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品味《诗经》中的爱情描写

时间:2023-08-26 19:14:52 文/阿林老师 古籍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品味《诗经》中的爱情描写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无端隔水抛帘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初恋羞涩;"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灵相通;"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热恋烦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渝……这些深情地倾诉,一定会在你我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使我们立刻沉浸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一片爱的温馨里,也会因"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境界,心胸变得更开阔。使我们情绪在诗的情与美中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婚姻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题材,特别是在诗歌作品中更为常见,爱情诗几乎可以说和爱情本身一样,青春永驻,万古常新。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出现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是人的本性,这种关系没有人想去阻碍,这是最自然的事,最必然的事。"

  早在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时代,《诗经》中就保留了大量的爱情诗。《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绝唱的诗句,一直涤荡着有情人的心灵。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习俗。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希望家庭和睦。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家庭的未来。

  细读《诗经》中的情爱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爱情的过程:从一个人情感的萌动,开始慢慢去寻觅,然后找到意中人,然后相互试探,相互寻找,最后觉得很融洽而结婚。结婚以后,或过得很快乐,或者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导致分离,因此,整个《诗经》中男女的情歌,我们可以说它实际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圆满的追寻过程。

  所谓圆满,《易经》在解释天地之间的开辟、在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产生时,就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成六十四翼的抽象道理进行了诠释。如果从这六十四而开始化生为万物,再众品纷呈,众物纷杂,而天地万物一切就此产生。换句话说,按《易经》的观点来看,世界的构造是来自于太极而衍生的两仪。而所谓两仪就是阴阳,阳者为男阴者为女。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男女之间去找到一个贴切的,成为一个圆形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称为圆满。因此,如何去寻找这个圆满呢?当然,就必须要去追寻。这个追寻的过程就是一个寻爱的过程,所以,整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是一场追寻的过程。《诗经》第一首《关雎》,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历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而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而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包含了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

  下面我们来逐一举例分析:

  一、倾慕

  1、男倾慕女。我们说爱情距离的缩短,就是要追寻,你认定了,或者你认为不错了,这个人的的确确是我倾慕的,而且对方也觉得你不错,也在相遇会的那一剎那,即"邂逅相遇",这时两个人脸庞将会焕发出喜悦的光芒,请看《郑风?野有蔓草》这首诗,就是描写这种情形: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本诗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涤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所有男女的爱情,也许是偶然跟巧遇。但是从缘份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缘份就是一种巧合的结合。诗人在野外遇到一个女孩子,他就很喜欢她。所以就"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注意到作者在一开始,用了起兴做了特写镜头。当他看见:"有美一人"时,便大加赞赏:"清扬婉兮。""清扬"指的就是眉目清秀,"婉"就是美好。人们通常在形容一个女子全身某一个部分美好之时,都是形容眼珠。中国历代在描写生命性的时候,就在那眼珠生命性的灵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个顾剀之,很会画画,他画画最精采的地方,常常就在于把眼珠的生命性所带出来。甚至有一次他画画到一半,画完感觉到没有生命,他把三个胡须画下去,生命性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眉毛的描绘。所以"清扬婉兮"就是在形容那眉目清秀的情形。所以这个女孩子,一定是个很活跃的女孩子。所以他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与子偕臧"在《诗经》里常常是很美的,很适合在一对新人结婚时,两人执着手,脸对着脸向对方说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拿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跟我在一起吧,美丽的好时光在后面。就是愿意牵着你的手,与你一起走向永远。"

  作者在这首诗,就是要描写在邂逅相思剎那间的那种感受。我寻寻觅觅这么久,终于让我追寻到这一个,而且这一个又是我最喜欢的人,而且都很满意,这就是对"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最美的注解!

