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最佳读本,分享了菊花与刀读后感,欢迎阅读!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6年。它的前身是一份研究报告——作者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写的有关日本的研究报告。该书虽然是外国人所写,但也获得了很多日本人的认可,并在日重印20余次,是研究日本必不可少的书籍。
据图书出版已经过去了60多年,日本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该书对读者了解日本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日本这个民族十分的特别,他们的行为甚至被人认为有些反常且无法理解。作者在此书最前边用一段话来概括他们的特点: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很难想象可以把这样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而日本人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却又能从中找到平衡。
战争中的日本人
战斗中的日本人完全丧失了人性且没有良知,而如今日本人带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温和有礼的。他们可以在战斗时誓不投降,也可以因为天皇的命令而乖乖的放下武器,然后拿起农具回家本本分分的干活。
他们极度的信仰精神的力量,认为精神是可以进行训练并加以运用的。即使在被美军轰炸,只能躲在防空洞中,广播还建议民众做体操来振奋精神,而那时的他们早已是饥肠辘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降率极低,如果他们乖乖的投降了,很有可能就是想趁机反扑。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有这样一幕,惨烈的战争过后,日方的首领切腹自杀,几个日本士兵选择了投降。他们双手抱头走出地下防御工事,就在美军放松警惕之际,他们忽然发了疯的像美军发起攻击,有人直接引爆了手雷。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善于将学来的东西进行变通、改造。在战败后他们西方化了很多,但当时的日本还算是一个贵族社会。古代的日本排在皇室和宫廷之下,还有四个阶层。根据顺序,依次是:士(武士)、农、工、商。人们各得其所,各按本分,一般情况下阶层之间是不会流通的。想要改变只能通过联姻或者认义子。遇见什么人,应该行什么礼,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如果超越了这个标准,就说明这个人不会行事。这种阶层制度虽然不公平,但他们享受这种“安全感”。
我认为日本人对恩、情义和羞耻心的理解方式与认同,是让他们显得“怪”的源头。日本人十分看重恩情,《忠犬八公》是日本小学语文课本是的一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条纯种白色秋田犬八公。出生两个月后,它被孤身一人的东京大学农业系教授上野英三郎抱回家中。教授每天很晚下班,暮色苍茫中,在涩谷站的出口处,他必然会看到自己爱犬的身影。八公每晚在那里迎接自己的主人。教授在学校里突发心脏病辞世。上野英三郎的亲友深知教授和八公感人至深的关系,有人便将一岁半的八公领养回家。但八公的心目中,它真正的唯一的主人依然是上野英三郎,因此它仍然风雨无阻地往返于涩谷车站。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整整9年,岁月更替,循环往复,唯一不变的是,一条名叫八公的狗对主人的痴心等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八公每晚准时守候在涩谷站的出口处,苦苦等待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已离开人世9个年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八公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也被日本人赞颂着。
同时,他们也不会轻易受恩,如过有人遇到了麻烦,他们不会轻易去帮忙。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是对受助者有恩,被施以援助的人就永远的欠下了恩情,且必须报恩。日本的谢谢(sumeimasen),但同时包含有“对不起”、“我很抱歉”的意思,即使是赠与香烟这种小事,都会让他们挂怀于心。受到比自己层次低的人的恩情,有时会被看作是侮辱。他们知恩图报,却不认同中国儒家的“仁”(日音jin)。在中国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通常被译作“benevolence”(慈善、博爱),但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他们却认为这是并不是好的品质,是分外之事。
日本现代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母亲经营着一家规模颇为可观的餐馆,手头亦很富裕。她的儿子是个乡村学校教师,已经成了家。有一年,农村大灾,一对农民父母,为了挽救一家人的性命,想把正在上学的女儿卖到妓院去。这位教师为救自己的学生,向村人筹集了一笔款子替她赎身。然而,这位教师的母亲却把这笔钱从儿子那里偷走。儿子知道钱是母亲偷的,却不得不自己承担惩罚。他的妻子发觉了真相,写下了遗书,说丢钱的责任全在自己,然后怀抱婴儿投河自尽。事件宣扬出去后,母亲在这一悲剧中应负的责任却无人过问。儿子在尽了孝道之后,只身前往北海道,磨炼自己的人格,以求日后坚强地经受同类考验。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这个儿子是个真正英雄。
今天的日本
这本书出版与二战末期,如今的日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因为安全原因,没有实地考察、研究,只是通过较少的资料和美籍日本人口中所述创作了该书。在某些观点的描写上,显得十分刻板。不过截至1995年,《菊与刀》在日本已经被加印101次,足以看出日本人对它的认同。
读这本书的起因是源于日本的小说和电影,有时候看起来会有一种压抑感,有时候却让人感到温情。但奇怪的是,几乎每一部作品,我似乎总能看到我的影子。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我怀对日本文化的好奇读完了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她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比较了日本人与美国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两种文化的区别。与此同时她又以人类学家的身份深刻的解释了日本民族的文化本质并用菊与刀两个物象来形容日本名族的特性。她这样写到"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这也许是对日本民族特性最好的诠释。
看完这本书以后,首先,令我叹服的是一位从未去过日本的人类学家竟然将日本民族的特性如此清晰与深刻的剖析出来。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有所了解。本尼迪克特于1944年6月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日本,她自此研究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习惯,但她从未去过日本,也许这可能会带给她一生的遗憾,但是也从侧面烘托了《菊与刀》的成功。但凡对日本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同时又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代表了日本民族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表达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然而,"刀"不禁令我想起武士身上佩戴的刀,凶残冷酷,承载着日本这个民族的坚韧的意志和坚定信念,说明了日本名族的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我们知道,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融合,善与恶的争辩。"菊与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着太多日本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本尼迪克全面的分析了日本名族的两面性这是无疑是一种成功。
