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3-08-25 00:55:34 文/马振华老师 观后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1

如果说现代的外国经典大片给人的是视听上的强烈冲击,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黄土地》给人的是心灵上的巨大震撼!

这不是一部娱乐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紧张刺激或温馨浪漫、峰回路转的情节,总之没有十足的戏剧性,甚至连“波澜”都没有。“黄土地”上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情,没有欲望,没有希望好干净的一部电影,最后,女主人公也在滚滚黄河中逝去了她的歌声和身影,“留下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黄土地》讲述故事的目的,不是以情节的发展和冲突来吸引观众,而是为了情绪、情感的抒发寻找背景与依托,人物很少,慎用对白,故事简单,脉络清晰。它那昏暗的画面、单一的线索和平实的情节传染给观众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惆怅。

影片中陕北农民在黄土地上默默耕作的身影,显出一种巨大的韧性和耐力,但土地的凝重也映衬着心灵的闭塞、保守和无奈。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从一个启蒙者的目光来看这块古老土地上人民的愚昧落后:搜集民歌的八路军顾青,唤醒了少女翠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她

却难以抵抗自己作为女性的悲剧命运,她所面对的是养育了她的亲人,是那种平静和温暖中的愚昧,最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死的代价。黄土地”的象征意义就在于那种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

但是同时,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也看见:顾青在地平线上执着走来,翠巧的弟弟憨憨在求雨的人流中逆向奔跑我们看见,那种长期被压抑在古老黄土之下的年轻的生命力被唤醒并喷勃而出。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2

《黄土地》是陈凯歌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而摄影就是张艺谋。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整个电影界。陈、张这次唯一的会合,决定了“第五代电影”的奠基。也从会合的那一天起又决定了他们必然的分离,这又导致了后来第五代电影的扩展、分化和嬗变。陈、张之所以成为第五代电影的.两个代表,是缘自他们都深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从《黄土地》创作的构思中,就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相知和相通。

从《黄土地》开始,第五代们终于摆脱了旧有的叙事模式,用画面直接与我们对话,而情节是次要的。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影片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基调,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影片多处以长镜头构划出一种“大环境小人物”的意境。这种视角转换中表现的“大”与“小”的差别,将人物在大环境、大时代的命运通过对比表现出来,制造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与灯红酒绿的都市片相比,《黄土地》的镜头有些单调,看不到任何多余的画面,却包含着深刻、富足的命题。大有响入云天的腰鼓阵,哀吟动地的求雨声,小有入夜深谈,河边浅唱。长镜头,特写,宽广,壮阔,一幕幕,极富震慑力:婚礼,热闹中的悲凉;腰鼓,似突兀而又那么和谐;求雨,古老的悲壮与叹息

总有一些影片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黄土地》就是这样一张“中国制造”的艺术电影“名牌”。看《黄土地》,忘不了翠巧的那双眼睛,纯净透明却有着无尽的欲说还休;忘不了黄土地的信天游,高亢昂扬却有藏不住的苍凉与悲戚;忘不了那一片黄土地,纵横连绵跌宕起伏却有着惊心的静谧看《黄土地》,如同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读海子的诗:“半尺厚的黄土 /

麦子熟了”,听崔健那“一无所有”的吼声我们怀念《黄土地》,怀念这部片子所洋溢着的一种质朴和力量,思考那些深深埋在黄土层深处的更多、更多的东西。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3

《黄土地》从抗战初期的一个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来到陕北收集民歌开始展开,讲述了这个具有革命的觉悟和心态的人慢慢融入翠巧一家的生活,并给翠巧一家带来的冲击和改变的故事。

整个影片中最主要的有四个人物,顾青,翠巧,憨憨(翠巧的弟弟),还有翠巧的父亲。而我认为这四个人就代表四种不同类型的人。首先顾青代表的是接受的新思想,很大程度上突破的思想束缚的人;其次,翠巧代表的是刚接受心思想的冲击,产生极大震撼,却也愿意积极接受改变,融入新社会的人;第三,憨憨代表的是游离于新思想和旧社会之间,无所适从的人;最后,翠巧爹则代表的是受封建束缚荼毒太深,以至于难以自拔,甚至主动去维护封建陋习的一类人。而影片中的乡亲们也大多和翠巧的父亲一样,绵延几千年的祖先文化中的陋习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例如影片开始的婚宴,一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女娃却就要结婚,然而参加婚宴的乡亲们却沉浸在一片欢乐中,这是一种对当时愚昧农民含蓄的讽刺?

