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五篇

时间:2023-08-20 17:30:39 文/马振华老师 读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1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穆旦《冥想》

《南渡北归》讲的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师的群体命运变迁历史。内容夹杂了各类官方文献和野史趣闻,和作者爱憎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悲怆又真性情的一个个人物。乱世成就英才,各种挑战人性的底线的事情,让人更加多思而复杂。苦难,是不幸,也是幸运。

选择——从卢沟桥事件说起

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张自忠将军,卢沟桥事件开启了这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当时北平守军是宋哲元、张自忠。卢沟桥之前,张自忠认为可以和平解决与日本的冲突,撤防撤军,私下签订《香月细目》。被社会视为“准汉奸”、“自以为忠”。

后参加多场对日战争,1940年,张自忠在对日的枣宜会站中全军覆没,战死。

别人做的选择,是基于他当时所获得的信息而做的判断。上帝视角来审判他人的选择时,你在局内未必会做的更好。

传闻——从一个风流韵事说起

故事:广为流传的版本中,林徽因将徐志摩失事飞机残骸悬于卧室,彼时至今各类小文章据此有了各种猜测,演绎,脑补一系列的故事推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不和睦,熬成一碗碗的鸡汤。

在另外一个版本里,林徽因保留的飞机残骸有两片,另一片是其胞弟林恒对日空战阵亡的飞机残骸。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感情这种事或者当事人也讲不清楚。别人告诉你一些事情,是为了论证他的道理。你信不信他的论据,你的道理是什么?

资历——陈寅格的那份学历

故事:陈寅格太有才华,也许他的大脑就是一个超级电脑。阅历丰富——多国游学;超强记忆——引文据典,涉猎广泛;逻辑严谨——从《琵琶行》推断歌女家乡,所嫁人情况等;简直是天生的学问家,被称为“教授的教授”。

陈寅格游学多地,哈佛、柏林转了一圈,却没有拿一份博士文凭回来,完全为求职而求职。也正是这一点,让好友吴宓聘用他做教授时费劲力气。

要么让自己拥有陈寅格那份出色的才华,要么就脚踏实地一步步做事情。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2

今年暑假跟随叙事者共读了南岳老师写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它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笔,止笔于大陆__后。近四十年光景,中国烽火连天,风雨飘摇。最后一批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以及卷滚在大潮里的众生学者,从历史的苍茫中走来,又消失在那幽暗尽头。这样情形下,一大批知识分子、学界精英奔波向祖国西南,从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蒙自、李庄,在几近食不果腹时,仍专心学术,不忘民族复兴,用知识去触摸那“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一个月的时间,仅仅看完了第二部,感慨颇多,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外取得学位后,大多选择回国,即使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国家服务,他们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从民国知识分子那一代身上我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这正是我们当前最缺乏的,当前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国外,中国是世界上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大师们求学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故而不计个人得失而从容投身祖国怀抱,且在条件非常艰苦前提下,做出伟大功绩和壮举,将以八股论优劣的时代,翻开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他们从海外归来,谱写历史,创造辉煌,这二三十年代产生我国至今都是最好的大学,甚至在抗战的艰苦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大仍是中国大学史上的光辉。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的几个大字,貌似决绝地渗出那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曾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当时光逝去,他们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贵的灵魂却却与年轮共生,“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读罢《南渡北归》,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师们令人仰止的高大身影,光辉深邃的文化造诣,起伏多舛的命运转折,无不让人在深深的感慨之后又久久难以释怀!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3

《南渡北归》共有三部,但由于时间问题,我才看完第一部《南渡》。《南渡》讲述的是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说实话,以往我是不愿看描述抗战时期的书籍,因为不愿去揭开那段历史。

但如今,合上这本书,我只觉神清气爽,一位又一位大师的经历在我脑海中回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的抗战岁月。

《南渡北归》的作者名为岳南,《南渡》所述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尽管作者对大师们的叙述有时是批驳,但这反而展现出大师们别样风采。正如王安石所说:“不以其善而非其善。”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他人是了解其为人的基础。作者的客观叙述更让我对曾经知晓的大师们产生了别样的感受,感受到大师们的人性光辉。作者参考浩繁的资料,引经据典,治学严谨,让我充分的了解大师。

在那样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大师们拖着沉重的书籍纷纷南渡。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安逸去接受敌人的糖衣炮弹,出卖祖国,而是奋力保护祖国文化,那是一个时代的幸事。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华文化的血脉才被保存下来。