令我诧异的是在战争中的日本,所有日本人都说战争不是天皇的错,而对天皇的态度,也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或许,在中国我们可以说自己经历过封建时期,但中国并不是一个等级社会。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不管自己的国家在物质上能不能与美国抗衡,仍然会不惜一切在精神上给对手打击。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所谓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本尼迪克特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然而,战时的士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神风敢死队,毫不犹豫地开着飞机撞向敌军的船舰,也不难理解"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这样的"真心使命"。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
近些年,日本与中国关系并非融洽,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钓鱼岛事件以及最近的南海问题都与日本脱不了关系。但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又将中日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中国应如何合理地处理中日关系不容忽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关键便是了解日本名族特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共同改善不和谐之音。特别是在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停滞的前提下,日中两国的合作将非常关键,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并付诸实施,无疑将会给东北亚地区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日中两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两国之间在政治和经贸方面的关系和交流非常频繁,但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很容易刺激两国国民的民族情绪。为了日中关系的稳定发展,中日之间需要理性予以对待,应该尽量避免刺激彼此的国民感情和触动彼此的国家核心利益,并尽量减少发生难以预料事情的可能性,才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正道。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自古以来的所有战争中,士气与谋略是保证胜利的关键一环。人类在战争上投入往往是最多的,千百年来士兵手中的兵器从青铜长矛转化为燧发火枪,再从自动步枪转化为计算机控制的各种高科技武器,其本质随着物理和化学界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但是唯有士气与谋略的本质基本是亘古不变的。在战争中好的谋略会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而旺盛的士气又往往是相应的谋略得到高质量的执行的关键,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士气"这种独特的精神只能由得当的谋略来提高,不会由谋略来创造。一个国家的军队所存在的"士气"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是由该国独有的文化经过长时间孕育熏陶出来的。"士气"的塑造往往离不开士兵所属民族的文化熏染。
合上《菊与刀》的书页,在感慨于再次系统而客观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不禁想起了六年前的一部风靡全国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在空洞、虚伪而又粗制滥造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泛滥的今天,《亮剑》能客观地通过几场著名的战役体现出"军人"这个词所包含的的价值,实在是难能可贵。《亮剑》在让观众赞叹其历史还原度极高的同时,也在刻画中日两国军人的内心世界上潜移默化地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当看到荧幕上日军有组织地按照波状队形冲锋进攻独立团的阵地时,看到龟缩防御的山崎大队给予兵力数倍于己的八路军以巨大杀伤时,看到日军的"拉网式扫荡"险些消灭突围中的李云龙时,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某种形式上的震撼。我们终于知道了"日本鬼子"不是无数的抗日烂片中描绘的仁丹胡罗圈腿,而是一支善战的力量,一支异常险恶凶狠的力量。以当时的中国与日本抗衡丢掉了半壁河山,我们不委屈。
结合《菊与刀》中对大和民族精神世界的剖析,来分析《亮剑》中日本军人的"士气",我们会发现日军其实是一支受到本民族文化熏陶得很深的军队。首先日本民族是一个矛盾的民族,这点从对"菊"与"刀"意象的选取上就可以看出来。日本民族是尚武的,对武士道的崇拜,对武士刀和武士名号的珍视,在冲向强敌时对来世轮回的信仰,乃至以"玉碎"这样的美名称颂战死,都是对"尚武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日本民族又是礼貌、谦逊而温和的,日本的孩子自小就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利用一切精力来学习比自己先进的事物,并刻苦地、拼尽全力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因为他们在本民族的教育中了解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人生的"练习",是为圆满的生命所做的准备。可是在二战中两者不再矛盾——一百万日本军人谦逊到几乎没有叛逆地听从了天皇的召唤,向千疮百孔的中国展示了武士道精神的强悍。世界战争史对于武士道精神熏陶下的日本军队的评价大多是贬义的:愚蠢,盲从而守旧。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纯军事理论上说日军只是在战略思想和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而"士气"则始终处于高度的疯狂状态,即使在1944年的滇西战场,换句话说只要日军的劣势得到了弥补它依旧是一支战力很强的军队。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菊与刀》的说法,虽然对武力的信奉和对心灵与精神上完美的追求是矛盾的,但是在日本人的心中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使自己在世上短暂的一生得到最高质量的价值体现,即我们经常说的"精神上的升华"。而唯有战争才能使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我认为这是战时日本保持其疯狂的"士气"的根本原因,由此而催生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优势,即"菊与刀"所带来的最终"玉碎"。
推荐文章
山东高考排名1300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18:37
贵州高考排名1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13:56
广东高考排名2295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11:03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7:48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7 04:03:44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0:38
哈佛家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精选五篇2023-08-21 13:58:51
保护环境的简短作文50字五篇2023-08-19 22:42:17
西游记第九回的读书心得五篇2023-08-22 14:57:31
三国演义草船借读后感范文200字10篇2023-08-27 15:08:26
哈佛家训小学生读后感600字精选五篇2023-08-21 13:58:51
保护环境的简短作文50字五篇2023-08-19 22:42:17
西游记第九回的读书心得五篇2023-08-22 14:57:31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