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范文五篇

时间:2023-08-16 13:41:57 文/秦风学老师 读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百年孤独》了,可能有三次,以前不理解“孤独”,或是没时机去感受“孤独”,也可以说是没心智体会“孤独”。从一个人的“孤独”到一个民族的“孤独”,从一个国家到一个洲的“孤独”,从一个人到一亿人的“孤独”,从一天到一百年的“孤独”,每一个“孤独”都不一样,每一个“孤独”都值得去理解,面对反复上演的历史故事,是活着和死去的人的“孤独”,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看到的“孤独”。

  每一本名著,都有一个情绪的入口,当读者模糊感知这类情绪入口时,看书时会有真相大白的感觉,因为人心相通,作者是人群里的敏锐感知者,能写出共同的思绪与情感,将读者从徘徊的情绪入口,带入一片开阔平原,让读者感知到陌生又完整的情绪,而不用独自做困兽之斗,即便平原后面还有山丘,即便收获的可能是“孤独”,这是名著值得重复看的缘由,越过一座山丘,是《百年孤独》的收获。

  就个人而言,年初看了《现代拉丁美洲》,这是一本介绍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学术著作,讲的都是真事真历史,是关于5.8亿拉美人的千年孤独,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玛雅人到16世纪消失的印加帝国,从土著、殖民、独立、混血、民主、战争,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人与政治、新生与死亡、进步与荒谬、伟大与残酷、爱与孤独。这书描述的主要事件,让人联想到背后无数的人和情绪。这书可能很好的牵连了一个再次读《百年孤独》的情绪入口,也有可能是已有的情绪引导自己去看这类书。

  说完题外话,回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不敢说看懂多少,只是试图说看到了什么,或者通过《百年孤独》感知和思考到什么,或试图看清让人迷惑的“孤独”,或明白拒绝与回避“孤独”的枉然,或理解每个人“孤独”的真切与通感,或看到历史的反复与群体的无知,或看懂政治和战争的荒谬,或看到发展与文明的冲突。希望见孤独而不惧,见荒诞而不惊,见百年如水流逝,愿时间不再反复。

  《百年孤独》的“上校家族”在百年间的盛衰荣辱,是一段拉丁美洲民族的浓缩历史,现在的拉丁美洲是在近代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将通过复述书中“上校家族”的人物和故事,试图看到拉丁美洲的历史境遇,拆分这数百年的历史,以安抚书中绕梁三日的“孤独”。将以上校为中心,讲述上校的父亲,上校的母亲,上校本人,上校的妻儿,每一段配一个小标题。

  一、上校的父亲:当农业面对工业,不只是降维打击。

  上校的父亲,就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简称“布恩迪亚”),带着一群年轻人离开故土,向着入海口迁徙,在一处原始森林里建立了“马孔多村”,就是这个和“地球村”齐名的魔幻村。布恩迪亚是因被人嘲笑老婆是处女,为了尊严(后来上校也因此发动战争)在决斗中把对方杀死了,为了躲避死者的阴魂不散和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迁移,在这新村庄里布恩迪亚是年轻的族长,指导人民播种、教育小孩、饲养牲畜到修建房屋,马孔多农业和人口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布恩迪亚的个人进取心。

  马孔多的建立与成长,在闭塞的内陆时期,是一个完美的农业拓荒和建村典范,但这种宁静的日子并不长久,不久异域的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循着鸟叫声来了,带来了稀奇古怪的发明:冰块、磁铁、望远镜和假牙等,这都是工业文明的科学结晶。一个农业村庄的年轻族长,即便再有雄心和壮志,再聪明与坚韧,当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科学,只剩目瞪口呆和手足无措,随之而来的拉丁文、英文、法文书籍,那不是面对降维打击的冲击,更多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无知。

