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2篇

时间:2023-08-15 02:22:30 文/刘莉莉老师 观后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一)

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来自400公里高空之外的这一课,全程图像清晰、话音稳定——此时,这座“太空之家”正以23倍于音速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舱外是拥有200多度温差、充满宇宙射线的极端真空环境。

为了确保此次“天宫课堂”顺利进行,作为空间站系统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飞控人员早在1个多月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如果将“天宫课堂”比作一场精心准备的电影拍摄,那么航天员就是主演,飞控人员则是制作团队。为保障全过程万无一失,飞控人员为这次活动制订了大量实施方案细则,设想了各种故障预案。

课堂照明情景、地面图像显示、航天员走位、摄像机位设置……对于各个环节,飞控人员都要给出建议,必要时,航天员的“替身”——飞船工程师在位于地面的空间站电性舱中还会进行全流程模拟,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细节。此外,“天宫课堂”在进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通信干扰、意外报警、灯光照度不足以及眩光现象等,这些都是飞控人员需要提前识别的风险。

作为空间站系统航天员支持技术负责人,曲溪在该岗位工作了十余年,陪伴航天员跨越了诸多难关。为此,她对航天员在轨的不易感同身受:“航天员们身体非常好,但也不能折腾。通过地面演练帮助天上优化设计,是我们作为飞船工程师的荣耀。”

临近“天宫课堂”最终呈现之日,工程总体组织全系统进行了多次演练,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飞控团队全程参与其中。据空间站系统总体飞控技术负责人范高洁介绍,此次“天宫课堂”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作了优化改进,包括图像、话音、整套的中继,甚至航天员实验演示中样品可能对舱内表面造成污染等,都制定了详细预案。“特别是针对授课中可能出现的话音卡顿现象,我们精心识别了可能影响话音质量的各类信号干扰源,力求把干扰降到最低。”

在“天宫课堂”的背后,空间站系统这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空间实验平台支撑着整场活动,稳固的结构和密封性保障着舱内健康有氧的环境,热控分系统保障着舱内始终适宜的温度,GNC(导航、制导与控制)分系统保障着空间站组合体始终平稳运行在预定的轨道,仪表照明分系统保障着课堂始终照明充足,总体电路分系统保障着授课全程供电充足,测控、数管分系统保障着通信话音稳定图像清晰……航天科技工作者通过太空授课,把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中,让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二)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天宫课堂”让科学更容易走进人心,也让科普课被重新定义,展现了中国科技的自信,让科普之花绽放,不仅点亮了青少年航天梦想,也让“中国故事”在太空宣讲,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三)

“天宫课堂”第二课3月23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宫课堂”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天宫课堂”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四)

2022年3月23日15:40,“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五)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六)

3月23日,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学举行“天宫课堂 共话科学”主题活动,全校师生收看了当天的天宫课堂直播。科学老师还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实验,与空间站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体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区别。当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3月23日,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学举行“天宫课堂 共话科学”主题活动,全校师生收看了当天的天宫课堂直播。科学老师还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实验,与空间站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体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区别。当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3月23日,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学举行“天宫课堂 共话科学”主题活动,全校师生收看了当天的天宫课堂直播。科学老师还与学生们共同进行实验,与空间站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体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区别。当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七)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八)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九)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__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__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截至20__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十)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我很喜欢发明,爸爸虽然支持,但妈妈却认为“发明不能当饭吃”,不赞成我学发明。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儿子,你想学就学。这是你的梦想,就算一万个人反对,自己坚持就对了。”爸爸的这句话和王老师的话真是不谋而合,也让我学画的心更加坚定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着成为画家,而付丽娟姐姐却是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蓝天中勇敢下跳的这份勇气——因为我恐高。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发明家家。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很可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弄发明,认为发明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认为发明家只是多余的,不能与时代接轨,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喜欢带着欣赏的目光、愉悦的心情欣赏那些有用的发明,去了解过去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去倾听古人的心声,去追寻他们所走过的痕迹。这尽管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他们一样。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一)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鱼儿一样四处游走。吃的饭菜原来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飞行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冲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得很干净,还十分节约水。空间站的水非常宝贵,所以要尽可能地节约用水。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从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美丽的地球,还可以进行晨练,晨练项目是中国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出舱活动了。穿好“飞天”服,通过气闸舱来到舱外,通过地面调度人员和舱内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舱外完成相关任务。

在太空也有许多喜事:种植的水稻抽穗了,迎来了太空快递员,也迎来了新伙伴来进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驻留了三个月,很快就要告别“天宫”空间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地球上的亲人,非常激动。

太空本身已经非常迷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现带有五星红旗的一切,都愈发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亲切与自豪!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二)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三)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是日拂晓,喜讯传来,国人振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将对接天宫,开启半年征程。中国航天事业,又上一层。

