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
你学了什么?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2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把握以下几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演示幻灯片):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转一转、描一描。
(1) (课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题)下面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先独立解决。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独立尝试,动手操作)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教材P55 第2题) 仔细观察4个图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3、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4、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
1、P56试一试的第2题
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6试一试的第3题
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3、开放性练习。
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课件),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具体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我用课件设计一个图形旋转的过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课件)。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课件)。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强调这一点称为中心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 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演示幻灯片):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平移和旋转变换是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发现其中的特点。这种从大视角界入,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维含量的认知空间,对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转一转、描一描。
(1) (课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题)下面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先独立解决。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独立尝试,动手操作)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图一,按顺时针旋转,图二,按逆时针旋转,图三,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旋转的方向,然后课件演示,问和同学想象旋转方向是否一样?
2、想一想、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教材P55 第2题) 仔细观察4个图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3、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4、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
1、P56试一试的第2题
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6试一试的第3题(机动)
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3、开放性练习。
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旋转变换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索,就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吧!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课件),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具体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我用课件设计一个图形旋转的过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课件)。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课件)。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强调这一点称为中心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学生。)
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每一个图案都是相似的、都有相同的部分)
师:哪些部分一样?
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图案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
我们以这幅图为例,它有什么特点?
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它是怎样由这一幅图通过怎样的运动变换成这幅图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预设生:它们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
(2)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那这幅图呢?它又是通过怎样的运动形成这幅图形的呢?
(课件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小组活动。
(3) 小组交流、巡视反馈(活动一)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
提问学生1: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图形的?
到前面演示操作过程。(操作感受)
师: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这次我有问题:这幅图是以哪点为中心转动的?向哪个方向转动?角度是多少?得到哪幅图形?
提问学生2:(学生边演示边说过程)
师:还是平移吗?
以哪点为中心,叫什么?
向哪个方向转动?(和我们钟表转动方向一样叫顺时针,相反的叫逆时针)
旋转到这个位置是多少度呢?(看边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4) 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平移和旋转变换是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发现其中的特点。这种从大视角界入,给学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维含量的认知空间,对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转一转、描一描。
(1) (课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题)下面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先独立解决。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独立尝试,动手操作)
(2)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 请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图一,按顺时针旋转,图二,按逆时针旋转,图三,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旋转的方向,然后课件演示,问和同学想象旋转方向是否一样?
2、想一想、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教材P55 第2题) 仔细观察4个图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活动三:拓展练习,延伸应用。
1、P56试一试的第2题
练习时,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
2、P56试一试的第3题(机动)
练习时,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四、归纳总结。
(1)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 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数学万花筒。
(1)课件演示
六、开放性练习。
(1)让学生说任意点,任意度数旋转图形老师课件演示
(2)请你在课后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可以应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进行设计,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旋转变换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索,就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师:一个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吗?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平角=2直角,1个平角是180°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课件演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组成角的过程。 教师指出: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让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周角有什么特征?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国庆长假快到了,小丽一家决定从广州坐火车到北京旅游。看了这幅图,你看见了哪些数学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回答并板书:114X21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出示课题)
2.探索方法
(1)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从广州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那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究竟是多少呢?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计算解答。
(3)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理由。
(4)汇报方法并板书。说说其中的道理。
(5)竖式请人说,再说,提问:这里吴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1X4得4写在个位上我理解,可是这个2X4得8的8为什么不写在个位上却要写在十位上呢?2280是114X20得到的,114是114X1得到的。那么这个228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各表示什么?
