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
鲁迅讲过一个故事,说有家生了男孩,抱给客人看。客人们纷纷说祝贺讨喜,主人高兴之际馈以各种礼物。不成想,有个客人竟然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自然是遭到一顿痛打。这个故事跟《局外人》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某档相亲节目的一个场景记忆犹新。一位帅气男佳宾被漂亮女佳宾相中,主持人问他接不接受。正当大家满心期待时,他却含含浑浑地说可以先慢慢了解,场面一度非常尴尬。主持人曾评价这位男佳宾说:他内心比较善良,考虑别人比较多(大意)。这位男佳宾是不是也可算个“局外人”?
鲁迅的意图很明显,即讽刺人的虚伪,指出说真话的不易,讨伐世道人心,只是他笔下的客人不合常情,难以让人认同。加缪的《局外人》则将哲学思想融入小说,通过揭示现实生活的荒谬,高度肯定自由意志,向既有社会秩序和法则发出挑战。他笔下的小说主人公具有虚无主义英雄的悲剧色彩,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情感上都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至于那个现代相亲故事,则可证明“局外人”这一形象的普遍性、广义性,以及它的不合常理和不近人情。
小说里有件细思极恐的事,就是每个人一定意义上都是“局外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里,而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施以逻辑诡辩、道德绑架等以使之顺从,包括检察官、法官、陪审员这些应当代表社会正义和良知的人。他们不过在例行其事,根本没想过是草菅人命。即使是神父、女友以及其他友人,他们也不过遵从各自的信仰和欲望而已。正是由于人们荒谬地无视真实,甚至破坏真实,主人公才一步步被推向局外,直至死亡。这何尝不是局外人对个体的一场集体谋杀?
读《局外人》,能感受到真情实感的可贵和主人公对某种真实的忠诚。对于这种真实、这种忠诚,我们可能不认同,甚至鄙薄它、反对它,却不能无视它。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是人之为人的某种底线,即尊重每个个体的真实意愿,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说主人公对于一切都感到虚无,而只相信确切和瞬间,他从不伤心绝望。因为“这是妈妈的一个想法,她常常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这看似简单平淡的生活经验,其实也是对真实意愿无从正常表达的一种无奈。
局外人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局外人》,它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局外人》的: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也许是由于我的文化水平不够高,我读了一遍后并不能感受到如此深奥的内涵,在此我只能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局外人》。
《局外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莫尔索的母亲去世后,他冷漠地看着别人安葬了他的母亲,他连他母亲的年纪不知道,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叫雷蒙的人,雷蒙想报复他的妻子,于是他让莫尔索代笔写封信把他的妻子骂一顿,莫尔索答应了并写了一封令雷蒙满意的信。然后雷蒙和他的妻子打架,惊动了警察,雷蒙要莫尔索到警察局去为他作证,莫尔索也觉得无所谓,反正照雷蒙要求的意思去说好了。老板要莫尔索到巴黎的分号去工作,莫尔索觉得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晚上玛丽来问他愿不愿意和她结婚,他说这个问题毫无意思,她要结婚就结婚好了,这毕竟不是什么严肃的大事。莫尔索为雷蒙作证之后,雷蒙的妻子的弟弟带了一群阿拉伯人来报复他们,在海滨和莫尔索、雷蒙打了一架,雷蒙被刺伤了胳膊,莫尔索向刺伤雷蒙的的阿拉伯人开了5枪,然后他因为杀人被捕,进了监狱。
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莫尔索在监狱中的生活,莫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后,不愿向上帝忏悔,于是他杀人的案子拖了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中莫尔索习惯了监狱的生活,时间对他已经失去了意义。
《局外人》的结尾我有点不太明白,检查官认为莫尔索在精神心理上杀死了他自己的母亲,他还说莫尔索连这个社会的基本法则都不承认,已与这个社会一刀两断,对人类良心的基本反应麻木不仁,不能对它再有所指望。而当莫尔索得知自己被判了死刑时,他居然没有话要说。
从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默而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的理性的而又非理性的存在着,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他们孤独、痛苦、冷漠,但又不甘于被现实的世界如此凌迫,于是他们变成了世界的局外人,自我成了自我的陌生人。他们以冷漠来反抗生活,却最终未能逃脱在命运面前的惨败。 《局外人》的作者阿尔伯特·加缪是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局外人读后感
“面对这充满预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开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温柔的冷漠。我感到我与这份冷漠如此相似,亲如手足。我觉得我过去是幸福的,现在也是幸福的,将来也将如是……”
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因为,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个隐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
“啪——”,是花开,铿然有声,它冲破了一切束缚,只为芬芳一片天地,点缀一池春水,不该感谢它吗?哪怕只是花开。”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莫尔索的喃喃令我心中一悸,那仿佛夏日中毫无预料的闪电。这是怎样的惊世骇俗!在这种痛失娘亲的情况下,哪怕只是个畜生,也该悲痛得更久一些吧!而这种不动声色而又蕴含内在力量的平静语调却将一个荒谬的恶魔浮于纸上。他冷淡的令人害怕,在为母亲守灵时,打瞌睡、抽烟、喝咖啡、仿佛棺材中躺的只是与自己毫无瓜葛的老太太!