毛泽东同志昔日“上九天揽月”之宏图,不再是梦。航天事业,科技巅峰,群体作战,众志成城彰显国力,引领未来,造化苍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然着眼未来,乃深远之计,关系国计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梦。若夫拘于小家之见,则航天与我有何干系,则漠不关心,反怪劳民伤财,真乃愚见。非也,航天事业,人民与共。一者,其事关人类大局,发展之高度,彰显国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关国家安全之大计,抢占科技制高点,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对内可科学研究,以成果来造福国民,以荣誉来增强民族自信。对外可服务大家,提高安全,促进人类共赢。如是者,方是航天事业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无止境,上天入地,国之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复兴。航天英雄,寄托亿万人之梦,敢于担当,勇作先锋,时代之楷模,国人之春风。民族复兴,始于儿童。航天熏陶,点燃梦想,去娱乐之浮躁,还高尚之信仰;树高远之志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梦,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虫,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树新风,利苍生,如是者,乃长征精神之延续,两弹一星精神之传承,民族有望,中华复兴。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诸如此类,方是民族文化浩气之风。

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有关,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阴逆旅,点燃梦想,不负使命,造福苍生,是为航天事业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民族复兴。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揽月,遨游太空。着眼人类未来,是为格局;立足国家实力,是为务实;弘扬探索问天之精神,是为信仰;以太空为舞台,科研丰收,造福人民,是为果实。如此者,既有战略之高度,复有高尚之使命,则知人人有责,国家与共。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重塑信仰,民族复兴。诚所谓: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四)

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从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的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到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

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步跨越,从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到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遍布陆,海,空的航天测控网到先进的立体搜救系统......决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经济和科技力量。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五)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六)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七)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八)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

中国航天事业腾飞令世界瞩目,中国航天成果红利也让世界共享,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__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航天科技进步的奇迹,成就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今天,航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得益于科技创新,仅用了二十多年中国就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无人交会对接到载人交会对接等重大跨越。创新发力,五千年飞天梦将画得愈发圆满,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祖国的强盛之梦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其大的支撑就是几代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九)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二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这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便越发的喜欢飞向太空的新闻和火箭,由其是喜欢其中的火箭,就这样,火箭让我发现了这颗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种。

上了五年级之后,渐渐地领会了火箭的魅力,下课,我仔细得研究火箭的资料,当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奥秘,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学,要抓住细节,才能读好书。从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读书,抓住学习的技巧,让我的梦一定实现。课下,我看课外书,去积累他人的精华,让我的中国梦飞天梦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观察中,我发现,我最喜欢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10号,最吸引我的眼球是电视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惊奇、陌生而又新鲜的火箭世界。因为火箭能把我带进一个我从未来过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外星王国。想象未来的故事,想象太空里那一个个星员,想象我是主人的权力,这些幻想便接二连三变成了。

偶然,我又在图书馆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书,我喜欢上了这两本书,并让我想当一个杨利伟一样的宇航员。太空,让我喜爱火箭,火箭让我感觉出,好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总之,在我心底,有一个当宇航员的理想之种!我的航天梦中国梦,我一定要实现我的飞天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十一)

天宫课堂是由“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为同学们讲授关于在太空失重下,物体运动的一节课。老师通过5个实验讲清了太空失重的奥秘。其中,我觉得制作水膜的实验最有趣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水珠凝在一起,被一个类似放大镜的环套住了,变成一个晶莹的水膜,如果在地球上,水珠一定会掉下来,怎么会把它凝住呢?重力就像一个魔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不仅如此,亚平老师还向水膜中加水,看得我提心吊胆,总害怕水珠掉下来,谁知水膜越来越大,水珠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剔透的水球,非常神奇。我长大后也要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十二)

一个旋转的陀螺把我带入了“天宫课堂”,此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授课,带我们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园。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老师讲解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太空细胞、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水中泡腾片,这些有趣的实验使我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让我最喜欢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学们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杯中,发现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亚平老师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时,浮力却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来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听了航天员老师的讲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这场天宫课堂给了我许多奇妙的感受,让我体会到了太空科学的魅力,三位航天员老师更是我们的榜样,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推荐文章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7 05:35:34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3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2024-06-07 05:26:35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2024-06-07 05:21:59

辽宁高考排名402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5:17:12

考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湖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7 05:13:14

小学生我与父亲的作文五篇2023-08-21 05:20:18

基础心理学知识心得体会2023-08-26 21:53:01

致女朋友的个性说说2023-08-22 08:28:15

天宫课堂第二课完整版观后感12篇2023-08-24 20:36:05

天宫课堂第二课完整版观后感12篇2023-08-24 20:36:05

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体会和收获2023-08-23 11:37:07

残奥会观后感作文2023-08-14 06:17:17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2023-08-21 23:21:15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9 07:13:05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700字范文2023-08-17 08:00: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