(6)在计算完以后,我们来对照一下我们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估算结果怎么样?很接近,那么我们在做题之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积的范围,在计算完以后还可以对照一下估算的结果,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把这道题补充完整。横式和答。
四、练习
1、现在小丽一家已经在火车上,我们去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生回答)
2、你想帮他们解决哪一个问题,就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解答。
3、展示学生答案:118X12=1416(个)125X11=1375(元)
4、火车不停地向前行驶,现在他们到哪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5、那到底火车已经行驶了多少千米呢?离北京究竟还有多远?让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吧。
114X18=20xx(千米)2394-20xx=342(千米)
6、看来小丽一家就快要到北京了,那么在此,我们祝福小丽一家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今天这节课,我们帮小丽一家解决了旅途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那要想准确地计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要把积的末尾写在那一位上)
五、数学游戏(抢占阵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假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唯一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采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能力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9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地图
问:谁知道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生回答:960万平方公里。教师板书:9600000平方公里
3、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师:确实是这样,这些数比较大,当一些多位数的末尾的零比较多时,读或者写起来都比较麻烦。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
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
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这两个数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小相等)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书上写,然后讨论:如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注意追问:为什么要去掉整万的数末尾的四个零?
整万的数我们会改写了,那么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学学会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再加上一个亿字)
师:为什么要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呢?(因为亿位在从右起的第九位,整亿的数亿位的后面有八个零。)
学生完成书中的试一试第二题。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960万
1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教学内容:
P5 ~ 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18÷3=6(元),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2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指名读、范读、自由朗读等达到不同方式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朗读的方法使孩子会读书。
2.通过读文、组词、用词说话、 讨论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认知,做到会认会写会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达到规范、端正、整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法学法:
1.示范朗读,引导点拨。
2.看图、想象与品读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的我们刚刚学到的《秋天到》这首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解题
1.读课题,“秋游”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们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气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带着这种欢乐的心情齐读课题。
3.孩子读了两遍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带着问题读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插图,由远及近,由上至下,你都看到了什么?天空什么样子?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田野上同学门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回答)
瞧!读书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呀!让我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自学生字。3、想想我们提的小问号,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们标出了小节,画出了生字词。让我们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评价。
听你们评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了。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其实,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告诉了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事情。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课件比较:天气凉了和天气渐渐凉了,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准确?“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小节。瞧,孩子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四、认识生字
1.相信读好了课文,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课文的生字宝宝。
2.课件出示词语,同桌互读,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3.指名读。
4.四人小组读字组词,讨论记字办法。
5.交流
6.开火车读字组词。
五、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看看哪个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醒。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2.按笔顺表书空。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4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第1页例题以及第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
【设计理念】: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连贯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计算;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书写的习惯。
一、情境引入(购书)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籍吗?看书是个好的习惯!看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了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面,学校图书管理员购买了一批《科学天地》(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设计说明:看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用这样的情境引入有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价值,学习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二、自主探索
1、口算
(1) 能口算出结果吗?同学们先独立口算出结果,再把自己口算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汇报——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20×3=6060÷20=3
6÷2=360÷20=3
2×3=660÷20=3
想乘算除 推算 推算
(3) 出现了不同的口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突出第一种方法是想乘算除,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表内乘除法推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4) 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索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下面请大家来做一组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1)
a、仔细观察后再想想,从知识的前后联系看是横着算还是竖着算比较合理?
b、汇报结果
c、谁来汇报一下40÷20是怎样很快算出结果的,第一组题都用了那句乘法口诀?120÷60是怎样很快算出结果的,第三组题都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D、可以看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怎样算比较快?(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1个0,用乘法口诀算)
[设计说明:由于有表内乘除法以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经验,所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尊重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交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展示了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完成想想做做1时通过“是横着算还是竖着算比较合理?”,“40÷20是怎样很快算出结果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怎样算比较快?”使得算法的最优化水到渠成。]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9.10教师节祝福语十五篇)2023-08-15 02:22:47
经典个人签名语录2023-08-10 23:07:22
适合早上发的早安朋友圈问候语大合集57条2023-08-21 19:31:22
落花生教案汇总8篇2023-08-11 06:36:29
落花生教案汇总8篇2023-08-11 06:36:29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十五篇)2023-08-12 18:25:45
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2023-08-17 11:10:06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