  不管是外界的科学还是文化,村长面对的都是一个十足的溃败,没有任何一个族长或者酋长,个人能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文明的结晶。一个世代务农的天才,和一个民智开放并积累成长的凡人相对比,天才的局限和凡人的聪敏,他们其实对比的不是智商,而是先辈数百年的愚昧与智慧,一个是永恒的地平线,一个是不断上扬的学习曲线。沮丧的年轻布恩迪亚族长,面对眼前的荒唐与远方的文明,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再次迁徙,迁到一个接近科学的异域,但上校的母亲站出来反对,因为门外已经站着二个孩子,“忘了你那些疯狂的新鲜玩意儿,还是管管你的孩子吧”,布恩迪亚没能解开魔咒,是带着困顿而继续“孤独”生存。

  布恩迪亚的迁移和英国清教迁北美有点类似,美洲当时还有上亿的原住民,这群人过着最原始的农牧生活,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他们已经在此生活数千年,但是美洲大陆一经发现,在黄金的诱惑下而来的欧洲人,带来了殖民、天花、猎枪与杀戮,土著的弓箭与殖民者的步枪大炮,印加帝国的原始与欧洲的庞大王朝,土著人口必然遭遇急剧下降,所剩不多的土著为躲避瘟疫而向深山迁徙,但离科学的距离又越来越远,同时殖民者和新拉美人在整个大陆遍地开花,科技、农业、工业、文化、艺术、混血,让美洲大陆在几百年完全换了天。这些原始农牧民面对先进的工业殖民者,不只是降维打击,迁移并不能逃避科学,布恩迪亚为了后代,直面无法拒绝的冲击,“孤独”的思索科学的入口阶梯。

  二、上校的母亲:伟大的土地,哺育勇敢的人。

  上校的母亲,就是书里的乌尔苏拉,虽然身材娇小,但活力充沛又意志坚定,不逊于任何人的勤劳。她丈夫布恩迪亚为了维护尊严,可以与人决斗,她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可以勇敢的放弃自己的恐惧(怕生个有尾巴的孩子),也没人知道她活了几百岁,最后在她死后不久,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也消失了,就像没有土地的民族,只剩流浪与漂泊。

  书里有她很多的小细节与故事,第一个是她制作糖果售卖,养活了全家并大兴土木,从欧洲买入了最时髦的家具与乐器,这些时髦的西洋乐器与娱乐,娱乐生活同时也愚弄了年轻人,上校的二个妹妹就因一个帅气的钢琴师动情,而彼此诅咒。伴随着长辈的简单套用与后辈的误用和荒谬,乌尔苏拉和他丈夫对外界文明的崇拜与向往,有点异曲同工,只不过布恩迪亚更加偏向理论与思辨,而乌尔苏拉更直接的实物与利用,以为买来的欧洲的艺术品与装饰,就能带来文艺复兴与自由爱情,她也没想到带来的是嫉妒与诅咒,一个妹妹完成了编制寿衣的行为艺术,另一个走向私奔的决裂,在新潮观念的冲击下,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无可避免的受到冲击,钢琴没带来艺术与审美,爱情与自由也不可能在荒芜之地开花。

  第二个是乌尔苏拉在广场组织孙子的独裁,这有真实的阿根廷“五月广场母亲”,就是母亲们集体走出家门,寻找失散和失去控制的儿孙,同时通过集会行为对抗军事独裁与滥用武力。年轻人的热血与暴力,在年迈的祖母面前就成了瞎胡闹,孙辈的横冲直闯与冒失,在上校的母亲眼里都是一个样。

  第三个是乌尔苏拉保守三个石雕秘密,这三个石雕里全是金币,是上校在起义过程中有人莫名送来寄存,结果战后一直没人认领,但乌尔苏拉一直在寻找寄存者,并在领死前也没告诉家人金币的埋藏地,后来上校的儿子在家里到处挖都没找到,反而是在一场大雨冲刷后露出了出来。关于金币,历史里印加帝国就是因为全用金子做皇宫装饰,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垂涎欲滴,更有充足的动力与动机,用尽阴谋去消灭印加帝国,直接原因当然是金币。无处所说的“怀璧其罪”,而拉美的波托西大银矿则是后来被西班牙发掘,成了世界最大的银矿,间接导致清朝的白银帝国通货膨胀到破产,还导致了西班牙和英国的海战,这是拉美真实的历史。没人知道地下埋藏了黄金还是石油,但怎么使用这些资源,则会给子孙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委内瑞拉,石油被称为“恶魔的排泄物”,引诱了一群又一群的恶魔,给当地人带来魔咒般的“孤独”。