  又如:《郑风?出其东门》也是描写男对女的倾慕: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这首诗符合于'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或"一瓢即三千"的情形。这首诗的男孩子在这里夸这么大的话,满适合做写情诗的高手。"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是走过东门,漂亮的女子那么多,"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对我来讲,那众多的女子对我内心一点都没有办法引起震动。为什么呢?这里的"缟衣綦巾",意思是说她穿著这么朴素的服装,但是,她却是适合我的,很令人感动!但是你可以看到这就是民谣,所以没什么修饰。就是对着女孩子说:保证当我走在大街上时,虽然有女如云,但我确是心如止水,而是你使我匪我思存的原因在那里?因为,你这样朴素的打扮,却是我最喜欢的。爱情在热恋的过程中,当然会有专情的。这首诗正好印证了"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这句中国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俗语。

  还有一首《秦风?蒹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这首诗与上两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前两首诗中男女主人公感情是热情奔放的。而在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以手去接之,以身融之,""惆怅距离",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弥漫着淡淡的怅惘。可设想伊人所在地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另一边,一名男子"溯洄从之",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追寻,期待可以到达其身边。可是道路太长,三面环水,伊人宛在水中央,隔水相望,不能促膝谈心。从而产生了幻像,一幅水面美人图。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面对这样一幅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赞赏之情。这位男子虽然与"在水一方"的意中人空间距离非常遥远,可心理距离却是十分接近。而下面这首诗却恰恰相反,诗中的一对男女空间距离虽然近在咫尺,可心理距离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你,

  一会儿看云,

  一会儿看我。

  我觉得,

  你离云很近,

  而离我却很远!

  2、女倾慕男:《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爱恋不仅只是男子,同样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如《郑风?叔于田》就是这样: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这种坚贞简直不逊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

  二、约会

  有了邂逅之后的心灵触动,当然就要约会,接下来我们就要看有关约会的诗歌。《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描写了男女的欢会。这里有携手春游的快乐,如《郑风?溱洧》,也有在城边的相约和郊外的幽会,如《召南?野有死麕》,他们或相会于杨柳依依小河边,或相会于芳草萋萋城之南,或相会于六木森森山野间,或相会于凉风习习明月夜……到处都是爱的肥沃土地,到处都有爱苗茁壮成长:

  1、相会于杨柳依依小河边:《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在中国的传统里,凡是在元宵灯节、端阳佳节,或是在其它节日里,是自自然然应该要让男女之间有共同约会的时间,或者是约会的地点。在先秦时更是如此。《郑风?溱洧》这首诗是在描写一个阳春三月的上巳节,男女聚会春游时欢乐的情景。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祈祷,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结果这个女孩子就主动先问:"耶!溱与洧那个地方你去过了没有?"这个男子却不解风情的回答说:"去过了。"女的只好再说:"且往观乎!"这"且"就是再一次,"要不要再去看一次?"男孩子还是不解风情的说:"我已经去过了。"女孩子又说:"再去一次吧。"为什么要跟他再去一次呢?"维士与女",所以男男女女就因此结伴去游玩了。诗中主要通过写他们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的欢乐,她们热情、亲昵,但不轻佻。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

  2、相会于芳草萋萋城之南:《邶风?静女》便是这样: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她把自己隐藏起来,他来时见不着她,急得搔首踯躅。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幽静的城角,情侣相互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这里城的角落指的是幽静,不是指的是僻远之处,而处于热恋中的男女约会当然是要找个比较幽静的地方。"爱而不见",指的就是在那等着等着,结果是望穿秋水那个的女子,到现在都还没来,所以,他要搔首弄姿、所以他踟蹰徘徊。这首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应该说,《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3、相会于六木森森山野间:《召南?野有死麕》就是如此: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在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学、民间文学的倡导者们如顾颉刚、胡适、俞平伯、周作人等在热烈的书信探讨中已作了充分肯定的。顾颉刚说:"《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情歌。……可怜一班经学家的心给圣人之道迷蒙住了!卫宏《诗序》云:'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郑玄《诗笺》云:'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朱熹《诗集传》云:'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经他们这样一说,于是怀春之女就变成了贞女,吉士也就变成强暴之男,情投意合就变成了无礼劫胁,急迫的要求就变成了凛然不可犯之拒!"在中国诗作中,抒情诗虽然发达但直面讴歌爱情的却并不多,《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4、相会于凉风习习明月夜:《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有人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不是吗?我们可能只是无意中向窗外的月夜一瞥,却看见了如此美丽的一幕。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温暖、柔和,并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她只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一首诗,竟有如此的大圆满。自然、美人和我们,便是构成天堂的三个元素。

