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学习之道》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3-08-26 21:17:37 文/阿林老师 读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学习之道读后感

  今年再一次拜读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体会到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前两次的学习此书,把重点和关注放在书中介绍的学习原理和技巧上表层上,更多是想用这些原理进行实践,更好的自我学习和帮助孩子改善和解决问题。

  通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运用书中的原理,虽然有一些收获,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改善,就像书中所说,只有当我们的技能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这句是对本书英文标题“The Art Of Learning”最好的诠释。

  本次读书发现作者从国际象棋和太极的学习领悟中向我们提出的原理的很多细节自己之前没有领悟到,而且作者提出的基础原理和理论自己没有更深入,更多的思考。

  1、书中为什么要在一、二章,(三个无心之举,转败为胜)放在前章?

  这两章向我们介绍是教育层面的问题,关于家长和师者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理念,在我看来,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这两章真的是重中之重,没有把这两章学透,悟透,其他后面介绍的学习之道根本不能被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对待孩子的学习,父母能否正确心态来对待,是看到孩子内心纯粹的热爱,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功利的,硬性的威逼利诱的要求孩子学习,还是要保证孩子的热爱,没有抵触情绪,慢慢的爱上学习。父母能否在孩子学习道路上真正找到专业的老师,激发和引导孩子的的内驱力,慢慢的习得到学得。能否意识到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的成就。纵有多么好的学习之道,家长是否是真正的学习者,是真正的帮助孩子的人,还是孩子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第一颗炸弹呢?

  2、培养渐进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在培养渐进理论,保持成长型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成功和失败能正确对待,能关注在学习的事物的本身,不怕犯错,能接受失败,而不去考虑外在的别人眼光,看法,成绩,名次等等其他因素,做到心无旁骛。对于父母和师者在大环境下,能够顶住压力,遵循内心,守住初心,真的很难,需要不时的提醒,否则就会败下阵来。

  3、如何让心理接上接受走出舒适区,爱上学习?

  走出舒适区,爱上学习所指的就是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但不一定是做更难的事情,而且要尝试做不同的事,或者同一件事转换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想要爱上学习,除了坚持,保持专注,不怕犯错,要想爱上学习之前是否让自己找到一个或几个想要的动机,去想做这件事。能否制定一个目标计划,并能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而信心大增,慢慢爱上学习呢。对于走出舒适区的点是否是在自己舒适区之外离得不太远,让挑战蹦起来就能得到的目标呢。

  4、如何在心理上准备去改变本能反应?

  面对变动,缺点,问题要在心理上首先要接纳他,不要排斥,接受他的存在,去观察他,发现他,记录他,发现自己的心理反应和思考过程。就像面对孩子有时候大喊大叫问题,当自己本能的控制不住时,了解自己,观察自己,不去评判和指责,记录下来。为改变本能反应做好察觉、接纳、感知、继而做出训练,改变。

  5、画划小圈满足的条件,划的精髓所在?

  划小圈是自己这两年实践用的方法比较多的方法,但这次读书,反思在实践运用中,有了更多的感悟,划的不准,方法有问题。

  划小圈关注的是事物的细节和事物的基础技能和原理,对细节的吸收和不断完善,不断挖深,是挖的更深一些,而非更广一些。

  在进行划小圈,刻意练习之前满足以下的条件:训练的方法是否是行之有效呢;是否进行良好的计划,目标,实现一系列的微小改变;是否发生在人的舒适区之外,需要人的最大限度的努力,要持续不断的尝试,刚好超出当前的能力范围的事物;是否有反馈,监测,发现问题调整。作为家长在运用此原理,自身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自己能否胜任。

  例如:针对儿子的计算不准的问题,我陪儿子训练了两年,以为可以训练出来,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一下,在细节上没有精准找到孩子问题,发现问题所在,在基础训练上一个问题没有挖深,就进行下一个训练,而且在儿子舒适度之外,找到超出当前的能力范围的训练量不够精准,熟练程度不够,着急想快速训练出来,没考虑孩子成长的一些问题重复出现。