  乌尔苏拉就像这广袤的土地,繁衍和养育了一切的生灵,包容了无数的冲突与动荡,默默承受着周而复始的苦难与罪恶。但同时无法回避的是原始的淳朴与勤劳,并不能根本改变后代的落后与愚昧。没有繁衍根本就没有故事可言,但如果没有改变与进步,生命的繁衍,未必不是一个循环的“孤独”。

  三、上校:自尊与反抗,革命与理想。

  要说百年孤独的知名人物,想必就是这个奥雷里亚诺上校,为了父辈创建的马孔多的权利,拒绝刷政府统一的颜色,为了维护自由的选择,毅然加入了“自由党”,并带领建村元老的后辈参加了内战,上校在战争中屡战屡败,革命没有成功,他也被迫在合议上签了字,也拒绝了保守派政府的授勋。结果战后老兵待遇没解决,他想再次发动起义时,已无人响应,而他的十几个私生子却一个一个被赶尽杀绝。上校最后在家里闭门不出,重复的制作小金鱼,了却残生,反抗与战争并没有给他找到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此刻的他像极了父亲,不得不步入无法拒绝的“孤独”之路。

  为了自尊,或者说为了自由,谁都有理由反抗,上校既有点像不断发动游击战的卡斯特罗,只不过最后古巴成功的反抗了独裁,抵挡住了美国的入侵,一定程度的保住了革命果实,这过程脱离不了外界的支持。同时上校又有点像切·格瓦拉,狂热的理想主义和大拉美主义,对整个拉美都怀有责任与义务,同时受到独裁者与大国集团的谋杀,格瓦拉就是在为拉美革命的游击战中,被美国和当地独裁者联合绞杀,像极了上校被追杀的十几个私生子。

  理想主义者的敌人,总是能很好的相互勾结,重商主义是理想主义者的敌人之一,独裁是理想主义者的敌人之一,垄断集团是理想主义者的敌人之一,因理想主义者的崇高道德,是对重商主义的人格鄙视,是对独裁的良心谴责,是对垄断的釜底抽薪,而面对理想主义的自尊与反抗,敌人总是轻易就集合并完成勾兑与收买,此间冲突与矛盾,不可调和。

  书中有反思上校为“自由党”而战,是因为不懂得爱,这个有趣的话题,当一个对“不公”无法消解的人,最容易诉诸对抗,只不过有的人是将情绪倾泻弱者,有的人选择向更强者冲锋,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怂发起者,分别像阿Q、唐吉坷德与上校,上校为了自由而发动战争,像他父亲为了自尊而决斗,都是有的放矢的一对一对抗,即便上校面对的是军事独裁与商业垄断,上校没有畏惧与退缩,但上校选择诉诸武力对抗之河,就不可能再走入依靠文艺教化的另一条河,这是一条鲁迅与马尔克斯的河,他们同样也是在反抗不公,同样是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同样对这块土地的人爱得深沉,只不过他们对暴力有深刻的怀疑,只不过上校只会用枪,而文学却可以循循善诱,从看到、写出到直面“孤独”,理解后才有机会化解“孤独”。

  四、上校的妻儿:神话与传统

  上校年轻的妻子蕾梅黛丝死后,被家族后辈供奉起来,到后来被神化到与长眠灯相伴,有点像的先知或圣母,生前确实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品质和事迹,但在某种组织需要后,慢慢被虚构和神化,这能起到一定的劝导与教化作用,但在一些核心文化与价值观认同上,这些外来的习俗或宗教,未必能念出一本有用的经,就好比马孔村广场上的堂面对暴力,与民众一样的束手无措与漠视,在残酷靠腰面前二者是相得益彰,宗教信仰与民众的关系同样貌合神离,信仰亦无处生根,神不足以拯救世人。