  还有《卫风?木瓜》、《郑风?铎兮》也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在这些描写男女相会的诗中,或者写男子把刚刚猎获的小鹿作礼物以讨取少女的欢心;或者是女子把彤管作为礼物送给心爱的男子;或者写男女相约至送别的整个过程,无不写的热烈欢快,真情动人。

  三、求婚

  1、凰求凤:如《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苦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便描写的是一位叫"氓"的男子抱布求婚的情景。至于负心男子最后变了心,那是后话。

  2、凤求凰: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诗中女子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姑娘用激将法提醒对方,"子惠然而思我,则将褰裳而涉溱以从之。子不我思,则岂无他人之可以,而必于子哉?"读罢此诗,给人一种民声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里还要谈谈《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希望男子及时来求婚,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据专家考证,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诗,而且是最早的征婚广告。唐代杜秋娘的《金缕曲》: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你看,这两首诗简直和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四、定情

  当有了以上过程之后,接下来当然是要定情的。所有爱情的过程里,就像《红楼梦》里宝玉跟宝钗之间,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有一块玉,我们叫做金玉良缘。但是,黛玉跟宝玉之间我们叫做木石前盟。那么木石前盟总是比不上金玉良缘,因为两个人都有一块定情牌。所以,黛玉的内心里总是患得患失。因此,《红楼梦》就描写了一大段黛玉的患得患失过程,甚至无理取闹的过程,直到宝玉送她手帕后,她才善罢甘休。为什么呢?因为这手帕可不是平常之物,那是定情之物啊!因此,在恋爱中的过程里,当然也须要某一些定情的东西把感情给稳定下来。

  《木瓜》这首诗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形: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琚。匪为抱也,永以为好也。

  投之以木桃,抱之以琼瑶。匪为抱也,永以为好也。

  他送我一个木瓜,我就抱它以琼琚。为什么呢?"非报也"我并不是在报答他,而是因为他送我这个东西,我回送他这个东西,我们希望"永以为好"。换言之,就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所以,他就把他珍爱的佩玉送给她。也许这个诗人是一个劳动者,所以他就随手送她这个东西,但是对她而言,她就觉得很感动。然后他马上又说,我送她东西,并不是在回赠她送我这个东西,而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姻缘永好的。像这样的诗歌,就是所谓情爱诗。

  《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本诗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缘定三身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切心情。第二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相思

  恋爱的过程并不仅仅全是相会的快乐和相亲相爱的幸福,也难免种种矛盾与烦恼以及求之不得的惆怅。《诗经》中的爱情诗,依据生活的逻辑,真实地再现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质结构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

  1、男思女:如《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中的男主人公深情地恋着一位女子,但是却难以如愿,也找不到追求的办法。就好像面对既广又深的汉水一样,怎么也渡不过河去。但诗人的一往情深却难以动摇,他甚至愿意做她的一个仆人,等那女子结婚之时去给她喂马。江汉浩渺迷茫的水色,男子无限缠绵的情丝,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这首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风韵。读罢此诗,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那动人的旋律。又如《周南?关雎》也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显露。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哥德的小说《小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维特说:"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自女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间的至爱至纯!"所以,钟情的少男和怀春的少女的爱之火焰是不可以被压抑的。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是光明的、是正大的、是热烈的。

  在男女之间,对我们来讲,最喜欢的,或者是最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红楼梦》。《红楼梦》里面有一句话,可能是大家最喜欢的,那就是宝玉对着黛玉做了一个保证,那就是"弱水三千,我但取一瓢饮。"而且几乎很多男女在表达爱情时都会引用"任凭弱水三千,我但取一瓢饮"这句话。我们之所以要"但取一瓢饮"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所谓姻缘相系的。