  学习之道读后感

  Wendy有话说:Apple去年从远程会员变成了俱乐部会员,学习和成长的心是坚定的,但内心是恐慌的,语言表达是典型的“工科生”。本次能杀下心来读书、体会、写感受,是十分值得赞美的。

  这是我第二年读这本书,当聂老师告诉重读的时候我心中好像没有去年那样的恐慌!今年再读此书,当合上书闭上眼睛我在脑海里可以浮现一部分本书中目录的主要内容,按章节题目可以回想作者描述的自己从入门到卓越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化解危机所做的努力。

  虽然从前到后读此书,但是对我来说将整本书领悟还是不易,下面我就本书中我读到和理解做个总结;

  本书在基础部分,介绍偶然机会接触围棋,被围棋所吸引。作者之所以对围棋的热度不减,是因为父母完全遵循孩子兴趣的天性,平静的陪伴和默默的支持,当遇到失败和挫折父亲带着孩子去释放压力,母亲无条件的爱给予支持,很好的保护了孩子心中对围棋热爱的火焰,父母无私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给再次回归带来了动力。反思我们的爱是有条件,自私、不自觉的攀比,从开始就设定目标,设定未来想要的结果,没有保护对兴趣的热爱,不注重过程。

  同时在基础部分作者说的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给了我们初学者希望,可以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在没接触本书前我经常用整体理论来思考问题,这样就紧固思想。生活和工作万事求安稳,不喜欢接受挑战。一直觉得就是这样了,到哪里都难。同时用这样的想法来衡量孩子,学习上那课吃力就觉得像爸爸或者是我,没有想过帮孩子度过难关的方式,只有焦虑!而作者所论述的就是要开阔思路,人是会改变和进步的,在遇到挫折时要接受挑战,通过学习和练习让自己有所改变,可以具备持续改进缺点的能力,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激发自己最好的状态,保持这种持续的状态,平和应对变故。

  另外在通往卓越的路上还要避免漩涡效应,当遇到瓶颈困难是要停下来,冷静思考。不要深陷的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和错误。之前有时候就会在孩子错误中陷入漩涡,见到一个错误,会把之前好久的问题唠叨没完,一个又一个的数落。越唠叨越生气,最终引发对孩子的辱骂和指责,有时还会迁怒爸爸。回想一下,当陷入漩涡时我们是没有理智的,言语犀利伤人的,不会冷静的思考,不会想解决问题方法。更不会想去帮助孩子,只剩指责和内心的不甘!通过读学习之道书和老师的解读我有意识对家庭问题时,提醒自己停下来想想!减少了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和冷暴力管教。

  改变本能反应章节中作者描述怀着谦卑的心和对象棋深深的热爱迎接变故,坚持住。要专注的思考,改变固有思想,改变本能反应,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升。作者以妈妈驯服野马为例,方式不同结局是不同的,如果想与孩子相处的愉快就要制定好有效的规则,发自内心的爱孩子,长大后才不至于反叛厉害,就像我们工作中的弹簧一样,施加压力越大,反弹时打回来的力量就越大。在精进的路上不要怕困难,允许自己不够好,接受现有挑战,先退下来但不是一味退缩,而是聚集能量再反击。

  作者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化小圈将目标分解出来,反复的练习,不可急功近利。一味总想多学。每一个都是填鸭式塞下去。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就是这个道理。而是要有目标有方法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到精通。在突破的路上是需要训练自己专注的练习,只有专注才能精进,自己快了,时间才能慢下来。

  还要学会释放压力,训练自己身处困境应对困境的能力,而且还需要间歇性休息和放松。面对困境找到释放的出口。使自己处于张弛有度的状态,而不是紧绷死磕。

  作者在激发最佳的状态中提到爸爸利用间隙时间来给他放松,没有过高的目标和功利心,没有注重结果。而是带领儿子享受过程。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路上,最近反思就是功利心毁掉了孩子心中一个又一个新的爱好。

  全书我只能按我理解提取到这些,对于这样的工具书我还需要继续读,仔细的解读每一章。

  学习之道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只为了完成任务,为找到结果而读,所以体会不到作者对"学习”和"道"的阐述和理解。