  上校的孙辈阿尔卡蒂奥,领导了香蕉公司的工人罢工,却遭受三千人被屠,当政府还在不停追缴逃亡者时,村民已经淡忘了那个血色的黄昏,阿尔卡蒂奥无法消解三千人的消失,但又无力阻断联合政府的暴力收割,他还能意欲何为?只剩归隐书房,潜心钻研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留下的黄皮纸,在“孤独”中找寻一丝先祖的安宁。

  上校的孙媳费尔南达,来自古老的贵族后裔,带来了贵族的繁文缛节,带来了故步自封,后来女儿被送入修道院,儿子也成了假道士,小外孙被拘禁在屋内,当了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文献的密码:“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时,结束了这家族离奇的“孤独”故事。

  五、其他:香蕉、铁路、行刑队

  香蕉是拉美近代殖民地的见证者,也是重商主义与奴役的共犯,在历史的砂砾里,成千上万的人在香蕉园或橡胶园里度过一生,很多人从未被允许走出种植园,这种无言的寂静,是无处诉说的“孤独”,更是人心深处无以言表的“幽暗”。

  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开端,但铁路若不能延长文明的深度,不能促进道德的提高,那跑得快的火车带来的是更迅速的统治与行刑队,人民在集团利益面前,不如一片香蕉有价值,生活可能还不如种植园的农奴,因为至少在种植园里还有自然熟透的香蕉,而火车下的现代商业帝国里,容不下一丁点原生灵魂的自由气息,因为强大的控制器能察觉任何的一丝反抗基因,就像外人无从发现货箱的是三千具尸体还是三千捆香蕉,因为系统可以屏蔽货箱周边所有视线,包括屏蔽“孤独”。

  六、最后来个题外话:《千年沉默:亚洲村的小道消息》

  想拉美之外的人看《百年孤独》,会带有一丝局外人的寡淡,因为拉美的故事、魔幻与孤独,他们自己更能切身体会,而作为局外人的反思,更多会参照本民族的故事,从而对历史品出另一番“孤独”或“沉默”。

  就比如现在,假设这有一本故事书,叫《千年沉默:亚洲村的小道消息》,将中印日韩越都写进来,将过往千年里的牵连与历史,写成一个在“亚洲村”的魔幻现实故事,其中基调是“沉默”,从1125年的北宋灭亡,到现在九百多年里,多少的朝代与人民,都消失在沉默的历史里,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同时期的西方相比,英国在1215年就订立了《大宪章》,到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他们一步一步走出了人类辉煌,而整个亚洲都却不断重复低到尘埃。

  比如印度历经蒙古人入侵到英国人殖民,本是佛教发源和昌盛之地,却从佛教的众生平等,离奇的发展出历史倒退的种姓制度,几亿人被几千万人的英国长期殖民,这片土地的故事就足够写一部魔幻现实小说。而韩国和日本,从汉城改名字和古日文是汉字,随处可见以前的中华影响,但近代没人能抗拒西方的影响,重商主义的自我加速,促进了西方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同时影响着整个亚洲的发展,其中走得快的日韩近代早已领先中国,而印度曾经的佛教有力促进了中国的隋唐盛世,现在中国在西方的影响下的强势,又反过去促进印度的信仰变化,并可能在亚洲又开始发挥曾经的影响。西方文明在重商主义下的扩张下,才打破了亚洲各国的暗淡,这数以亿的人民才有机会看到曾经的愚昧,但尚未步入新阶梯的人却已在嘲讽西方的局限。

  比如这个叫亚洲的村,本来是大家族轮流坐村长,坐上去的村长都不想下来,就会极力打压其他家族势力,在组织力量守卫村庄中,守村有功的人一般能过上好日子,慢慢也会发展成大家族,在这周而复始的几千年中,总会出几个人太平盛世,那时就会大兴土木,修河、修长城、打猎、开荒拓土、周游列国等,还有琴棋书画、诗歌朗诵、夜市酒肆,保不齐出几个人杰,如《资治通鉴》、汝窑、苏东坡、道教到《梦溪笔谈》,这时村子可能确实举世无双。

