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8篇

时间:2023-08-16 05:31:56 文/孙小飞老师 方案学文网www.xuewenya.com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áo shì mì tǎng

  1.归( ) 装( ) ( )食 ( )若

  2.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③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④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②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③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案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①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②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②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④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⑤小组合作交流。

  ⑥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①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②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③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①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②小组合作交流。

  ③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①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放小鸟》是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第15课。这是一篇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我把它养在笼子里,可是小鸟不吃不喝。经过内心的斗争,我决心放小鸟回家。

  这篇课文主要有三大特点:

  1.文本内容闯入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学生的生活圈子里有鸟的影子。看鸟、喂鸟、放鸟,对此学生有过部分或全部的经历。

  2.文本思想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保护鸟类、爱护自然的意识,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碰撞,自然会迸发出共鸣的火花、成功的火花。

  3.文本形式链接了学生的想象世界。文本语言文字的表述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又自然地腾出空白,给学生驰骋想象、发挥创造的天地,给学生表达感受、口语交际的空间。

  二、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了解鸟是人类的朋友,要懂得保护益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

  通过观看小鸟图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保护自然界的动物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培养保护自然界的动物思想感情。

  【课堂记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用小耳朵认真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鸟叫声)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小鸟有关的课文,板题。

  师:瞧,一只小鸟飞来了,它带来了可爱的生字宝宝,谁认识?游戏:开火车。

  检查生字读音,(学生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你一定喜欢这些漂亮的生字宝宝,一齐打个招呼吧!齐读生字(点击课件)

  开动小脑筋,要想再见面还记得它们,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呢?

  师:同学们这么用心对待它们,生字娃娃真高兴,要带你们到他家里做客呢!他们的家在哪里?(课文)翻开语文书,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低年级学生识字水平存在差异,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媒体选境,制成课件,再现了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来朗读、记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二、质疑探究,初步感知。

  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板书送)想知道什么样吗?(播放课件)我们看看,说说它的样子。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一听就知道这只小鸟很可爱,看看谁能读出这只鸟的可爱!

  朗读指导,评价。(小鸟对你拍拍翅膀,夸奖你呢)

  师:把它放进笼子里,怎么样了呢?

  生读第一自然段后一部分。

  师:你读懂了什么?(想妈妈,一动也不动)

  学生交流

  (板书:养)

  师:同学们懂得的内容真多,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也能读好!

  练读,读出着急的语气。孩子们,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一动也不动?)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生字是枯燥、困难的,而适当运用课件,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说,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激发情感。

  师: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

  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我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一动也不动?

  谁通过读书弄懂了?

  这个自然段有没有不明白的词语?师点击课件,出示母子鸟对叫(配鸟叫)的动画图(叫唤、焦急)

  师配述:小鸟在笼子里叫,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这就是(叫唤)孩子们,用心听那声音焦急!

  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师:如果你们就是这只笼子里的小鸟,你已经好久没见到自己的妈妈啦,现在你突然见到了自己想念的妈妈,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想回家!

  生:想死你了!

  生:想和你一起在蓝天上飞!

  师:小鸟不吃不喝,原来是因为想念妈妈呀,想自由飞翔啊!

  师:妈妈找孩子也找了很久,现在终于找到了,而鸟宝宝被关在笼子里,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生:孩子,可把妈妈急坏了!

  生:儿子,你到哪里去了?

  师:多么动人的情境,多么深厚的母子情!你们真是一群用心体会的孩子,再读这一段,老师相信你

  一定会读得更好!(大屏幕显示文字)

  生1:突然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说,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升华情感,理解内涵。

  师:孩子们,你们用心感受,太棒了,老师奖励大家听一首歌,要用心去听《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谁来说说感受,(小鸟虽然在笼子里有吃、有喝,可失去了自由,离开了妈妈,到哪里去找幸福呀!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看到它这么痛苦,我决定放了它。(板书:放)