影片之中很为精彩的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对决”,这种对决主要体现在顾青和翠巧爹的身上。最开始,顾青来到陕北高原后住在翠巧家,就在他到的当晚,想起白天的童婚,他谈到的在延安的妇女已经婚姻自主,开创新生活的事,然而得到的却是翠巧爹的长久沉默,沉默后的回答却是对所谓“婚姻自主”的抨击,翠巧爹还是认为婚姻大事,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由女人自己决定不就乱套了吗?这是第一次对决,明显的反映了当时的新思想对于遥远的陕北人民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还难以接受,在排斥新思想的同时还极力维护封建习俗。后来,顾青再收集民歌时也帮着翠巧一家劳作,看到翠巧爹将稀饭洒向黄土地,顾青惊讶的问,人都没有吃的,为什么还要将米粒洒向黄土地?翠巧爹的回答是黄土地养育了我们,这米粒是用来祭祀黄土地,用来祈祷上天赐予足够的粮食的。可见,已经到了20世纪,国际上已经风云变幻,科技已经在当时变成第一生产力了,但是在中国的社会底层,在遥远的陕北高原,却仍然有靠天吃饭,相信有神明,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想法。这也预示着一场彻底革命即将到来,同时暗示了这场巨大革命的必要性。这两次比较明显的对决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与现状,也深刻显示了影片具有的写实性。电影是一种叙事艺术在此种对决中也得到很好彰显,其叙事意义也是引起人们深刻反思的。

另外,影片通过叙述一些矛盾来更好揭示主题。在这个遥远的陕北黄土高原,有许许多多的矛盾。首先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黄河,翠翠一家以及整个陕北高原的人都和黄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牲畜、黄土地都要仰仗黄河水生存,可以说是黄河水养育了黄河边的人,但是最后翠巧乘着小舟去找顾青时却是淹没在黄河水中的,“成也黄河,败也黄河”!其次,可以在那一片黄土上艰难生存下来的人可以说是超乎寻常的勇敢坚毅的,可是仍然是这一群勇敢的人,他们最终还是抵不过大自然的考验,仍然是需要通过六月祈雨来渴望得到上苍的怜悯,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是否又象征着民族的劣根性以及农民的命运的艰难曲折?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述,既凸显出这许多的矛盾,更好的揭示了对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反应创作者对在当时特定时代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整个影片中,新的思潮产生的反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反响很好的体现在翠巧和憨憨身上。翠巧是一个勇敢的同封建思想习俗斗争的姑娘,在刚听到延安的姑娘可以自己追求婚姻幸福时,她就透露出极大的兴趣,后来渐渐的她跟着学共产党的歌,也想成为“公家人”,甚至不惜在结婚当天勇敢逃婚,独自去追寻顾青,希望成为一个*的女性。而憨憨呢,他从最开始的排斥顾青,胆怯,不开口说话,不愿意敞开心扉,到后来逐渐接受顾青这个大哥哥,并也开口大胆唱共产党的歌!他们两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新的思想的影响,这说明农民也是有觉悟的,说明实践的可实施性。这种反响透漏出莫大的积极意义,是对追求进步的莫大鼓舞。影片叙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这时共产党尚未夺取革命的胜利,影片反映的是当时共产党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心,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时代对解放民众的拼搏和努力。对今日也是有很大的启发和振奋意义的。

但是,产生了反响并不意味着斗争是件简单的事情,相反,这种斗争充满了艰巨性,我们也可以从影片中找到相关提示。首先,翠巧是一个用于接受新思想的人,这是一种很大的胜利,可是翠巧最终却被黄河淹没;而憨憨是一个初具启蒙意识的人,这种意识只是些微萌芽,远不能和他头脑中的旧思想抵抗,影片最终,憨憨看到了顾青,奋力向顾青跑来,但是这种方向是与所有那些乡亲相反的,憨憨拼尽全力,却仍然湮没于人群。这两个人,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很深刻揭示了革命的艰巨性。

带来这种艰巨的,有整个“吃人”的社会,还有这个社会的疯狂、腐朽的人。毕竟,以翠巧爹为代表的人是整个村子的人,是大部分人,要他们这些人的改变还是很缓慢艰难的。然而,就是这种暗示斗争艰巨性的方法却没有让人产生对追求进步的气馁。我们不要忘了,影片记录的是过去,而影片是在取得胜利后的*制作播放的。这种叙事方式,在记录斗争艰巨性的同时,变相凸显了革命的伟大,讴歌了共产党的努力与奋斗,赞美了共产党带来的希望与胜利。这种手法近似文章写作时的“春秋笔法”,比正面言志要深刻成功的多。

从影片的艺术手法来看,影片在音乐、画面、色彩等方面也是十分优秀的。先说整个影片的音乐,《黄土地》基本上是由陕北民歌贯穿着的,其中的主题曲也带着浓浓的陕北意味儿。这种由陕北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并传唱的歌曲与其他歌曲不同,它产生于黄土文化氛围之中,似乎不受歌词和限制,具有很大的一种随意性。

