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平凡的小事,细心的观察,微小的心理活动瞬间,然后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浮想联翩的深深思考。她能说出许多我们也有同感但却说不出来的东西。一起来看看龙应台散文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1
网络时代真的伟大,龙应台八月在台湾出的书,我也能在-十-月中旬看到.繁体竖排的电子版,很吃力,完全没有阅读的享受.还是一气看完了,翻过最后一页时,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结束了.
起笔前,本想再细读一遍.却发现已没有重新打开那本书的勇气了.重负原来在这里.
一个早已愈合的伤口,被重新撕开.过往的痛楚,随无声的撕裂,一一重现.
据龙氏的夫子自道,这本书是“下历史的功夫进去,乘着文学的翅膀出来”,所以这本书不是历史,只是被重新撕开的历史伤口.
龙氏用十年的时间酝酿,一年闭关修炼.最终将这一切化成一滴十五万字的泪.背后的东西,恐怕真的无法从这滴泪折射出来.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引用昆德拉的一句话说,第一滴泪是感动,第二滴泪就是媚俗.无论是感动还是媚俗,都不是历史,历史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真-相.这样的真-相往往被人用利益掩盖,用感情装饰,而渐渐模糊.
溃逃(撤离)的国-军,无助的妇幼,被历史洪流裹协的学生,海港边象开锅的饺子一样沉浮着的人头,还有那沉入千岛湖的淳安古城;四五年台湾原住民老辈心中的解放,少年心中的沦陷.是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画卷.
全书以淳安古城为起点,应该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用心的编排.有什么比陆沉的故乡更让人伤感的呢?渐渐被历史淹没的,并不只是淳安.第一次付印之前,龙氏用了一天半的时间重新编排,现在的第一章,原为第五章.
水底的淳安,还在.那些失败者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
自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原住民用五十年的时间,将家乡从”解放”演进为”沦陷,从日据时代开始时的反抗,演变为四十万年轻人争抢一千个日本军人名额.自一九四九年至20__年,六十年过去了,那些当初以胜利者身份出现在原住民眼前的后来的失败者,他们心中的家园又在哪儿呢?龙氏说所有这些失败者,后来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社会,奠定了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流失的时间,渐渐模糊的故乡和过往!
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人,象龙应台一样,努力回到过去,寻找水底的淳安,过去的家园?
将来,会不会还有人,象龙应台一样,重走父辈的路,去拾起先人失落的记忆?
将来的将来,有没有人,能够用另一种方法,超越时空的分隔,重新凝聚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将来的将来的将来......,这样的伤口以及无数其他大小小的伤口,是不是都能被熨平?无数的生者,是不是都能幸福?无数的亡灵,是不是都能被超渡?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2
与己共老的,不仅仅只有自己的爱人可以,而且还会有爱自己的人,或许是时间上会有错合,但在情义上,这关系像运输带那样的平稳、安静。
挤一个时间一起回家吃饭吧。长大后的我们,不像昔日整天粘连在一起玩耍的孩童,而是各自沿着属于自己的轨道走,仿佛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交集。忙、忙、忙,各有各自忙的理由。
“我们不会像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长相厮守,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但在一年的某几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会聚首,并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我们拥抱我们共同爱的人。
我们的关系确定了我们会聚首,那次的聚会我们不会缺席,并且会格外的珍惜。相视而笑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双眼证实对方是否一切安好。谈,谈家常,谈开心的事,却很少会谈到自己。
想去当初的当初,那般孩童般的天真无邪,而今的相视而笑,却信心和心意都未曾改变,改变的只有那表达关心的方式,用心去倾听。还记得小时候,妹妹最喜欢吃的是红枣桂花糕,哥哥弹的钢琴真可谓是“对牛弹琴”,那嘻嘻哈哈的笑声只留在那时光隧道里。每每回到这隧道里,每一个装满记忆的小匣子都光亮光亮,挂在那锁套上的锁头仍旧像记忆里的一样崭新,没有锁,只是轻轻的挂放在那里。脚下留下的是母亲每一个蹒跚的脚印。
我们和世界上所有其他人都不一样,能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到当初。当初的当初,是我们共同拥有父母亲的回忆,流着含有父母基因的血,是那血浓于水的情缘。在那匆匆的一生,我们兄弟姐妹相称,珍惜,并留言于此,献给我们共同拥有最亲爱最敬爱的人--父母亲。
谢谢你让陪伴我们终老的不仅仅有爱人还有我们的手足。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写在书的封底的话,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
不喜欢离别,更不用说目送,无论是送与被。总觉得亲友离别很难过,这个送别的形式更让人伤感。所以我远行是很少让人来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个转身会看到落泪的双眸;我也很少去送别人,我恐惧自己那种无奈的不舍。但龙应台让我对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龙应台已经年过半百,她的阅历要多过我很多。作为一个妈妈,她在机场送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其实这位妈妈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这让我想到我的妈妈,在我年少离家求学的时候,她是否也期待我远去的背影能回头看她;她是否会在我坐的汽车启动的时候追过来,和我能多呆一会。但是我却和龙应台的儿子一样,弃妈妈的感受不顾,做着一切我该做的并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次去机场送我妈妈,我也是看着她排着长队去安检。我就这么看着看着,希望她能一切顺利,身上的化妆水不要因此被拦截。等她结束以后,微笑的回望了我一眼,仿佛是告诉我都OK了,我走了。原来目送中的一个回望会让一个人心安。
龙应台在经历父亲的去世时,是个雨天。她没有想到可以站的那么近,距离火葬场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里。她撩开雨失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他们父女的这一别,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再续前缘了。
这又让我想到我的父辈们,我现在所经历的目送,都是很简单的凝望。虽然掺杂着不舍和无奈,至少我们都知道归期,至少我们可以聚首,至少这都不是最后一次的目送。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只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们的一次次目送。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4