  当然也保不齐会出几个忘恩负义的村长,难免打压有功之人,遇到不服气的里应外合抄家伙干架,下去的村长家,一般没几个好下场,也有友好协商下台的,还能过上小康生活,但一些自私的村长带坏了风气,万马齐喑究可哀。比如有的就利用村长职务便利,偷偷自学外村算数,最后拿到村民前自我炫耀,这样的小气自私鬼,会养出更庸俗的子孙,最后这个村子彻底毁于一个个败家娘们。此时村外的世界已经星光灿烂,新奇玩意满世界撒野,村子周边的几个大岛都开始焰火燎燃,而村里自闭的年轻人都怂得不行了。当这个曾经以天下为中心的村子,一夜间在一场千年沉默的洪水冲刷下,成了一大片汪洋大沼泽,每个人都在艰难自渡,面对举步维艰的泥泞,这何尝不是由前人的孤独堆积而成。

  而小道消息还在继续,曾经常来村里参观偷学的邻居,都业已独自发家致富,不再信服村长的威严与道德,而天下的中心早已移居地球另一半,曾经为了防止饥饿游民的长城,突然更新成预防“孤独”入侵,因为已经有人写出了所有人的“孤独”,有人写出了历史的荒诞,有人写出了村长的真实魔幻,有人写了《家长的没落》,有人写了《地球是平的》。但当上村长的上校,不会让年轻人看到这些,村民既不像上校的父亲为了村庄出路而冥想,也不像上校为了自由而发动反抗,更不想上校的子孙为了密码而孜孜不倦,村民只是沉默沉默再沉默,沉默到“服从”,沉默到“富强”,沉默到“时髦”,沉默到失去发现孤独的能力,所以亚洲村和马孔多村既相似又不一样,就像失眠的马孔多忘记历史,而亚洲村是在高速列车的“沉默”中失去方向。

  最后,在《巴黎评论》里,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曾经有人评判他只提出了拉美的问题,没给拉美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这家伙估计是把马尔克斯当上帝了,问出这样的问题,又何尝是在刁难别人没提出解决办法的同时,自己却连一个好问题都问不出来,让一个人给整个拉美提出一个长久解决办法,这是何其荒诞的想法,这又是何其“孤独”的人生,难道只有“上帝”才能拯救拉美,难道拉美的“孤独”注定一直重复,难道看了这么多“孤独”后一点长进都没有?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

  前段时间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这样评价《百年孤独》道: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百年孤独》被人们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它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说道魔幻,这个也不难理解,相信我们平常都接触不少这类作品。魔幻的话肯定就少不了鬼怪,书中最足够资格成为鬼怪的就要数梅尔基亚德斯了,这个人总让人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曾经死去,又神奇般地得以复活。而他好像有神一样的预知能力,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好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曾经说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个人将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后来果然是这样。

  书中内容庞杂,人物非常之多,以至于看一遍书根本就理不顺,而且情节曲折离奇,真的是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但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看出作家主要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其中真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神奇事件,令人目瞪口呆、诧异不已。在读书期间,就一直是处于一种悬着一颗心在半空中的状态,好不容易吐口气之后又要打起万分精神来应对接下来的情节发生。

  而对于书中各类人士,印象最深的还是奥雷里亚诺他不像他的哥哥出生于路途中,他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预见事物的天赋。长大后和蕾梅黛丝结为夫妻,然而在这前面,他和哥哥的情人有一个孩子,名叫奥雷里亚诺?何塞。然而蕾梅黛丝英年早逝,于是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发动了三十二场武装起义,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都大难不死,甚至开枪自杀也只是受伤,奇迹般地没有死去可。在这期间,他与十七个外地女子发生一夜情,然后她们分别生下自己的孩子,总共是十七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与父亲相认,然而却都被追杀,无一生还。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像他的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光是他的一生就已经是占据各种传奇色彩,更别提其他的,因此说其情节之繁复,内容之庞杂。总之,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纽约时报》也这样评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

  《百年孤独》,作为为马尔克斯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名作,它无异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精彩小说。不少人分析这部作品,说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等等。我没有足够的知识供我写下如此深刻的评论。因此只能作为读者,去讲述这部小说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两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乌尔苏拉象丈夫一样勤劳。她是一个严肃、活跃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坚强,大概一辈子都没唱过歌,每天从黎明到深夜,四处都有她的踪影,到处都能听到她那浆过的荷兰亚麻布裙子轻微的沙沙声。”