  五、放飞想象,课外延伸。

  师点击课件,补述:瞧,小鸟随妈妈又飞回到天空中了,他们

  多么快乐呀!小朋友,我们能把小鸟这种快乐与感激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齐读。

  师:孩子们,小鸟快乐了,我们就快乐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鸟儿,感受快乐(望着这些美丽的鸟儿,你或许还并不知道,一只啄木鸟可以保护500多亩森林,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就能吃掉1000多只田鼠,一只杜鹃一年就能吃掉5万多只松毛虫,千千万万的鸟儿,就象护林大军,给自然带来了和谐,给人类带来了欢乐,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规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板书:爱、画心)有了你的关心,有了我的爱护,人类的朋友鸟儿一定会自由地飞翔在蓝天上。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想象情景、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意境中去朗读,去感受,披文入境,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内涵,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结合教材的特点,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打碎的蛋壳、剪碎的布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默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发现、假想、假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深化感悟

  1.观察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了解课文中的地理名词,特别是找到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的形状,看看是不是像书中说的那样吻合,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借助两个蛋壳来演示相互吻合。

  讨论、交流:鸡蛋壳的相互吻合是可以理解的,而地球上两个板块的吻合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

  3.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纳格的假想是什么?“大陆漂流”是什么意思?魏格纳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一假想的?

  4.默读第7自然段,理解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

  讨论、交流:魏格纳为证明自己的假说成立,都做了哪些工作?

  (1)利用剪碎的布片,理解什么是推理。“这几块布原本是一大块儿,现在支离破碎了,你们将怎样去证明呢?”如果几大洲是一块陆地,魏纳格将会从哪些方面去证明呢?

  (2)魏纳格找到的有力证据是什么?结果如何?(课件理解中龙的推理过程)

  五、总结布置

  魏纳格在地图上的重大发现,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想跟魏纳格说什么?

  课后阅读《新阅读》中《童年的发现》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生字的偏旁部首与生字字义之间的关系。 2.学会数量词的使用。 3.学会成语故事。 4.了解万物与太阳的关系。 5.学写“风、日、小、问、田、水”,回认“喝、咬、吞、吐”及课表。 6.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认一认 1.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认的字拼拼音。 2.分小组读儿歌。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认识口字旁的生字,在文中画出来。 6.理解儿歌的意思。 7.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口字旁的字。二、读一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2.一行一行地读,想象每一行词语连起来以后的表示的画面,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初步感受词语的逻辑变化,数量词越多,第三四行表现的范围越来越大。读的时候要感觉到变化。 3.将四行连起来读,边读边想像一幅完整的画卷: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三、读成语故事 1.借助拼音读通短文。 2.同坐互相读给对方听。 3.全班齐读,说说想到了些什么。 4.你能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四、认一认 1.学生自己认一认,看自己会认多少字,回忆一下这些字都是怎样认识的,还没有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 2.小组间读给其他同学听。 3.全班齐读。 4.让学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一)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什么?

2.读小女孩说的话。

3.自己想一想与同座说一说。

4.鼓励生多说,如看到树可能会联想到伞、森林、春天……

5.如果将生的想象受到图的限制,师可相机增加一些可供想象的内容。

(二)写一写

1.读田字格里的六个字。

2.生仔细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说说怎么记,写时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3.指导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写字。

4.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三)看太阳的颜色

1.提前布置任务,自己思考、尝试,可以按书中的图示做一做,还可以自己想办法。

2.课上小组讨论,你是按哪种方法做的?怎么做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努力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颁发“口才奖”、“发现奖”。

二、我的作品

1.在右上角贴上自己的照片或写上自己的名字。

2.激发兴趣,引导生关注自己的优点,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

3.提供展示空间。生认真完成作品(互评)

三、师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媒体】

  PPT

  【教学方法】

  发问与质疑式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已知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论证:

  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

  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

  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

  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

  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评析文章

  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下列三个问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

  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

  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

  参考提示:对下列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部分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

  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王子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

  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课堂实施:

  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

  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

  (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

  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

  四、延伸拓展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课外阅读《发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较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和什么有关?(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1)谁来读读太阳这个词?

