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林海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我们曾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还记得那篇课文讲什么吗?留给你什么印象?(生自由回答)
揭题: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北部,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除此外,在内蒙古高原东部,也有一个重要的林区,这就是有名的大兴安岭。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文章<<林海>>,就是描写这里的美丽景色。
板书:林海(出示地图,认识大兴安岭的位置)
解题: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2)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通顺连贯,阅读中正音;
(2)检查词语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兴国安邦,云横秦岭。
3.分段,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2)指导分段,确定。
三、讲读一段:
1.指名读。思考:共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问:为什么对名字感到悦耳,感到亲切、舒服?
(导读:“脚踩在…手摸到…”森林的古老,树木的珍贵、茂密,令作者可爱,从而亲切、舒服)
3.齐读一段。
四、作业:
1.抄生字。
2.解词:高不可攀、俏丽、广厦、盛气凌人。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预设AV,预备隐藏多媒体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
来,齐读课题:19、林海。
让我们,先一起去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2分钟录像>
看完这段影片,大兴安岭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多媒体1>
(是啊!大兴安岭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大海。)
二、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1.文中的大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请打开书123页,快速默读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
2.齐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的?
岭
板书:大兴安岭 生答完后,再板书 林
花
三、讲读2自然段:
1.引入: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文中几自然段是描写的岭?(一起告诉老师)
请大家自由朗读2自然段体会岭的特点,用词语把特点在书边儿上批注。
师巡视,相机指导学习方法及批注方法。
2、学生反馈,师板书:
(1)岭有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3人)
(2)从这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岭有什么特点?
板书:多、温柔
3、教学点一:“岭”形态多。<多媒体2>
(1)请看,老师觉得这句最能体现“岭”多,谁愿来读?
(2)注意句中几个“的”字,听老师范读。
(3)谁再来读?(表扬)
(4)小结:这句话不仅直接告诉我们岭数量多,还写出了岭的形状多。
老舍先生用6个带“的”句式,使我们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岭的千姿百态。
(5)全班齐读,一起来体会体会。
4、教学点二:体会温柔
(1) 谁来读写岭“温柔”的句子。(抽一优生)
(2) 学着这种语气,像她那样,读出这种温柔。
(3) 小结: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美,风格各异。秦岭是险,而大兴安岭是柔。
5、教学点三:体会作者的情。
(1)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作者直接抒发了对大兴安岭这种柔美的喜爱,是哪句?
(2)相机指导。(最多两遍)
6、小结:看不完是因为岭多,看不厌是因为岭姿态万千,又那么温柔。
让我们带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朗读2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这亲切舒服的美!
四、讲读3、4自然段
1、引入:岭是如此的美,林又有什么特点?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林呢?
同样的,这一次先自己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出林的特点,用词批注。然后,可以同桌交流。
师再次巡视,适时指导。
2、学生反馈,师板书:
(1) 师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到的?
(2) 抽3人答,师归结共同点。
板书:绿 多(美)
3、相机解决三个教学点:在这部分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你喜欢、最想读给大家听的句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A.教学点一:绿颜色<多媒体3>
(1) 出示<多媒体3>
(2) 齐读,注意几个“的”字;
(3) 这句话是说什么“多”?
(4) 为什么会呈现出“深浅明暗”不同层次的绿颜色呢?还告诉我们什么多?
(5) 小结: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绿颜色多,还告诉了我们树的种类也相当多?
大家再来读这一句,进一步体会。(师相机接:是啊!这么多绿色,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来!)
B.教学点二:为什么称为林海?
(1)齐读,读好这一句。(1、2、3任意一句)
(2)学到这儿,你想提出什么问题?(3-5人,问尽量展开)
(3)问得好!大家是否留意了文中这几个地方:“群岭起伏是林海的
波浪”“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海边的浪花”?
根据这几点,想一想它们的联系和岭的特点,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作“林海”?几点原因?
(4)生讨论,反馈(3-5人)
(5)师小结表观点: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老师认为有三点原因,
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说的训练)
一、落叶松长满了群山峻岭,是它主要组成了林海;
二、岭温柔起伏,形似波浪;
三、银白峭丽的白桦点缀森林,不正是浪花?
C.教学点三:写法
齐读4自然段,让我们感受这壮丽的绿色海洋吧!