我真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平凡的小事,细心的观察,微小的心理活动瞬间,然后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浮想联翩的深深思考。她能说出许多我们也有同感但却说不出来的东西。
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兄弟姐妹之间,虽然是同根生,在一个家庭里长大,虽然能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但随着求学、走向社会、结婚成家,各自后几十年的境遇、生存状态不同,因此造成了思维状态各异,看问题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每当过年、过节,每当父母生日或祭日,兄弟姐妹汇聚在一起,东拉西扯地谈着一些不不疼不痒的话题。心灵的交流,精神上的共鸣往往还不如与自己很说得来的朋友。尽管如此,但我们之间毕竟血管里有着一脉相承的的东西,因此互相之间的牵挂又无处不在。
龙应台在《共老》这篇散文中,对兄弟间的关系如是说“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询问,打电话、发短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黏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耳提面命,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缭绕。”
“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朋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妻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母亲。聚首时即使是促膝而坐,也不必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会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承受,我们这个年令,已经了然在心。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的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龙应台在文章的开始,有这样一个镜头:兄妹(还是姐弟)三人,相约走进一个公园,都暂时放弃了个人的忙碌,决定一起出来走走。那是一个微风徐徐的下午。各选一个角落,坐了下来。一个仰望天,一个俯视地,一个看一株树。龙应台自己说: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因此他们想必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龙应台还在这篇散文中,描述了兄妹(还是姐弟)三人,立在一棵树下,仰着头,屏住呼吸看一只野鹦鹉吃杨桃的全过程,她把它比喻成好象三人刚经历了一个秘密的宗教仪式,生动而有趣。
龙应台最后用南美的一种树来形容同根生的关系: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缝落下,所以叶冠虽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象同一棵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5
读到这一章节,最后一句,颇有感触:“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突然想到汤显祖在《牡丹亭》有《鹧鸪天》一阕,于你,于我,于所有奋斗路上的年轻人颇有教义,提笔默写,聊以为寄——“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题记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是始终不可或缺的。数量不多,但是内容能眩人耳目,不贵,却彰显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带着精深的思想,载着作者辛勤的汗水,背负着历史背囊,向你缓缓行进。
它能帮你找到准确的人生定位,价值取向,与你分享人生的真谛,他的行文告诉我:男孩,士不可以不弘毅!她的墨香告诉你:女孩,此花莫与群花比。
缓缓的翻开一卷带着历史沧桑感后浓重感的词卷,那里记载着太多古人的悲欢离合与浮萍散聚,有无数风流王者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故事,有山中隐士无心功名,归园田居的故事,有着无数折腰英雄赤血黄沙,马革裹尸的故事,还有无数仁人志士,游走于茶马古道,奔走相告。
当你对人事迷茫,对故乡思故人的时候,你会听到晏殊“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感叹。在你蹉跎光阴时,你会听到李清照“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的悲叹。当你放荡不羁,你会听到李煜“无限江山,一响贪欢”的悔恨。当你感慨流年光转,韶华易逝的时候,你会听到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的些许无奈。当你仕途不顺,屡遭坎坷,你会感受到东坡“又得浮生一日凉”的豪迈与豁达。当你春梦无痕,遥望月色,思念故里佳人,汤显祖会对你有所慰藉“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当你沉浸在书海之中,你会无限欢愉,你无须与任何人交谈。看似形单影只,但意不孤独因为有的时候,一个人也是独欢,两个人却是寂寞。就像龙应台所说:智慧必定来自成熟。成熟,是成长的必然产物,犹如那初好的牡丹,雨后的新竹,或是那傲枝的寒梅,就在一场新雨过后,在你有意无意之间,就会看到怒花新立,竹林穿风,翠绿初新,云霞翠烟。这也许叫做寂寞开无主吧,就像冷梅那样,不为别人赞美,自己傲然怒放,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在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和摇曳,那没一片花色与每一缕花香,惹得旅人驻足与观望。我们赞叹她的盛美,我们可曾知道她在寒风中寂寞的绽放?我们爱闻寒梅的冷韵幽香,怎有知道她曾经受过的.冷雪冰霜?我们也会赞叹雄鹰的振翅高翔,但是谁想过他们经历过怎样的生死存亡?
推荐文章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7:48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7 04:03:44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0:38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5:40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0:32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46:40
获奖简爱读后感范文600字2023-08-26 02:38:26
简短古风伤感语录2023-08-14 16:49:47
张桂梅个人先进事迹2023-08-12 08:56:50
初三简爱读后感三百字2023-08-18 07:04:48
中学生乌合之众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2023-08-16 22:35:44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到800字五篇2023-08-24 07:12:20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8 05:47:20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