  阳的轻声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阳是什么结构?是由谁和谁组成的呢?

  (阳是左右结构。由左双耳旁和日组成的。)

  (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垂露竖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3)一起来写一写。书空。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太阳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四个太阳?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这篇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标出自然段。

  二、初度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是时候注意:要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过渡: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习哪段。)

  三、研读课文。

  *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的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清凉)

  3是啊,夏天,太阳象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热了。(出示夏天课件,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

  4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自由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试试,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自然段)

  *金黄的太阳

  1夏天过去,秋姑娘来了。那些同学喜欢秋天的太阳?我们来听听这些同学读秋天这一段。

  2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蜜蜂飞呀飞,飞到识字乐园了,你会读这些生字吗?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熟、伙、伴、尝、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喜欢吗?这个游戏叫摘星星。游戏是这样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出它的读音,并说出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星星就送给你。看哪个同学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认识了生字,它非常高兴,又飞到果园里去了。看,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板书: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读读,让同学尝尝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来读这段,把香甜送给老师吧!

  *红红的太阳

  1刚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来了。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课件:冬天)听,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么办好呢?

  3小画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就感觉到(板书:温暖)

  4谁来读这段,把温暖送给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点温暖了,谁再来读读。

  6现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会怎么样呢?可跟进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彩的太阳

  1这个多彩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春天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冰雪融化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还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板书:多彩)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

  (指名说说)

  (2)她还会照到哪里?

  她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课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5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美好心愿)

  2春天多彩的太阳使我们看到柳绿花红,夏天绿绿的太阳带给我们清凉的世界,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我们的手和脸。多么丰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画家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一起朗读课文吧!读是时候要有感情!

  3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联想。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天

  彩色的太阳

  多彩

  夏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

  冬天

  红红的太阳

  温暖

  美好心愿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情”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搜集咏梅的古诗、名句,也可提前学唱歌曲《红梅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资料

  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

  歌曲等。)

  2、板书课题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能够马上解答的就解答出来,答不出来的可以通过学课文来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梅花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促进学生从心理上对梅花产生情感,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二、 抓文章主线,梳理课文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什么事?(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交流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中勾画出来。

  (学生自读自划-------小组内交流统一)

  四、班内交流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讨论交流:你从这五件事中怎么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放手让学生谈,他喜欢哪段就谈哪段,老师点拨)

  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师点拨:(1)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呢?(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课所学或者课外的都可以,下面的诗句意思不必让学生记住,老师把握好就可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

  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老师点拨:(1)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老师点拨:(1)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点"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3)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4)“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你从中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指导朗读: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4、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这几方面学生谈到哪里就引导到哪里,不一定按照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与文本对话,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妙趣。随后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更深刻地品味老人的真挚感情。

  5、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全班同学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6、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请大家深情朗诵:“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心里,无论在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国家!

  五、自由朗读全文

  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六、拓展作业,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附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思乡 分外 失声

  落泪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并学习这种品格。

  3.领悟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主人公的爱国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花魂》,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掌握的程度。谁愿意来给大家读课文?其他的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梅花的品格,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2、“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设计意图:“温故才能知新”,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新知识的一种探求和发现。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作者的方法,教师点拨)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

  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寄托在教育外孙女的读书中。

  (2)“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3)临别送墨梅图

  这段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中心的。临别送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再加上对梅花魂的详细讲解,更看出梅花之中有外祖父无法割舍的情愫。

  (其他地方相机引导,只要抓住描写人物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方法体现其特点,能够讲出道理就可以。)

  2、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这也应该算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方法吧。)

  3、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成文,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从语言文字到思想,第二课时从思想语言文字,就这样走了一个来回。可是这一课时的重点却是教给孩子写作方法,然后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课堂拓展

  根据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我们来自学阅读链接《故乡》和主题丛书《情归故乡》中的《思乡情》两篇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这正是学以致用的拓展。

  四、识记生字

  1、生字带词读,最好找差生读。

  2、让学生自己谈谈哪些字容易写错,错在什么地方。

  3、当堂书写练习(及时纠正写字的姿势)