4. 小结:老舍先生,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林海的壮美,表达了心中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叹。
五、学5自然段
1.总结学习方法:<多媒体4>
学“岭”和“林”,我们通过读书、抓特点、书上批注,最后体会感情的方法来学习的。
用这种方法,自学5自然段。
2.生自学、反馈。(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板书:多、美
3.理解“总写句”:<多媒体5>
(1) 这段有句话写得非常妙!我们来读读。<多媒体5>
(2)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放手让2-3人说,不行就再读
再体会,以手势提示)
师相机小结:在作者眼里,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温柔的小姑娘。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顺势以板书、全课总结:
作者先分别从岭、林、花三方面描述。
然后,再在5自然段中,用一句话对大兴安岭作了整体的描写和赞美;这样把大兴安岭写活了,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在学习完这部分后,再次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再次深深地体会吧!
六、结束语:
本课,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岭、林、花的特点,初步体会了作者在叙述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大兴安岭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最后,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大兴安岭吧!
那么,作者看到这幅美景图又产生了什么联想呢?作者为什么要写本文呢?这是我们下节课将学习的重点内容。
林海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林海》第25自然段。
教学目标 :
1.思想认识: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基础知识: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学习新词。
3.基本能力:①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②结合课文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③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明确任务
1.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学到了些什么?(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感到亲切、舒服。)
2.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这节课大家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答出:课文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方面?怎样表达作者亲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岭、林、花)
三、精读举一,熟读反三
(1)精读举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细读,在草稿纸上写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画用横线画出写岭的特点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写景美的词句。
议小组交流读懂的内容,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搜集各组不能解决的较集中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读先读画横线句子,通过范读、抽读、齐读等方式,读出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的特点;再读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的方式,读出对大兴安岭的喜悦之情;最后抽个别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目想像,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谈说说学习这段的收获。比谁说得多,说的最有价值。(老师总结指出:①借景抒情表达真情实感;②通过读体会思想感情;③写秦岭与大兴安岭的岭形成对比,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学习比较构思的表达方式。训练:以《我的家乡》为题,说说用比较法该怎样构思?)
小结学法:读、画、议、解、谈。
(2)熟读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学习写林的两个自然段。
提示:谈学习这两自然段收获。①借景抒情,体会感情;②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③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训练:以《课间活动》或《野炊》为题,面可写些什么,点可写些什么?④理解课文内容后,限时间背诵课文。
2.运用前面的学法学习写花这一自然段。
提示:画,用简笔画画出经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样的大兴安岭。(先读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再想像作画,比比谁画得又快又符合课文内容。)训练:一个句子中用上两种或三种修辞手法。
四、巩固练习,落实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诵35自然段。
2.说说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写景抒情)
3.从本册教材中各找三课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这些题目应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秋天的校园》、《我爱老师》、《家乡的田野》、《啊,好大的黄桷树》、《环卫工人,我赞美您》。
5.(选作题)从上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2)表达方式:用上比较构思、点面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
林海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灯,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à ,不能读成 chà ,也不能读成 xià。
酿:niàng, 不能读成 lià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⑴ 分析字形结构。
⑵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⑴ 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⑵ 岭的样子。
⑶ 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⑷ 林就像大海一样。
⑸ 花多而美。
⑹ 木材用途广泛。
⑺ 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⑴ 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⑵ 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⑴ 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⑵ 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⑴ 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⑵ 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⑶ 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林海教案 篇5
一、导入 新课。
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
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
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
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
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
2.学生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
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
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如:(1)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小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发挥作用。
2.抓三处“亲切舒服”,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
五、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
六、作业 。
以《╳╳一角》为题写一段话。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评点]
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读”占鳌头,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读”所作的诠释:有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
林海教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
(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
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边思考。
4.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去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领悟树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质疑。
2.课堂上多次朗读体会,自学、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疑点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四)解决方法
先自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动听的音乐伴奏带。
2.课文录音。
3.风景图片,课文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2.个人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抓住句与句的联系,了解“林海”“岭、林、花”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随作者走进兴安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作者从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高不可攀 秦 岭 珊 瑚 椽 柱 综 合
(2)交流反馈。
(第二段讲“岭”,三、四段讲“林”,五自然段讲“花”。)
4.反复朗读,自学理解,小组讨论。
(1)思考:①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②再读课文,说说兴安岭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③找出“林”与海的关系,学生谈体会。
(2)先读文、教师再依次先后出示上边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自学、讨论。
(4)交流。
①文中作者三次感到“亲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手摸到那些古木产生的。作者发现原始森林不像原来想像的那样,这时“亲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有实际意义,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从而心中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参观林场后觉得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人们愉快地劳动、幸福地生活,还使林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感到亲切、舒服。
在学生领悟了作者的感受后,让学生谈出看法,并带着亲切的感觉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②作者描绘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作者在写“岭”时,抓住了“温柔”的特点、通过和秦岭比较来写的;写“林”时,先总述的确是林海,再通过颜色多来写树的种类多,并重点讲落叶松和白桦,而且用了打比方的写法;写“花”时,着重写野花多处都是。在分别写了“岭、林、花”之后,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对兴安岭的景色体描绘。
a.在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体会