  比起那个无比经典的开头,我想这句话要显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这是这本书中出现的第一句正面描述乌尔苏拉的话语。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乌尔苏拉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劳和坚强是她身上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无论是她的丈夫为怪异的学术痴狂之时,亦或是发现她的子孙陷入了怪诞的命运之中,她都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着。试图让困境得以扭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丝联系,统一起分散的力量。

  尽管最后这种尝试仍以失败告终,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带来的模糊黑暗和过于长久的岁月所致的逐渐衍生的的孤独感中度过。但她的热情坚强,在一堆性格孤僻怪异的族人中显得尤为珍贵难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几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独》中最为幸福美好的场景。

  阿玛兰塔·布恩迪亚,乌尔苏拉的小女儿,这位面容娇俏的少女爱上了钢琴技师皮埃特罗。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坏表亲丽贝卡与他的婚姻,直到无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贤淑的蕾梅黛丝。强烈的悔意与仇恨交织,扭曲了她的心理。她与皮埃特罗交往,但却又拒绝与他结婚,使得皮埃特罗为此自杀。出于悔恨,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

  但内心的孤独、苦闷让她难以忍受,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即便如此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对布恩地亚家族来说,孤独是一种通病。或许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罗,阿玛兰塔的结局并不会有多大差别。在不断重复的命运里,皮埃特罗是一个起点,让阿玛兰塔告别了少女的活泼纯真。她一生都在渴望爱情,同时一生都在排斥爱情。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乌尔苏拉和布恩迪亚经历,可以说是《百年孤独》中,本恩迪亚家族命运的影射——注定与无法摆脱的孤独相伴而老。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经历被冠以“命运”一说。但实际上许多事物的转变是有迹可寻的:出于人性的贪婪、嫉妒,挑起了战争,引发了死亡;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逐渐变得孤僻而与群体失去联系,因而使得这个家族七代人始终徘徊在这种孤独中度过了漫长的一百年。愿像结尾的寓言所说的那样,此后不会再有这样一个家族,要背负百年的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贡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但凡文艺青年或是想装装文艺青年的家伙想必都很熟悉这段话。在那个盗版书铺天盖地的年代,手捧盗版书的人们倒也多多少少受了些文艺熏陶——只是版本不一。结果马尔克斯老爷子一怒之下,索性死后150年都不给中国自己的作品授权——当然那是过去时,不提也罢。

  坦率地说读完一遍后我自己也无从下笔。可以说是作品本身太难懂,也可以说是读后我整个脑子到处散落灵机一动的感想,理出来也不容易。作者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家族循环往复无可挽回的命运,还是在叹息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好吧我承认,以我的阅历与智慧弄懂这些真的还有点难。一定要说些什么,也就是散乱的杂感,而且欲说还休不知所云。嗯,从哪里开始说起好呢?

  被海水包围的马贡多,孤独中存活了百年之久的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代,悲欢离合断断续续如同梅雨一般纠缠百年。

  很有趣啊,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没有人会被绑在树上直到生命终结……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村落里面。现实生活中也不会有家庭反反复复给孩子命同样的两个姓名,死者不会因为太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之中。故事是荒诞不经的,仿佛透过一层教堂彩绘玻璃窥视着一个家庭的是是非非。然而读完后又感到它是无比的真实——真实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亲眼目睹的一幕幕悲剧。

  故事的叙述有些混乱,那都是些循环往复的回忆,考验着记忆力浮浮沉沉的混沌回忆。孤独的回忆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第一个何塞阿卡蒂奥,在孤独中泯灭了自我。丽贝卡,则在同孤独的对抗中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迟暮之年看得比谁都清楚可为时已晚。阿玛兰塔,深知自己的痛苦却无法逃离。乌尔苏拉,明明人生一直浸泡在一碗痛苦孤寂的汤中却毫不自知,守着一个慈母的美满面具悲怆地活着,那家就是她的坟墓。

