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观后感【篇一】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观后感【篇二】
荒山、铁锹,风沙、日晒……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年复一年,“老兵”用生命的年轮,把荒滩变为绿野——樟子松、云杉、杨树、沙棘,一排排、一行行,漫山遍野……
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小标题)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2003年,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但,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
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
“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老汉伤心了,但更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
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
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松涛阵阵。
(小标题)冲锋陷阵的军人本色: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小标题)心系群众的“公仆”角色: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
秋日的午后,松涛阵阵。站在张家场村山头的小亭子里,张连印远远近近地望着,放声唱起了他最爱的歌——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18年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
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
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
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2015年,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
有人不解:“难道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欢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
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
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如果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高兴。”
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
“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党和国家大大小小的提倡和要求,他悉数践行,理由只有一个,朴素而炽热: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观后感【篇三】
站在山西左云张家场村的瞭望亭俯瞰,樟子松叶茂枝繁、连绵成片,聚拢成一片林海……
这种多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树种,为啥会在左云这片黄土地上旺盛生长?
关于这些樟子松的来历,左云县群众口口相传:“2003年,有位将军退休回乡,脱下军装、扛起锄头义务植树18年,种下了200多万棵树。”
这位种树的将军,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绿化将军”的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戎马倥偬40年,退休回乡后的他,不顾疾病缠身,奋战在绿化荒山、防风治沙一线,书写了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精彩人生。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张家场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区域。早年的张家场村,大部分区域都是荒山荒坡,黄沙肆虐、尘土飞扬。“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是这个小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有村民回忆,小时候每天早上起来,透过油纸窗往外看,屋外漫天黄沙,上学走路都要用胳膊挡住脸,风沙刮在身上噼啪作响。
时过境迁,村里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遍地是樟子松、云杉、油松。记者行走在林间,阳光穿过树叶打在脸上,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天空在绿树的掩映下蓝得耀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啥好都不如空气好!自从有了这些树,我们村也有了湛蓝的天。”一位面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人说。
这位老人就是张连印。他身着旧迷彩服,手上拿着铁锹,一眼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朴实的农民,而不像退休的将军。
就在这片绿树成荫的茂林中,张连印将他植树的故事娓娓道来……
2003年,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站在山上,望向河尾滩旁的荒山秃岭,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这3000亩荒山上种树!
签合同那天,他当场表态:“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战场’。”
2004年春,张连印在一片荒滩上建起平房安营扎寨。几间低矮的平房,既是他的家,也是库房。院里停放着一辆已经掉漆的面包车,是张连印在2015年花4万多元买的,也是最值钱的家当。这些年,他就开着这辆面包车,每天带着镐、锹和树苗,翻山越岭上山植树。
除此之外,张连印连政府提供的退耕还林补助都交给了乡亲们。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很快,老两口的积蓄就花光了。
资金有缺口,全家人倾囊相助,找亲戚朋友,多方筹措,大女儿用刚买的新房抵押贷款了20万元;儿子拿出了仅有的10万元积蓄;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并贡献了出来,这才凑够了启动资金,解了张连印的燃眉之急。
种 树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
采访中,张连印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作了“一点点贡献”。但村民们都说,没有张连印,就没有这漫山遍野的绿树。
十几年来,张连印一直干在前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种树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张连印回乡后也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作息。每天早上,他5点钟从炕上爬起来,抱着树苗上山劳作。植树的时候,肚子里是凉饭,浑身上下是泥水,头上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耳朵里、鼻孔里都是沙子。
“当初听说他种树需要人手,我就来了。跟着将军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和张连印一起种树的村民田四旺,见证了张连印种树的执着与艰辛:“我们这儿,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其他地方种树浇1次水,我们这里得浇3次。”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片枯萎。“我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工作起来,张连印发现,改善生态环境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
于是,张连印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学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他先后20多次到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订阅了10多本林业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件事让他犯了难……
2004年冬天,正在成长的近万株树苗短短几天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齐。看着被啃食的小树苗,张连印心疼了好几天。他认识到:“不唤起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种再多树也难见效。”
张连印没有向放牧人索赔,而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谈心:“我回来种些树就是想让生态环境变好,回报乡亲们。大家一定要帮一把,别再让牛羊破坏这些小树。”
栽下去的是树苗,长出来的是大伙儿的环保意识。自那以后,大家放牧格外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村民说:“张将军种树是为了咱们村、为了大家伙儿,我们不能再添乱!”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十几年来,他先后建起300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在长城脚下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初 心
“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张连印始终难以忘怀,当年乡亲们给他胸前戴上大红花、扶他上马参军时的嘱咐:到了部队要争气,听党话、好好干。40年军旅生涯,张连印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听到张连印要回乡,当地许多企业高薪聘请他,张连印都不为所动:“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送我去参军,党组织把我从一名士兵培养成为干部,我要回家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要回来植树,身边还有不少人劝阻。老伴王秀兰滚着泪珠子对他说:“我不反对你回报乡亲们,但这么大岁数,种树身体吃不消,捐点钱,照样能成事。”
“我知道种树又苦又累,但没人吃这个苦,乡亲们的日子咋会甜?”张连印想起遍地荒滩,看着眼前的黄沙漫卷,自己不可能不管。
“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我就能看到生命的意义。”乐观的张连印走到哪里,就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
以前,张连印的儿子张晓斌一直不明白,父亲回乡成为地道的农民,到底图个啥?