  2、女思男:《郑风?子衿》和《王风?采葛》便表现的是这种情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

  因为相恋之深,《采葛》诗中的主人公竟然有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三秋"、"三岁"的感受。话语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男女之间缠绵相约的款款深情。而《子衿》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女子特有的矜持,埋怨情人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她想起两人当时在城阙幽会时的情景,更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受,抒情真是细致入微。

  3、单相思:《蒹葭》这首诗道出了一个委婉相思的的追寻过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游溯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共通的特点,就是它全部都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东西来形容,这叫做重章叠句。这实际上是在描写在一个人的心里,就像搭公共汽车时,你看到一个男子或女子,但是你从来都没跟他谈过话,只是你觉得那个男孩子我好象还满喜欢的,觉得他就是我理想中的好伴侣。所以,每次碰到他,在你的内心里就开始忐忑不安,心跳速度就自然加快了。于是你便开始幻想能有某种机会能让你让他讲一句话,但是,虽然是同坐在一辆公车里,却如同咫尺天涯,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种情景,这首诗就描写出这样一个痴心的青年,渴望去遇到他的意中人的那种无可奈何、怅然若失的那种心情。爱情就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今天好象是逆流,有时候今天又好象是顺流,但是不管你是顺流还是逆流,你都想要去追寻。六、遭干涉

  自从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来,爱情就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使得恋爱并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首先要受到家庭的干预。《诗经》时代男女的恋爱虽然比较自由,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礼教的限制。《齐风?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说:"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也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鄘风?蝃蝀》中的女子大概就是一个不顾父母之命而出嫁远方的女子,因而受到了当时人的非议。诗的第一段说这种行为不好公开议论,"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第三段直接指斥这种行为,说那个女人一心想婚嫁,竟然不听父之言,"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可见,虽然当时的男女恋爱比较自由,但是要确定婚姻关系,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父母反对子女的恋爱,就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如下面两首诗: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

  前一首诗中的女子本已有了心上人,要求婚姻自主,可是却遭到家庭的反对。她表示决不改变自己的主意,并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这使她感到痛心和无助。后一首诗中的女子一方面对自己的心上人"仲子"难以释怀,另一方面又劝告他不要越墙前来幽会。她希望"仲子"能够理解她的心情,她是爱他的,但是又担心这样的幽会被父母兄弟以及邻人们发现,受到他们的指责,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苦楚心情,在诗中得到了非常准确的传达。《郑风?将仲子》这首诗最美的地方,就在"岂敢爱之"。我不能爱你,因为我妈妈的话更重要。但是,话刚讲完后,你实在好令人怀念哦,但是我妈妈的话我也要紧记在身:"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换言之,这样的诗,就在描写进两步,退一步,或退两步,进一步的意思。这跟《西厢记》里莺莺跟张生的恋爱过程很相像。这首诗最美的地方就在第三章,速度是越来越快,刚刚只不过是在她家里,现在已经爬到她家的围墙,再下面已经跑到她家的花园。所以,表面上是说不要、不要,实际上是让他得寸进尺。先是"你不要来我这里哦,我不敢见你"、再是"你不要来到我里"、现在是"你不要爬过我家的围墙"、再后来是"你不要爬过进我的后花园"。其实,这半推半就的话语不正是在表达"进来吧!进来吧!"的羞涩心理吗?但是,我们也确实可以从中看出在这种进来的过程中里,可能会因为哥哥的反对,因为邻居说的一些坏话:"哦,你看,那天我看你家女儿被一个男生载着回来,只不过是他戴着安全帽我没有看清楚。"所以假如是你,你也就会说:"不要啦!不要啦!请你让我在远离三条街口下车,让我当一个淑女吧,我要自己走回家。"《将仲子》就是这样。注意到最后一句话"无逾我园",花园的园,这个东西不就是中国所有后花园小说的祖先吗?中国古代的情爱小说,所有男女相约,男主人公最后一定要爬过后花园。所以作者在这里说"无逾我园"应该是后代所有后花园幽会之始祖。《孟子?滕文公下》中写道:"丈夫生而愿为有官,女子考而愿为有宗,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畏父母、兄弟及邻里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

