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感知形象,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揣摩语言,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感情真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
教课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
二、品读题目
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三、学习字词
商酌 zhuó譬 pì如朦 méng 胧
累赘 léizhuì别 biē扭拖沓 tà
妥帖 tiē诲 huì人不倦颠沛pèi 流离
丁卯 mǎo 儒 rú生沦 lún
鞠躬 jū gōng 尽瘁 cuì扼è要
自顾不暇 xiá冗 rǒng 长打拱 gǒng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诲人不倦——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榜样。
南腔北调——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3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4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8段:在我人生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是第一位。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3段)
恭送客人(4段)
真诚复信(5段)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6段)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7段)
四、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第3段)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第5段)——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3)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第6段)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4)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第7段)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课文多处引用了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举例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一是为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如请作者帮他修润文字时所讲的话,体现了叶老的谦虚和诚恳。二是通过这些话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和观点,如“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2、回忆先生的动作神态: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第3段)
——治学严谨
(2)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第4段)
——待人宽厚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3、抒发感情(议论抒情)
(1)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第2段)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第8段)
(2)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第1段)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第5段)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第9段)
——议论抒情,突出中心,主题鲜明。
五、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语文主张。张中行先生的语言既有儒生的典雅,又有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平易简洁的写话风格。
1.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繁密细碎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遵嘱——遵照嘱咐
违理——违背情理商讨——商量讨论
2.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文章语言,平实简洁,明白如话。
写法特点:
1、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2、记叙小事,表现品德,以小见大。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4、议论抒情,突出中心,主题鲜明。
5、文章语言,平实简洁,明白如话。
概括主题(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忠厚长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和爱戴。
六、再读课文
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1、课文引用了《左传》和《论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左传》的“立德”之言,引出下文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称赞,表现了他品德高尚。
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正是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他既是躬行君子,也是人之师表。
这样写,使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可感,也使文章更有文采。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七、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七年级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学生开始审视自我新课学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1、叶圣陶其人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2、作者介绍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3、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4、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6、本文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幼儿园六一主持词模板汇总7篇2023-08-22 02:23:07
诗歌会与知青联欢会主持词稿2023-08-26 01:38:49
初三毕业班期末评语2023-08-14 15:43:40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综合评语2023-08-12 07:26:31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卫,不可以2023-08-18 04:56:18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023-08-10 19:31:41
关于幼儿园大班开学安全教案(精选五篇)2023-08-19 04:23:56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