在这些大师的故事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梁启超和李济的友谊”这一部分。梁启超对李济的推荐与鼓励不仅是对人才的重视,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更有甚者,梁启超为科学牺牲自己,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读完这句,让人不免扼腕叹息。虽然那个时代的大师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和学术成果仍被有幸保留下来,供后人敬仰。而且我相信在这些精神的引领下一定会有新一代的大师出现来带领下一代人。读完这本书,我感叹于大师们的坚守与执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这本书也许会在我的思想上产生一些触动,让我再次面对挫折时,有勇气去战胜它。

正如岳南在采访中所说:“希望读者看到人文的,追求自然的和自由的生活的那一种,是历经苦难而不悔的那种,是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得到了张显的那种历史温情。”大师们所带给我们的历史温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大师已远去,风范犹长存。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4

中国人素来注重家风,注重家族的传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的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只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万个家庭才能成为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文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生远。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子女的教育一直是重视。尽管对于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现在有很多批判的说法,但是对于子女的成人、成才的重视程度自古至今始终如一。

《南渡北归》浩浩荡荡地书写了一大批中国旧时代的文人大家的经历轶事,可歌可叹,这些风流人物自然是一位位大师,随着那个时代远去,他们已经在史界、文学界留名,对于他们的是非功过自不是我辈所能评说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普通的读者,不妨就从一个教育者(家长)的角度去读去体会这本书,这样话,偌大的一本书,我找到了一个思考点来梳理自己的感受。既从家庭教育,家风传承方面入手。在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中,有不少篇幅都提到了这样一个辉煌的家族—————梁启超的家族。梁启超的子女后代可谓是人才辈出。大女梁思顺是文史学家,次女梁思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三子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后担任炮兵校官,早逝,四子梁思达经济学研究者,五子梁思永著名的火箭控制学家。这一长串的名字可见梁氏家族所不同凡响的家族影响力。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尽管梁氏子女在发展上有梁思超作为文坛大咖显赫地位有关,但除此之外,梁启超在对于孩子教育的用心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岳南的广泛罗列资料的《南渡北归》中可以读出一些事例。在梁启超为孩子梁思成和梁思永选择将来所学专业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他进行了精心策划与安排,面对外国强而中国弱的现状,抱着以学术薪火传家立业的目的,为梁思成和梁思永选择了建筑和考古专业。“皆是为了让当时不受中国学术界重视的冷僻专业,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为中华民族在这一专业学问领域争一世界性名誉。”梁启超从国家的高度,为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国家的学术发展考虑。可见梁启超眼界不同,站的高度也就不一般。

另外他让思成和思永走同一条路(建筑和考古),提出了将来可以互得观摹之意,真是最好没有了。可见梁启超作为家长也并未只是为孩子指了一条路就算完了,而是考虑到自家孩子之间将来的`相互照应,相互帮助,毕竟古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此方面考虑也不谓不周全。在两个孩子在国外学习期间,梁启超也不断的为他们去留心观察找寻锻炼的机会。他打算让梁思永“丰富古文化的知识,多参观几个新成立的博物馆,然后再去欧洲深造几年,那时再回国于田野考古这门学科一世身手。”作为一名家长,尽管我们反对说包办孩子的未来路途,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做家长的责任,因为一个家族的发展,一代人是站在另一代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作为我们承载着的后辈的家长来说,应该尽自己能力为孩子们去找寻发展的机会,提供锻炼的机会,这一点梁启超可谓是表率。

而一旦选定了目标,我们就要为孩子的发展不断加油鼓劲,为他们指点迷津,做好引路人。文中提到,在1927年梁思成曾向父亲梁启超写信询问,“自己与弟弟所学的专业与国家民族进步到底有没有用?”梁启超回答,“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又有语,“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思成所当自策厉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

“知子莫若父”,梁启超正是熟知儿子的脾气秉性,才为他们选择这样的未来。但是教育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一代大儒也无不在渗透着梁家拳拳爱国之心。为振兴祖国落后的科学,并在这门科学上为祖国争得世界性名誉和地位。受此影响,梁氏兄弟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他们在自己的专业所能之处,为国家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应了那句“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

说了梁家,再说说曾家。曾家,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曾国藩。的确《曾国藩家书》太出名了,曾家的名望在曾国藩时代算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曾国藩讲求耕读持家,并以此作为家训提出了“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曾国藩也在书中记录到,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报愧犹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也。曾国藩一生崇尚功名,更重视修身齐家之道。常说科名有无迟早,总有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修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勤奋好学,知书达理,吃千般苦读万卷书,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类家训名言比比皆是。

