,又因为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所以在阅读《范进中举》时,不会在理解基本内容上感觉到难度。但是,学生面对本文这样偏长的阅读篇幅,容易读得比较粗略,并且缺乏对整部作品的背景认识,对人物的分析理解就会比较表面化,甚至误读范进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小说中的夸张、对比手法形成的讽刺效果。

  (二)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中举前后的变化,感知和评价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三)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教学重点

  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的典型意义。

  五、教学难点

  从受科举制度毒害这一背景出发,正确认识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环节一—梳理情节

  教师引导:

  1.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说说下面几幅图分别表现的是文中的哪个情节?

  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这篇小说的情节。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从多个角度完成情节的梳理,从整体上抓住本篇小说的核心——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并从不同层次上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贺喜;范进借盘费,遭到拒绝和辱骂。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治疯;范进清醒后,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二)环节二——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将课后研讨第一题的讨论内容稍作调整——有人说范进中举是一部喜剧,有人说范进中举是一部悲剧,你觉得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明确小说的两个学习重点,即从范进中举后境遇的改善来看,故事是一个喜剧,但是从范进对考取功名付出的代价来看,故事是一个悲剧。

  2.教师引导:我们这节课先来体会一下小说的喜剧性,文章着力刻画那一人物中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一说他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小说对于胡屠户的刻画,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在中举前后的鲜明对比,分析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变化,在夸张可笑的喜剧效果中理解胡屠户的主要形象特点——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

  3.教师引导:除去胡屠户,范进中举后,还有哪些人对待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结合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活动:仔细研读小说对众乡邻和张乡绅的刻画,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体会范进中举后众乡邻对他的巴结和张乡绅对他的拉拢。

  (三)环节三——小结

  教师引导: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代表范进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从他们在范进中举前后对待他的态度的鲜明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借这样一个看似喜剧性的变化,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学生活动:对主题有进一步认识。

  第二课时

  (一)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我们在第一节课研讨了《范进中举》的喜剧性,从社会风气中认识了本文主题的一个层面——讽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这节课,我们就来从悲剧角度看一看范进一生的命运。

  (二)环节二——分析范进的形象

  1.教师引导:范进得知中举的表现是“喜极而疯”,这个反应令人意外却不让人觉得突兀。你认为这个反应设计的合理性有哪些?结合文章对范进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抓住范进面对胡屠户羞辱的反应,面对困顿生活的无助等内容体会范进在几十年的科举考试中因想要改变命运的心理压力和屡次受挫的打击之重的悲剧性。

  2.教师引导:面对这种境遇的范进,作者是否给予了怜悯同情?你从哪些描写最能体会到作者的态度?

  学生活动:重点品读范进发疯的一段细节描写,抓住反复出现的“拍手”“大叫”,狼狈的样貌,体会其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

  3.教师引导:补充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讨论范进不被同情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整部小说的主题进一步阅读范进中举后对待周围人的态度,理解作者对其醉心功名、虚伪世故的揭露。

  (三)环节三——总结

  教师引导:提供清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关评论,进一步总结《儒林外史》的主题。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学生活动:阅读评论,深入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七、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科举制度

  社会:世态炎凉

  个人:醉心功名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语文园地五教案(十五篇)2023-08-11 18:40:29

办公室文员离职申请书2023-08-20 01:14:46

学生助学金申请书800字左右模板范文【五篇】2023-08-20 01:37:48

工作转正申请书500字(通用11篇)2023-08-17 08:04:44

语文园地五教案(十五篇)2023-08-11 18:40:29

小班水墨画小蚯蚓2023-08-22 02:15:02

初中政治复习教案范文2023-08-27 03:17:44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