  经过一年的学习,再读这本书有了很多和之前不一样的感悟,加上聂老师的讲解,更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道",大道至简,顺其自然的含义。

  "学习”并不是痛苦的代名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保护学习兴趣,爱上学习,多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在意结果。这就得家长从自身先改变,在思维模式上,语言上,行动上,自己先变成一个学习者。

  作者从两个阶段来阐述他自己的学习之道,一是儿童时期的无心之举学习了象棋,二是成年后自己喜欢学习了太极。自己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当读到整体理论与漸进理论时,让我深有体会,固化的思维模式是多么可怕,直接给孩子扣帽子,“你是聪明的,你马虎了,你爱溜号"等等,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不深究原因,直接问怎么办。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注重过程,把成功与努力联系起来,只要努力,任何事都可以做好。不注重眼前的结果而是长期的过程。表扬时也不要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要说你在这件事上很努力,不然孩子就会很怕失败,不愿挑战,怕毁掉完美形象,受不了打击。

  爱上学习。作者是从过程第一,然后专注力努力,最后享受结果,这三步开始的而家长应该做到无条件的爱、支持、陪伴,让孩子体会到纯粹的快乐,不和其他人比较。

  我自己做的特别不好,经常习惯性说谁家孩子回家写卷子,谁家孩子看什么书了等等,都会被儿子冷漠的回答"关我啥事”。

  小雨喜欢打鼓,他的老师就做的很好,不是把考级,拿证放在第一位,而是一步步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他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他在学习新节奏时接受的很快,瞬间记忆好耐力差坐不住。老师会要求他连续十次全对才可以休息。画小圈做刻意练习,锻炼他的耐心。

  而作为家长的我也是通过不断地和聂老师学习,才一点点改变自己想法,理解老师,改变自己的结果焦虑症,允许和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只要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就可以了。

  希望自己努力学习,慢慢带动孩子爱上学习。

  最后就作者说的一些练习方法,我认为我还得继续重读,认真体会。希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拐棍而不是绊脚石。加油!

  学习之道读后感

  我们常常把“学习”挂在嘴边,可是你未必懂得学习的艺术。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忍耐枯燥的基础练习,将技能练习得炉火纯青,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看了《学习之道》,被作者的学习能力给震惊了。作者年纪轻轻,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的冠军。这是普通人一生都望尘莫及的。如果说象棋的冠军是有天赋的原因,那推手的世界冠军绝对是学习力的最佳体现。

  乔希·维茨金学习的境界很高,但他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自己对学习的独到领悟。学习力是可以迁移的,作者可以把象棋的学习力和太极拳的学习力互相迁移,融会贯通。资质平庸的我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本书是古典老师强烈推荐的,他说,如果你一生只想看一本关于学习的书籍,那就选择《学习之道》吧。

  《学习之道》的作者本身就是高手人物,乔希·维茨金从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他的传奇经历被记录成书,并改编成电影《王者之旅》;他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

  正如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饱尝成功的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是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世界冠军现身说法,揭秘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这是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的学习方法。这是任何人都适用的终身深入学习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道”是很高的境界。而作者乔希·维茨金总结出的学习的艺术确实可以称得上“道”层面的境界。

  我想起古典老师在《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里提到的能力的四个阶段: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无知有能。

  以骑单车为例,解释这四个阶段,最开始,不会骑单车,无知无能。爸爸告诉你骑单车很容易,怎么怎么做,该怎么骑,但是你自己还没有实践。这个阶段:有知无能。爸爸在后面抓着你骑,你学会了控制了平衡,转头一看爸爸不在扶着你,注意力转移,摔倒了。这个阶段:有知有能。可以一边骑单车,一边看美眉。无知有能。能够自动化为终极核心。

  《学习之道》作者融会贯通的能力非常强。他的学习步骤,也类似于古典老师提到的能力的四个阶段。学习推手时,他会将动作化解为一个个很小的步骤,练到自动化的阶段,再把各种技能融会贯通起来。学习围棋时,高手都知道中路的重要性,但是,高手下棋,最后让你看不出中路,高手们把技能练习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高手用的是那种技能。

