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十五篇)

时间:2023-08-19 17:29:33 文/阿林老师 教案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

  [目标预设]

  1、认写本课生字。认识比喻句。

  2、通过搜集瀑布等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资料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互动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搜集的有关瀑布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互评。(是否读准、读通)

  2、指名逐节读文。

  3、认读生字。

  4、在文中找生字的朋友,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5、齐读词语

  6、齐读课文。

  三、初读感知,认识比喻句。

  (补充:①“一道白银”指的是;②如烟、如雾、如尘。)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复习词语,(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课文。

  二、美读诗歌,感悟诗境。

  1、同桌互读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个师生诗歌朗诵会。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呢?(生:好了。)那你就挑自己读得的一个小节,读给同桌听听。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你就给他提提建议。

  2、学生展示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预设:

  师:为了朗诵会的成功举行,我们先互相听听是不是把每个小节都读好了。谁愿意把第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①第一小节:感受瀑布的声音之美

  生1:(读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评委,给他评一评。

  (指名评议)

  师: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瀑布的声音)

  师:第一小节里说这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我们班哪些孩子到过海边?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你们能学一学吗?

  生:哗——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播放瀑布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瀑布的轰鸣声中,再次读读这两个比喻。

  (女生读,男生读)

  师:听到这样的轰鸣声,你最想干什么?

  生:快一点去看看瀑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就听着瀑布的轰鸣声,怀着想早点看到瀑布的急切心情读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②第二小节: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师: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让人急切地想一睹它的真面目。我们继续往前走,请看第二小节,谁来读?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该生自评后,再指名评议)

  师:老师听出来了,“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你把两个感叹号读出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因为作者看到瀑布很激动。因为……

  师:联系上句和第一小节,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作者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第一小节讲作者只听见瀑布的声音,急切地想看到它的样子。现在“山路忽然一转”,就一下子看到了瀑布的全身。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谁再来读读一、二行的诗句?(指名读,再齐读)

  师:这“瀑布的全身”到底是什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课件:白色的屏幕上只出现一条瀑布)

  师:你们能看出这瀑布很美吗?

  生:看不出来。

  师:再认真看——(课件:瀑布的背景渐渐变成了“千丈青山”)

  师:现在,你觉得瀑布美吗?

  生:太美了。

  师:是啊,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这就是“衬着”。

  (课件:出现“衬着”,生齐读;再出现整句话“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小节,把这般景象的美读出来。(生齐读)

  ③第三小节: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师: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迷人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它吧。请看,我们来到了瀑布脚下。(课件:瀑布的录相)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有什么感觉?

  生:兴奋、激动、陶醉……

  师:景物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第三小节。

  生:(自由读第三小节)

  师:谁愿意到瀑布脚下来读?(指名上台读,边播放瀑布的录相)

  师:同一节诗,刚才这几个同学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气。下面,让我们一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3小节。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看有瀑布视频和文字的课件,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①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②瀑布的声音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③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④)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三、吟读成诵

  1、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看书齐读)

  2、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相信我们的诗歌朗诵会一定会很成功。下面,我宣布,山霞中心小学202班师生朗诵会正式开始。

  (看有文字和瀑布景象的课件生配乐齐读)

  3、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陶醉了。谢谢大家带给我这么美的享受。愿意再让老师享受一次吗?

  (看只有瀑布景象的课件配乐齐读。)

  4、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课文背下来。同学们朗诵完了,该轮到我了。我试试能不能也给你们带去美的享受。

  (师配乐朗诵,生边听边观赏课件)

  5、这就是叶圣陶笔下的瀑布,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李白描写瀑布的那首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描写的瀑布是那么气势雄伟,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是那么秀美,可见瀑布是千姿百态的。在我们祖国,在世界各地,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瀑布,孩子们想不想看一看?

  四、拓展延伸

  1、欣赏中外名瀑,师简要解说。

  2、师小结:大自然赋予我们伟大的奇观,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瀑布》给家长听。

  2、说说:大自然还创造哪些和水有关的伟大奇观呢?请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板书设计:

  听见:浪风

  瀑布望见:白银伟大的奇观(赞美、热爱)

  仰望:珍珠的屏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课文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字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揭示,板写课题:对不起

  3、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二、看图学文

  1、出示课文插图,给学生讲故事

  下课了,小青和小华去操场上活动,小青和小华在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你们知道小青会怎么做吗?(出示课文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

  2、学生打开书自学课文

  3、指名说一说这时候的小青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青不小心踩着了小华的脚,他红着脸说:“小华,对不起。”

  领读跟读句子

  讨论理解小青为什么说对不起。(初步让学生认识到做错事时,要学会说“对不起”)

  4、思考小华又会说什么呢?