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b.指导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读出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③文中体现“林与海”的句子有:
a.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像大海一样宽广无边)
b.群岭起伏。(像大海的波浪)
c.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d.千山一碧。(像大海一样美丽)
e.万古长青。(像大海一样永恒)
f.综合利用。(像大海一样富有)
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抓住这些词来引导学生晶析“林”与“海”的关系。解决课题“林海”这一疑问。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逐段读文
1.理解“兴国安邦”的含义。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练习书写,重点指导。
“秦”与“泰”、“既”与“即”的区别。
3.(1)默读第2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分两层。第1层 {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第2层{第6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岭”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大兴安岭“岭”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温柔,二是多。)
什么是“温柔”?(“温柔”,本义是指性情柔和、平顺,在课文中是指山势平缓,线条柔和。)
作者是怎样来写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作者连写“岭”温柔这一特点时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的。与秦岭比较。)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拿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比较,来突出大兴安“岭”的特点的?
(3)读第3、4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大兴安岭“林”的特点。)
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3自然段,总的写“林”的特点,第4自然段突出介绍了落叶松和白桦。)
“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中的“海”是指什么? “白色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说的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
(4)读第5自然段。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作者这样写说明什么?(说明野花的种类非常多。)
作者是怎样写大兴安岭很会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作者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一林一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5)读第6自然段。
“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碧绿的颜色。)
“良材”怎么讲?(优良的建筑材料。)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出产量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运往全国各个省市,用于各项建设事业。“大至砂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大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小结:第1至第5自然段写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写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三)总结、扩展
1.总结:作者老舍先生以多姿的彩笔,抓住了“岭、林、花”的特点描绘了大兴安岭迷人的景色,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也体会到: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温柔的姑娘,不光外表美,而且有着内在美。
2.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方法吗?
按课文填写。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的确是——,群岭起伏是——。多少种绿色呀:——,——,——,——,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2.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树干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小至——、 —— 。 —— ,—— ,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
八.布置作业
1.“云横秦岭’’是怎样的景象?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幅简笔画。
2.阅
林海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 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
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
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
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
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
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
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
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
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
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
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
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
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
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
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
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
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
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
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
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
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
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
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
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
理解。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
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
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
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
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
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
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
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
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
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板书设计 :
19 林海
|岭 |
|林 | 景色美 |
大兴安岭 |花 | |
名字悦耳 | | 亲切 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 |
| | 作用大 |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林海教案 篇8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林海》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描写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由景生情,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课文文笔优美,准确地抓住景物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描述,表达中通过丰富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感受。课文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名篇佳作。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欣赏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三次“亲切、舒服”所表达的逐步升华的感情。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
2、说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 “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三、情感互动,说流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1、教师板书“海”,什么东西多了,会被称为“海”?
教师从“海”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东西多了,会被称为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会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言,既有利于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与运用能力,也为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进行了铺垫。
2、老舍先生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
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积极展开想象。“老舍先生把大兴安岭称为林海,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理解课文后半部分老舍先生由景物产生的联想作好了准备,促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自然而然地生成。
(二)抓住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感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读通读准是阅读教学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求。初读时,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查互检,互帮互助,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又能够照顾差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易读错的字音及难读的句子加以指导。
2、想一想作者浏览作者大兴安岭后,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作者浏览大兴安岭的感受。作者将浏览大兴安岭的感受概括为两个内涵极深的词:亲切、舒服。这两个词在文中先后出现过三次,贯穿全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抓住重点设问,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围绕“亲切、舒服”,你能提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必将促使学生反复认真地研读课文。学生在深入读文中一定会发现并提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可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如,作者为什么三次写到“亲切、舒服”?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感受的?三次的感受有何不同?