  学习的高阶境界是将各种技能融会贯通,将各种技能内化为意识的一部分,利用自身的创造力进行创新。

  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习惯是刻意练习。作者进步神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每天都会刻意练习某些技能,而不是仅仅是重复的练习。他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以,学起来比一般人要快。古典老师在《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中也提到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熟能生巧并不一定带来perfect,刻意练习才可以。不断找新指标进行刻意练习,持续往前推进。仅仅重复,很快进入厌倦的环节。

  《如何成为专家?》一文中也提到,专家类型的人会刻意练习比较难的技能,而不是仅仅练习简单的技能。在《学习之道》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

  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是整体型学习,一种是渐进型学习。

  属于“整体理论”类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师影响而采取这种思维方式的小孩子,倾向于用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们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而“渐进理论”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权且将其称作“学习理论”,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学习理论”的小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当遭遇挑战时,“学习理论”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战,而“整体理论”者则更容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把成功与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小孩子,在遇到挑战时,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方向”,而简单地用“聪明”、“愚笨”,或者“好”、“坏”来评价自己得能力得小孩子,则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认识到整体型学习方式和渐进型学习方式就是巨大的进步,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我觉得君子更倾向于“整体型学习理论”,当我刚开始学习新技能时,做得不好,就会用自己不适合这个技能,我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等借口来搪塞,后面也就放弃了练习。而“渐进型学习理论”的人,会鼓励自己只要不断练习,至少是能达到平均水平的,会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父母更加要认识到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渐进型学习理论”,不要用“聪明”、“笨”这样的词来评价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更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熟练?

  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你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在我看来,直觉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指南针,它是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我们一定要和使直觉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联系。如果我们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直觉而忽略了直觉,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得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绝好机会。

  如何化情绪为力量?

  在《学习之道》中,作者的妈妈是驯马师,妈妈告诉他,驯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把它紧紧得绑起来,从精神上令她崩溃,最终让它双膝跪地,接受被人支配的命运。第二种方式是成为马语者,不要去破坏马的精神,你要做的只是友善地对待它,并把你的意图转变成它的意图。最后,骑马者和被骑的马融为一体,建立一种谁也不愿意破坏的紧密联系。

  人的情绪有时就如一匹野马,如何驯服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高手对决时起决定作用。作者写道,很多围棋高手,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局势时,往往会崩溃,不知所措,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如何化情绪为力量?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必伪装。将愤怒,生气等情绪化为力量,融入到比赛中。

  高手对决,很重要的对决部分都是心理对决,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在压力下思考,如何在紧张的比赛中用意念影响对方,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高手对决不仅仅是技术的对决,可能更多是修行的对决。

  在和技艺超群且思维敏捷的对手交锋时,心理战变得尤其微妙。两个人的交锋变成了一场无声的心理战:你要读懂对方的每一种呼吸节奏和每一次眼神闪烁,要在对方毫无察觉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一旦我能够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着一系列得行为,就可以在对方不知不觉中操控了他的意念。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了外界的名誉带给自己的影响。有时候外界的赞誉反而会影响你对事物本身纯粹的爱好。在以他为原型的《王者归来》电影在好莱坞上映之后,乔希·维茨金名声大噪,比赛时,很多粉丝会找他签名,为他欢呼。而此时,名誉却让他无法专心下象棋,甚至影响了他对象棋的热爱。

  如何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

  我们都在某些方面非常擅长,并且能在压力下工作。但是怎样变得比别人优秀?怎样迈出从技术性上的娴熟到独特的创造力的这一步呢?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学习之道读后感

  我是橘子,今天我写的是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的读后感(上),是我100篇计划里的第5篇。