这部影片展现给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这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再说画面和色彩,整个电影的画面不能说是轻松活泼的,可以说是有一点沉重的,大片大片的黄土的,奔腾喧嚣的滚滚黄沙,都有一种历史的凝重感,给整个故事奠定背景基础。色彩方面,电影以一种有一点夕阳红和接近日暮黑的色彩为主,里面的人物也多着黑灰色的服装,当然,穿着亮丽的红色的翠巧自然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就像是“黑云压城”下的一抹绚丽的希望。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陈凯歌用一种非常独特却又合适的艺术手法,将其“艺术特性全面综合。叙事性和表意性、逼真性和假定性、造型性和节奏型、运动性和静止性、写实性和抒情性等艺术性质显而易见地在电影文本中得到具体、全面的化合”。《黄土地》理所当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值得借鉴的是,整部影片的画面与拍摄背景是十分真实而独特的。这部影片的画面很有很多是大片大片的大地,这种与天空比例十分不协调的质感,给陈凯歌影片的成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陈凯歌用这种自成一家却又十分契合所要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影片获得莫大的成功。

影片在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同年获第七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这都是观众对其成功的认可。再说拍摄背景,陈凯歌以真实的陕北黄土高原,真实的陕北农民,真实的陕北习俗来讲述了这个故事,影片除了情节加工意外,其它基本保持它的纯天然性。

最后,回到整部影片的主题来说,就像是我的标题所提到的一样,这时一场挣脱藩篱的抗争,是一场“无声”的硝烟。“挣脱藩篱”指的是翠巧的努力,翠巧的勇敢是十分值得钦佩的,这是一种伟大的挣扎,翠巧代表着千千万万为革命、为迎接新世界到来而努力的人。

之所以说无声,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这场新旧思想的较量没有打仗与流血,是无声的。第二则是许多人尚未意识到有这么一场战争,尚未从中获得真正的改变,新的思想并未给使他们觉悟,这是无声无息的,也间接说明革命的困难。第三,翠巧的死所产生的'一种沉寂感是无声的,也许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场革命的硝烟正在接近......

陈凯歌这部电影,对许多矫揉造作的、虚假构造的影片来说又是一大借鉴与反思,当今的导演也许会禁不住自省一下。影片所表达的令人振奋的主题告诫现在许多导演应该保持导演所应有的良心,多拍一些令人振奋的的影视作品,而不是庸俗的“艺术品”。

陈凯歌拍摄采用真人真物真地方的拍摄方式肯定会有很多困难,但这并没有让他对这部影片有一丝的松懈,他对这部影片的严格把关也告诉我们“态度决定一切”。现今的许多导演,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也应该保有一个导演在影视界的良心。现阶段中国从事电影工作的人,应该多从获得成功的好的电影制作人的身上学习借鉴,是电影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4

头顶一片天,脚踩一方地,雄伟的黄河之水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英魂。在这片沉默着的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在此成长,带领着人们走向着光明的未来,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导演黄建新联合张艺谋让这片富于变化的土地以最热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定格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其中光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镜头语言的使用更是让影片增加了不少亮点。

光的运用是影片最独具特色之处。影片中的光以温暖沉稳的土黄色为主基调,既有一定的统一性也传递着无数的感情元素。传统的黄,一般代表着金钱,权利,富贵,大气等等寓意,而《黄土地》当中的黄,代表着黄土地和黄土地上养育着的人们,而这种土黄色,不仅给人深沉宽容的厚重感,也隐藏着让人沉重压抑的窒息感。去过黄土高原的人或许都知道当太阳光照在黄土地上时,镜头中所显现的光是一种类似于美国西部片的浅黄色,而在镜头中这种光往往给人以烦躁而且粗犷的感觉,但是陕北的黄土地上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更是党的摇篮,它既是贫瘠的,也透着如母亲般温暖,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张艺谋更是抓住了这一点,将《黄土地》中的光线拍出了一种温暖沉重感,即使是影片刚开始时顾青刚到窑洞的那场戏,也给人一种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暂时不熟悉而已。在《黄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调光将窑洞内显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压抑,而且在布光上也多采用了非标准不光技巧,把窑洞内的阴暗与窑洞外的强光形成对比,翠巧坐在门前做鞋子等顾青回来时的画面就用了剪影布光。