加缪曾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是毫不过分的。放眼望去,中国人的情感最是细腻,游资在外,即使看见娘亲密密缝补的衣角,也会泪流满面,回想起自己策马远去后被烟尘湮没的老母亲,常使酒入愁肠先化泪。老母尚在,心可尚存,于是感恩的心便略略放下了,“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孩儿定晨昏定省。”于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便开始了一个又一个轮回,上演了五千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便注定了中华儿女的悲剧。本想将感恩之心隐忍,待功成名就在来侍奉双亲,等到的却是白杨树下的啾啾鬼啼,这虽比莫索尔高尚些,但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在母亲的心中,依旧是一个“不知母亲到底几岁”的不孝儿子。请记住,母爱之花是无私的,是无所求的,它们会耗尽生命也要选择绽放,于是,孩子们赏心悦目,为人母者,早已心力交瘁。即使,她们会说:“别管妈,你成功,妈就心满意足了。”也请感恩她的每一次爱抚,她的每一次为你而流的眼泪,她为了助你走出困境时全心全意的相陪,当你想起它们,也就想起了那颗为你跳动的心。“我觉得做不做朋友也无所谓”我重复念叨着莫尔索又一次惊心动魄的话语,仿佛听到了上帝沉重的叹息,是的,我看见了,莫尔索又一次将生命伊甸园中的奇葩——友谊之花碾了个粉碎。“朋友如手足,手足断,安可续!”这是古人便通晓的道理。
在对待友谊之一点上,中国人是值得称道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人的浊泪浇灌了清风浦边的杨柳,依依扬过千年。柳者,留也。朋友,亦是一朵花,只不过需要感恩的雨露,经过长长久久的蓄势,方才开放。忆往昔,朋友在你哭泣时为你拭去泪花,在你误入歧途时严肃却又真诚的规劝,当你怯懦时坚毅地拍你的肩头。如今斯人即将远航,而你却在这时方才大彻大悟,原来朋友,才是真正陪你经受风雨洗礼的人,岂不晚哉?
平日里,情感恩朋友每一次的相伴相随,哪怕只是在你伤心时递来的手帕,请把它永远的描在心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庸人之所为矣!感恩是永生之门,上帝的伊甸园中,繁花似锦:亲情之花······以及上帝赐予人类的一切美好:烟草粘飞蝶的灵动,蜻蜓立雨荷的秀气,夜深花睡去的静谧,乱红如细雨梦幻······即使只是那简单却绝美的花开!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刚照射着大地,感谢一切,哪怕只是花开!
局外人读后感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这句话是加繆人生哲学的根基,但这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在他笔下的人生荒诞不经,确实处处真诚的袒露,他也许只想活得真实而简单!
《局外人》的主人公是以为年轻职员默尔索,对生活的各方面都持着一种“无所谓”态度,但就因为这样,由于某日去海边度假,被卷进一宗杀人案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酿成了悲剧。生活在荒诞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如何去面对?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说明了,不论这个世界怎么样,都不应该违背这个社会规则。对于塔索生活的社会,就因为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哭泣的人,都很有可能会被定为死刑,成为了异类,社会的异类!但默尔索很真诚,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就说什么并且拒绝掩饰自己的感情,善良温和,不说废话之类的;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守己,实在诚率,但在那个社会看来,就是一种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噩懒惰……虽然他是一个穷人,喜光明正大,但却是我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默尔索对于母亲下葬时不恸哭,这并不是一种无情不孝,而是对于一种真实执着的热情激励。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有人会奋起抗争,有人却维诺无从,最后的结果是生命的告终。所以在那个社会,要接受传统的价值,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倘若,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就无疑成为这会的“局外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人的性格到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崖。“而我,我好像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我抓住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从某种角度上说,默尔索在死亡直逼的苦难面前总与醒悟了,他回归自我,完成了和这个冷漠而荒诞的世界圆融统一。他明白这个世界虚无的本质,他一时到了自己之前的一切方法,态度都是对的,只因这个世界本来的方式,在苦难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却为时已晚了。然而,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悲哀,因为他直到死亡,都依然保持了自己想要的真诚,坚守自我。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不会爱生活。默尔索在孤独与绝望中悟出了,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甚至一百年也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绝不会感到烦闷无聊。从某种程度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愉快!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总会有一些夸张失真的想法,当想摆脱一个不愿意听他说话的人时,总会做出一种表示很赞同的样子,这个是不是出于人的一种反应,有时候,我也差不多是这样,因为还有自己的事要去做。转回话题,默尔索在什么被判定结束的前夕,对生存充满了渴望,他朝思暮想逃跑的机会,却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愿望。如果还有机会,他希望重活一遍。只有经过死亡的威胁,才会体会生存的意义。而那些碌碌生活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曾有人问他是否悔恨,他说他只感到无限的疲倦。在最后一刻,他觉醒了。
人生在世,就是想活得真实而简单,就不该演戏作假 !但有人会限于社会环境而变得有心机,隐藏内心的真实。也许这才是存活之道吧!但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内心的善良!
推荐文章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4:00:38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5:40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50:32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46:40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2024-06-07 03:43:46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7 03:39:20
大学读后感150字2023-08-27 22:58:32
追风筝的人高中生阅读心得五篇2023-08-10 18:44:15
伊索寓言读后感100字精讯文2023-08-11 05:20:55
顾城的诗的读书笔记五篇2023-08-17 16:26:47
大学读后感150字2023-08-27 22:58:32
追风筝的人高中生阅读心得五篇2023-08-10 18:44:15
伊索寓言读后感100字精讯文2023-08-11 05:20:55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