  今天我看了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全书总共分为三部分,作者是通过回忆自己的围棋和武术的学习经历展开来叙述的,知识点都需要自己总结归纳。于是我边看边把自己产生共鸣的感受写下来,所以速度比较慢,今天看了1/2的样子。本来想后面的囫囵吞枣地看完,把全书的读后感都写完,算是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但想到文中有一句“领会学习本身的价值和美妙之处“,还是坚持质量更重要。

  在致读者中,作者告诉我们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二十九年中,学到的一点就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准备好随机应变,准备好在能想象的高压下发挥出创造力。其次,通过这本书我们要真正掌握方法的话,必须要发现一些最能够有共鸣的信息,并与自身融合为一体,才有价值。

  世事难料---->努力---->随机应变

  共鸣---->融合一体---->武器

  在引言中,我们可以得知乔希年纪轻轻就认识到名气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习惯了高强度思考后辛苦换来的成就与满足,喜欢与外界的称赞毫不相关的那种平静,有无线创造力的阶段。随着他逐渐地追求自我探索,内心的平静,他逐渐认识到“我所擅长的既不是太极,也不是象棋,而是学习之道。”

  今天读完的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乔希非常理性,而且心平气和地对待他所遇到的所有事。我觉得这得益于他从12岁开始写周记,记下象棋学习心得,并不断的观察自己的心理变化。其实这就是反省,或者是复盘吧。

  天性平衡

  最开始的时候他的第一任老师非常重要,感觉像朋友一样,把自己当成乔希成长过程中的向导,而非权威。每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面对面进行探讨,而不是单方面的训话。这点我觉得很有感触,我对自己的小孩就是用这种方式交流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平衡状态:直到如何教会学生约束自己,又不减弱学生对象棋的热爱或压抑学生内心的想法。有的老师不管学生的决定是好是坏,都会表扬,聪明的孩子马上就会看出来,反倒会不信任老师了。从中我感觉到做人真诚很重要,对方都是感受得到的。

  渐进理论

  问:比赛的意义何在?如果野心会带来失望,那为什么还要一如既往去追求卓越呢?

  答:它能激励弹性,能够将多样化的追求与每天对于过程的享受联系一起。

  渐进理论其实可以理解为就是成长思维。有成长思维的人更注重过程,会觉得通过练习和努力,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得到的教训比奖杯和荣耀更有意义。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能保持住这种视角非常重要。

  乔希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也非常有共鸣,就是我第一段中说的”领会学习本身的乐趣和美妙之处“,不要急功近利,过于关注结果,多多练习。

  走出舒适区

  这一章我认为有一个对家长很有用的观点,就是大人要以身作则,培养一种健康、自由的思维方式。要懂得真心的、懂的理解、不断鼓励孩子,帮孩子建立“过程第一”的理念,可以帮助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得到释放。

  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提有建设性的问题,把握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这种反省时刻当成短期目标。心态要好,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不断探索自身能力的极限,才会有所收获和进步。

  软区域

  这章主要讲我们如何不为突发状况而分心?

  1、心平气和的面对一切已发生的事情

  2、学着将这事为我所用

  3、学着做到自己创造突破性创新想法

  具体还说就是当你遇到干扰时,你要做的就是静静的、高度专注、看起来很轻松,脸上的表情很沉稳,但精神世界确实激流暗涌。你平静接受眼前的事,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

  我想到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身边的人可能早就在大惊小怪什么的,越是这种时候,我是表现得很平静,实际脑中一直在思考。应该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有一个小细节,乔希说到自己有时候故意把东西放得到处都是,然后在大脑中整理归类。难怪有些爱整理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可以在一团乱的房间马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哈哈。

推荐文章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0:38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5:40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0:32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46:40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2024-06-07 03:43:46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7 03:39:20

适合五岁孩子的生日文案2023-08-14 17:30:27

多愁善感的个性签名2023-08-12 03:51:33

闪闪红星读后感500字2023-08-17 22:22:26

5.12国际护士节歌颂护士的唯美句子2023-08-10 09:46:52

目送读后感精选7篇300字2023-08-13 22:37:18

最新城南旧事阅读心得2023-08-23 23:39:31

关于电影紧急迫降观后感精选五篇2023-08-10 08:54:16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