为此,张晓斌和爱人专门去了一趟张连印的林场,看到当年的荒山土岭、飞沙走石,如今变得遍野青翠、鸟语花香,想到父亲为种树作出的努力,眼泪直打转。
张连印在树林里给儿子张晓斌上了一课:“人这一辈子要经受的考验很多,我们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把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终身的诺言践行好。”
2015年4月,张晓斌选择以自主择业的方式退出现役,打起背包回到家乡,陪父亲一起种树,每天早出晚归,白天顶着烈日风沙,运苗、栽种、浇水,晚上陪伴父母拉家常。望着满目苍翠的树林,张晓斌越来越理解父亲的选择。
劳动节这天,祖孙三代在山上整整干了一天。把最后一棵树栽下时,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指着远处的排排松林,张连印说:“劳动创造奇迹。”孙子兴奋地说:“爷爷,将来我也想像您一样,种很多很多树!”
第二天一早,迎着旭日的光辉,张连印又头戴草帽、肩扛铁锹到山头劳作,一抹朝霞映衬着他的背影。他挺直腰杆,眺望着脚下这片绿色海洋。风吹叶响,像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部队。“和它们在一起,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张连印眼神无比坚定……
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观后感【篇四】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故乡植树造林。18年绿化荒山18000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和乡亲们一起将昔日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这两天正是秋冬森林火险期,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张连印正忙着跟值班人员一同在林间巡查。张连印的故乡山西省左云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常年受风沙侵袭。为了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退休后的张连印没有在省城安度晚年,而是返回家乡,立志让左云县绿起来。
可听说当了将军的张连印退休要回家乡种树,乡亲们并不相信。面对质疑,张连印承诺,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
万事开头难,张连印和家人第一批栽种的1万棵树苗几乎“全军覆没”。为了搞清楚来龙去脉,他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终于使沙化土地栽下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 2011年,张连印被确诊为肺癌中期,随后几年,又相继查出脑梗、肺癌骨转移等多种病症。面对疾病的折磨,张连印没有畏惧退缩,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回到了“战斗岗位”。
十多年来,他通过不懈努力,和乡亲们一起将昔日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没有终点,为了唤起全民绿化意识,张连印建起清风林党性教育基地,先后为省市县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企业作报告200多场,他还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在造林基地务工,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又促进了荒坡荒地增绿。
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观后感【篇五】
清晨,天刚蒙蒙亮。
一位身着旧迷彩服的老人,头戴草帽,肩扛铁锹,已在山头劳作。
慢慢地,东方泛起一片鱼肚白,霞光映衬着老人的背影,也照亮了他身后的那片林场。风吹枝叶,沙沙作响,就像是一排排、一列列在整齐报数的士兵。
这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共和国少将张连印位于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村的林场,也是他退休后的新“战场”。
18年来,张连印扎根荒滩、默默奉献,绿化荒山1.8万余亩,植树205万余株,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绿化将军”。
老将军开辟第二“战场”
76岁的张连印看起来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啥区别,身材消瘦,双手粗糙,脸色黑红。他的家就在张家场村旁的荒滩前——一排红顶瓦房,进门一个简陋的客厅,红砖铺地,两张破旧的沙发,一张简易折叠桌充当茶几。卧室一张火炕,一个衣柜,还有一张书桌,仅此而已。
如果说与普通农民家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这样写道:“将军征战岂止在疆场,绿化家乡仍堪显神威”。
还记得2003年5月的那天,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从列兵、班长、排长……一直到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长期奋战在带兵打仗第一线,曾亲自指挥多次实战演习,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员。
退休后,家人劝张连印出去旅旅游、读读书、品品茶,享享清福。也有人冲着他的将军头衔,开出高薪聘请他当公司顾问,甚至堵在家门口软磨硬泡,请他出山,但他都不为所动。