  六、成眷属

  恋爱的结果总要结婚,有情人终究要结为眷属。《诗经》中也给我们描绘了男女结婚的全过程:

  1、哭嫁歌:《卫风?硕人》便是一首古老的哭嫁歌: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这是卫君送妹远嫁南国的诗,诗以燕燕起飞,留恋不舍,表示依依惜别之情,又写伫足远望,临别挥泪,赠言嘱托,一片挚情。全诗三章重章复唱,从而把送别情景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其实女子出嫁时的哭,没有半点伤心的成分,完全流的是喜悦的泪水,不是自古就有"秀才落第笑是哭,姑娘上轿哭是笑"的佳句吗?

  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孙联奎《诗品臆说》也拈出此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忽隐忽现。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我们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韵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你的心灵,摇动你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你久久难忘。假如你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你的梦乡,惹起你多少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出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

  2、送嫁歌:《邶风?燕燕》便是一首古老的送嫁歌: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这是卫君送妹妹出嫁的诗,表现了兄妹之间的真挚感情。此卫君是谁,已不可考。前三章写惜别的情景。每章头两句以双燕齐飞起兴,烘托气氛,象征嫁者、送者依依不舍之意;后四句写挥泪痛别。末章是别后回忆,头四句赞美嫁者贤德,后两句写嫁者的临别赠言。全诗情真意切,对后来的送别诗有一定影响。

  3、迎亲曲:《小雅?车盎(xia辖)》便是一首迎亲曲(原诗见导读100页):

  全诗写一个小伙子驾车去迎娶自己心爱的人,随着迎亲车轮的滚动他压抑不住满新的喜悦和激动,他想到新娘的美貌和贤惠,新婚结合的甜蜜,从而加快了车行的速度,感情真实,活泼动人。

  4、赞新人:《周南?桃夭》便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写得想当精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这确实要高人一筹。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这实际上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

  再看《鄘风?君子偕老》也极写婚嫁女子服饰、容貌之美: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全诗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错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纲领,章法巧妙。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来,起调突兀如当头棒喝,寓意深婉,褒贬自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语奇特,叙服饰与叙仪容相交叉,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讥刺,全诗惟此二句是讽刺意,其他均是赞叹称美之辞,但此二句与"君子偕老"一句遥相呼应,暗自缀合,藏而不露。次章与末章用赋法反覆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离合,仿佛天仙帝女降临尘寰,无怪乎姚际恒《诗经通论》称此诗为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滥觞,并谓"'山河'、'天帝',广揽遐观,惊心动魄,有非言辞可释之妙"。

  全诗反覆铺陈咏叹宣姜服饰容貌之盛美,是为了反衬其内心世界的丑恶与行为的污秽,铺陈处用力多,反衬处立意妙,对比鲜明,辛辣幽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卫风。硕人》也是采用了铺张手法,极写婚嫁女子庄姜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乃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闹洞房:《唐风?绸缪》便是一首闹新房时唱的歌: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这是一首闹新房时唱的歌,全诗都用戏谑的口吻。在新婚的晚上,举行唱歌会,除新婚夫妇对唱外,参加婚礼的人也以唱歌来祝贺,至今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这一风俗。这首诗大约就属于这种性质。全诗三章意思相同,首两句是起兴,创造缠绵的气氛,并点明时间;下四句是用玩笑的话来戏谑这对新夫妇:问他(她)在这良宵美景中,将如何享受这幸福的爱情。诗的语言风趣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6、合家欢:《郑风?女曰鸡鸣》写的便是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