色彩是影视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达出来。《黄土地》中除了以土黄色暖光之外,也着重运用了白,黑,红这三种色彩。黑色,既是陕北的农民的服饰,也是陕北农民的性子。陕北的老汉正如这黑色的棉袄一样稳重,不爱说话,不爱动,像一个树墩似的坐在炕上,默默地抽烟,喝水,不讲说话也不吭声。同时黑色也表现着痛苦恐惧与绝望,黑暗的窑洞内父亲高大的黑色身影,将翠巧那娇小的身体压抑在身下,这是一种无助,更是一种翻不了身的绝望。白色,既是天空中那充满着无限希望的光明,也是陕北人民纯洁的心灵,白色的羊肚毛巾,正如纯洁的心灵一样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是憨憨陪着顾青放羊时那纯洁清脆的笑声,是翠巧送别顾青时那最后一首嘹亮的歌声。红色,即表现着封闭落后买卖性质婚姻的悲剧色彩,也是新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气和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决心,在《黄土地》中红色反复出现:红轿帘,红盖头,红门帘,迎亲婆娘的红绣鞋,百褶红裙,马头上的红花,唢呐上的红绸等等。这里给观众的婚礼场面的热闹。但是当看到翠巧看红门帘和穷汉唱小曲时的神情,不觉能感受到这红色的喜悦中夹杂着一丝丝说不出的辛酸和惆怅,这里的红色既是一种热烈,更是一种痛苦。

大多数的电影都应该是表现运动的,但是《黄土地》中的镜头主要是以静为主,这是对于传统的打破。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黄建新在《黄土地》中的静似乎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陕北黄土地的韵味和风貌,将那历史的时代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镜头的不动是对那个时代环境氛围最真实,最有利的表现。而且摄像机不动也表现了陕北的实际风土地貌。陕北的黄土高原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土地,像一块巨大的土,稳稳的坐落在此。镜头一直未动,这是一种解释一种土地的深厚博大以及土地和人的关系,顾青远远的走来,又渐渐地隐入土地当中,这是人与土地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人被这块土地孕育出来,又投入它的怀抱中去。这不动的镜头正如陕北人的生活一样,日复一日缓慢而又平稳。中华民族就这样走过了漫长的路。当然影片中静中有动。在《黄土地》中求雨和打腰鼓的场面运动幅度很大,这既是一种灵魂与感官的冲击,也是对于黄土地上人们那爆发的力量,就像这鼓声一样,一旦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迸发出移山填海的力量。

天之广阔,地之沉厚,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是民族的自强不息,也是人生命运的强悍和脆弱。导演黄建新和摄影张艺谋仅仅用了土地,人,黄河,窑洞,天空就将黄土高原上那无尽的力量和无限的深沉表现了出来,传达到全世界。不仅是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黄河的赞美,其中更强的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赞歌。

黄土地电影观后感5

该电影于1985年在加拿大首映。由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所导演。类型为剧情。主演:王学圻、刘强等人。摄影:张艺谋。片长89分钟。色彩:彩色。

陕北黄土高原一条贫脊的沟壑里,鼓乐声声。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千百年来毫无变化的传统婚礼。下乡采集民歌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也来到这里。他见到:新娘,竟是个十二、三岁的女娃。然而,贫困、愚昧的庄稼人都沉浸在难得的欢乐之中。他在翠巧家住,顾青从白天所见的童婚,谈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翻身做了主人的新生活。虽然这些话在老汉身上没有什么积极的反响,却使翠巧心中漾起了波澜。最后翠巧逃婚。

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等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比如陕北民歌,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影片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以及创作者对农民的思考与关注。影片大部分场景运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调光,背景暗而深。如在顾青走的前晚,翠巧爹唱歌的场景,窑洞内油灯的火光十分微弱,正好照亮翠巧爹的脸,这样就看清了他脸上如枯树藤蔓的皱纹,一张典型的黄土地人的脸。此外、影片善于运用广角镜头,使用大景深手法,使得视线开阔。如开头及片中几个转换场景都始终使用尽可能大的景深来映现景物,表现了黄土地的空旷与辽远。影片除了表现出“父权社会”,“包办婚姻”以及对国民性的简单批判外、杀死梦想的,根本上,正是养育你的黄土地。温暖而贫瘠的黄土地!它养育你,赐福你;它也禁锢你,杀死你。这里面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层悲哀。

推荐文章

山西高考排名322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42:20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38:13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7 05:35:34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3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2024-06-07 05:26:35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2024-06-07 05:21:59

在医院实习工作心得2023-08-21 02:36:53

十一月的唯美句子五篇2023-08-23 09:49:37

励志鞭策自己的句子80句2023-08-16 13:17:05

电影暖春观后感大全2023-08-10 08:38:36

电影暖春观后感大全2023-08-10 08:38:36

悬疑电影秘密访客观后感作文五篇2023-08-10 21:19:50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2023-08-13 23:24:15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2023-08-21 23:21:15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9 07:13:05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7 08:00:16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