其实,张连印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张连印的童年很不幸——家在雁门关外、长城脚下,风沙极大。民谣唱道“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堵门风。”而他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成人。后来,又是乡亲们敲锣打鼓将他送到了部队。在部队,张连印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立功、提干,被毛主席接见……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植树造林,绿化家乡”,这八个字,张连印已经思索了很久很久。现在,他终于要开始行动了。
听说张连印要带着老伴儿回家乡种树,亲朋好友都来劝他。可他却坚定地说:“我是靠乡亲们的救济才长大的,参军后是党把我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我回来是回报乡亲们的恩情、回报党的恩情,绝不是心血来潮!”
村两委会议上,张连印郑重表态,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
植树造林绝不当逃兵
2004年,是张连印种树的第一个年头。植树季节,张连印风风火火地带人上了山。节气不等人,白天栽上树,晚上张连印老两口就在月光下浇水。
本以为万无一失,就等着见绿了,可到了秋天,张连印傻眼了,春天栽种的10000棵树苗没活几棵。他又紧急补种了6000棵树苗,依然近乎“全军覆没”。看着树苗荒在地里,老将军哭得像个孩子。
有人劝他,“村里种了几十年树,都没活几棵,你就别再费心思了”。
张连印撂下狠话,“林地就是战场,让我撒手不干,等于让我当逃兵”!
平复好心情,他把枯死的树苗连根挖起,反复研究,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渐渐地,他摸到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第二年,他的树苗成活率就达到85%以上!
那年五一假期,大女儿张晓梅回村探望。一进村,看到一群身穿迷彩服、手握铁锹的村民迎面走来。
刚要走过去,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晓梅,你怎么来了?”她急忙寻着声音转身,只见队伍中两位老人,头发吹得蓬乱,脸又黑又红,正是张连印老两口。看着变了模样的爹娘,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出来。
村民们也被张连印与民同心、同甘共苦的情怀深深感染,打心眼里佩服他、信任他。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建活动,邀请他参加;搞发展规划,征求他的意见;村民家里有点事儿,都请他出面主持。种树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没让他打。
随着张连印事迹的传开,很多单位经常邀请他授课。尽管植树之余难得有休息时间,但他仍然有求必应。他觉得,这是一个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绝佳机会。
可每当人家给他课时费时,他总是断然拒绝。他说:“我讲课是应该的,不要你们一分钱。真想做些啥的话,那就帮我栽上点儿树吧。”
这些年来,张连印为周边乡村、学校和部队无偿提供树苗30余万株。在他的无私付出和影响下,绿化荒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左云县,曾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现在,这里风沙没了,山也绿了。
这绿色有张连印的功劳——在他的带动下,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
推荐文章
湖南高考排名814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54:37
四川高考排名507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51:01
甘肃高考排名43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45:41
山西高考排名322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42:20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38:13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7 05:35:34
红高粱读后心得五篇范文2023-08-18 05:29:41
一模后家长会学生发言稿五篇2023-08-18 16:49:47
储运部员工年度工作总结五篇2023-08-21 15:59:45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范文十篇2023-08-14 10:49:39
八佰电影观后感总结四篇2023-08-27 00:22:20
长津湖国庆档电影观后感五篇2023-08-18 22:50:16
观看广东交通安全第一课心得(通用8篇)2023-08-23 05:51:29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2023-08-21 23:21:15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9 07:13:05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7 08: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