  女曰鸡鸣,士日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兔与雁。

  宜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儿的"鸡鸣"和"昧旦"是古代的两个时段,鸡鸣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昧旦在鸡鸣后,相当于3点到5点。第一节诗是小两口儿床上亲热的谈话。女人说:"才是鸡鸣时,天还早哩,咱俩儿再躺一会儿",男的说:"不对吧,该是昧旦了。得起来了,趁天没亮,我得去射凫射雁。"女人说:"还没到昧旦,才是鸡鸣。"男的说:"是昧旦了。","那咱打赌!你看看外边,看看星星,看是谁对。"小两口儿从热被窝出来,揭开窗帘-看,哇!外面星光灿烂。女的说"还能躺一会儿。别起来,再躺一会儿么!"于是两个人就安心躺下了,男的就对女人讲用绳箭射凫和雁的故事,女的就听男人讲用绳箭射凫和雁的故事。

  第二节和第三节是两个人从凫和雁接着往下说。女的说:"记不得啦?咱俩结婚那天。人家都说咱俩是天生的一对,我还和你喝了酒,我还说和你白头到老不分手。就那天,琴瑟特别的好听,我觉着自己特别好看。你说,是不是呀?"。男的说:"记得咱们刚认识的时候不?我送你的佩玉?其实呀,那天我是早就知道你要从那儿走,我就在那里等着你的。你这个人啊,就是爱美,就是喜欢佩玉。我于是就弄了块佩玉,让你高兴。就这么的,你就和我好上了"。"你坏!你坏!"她捶她的男人,捏他的鼻子,"啊呀!糟了!不好,你看天,都大亮了。凫和雁都飞走了。"看!这是多么纯正的人情呀,这是多么实在的生活呀!《女曰鸡鸣》这首诗就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普普通通的日子的老老实实的记录。《诗经》虽是古老的,但是,情感却是永远不会老的。

  七、遭遗弃

  当然,有对爱情的专注,就会出现薄幸。当你在开始在恋爱的时候,恋爱到一半,你就会发现那个男的不理你了。或者当你开始热恋的时候,他不是跟你说"适我愿兮"的时候,你甚至又跟他说"之死靡他"了,结果发现他不想你了,他就不再给你电话了,这时候怎么说呢?请看《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狡童"在这里可以做两个解释。一个是狡猾的小孩;一个就是漂亮的小伙子的意思。因此,这首诗就有两种解释,一是把这首诗当成一首打情骂俏的诗;但是又可解释成:你看,你这个狡猾的人,你现在不理我了、不再来跟我说话了。不理我了怎么样?这个女孩子也很坦白,"维子之故"因为你的关系,让我吃不下饭。"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现在都不跟我吃饭了,以前你常常约我吃饭啊,所以,当吃饭时,就自然地想起"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郑风?褰裳》也是这样的一首诗: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这首诗是用来描写说"哦,你以前要来见我的时候,无论天大的困难,你都可以来见我,即使是要过溱水,你还能够把衣裳拉起来渡过。现在呢?却在没有这种情形了!'子不我思'你现在不思念我的原因,'岂无他人'?我怀疑一定是有其它人,才会有这样的情形。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柏舟》,《邺风?日月》,《邺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虚情假意的欺骗,与他结了婚,婚后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但男子却变了心,最后惨遭遗弃,女子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与痛苦。全诗融叙事、抒情与议论为一体,将被弃妇女的怨情和心理,描述和刻画得楚楚动人,展示了当时社会部分妇女的悲剧命运。此诗最为感人之处是贯穿于全诗的"情",如初识时的缠绵之情,允婚后的渴望相聚之情,婚后的奉献之情和被弃后的痛悔之情等,形成了巨大悲剧美的效果,艺术感染力强。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它不仅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皈依感。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解读诗经中战争诗的主要特征2023-08-16 10:43:33

诗经名句摘抄(精选100句)2023-08-15 01:14:17

冬天的句子段落2023-08-22 04:15:58

关于秋天的优美段落关于感情2023-08-22 12:28:31

解读诗经中战争诗的主要特征2023-08-16 10:43:33

诗经名句摘抄(精选100句)2023-08-15 01:14:17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作品赏析2023-08-14 17:08:53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2023-08-11 09:17:03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2023-08-21 23:02:28

寄内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2023-08-23 09:05:06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