  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世世代代传下的名字联通家族遗传的记忆,他们的命运变成了莫比乌斯环中爬行的蚂蚁,不断循环往复却找不到出口,不断寻找却不知其实根本不用找。看书的时候我老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太相似,也太长了。不过想想他们都是家族中那只可悲打转的蚂蚁,不妨将他们当做阿卡蒂奥跟奥雷良诺好了,同名同姓,拥有一脉相承记忆的人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吧,我想。至于那两个换了名字的人物,或许搞错坟墓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淫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时的情景。”你看,只是回忆,真的仅仅是回忆而已。

  有人说布恩蒂亚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运作着,没有感情也没有实体。我想,孤独的心中也未必装不下真正的在乎,毕竟那种东西,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都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独与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么东西在维系着——绝对不是费尔南达家乡那样的昏色地带。

  整本书想要表达的也许只是一个词:循环。联系到当时拉丁美洲历史循环往复停滞不前的怪圈,再怎么迟钝的人也多少会往这方面想想——毕竟文学作品源于生活。

  至于孤独,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与罪恶,想跑也跑不掉。

  其实人这一辈子从可以看到不同开始,就想尝试着去理解人和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那些微妙而关键的感性差异,使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说独立语言的生物。

  也许沟通和交流能在岛与岛之间建造桥梁,但桥梁的存在也终究拉近不了实际距离啊。

  很多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会改变一个人,也许会成为一个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们自己是不是也……?

  一般来说,人类定义“回忆”的方式由于是一种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记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来与自己有关、不过出于种种原因想起来就后悔,情愿和自己没关系,情愿没发生过的事情也会被自顾自从名为“回忆”的盒子里捡出去不加修饰地扔在意识角落假装看不见。

  直到有一天出现毫无预兆的契机,像看陌生人那样惊奇地重新发现躺在角落里的那个未加工半成品,以及为了它花过各种各样力气的,几乎不认识的自己。

  像是雨刷刷过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后谁摆脱了布恩蒂亚家族的宿命呢?活着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着。但在那一刻,如同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一般,他们又在一起了。

  想到这些时候看到这样的结局就好了。要是还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搞不清马尔克斯老爷子怎么想的,眼下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在书店买到正版《百年孤独》装文艺青年了。

  马尔克斯老爷子说,这样的家庭不会再在地球上出现。

  但愿如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0字

  《百年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就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全书几乎没有任何向上的积极气息,有的只是孤独和颓废。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时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过眼云烟”坦白地讲,这部30万字的《百年孤独》,很好看,你会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当时重复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双眼”因为据说本书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独》,却缺乏这种积极的精神,只有偶尔几个积极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岁的乌苏娜,他一直活到十几章(本书一共才20章),那个时候他的曾曾孙子都出世。了总的来说本书的基调还是黑色的,结尾那句话“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我的理解与书中的简介不同,书前面的简介说这句话代表的是积极,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即将来临。

  我却觉得这句话是为这个悲剧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独历史画上句号。并不预示着以后的家庭就不孤独,而孤独其实是挥之不去的,谁也逃不掉的。书中的人物都是孤独的,但每个人面对的方式有所不同。

  奥雷连诺上校采取的方式是战争,永无休止的战争来排遣孤独,但战争只让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爱情,可惜他的爱情不被母亲允许,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随。

  看《百年孤独》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这个家族为什么是孤独的。我想来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许是因为代沟,或许是与世隔绝,还是说作者根本就不想说原因,只是表达一种状态?都像,又都貌似不对,这个问题仍然在困扰我,希望朋友们看了之后大家讨论讨论。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跟说再见的唯美句子大全2023-08-18 23:08:54

梁家河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2023-08-16 15:47:31

伊索寓言读后感400字优秀7篇2023-08-24 00:22:54

感恩节微信群祝福语1000字五篇2023-08-25 01:09:00

跟说再见的唯美句子大全2023-08-18 23:08:54

梁家河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2023-08-16 15:47:31

伊索寓言读后感400字优秀7篇2023-08-24 00:22:54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8-13 21:24:26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8-27 19:08:39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2023-08-20 06:32: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