  五、布置作业

  选择课文中优美段落,主题丛书《思乡情》中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案示例

  (一)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检查预习。读后,教师正音。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三、学生自助解决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懂的地方存疑。

  四、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疏通文章大意。

  五、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分组鉴赏。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写景方法、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意图、读后感等诸多角度入手。

  七、教师总结。

  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以“春”为题材的不少,但从时节看,大多是写仲春、暮春之景;从地域来看,又多钟情“南国之春”;从情愫来看,且多“伤春”之作。本文写北国的初春景象,清新清俊,意趣盎然,堪为写春佳构。作者先放着线儿,并不急着写满井,也不急着写春风解春情,而是将笔锋一转,点染出春寒料峭,余寒犹厉,紧要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这一笔,可谓据实招来,北国的早春,本就如此。不像南国:风最轻柔雨最时,根芽长就六朝枝。“春”自是不急,可人却憋得慌,“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只如笼中鸟的北国客人,为盼春到,是如何在斗室之中来回地踱着方步了。人是关不住的,他终于不想忍下去了,“冒风驰行”,但每次都是“未百步辄返”。盼春之情切,犹如那胀鼓鼓的弓箭,一触即发。

  北国的春了无痕,可不,从春朝节到二十二日,这才几天的工夫,春就驻到北国了。且看这满井的春水、春山,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水像乍出匣的明镜,山像刚梳洗过的美女。这一切是那么秀气传神,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初春,这一处景致准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一个“将”字,一个“未”字,写尽春意处处,令人遐想联翩,比起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里去,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更有意境。“柔梢披风”,岂不正是那个刚梳妆的美女子吗?“柔”大概是初春的身胚,在北国的风中,一定更具丰姿了。“绿浅黄深二月时,傍檐临水一枝枝。迎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个诗人曾经这般钟爱呢?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寻春客,他们或“泉而茗”,或“罍而歌”,或“红装而蹇”;这般的春色,这般的春意,惹来“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便是北国的春天,难怪作者“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八、小组汇报鉴赏成果。

  九、作业 。就鉴赏成果,写成一篇4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

  教案点评:

  文言文的教学不必每课都弄得特别细,尤其是自读课文,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多读读,多议议,甚至可以找来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时期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比较阅读,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

  (二)

  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览情事。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同体味洋溢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情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

  (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问 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烘托、反衬手法,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

  5.提问 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游人、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

  6.提问 试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风光→游人→动物)

  远景→近影

  (山水风光→柳梢、麦田)

  7.提问 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鸽→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 → 扬)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议论作结,言明自然未尝没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罢了。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纷扰的“城”中。作者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却给他以慰藉,在心灵与自然的贴近中,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业

   书面一:分散朗读,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练习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订正。)(括号内是答案,下同。)

  1.燕(yàn) 2.花朝(zhāo)3.辄(zhé)4.妍(yán)5.倩(qiàn)6.靧(huì) 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浃(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确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常用似、像、若、如之类的喻词。本文有哪几个比喻句?(共有3个:①若脱笼之鹄。②如镜之新开……③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刚刚揩拭过的那样”,只是描绘而已,虽有“如”字,前后并没有具体的本体和喻体。)

  书面二:本文写景细致入微,你读了有哪些体会?请选例并简要说明。(自读课文,用这类题目来检测,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会扼杀有才能学生的天机及积极性。如果在水平属中下的教学班,可以改用课文后的一、二题。)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ktv活动方案范文2023-08-22 00:44:06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2023-08-15 21:09:32

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方案2023-08-27 16:47:51

家长致初三孩子一封信2023-08-19 10:43:15

ktv活动方案范文2023-08-22 00:44:06

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方案2023-08-27 16:47:51

幼儿园庆元旦活动方案范文(通用7篇)2023-08-13 06:55:47

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方案(通用十五篇))2023-08-19 08:47:21

公司员工趣味游戏活动方案2023-08-11 06:37:48

圣诞自助餐的活动主题策划方案2023-08-17 01:19:4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