在这种家风的一代代传承下,曾家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在本书中提到了曾昭抡和曾召燏两位。算得上是曾国藩后代中代表。前者是中国化学学科和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后者考古学界的翘楚,南京博物馆馆长。他们的成长历程得我们去思考,两位人物的杰出成就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外,还有一点不得不单挑出来说一说。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当时曾家里的一位大家长即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的夫人郭筠,也就是二位的奶奶,这老太太是一位不简单的家长,虽是女子身份,在嫁入曾家后更是读书不辍,郭曾坦言,自己的大部头的书都是在曾文正公指导下完成的,因为郭的努力,自己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曾国藩对儿媳的培养同样在曾家后辈的身上得到了印证,郭筠在曾家家风的传承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提出了家训六条:儿孙要谋求自强自立,不要求女子缠足,不赞成八股,不愿孙辈去考秀才,却学习英文接受新式教育。这些教育理念上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地开明。何况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的名门望族呢?

还有一点要紧地,就是郭大家长提出每房的长孙不论孙男孙女,她都要带到身边,以便接受教育。书中提到一件事很有意思,“在1920年,曾昭抡与其兄曾昭承同时考上了庚款留学生,即将赴美国读书时,家族姑母大表反对,对陈母说:“他们将来在番邦招了驸马,你怎么办”。曾母表示招驸马事小,留洋事大,坚决让儿子放洋。”郭的境界又见一斑。

古人一直有“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与“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等之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断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了,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于母亲的重视也尤为重视,“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在曾氏家族的家庭教育中,郭筠把母亲的作用、祖母的作用诠释的淋漓尽致。

当然书中的两个家族只是中华民族百家姓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从这两个分支的昌盛来看,我们作为各自家族中的一份子,有必要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为子孙的兴旺做出该有的贡献。再往长远一些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国是千万家,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家族昌盛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千千万万的家兴旺起来,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起来。

《南渡北归》读后感书评5

读别人的人生,写自己的感悟。看到大部队都读完了《南渡北归》,我很汗颜,并没有读完,才到第六章。

看来我暑假时间利用率有点低,不给自己找借口。虽然只是阅读到第六章,感受还是深刻的。阅读《南渡北归》让我对民国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对那时候的伟人有了更仰慕的敬意;更对那时候的苦难有了更醍醐灌顶的痛和悟。拥有和平年代的我们,该何去何从,该为自己和社会做些什么。先辈们用血泪打造给我们的和平安稳社会,我们该怎么珍惜并也做出些什么。

常常为文学大师的思想震撼,到底是怎样的情怀才可以不顾自己个人而为大家,为后代留下什么。

伟人和凡人的不同,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同;而伟人又和凡人相同生活的爱恨情仇,又多了份真实感。他们也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不合,也会因为性格不合而不来往。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为国家而奋斗!

文学大师诸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傅斯年,胡适,蔡元培等。他们的思想真的是永垂不朽。梁启超的育儿观让我记忆深刻。西南联大迁移的难和保护文化遗产而牺牲的伟人都让人敬佩不已。我已无话可说,文字言语都太无力,表达不出那时候的难。

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感受也很浅薄。我只能表达对那时候付出生命牺牲小家而成全国家的敬意,而让自己对民族有更高的敬意,民族毅力永传承,平时个人生活的挫折困难算得了什么,简直渺小至极!

感受也只能到这,我的阅读分不及格!我没有阅读完暑期任务,后期时间利用率应该提高了。《南渡北归》我连一半都没读完,要赶紧迎头赶超了,否则新书又开始阅读了。

加入组织阅读还真是特好,没完成也如学生般,羞愧不已,也会警醒自己,下次要加速了。拖延只会让自己吃亏。九月份两本书要一起开读完成。

推荐文章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7 03:20:17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16:15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12:58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09:54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7 03:05:49

安徽高考排名669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3:00:02

女生正能量句子,令人口齿留香!2023-08-12 17:55:21

阳光有正能量的励志心情说说2023-08-16 21:48:42

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心得2023-08-14 12:09:24

暑期实践心得作文1500字2023-08-21 02:46:06

端午节祝福语句子100句2023-08-18 23:08:37

读完七色花的读后感100字五篇2023-08-22 08:13:26

读儿童名著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2023-08-17 10:00:35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