  5、指名说一说,出示课文句子:小华笑着说:“没关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讨论理解小华为什么说:“没关系。”(理解小华也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

  6、谈话认识小华和小青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

  小青做错事时主动认错说“对不起”,小华宽容地原谅了小青说“没关系”,他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他们还是好朋友。

  7、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小青和小华还是好朋友

  教师领读句子学生跟读句子

  8、小结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读课文

  要向小青和小华学习

  三、看图辨别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样做对吗?

  2、看图说一说应该如何做(进一步明白做错事时应该主动道歉说“对不起”)

  四、情景表演

  1、看视频故事加深理解

  2、创设情景表演:上课写字时不小心手臂碰到了旁边同学,该怎么办?

  指名表演,认识道理

  五、说儿歌总结

  1、跟老师说儿歌

  《文明用语挂心头》

  我们都是好朋友,

  团结有爱讲礼貌。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文明用语挂心头

  2、齐读课文

  3、口头总结:学会了“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并且还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在什么情况下说“没关系”。大家都学得非常好。希望大家今后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2、过程与方法:抓住“我”在这件事当中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即超越自“我”的过程,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为重点,抓住“我”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是怎样超越自“我”的。

  教学难点:

  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三个字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质疑。

  让学生说说你们平时使用过哪些文明语言呢?当我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我”们应该说声——,生齐接“对不起”,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由生活出发,自然引入。学生有话可谈,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发问,“谁”说,为什么说,怎样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同学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朗读情况,师生评议。 (评议要中肯恰当,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乐于朗读。)解疑: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已解决了哪些疑问?学生释疑结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对不起”的,三年级学生说不清楚。 (学生自己提问,然后通过朗读,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寻得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通过抓关键词语“并不固执自私”体会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的孩子。通过对“挨板子”的影视镜头的回忆,并与我不敢向别人认错的心情比较,初步感受“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难受的心情。 (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的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毛病,所以当“我”用铅笔划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师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班级交流,说说读出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一句话当中体会出这种心情的。

  (1)从“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快石头似的,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出“我”当时心里难受、紧张、害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2)“在心里,我不知已责备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错了,很自责的心理。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

  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心情。共三句:

  ①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

  ② “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③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朗读体会。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把握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实现了情感的“内化”“吸收”的过程,朗读则是对己理解的思想内容的“外化”“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要说出这三个字,是那么难,那最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的呢?

  默读五至八自然段。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小结: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认识的前提下,在榜样的推动下,“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经过上面的铺垫,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1、做填空题。

  “我”说了“对不起”后,老师( ),同桌( ),同学们都( ),“我”和陆叶还( )。

  2、总结性提问

  这个结果好不好。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我”?说说理由。

  3、十运会即将在南京举行,我们南京市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的活动,同学们也是当中的一员,你们打算怎么做。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交流,点评。

  (语文只有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情感。

  2、搜集文明礼貌用语至少三条。

  3、搜集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一则。

  板书:

  “对不起“

  以前:向别人认错难受

  老师同学的鼓励那一次后:超越自我

  我的认识、榜样、勇气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诚信对人格形成的意义。

  2、学习在故事叙述中插入“点睛式议论或抒情”的写作方法。

  3、欣赏精彩的心理描写。

  二、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感知内容

  板书:积攒糖纸

  对故事的感受

  (一)师生共同探讨学习重点

  1、质疑

  2、讨论得出学习重点

  1)、我们为什么要攒糖纸?

  2)、我们是怎样攒糖纸的?

  3)、我对“一千张糖纸”故事有怎样的感受?

  i、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商量后出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1)、浏览,找出相应小节。

  2)、自读,找出相应语句。

  3)、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B、共同解决问题

  2、出示句子:

  1)、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呵。

  2)、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3、读句子,说说两句句子写出了什么?

  4、作者在大段的叙述中,穿插了自己内心的意见、看法。这就是点睛式议论。

  A、作者在写攒糖纸过程的时候,选择了很多典型的细节。

  B、读第8自然段,找这样的典型细节。

  板书:

  买糖、吃糖——寻找、追随——等待、捡起——盼望

  C、再读这一小结,体会这细节描写的好处。

  D、小结: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们的天真、纯情。但追求、盼望得越真切,失望也就越深切。

  A、读最后一部分,谈谈自己对“一千张糖纸”的看法。

  B、辩论赛:我对“表姑的行为”的看法。

  ii、课外延伸

  1、辩论赛的延伸: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故事、名人名言)来为自己的“看法”寻找充足的论据,准备再次辩论。

  2、扩展阅读:《又见香雪》

  iii、作业

  1、查字典理解文中引号的作用。

  2、片段练习:我们的纯真不容欺骗。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作业反馈):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图片,请展示给同学看,说说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说说,小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尝试识字。

  1、朗读课文,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读课文,把生字宝宝用小圆圈圈出来,再多读几次。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你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再看着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注意重点指导:“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愿来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4、拓展词句

  ⑴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让学生上台来采摘,摘一个,读一个,读对了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齐读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厉瓜熟蒂落再次数这么细小

  兴致勃发可能现在细心兴奋现象

  三、表演课本剧。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五、拓展阅读:(全文注音)