4、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读文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问题,用“?”标注出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
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并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的基础上,再组织合作交流讨论。请学生读出三个写“亲切、舒服”的完整句子,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体会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惑,教师应积极鼓励,并设法引导、点拨。如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既然绿颜色那么多,作者作为一代语言大师,为什么不试着用各种关于绿的词语来细致描绘林海的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他们能联想到的各种描写绿颜色的词语来替换“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四个词语,如墨绿、翠绿、
嫩绿等,让学生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体会到:再多的词语也难以形容林海的丰富的绿,而作者此处虽然只写了绿色的深浅和明暗,却涵盖了我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各种绿,从而让读者尽情地想象大兴安岭林海的色彩,也体会到作者写法的巧妙。
(三)品析优美句段,学习表达方法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层层深入的?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文中做出标注。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之后,教师通过这样设问,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从而为习作打下基础。学生在认真读文中不难得出;作者按照浏览的顺序先写初到大兴安岭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了景、林、花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最后写看到林场的感受。这样情由景生,情随景走越走越深入,读者也随作者走,愈读愈感到“亲切、舒服”。
2、你认为大兴安岭哪儿最美?为什么?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再次读文,读的过程中挑选你喜欢的一种景物或你感兴趣的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作深入的研读。可以是反复地读,读出情味;可以是边读边想象句段描绘的画面,并把画面勾画出来,也可以是就句段旁边写几句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是就句段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
(四)有感情朗读背诵,升华感受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熟读成诵,方能积累语言。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精美句段,并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随文练笔,做到学一课仿一课,于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提炼与拓展延伸,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林海教案 篇9
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好的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板书的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林海》这课的通过字体大小的变化来板书的例子。
《林海》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以作者对大兴安岭产生的特有情感——“亲切与舒服”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大兴安岭外在的景色美和内在的价值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一、挖掘情感,巧设板书
课文三次讲到“亲切与舒服”。第一次是在刚走进原始森林的时候,第二次是在看到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之后产生联想之时,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有所感的时候。第一次,作者走进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样,脚踩厚厚的松针,手摸古木,感到亲切与舒服。第二次看到那么多的岭,那么温柔;那么多的树,呈现出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野花开在多处,特别是联想到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为祖国建设不断作贡献,因此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参观林场,看到人们愉快地劳动,幸福的生活,看到兴安岭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加感到亲切、舒服。这种感觉触景而生,且越来越强烈。
教学时,我用不同大小的字体板书“亲切与舒服”,引导学生分析领悟,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字体大小的巧妙,再从作者逐渐递增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心情,二者互相映照,加深加浓学生的印象。
二.接读板书,体验情感。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中,板书的内容得以充实,课文的主要内容已表现在板书上。上课时,我通过师生接读板书,让学生再次反馈体会板书蕴含的愈来愈浓的情感,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师:看板书,同学们有疑问吗?
19《林海》 ﹙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
﹙悦耳的名字﹚ 岭
亲切舒服 林
﹙美丽而不空洞﹚ 花
亲切舒服
﹙国家建设﹚
生:为什么老师板书的三个“亲切舒服”要一个比一个大?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越来越强烈的“亲切舒服”的感受。
生:说明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随着对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而逐渐加深。
通过对“亲切、舒服”四个字板书字体的由小到大,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到作者撰文时跳动着的情感脉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时的情感基调与线索,从而又一次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再进行了师生接读,体现出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
师: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觉得——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看到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使人感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知道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使人体会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执教这篇美文的这则板书,不仅凝练,而且具有形式美。不仅表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认识一层一层深入,思考一层一层深刻,而且由于字体的巧妙,激起了学生愈来愈浓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愈来愈强的美妙情感。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初二生物传粉与受精导学案2023-08-13 17:15:30
体育课起跑及加速跑教案范文2023-08-13 19:54:30
生日宴主持词范文五篇2023-08-21 01:12:21
教师节幼儿园主持稿2023-08-21 01:09:05
初二生物传粉与受精导学案2023-08-13 17:15:30
体育课起跑及加速跑教案范文2023-08-13 19:54:30
大班美术美丽的孔雀教案2023-08-18 12:33:14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