  板书: (冬瓜图) 躺在地上 大绿 皮有细毛

  仔细观察 次次进步

  (茄子图) 挂在枝上 小紫 柄有小刺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生、足、走”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广、升”。

  2、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诗歌

  1、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读)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4、朗读比赛。(同桌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同桌读,评议、奖励;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⑴ 这首诗歌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读得最快,记得最牢。

  ⑵ 在课件中结合景物出现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⑶ 自由练读词语。

  ⑷ 比一比。小组开小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同学来挑战,谁最棒;教师随机抽读词语;全班齐读。

  2、 认读生字

  ⑴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⑵ 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⑶ 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⑷ 教师抽查卡片。(四人小组读一读,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⑸ 听音找卡片。

  ⑹ 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⑺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头下一个女”(安)

  ⑻ 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讨论交流)相机学习方字旁、心字底。(范写、书空)

  四、说话训练

  1、出示课件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3、说话练习:

  ⑴ 我国的首都是( )。

  ⑵ 我国的国旗是 ( )。

  五、读诗歌

  1、小组读一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全班与老师分角色朗读。六、写字“广、升”

  3、观察两个字“广、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

  ⑴ 第一笔所在的位置;

  ⑵ 撇笔的运行方向及长短,平撇与竖撇的区别。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会写“足、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⑴ 读词语:告诉、弯弯、走路、北京城、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多想、升学、开门比一比、足球。

  ⑵ 找找它们的家:出示zou su sheng bei ,给这些拼音找出相对应的字。

  3、转盘游戏:这些生字又交上了新朋友,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

  二、出示转盘,开火车

  三、朗读、背诵诗歌

  1、观看升旗录象。

  2、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4、诗歌背诵(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分角色背诵──全班齐背)

  四、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

  五、写字

  1、 观察两个字“足、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中线上的笔画及最后两笔撇、捺的位置。

  2、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板书】

  11、我多想去看看

  天安门 一座

  遥远的 北京城

  升旗仪式 壮观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

  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教学反思: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抡”、“装”、“塞”、“蜷”、“舔”、“犹豫”等词语的确切意思。

  2、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抓住关键要素,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3、在角色朗读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4、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独立识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篇自读课文时,要注意给足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时间,并进行适当的反馈,进一步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学习方法。

  学生喜欢阅读有趣生动的寓言故事,也能够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学生对于内容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不能抓住主要线索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同时学生虽然能读懂内容,但是对于文章人物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这就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中心的把握。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教材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地读,在正确、流利地朗读中逐步学习概括内容的方法;在分角色的感情朗读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从而悟出故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回家为家长表演剧本。

  2、复述故事。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男孩》和语文园地六组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写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彻始终。寓优秀的品质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课文中,既有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

  《画家和牧童》是一个优秀历史的故事,讲述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牧童学习。

  《我为你骄傲》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9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

  3、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谦虚谨慎,懂得孝敬父母、

  关爱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是目标1、2、3难点:目标3

  四、教学方法:

  结合插图、读议结合;指导默读、读中悟理

  五、学习方法:

  默读、置疑、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时间:

  12——14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领,领悟“依偎”的意思。

  3、能够恰当的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用简短的3、5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指名复述3~5人,师恰当评价(说话有条有理,口齿清楚,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评价。)

  二、分析理解课文

  师:复述完了,同学们那么我们刚才的问题你有了答案了吗?

  生回答: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师: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然后读一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可能说是“靠着”的意思。)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埃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如:晚上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给我讲《灰姑娘的故事》。

  三、小练笔

  师:刚才咱们找了3个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鞋子挂到树叉上的理由,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当你遇到一个无助的小鸟躲在你的脚边你会怎么做。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而是把它送还给小鸟妈妈?从这件事中体会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天真、善良、爱护小鸟)

  师: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年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相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8树上的鞋

  鞋-------------挂在树上-------------鸟窝

  (爱鸟)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前俯后仰、飒飒、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琥珀苍蝇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淹没晌午逼迫剩余掸翅膀热辣辣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了解琥珀的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回顾学习收获,激发思维动机。

  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琥珀图片)看到这样一个琥珀,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一大胆质疑

  (1)是什么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了里面?

  (2)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同时被包在松脂球里面?它们怎么被包在一起的?

  (3)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4)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想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预设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5.“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6.“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8.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预设四发现过程(13——15自然段)

  6.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五琥珀价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8.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3.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五、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注意“黏”的写法,与“粘”的区别。“飒”是平舌音。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

  六、作业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大话西游所有台词2023-08-22 01:45:45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2023-08-26 18:53:04

幼儿园小朋友三句半台词有哪些2023-08-21 20:39:52

简短的晚安心语语录32条2023-08-18 01:55:25

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十五篇)2023-08-20 21:57:47

开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023-08-16 23:01:03

倍数和因数教学教案2023-08-17 20:49:1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