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1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2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3
这是年前读的一本书,把当时写的读后感分享在这里。方便日后查阅。
最近一段时间,我把《陪孩子长大》这本书读完了。因为之前读过李子勋的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感觉很受益。所以,对这个作者还是比较喜欢的。再加上这本书读起来也不难,每部分内容也不算多。
读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能用非常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总是能从问题中找到转机,让当事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希望。而且,作者还在回复问题的过程中把心理学的内容穿插进去,让家长了解到,这是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从而减少家长的担忧和焦虑。
等我读完这亲子关系的36讲,看最后结语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的亲子教育的三原则。我很感慨,我个人觉得,前面的那些内容,作者也基本是围绕这样的原则来展开论述的。这三个原则如下: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第一个原则让我想到了,我常听到,自己也常说的“关系大于一切”。有了关系,就有了信任,有了爱,有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影响力。第二个原则,让我很受启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就像文中提到的',犯错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体验。我们也常常说试错体验,孩子很多时候是从错误中成长。成长中规律性的东西,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与其让孩子未来到社会上试错,自己无法应对,父母无法协助,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去试错,这样也能更早的成长。当然,这个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去刻意进行挫折教育,或者说,孩子现在试错了,未来到社会上就不会犯错了。第三个原则中提到的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文中是这样说的:“社会并不像教育家所认为的那样理性和单纯,很多人写教育孩子的书不是真心为每个孩子和父母想,而是宣传一种他喜欢的教育理念、一种观点,为了维护这个观点,他会故意地把事情说得很简单明了。如果家长把教育专家的话太当真,可能会得不偿失,这里也包含我这本书谈到的教育理念,家长最好也不要太当真,最好只当作一种可选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全部。”我在这里看到了作者开放的心态,无论是对待其他教育者的理论,还是自己的理论,都是持有开放的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自己才是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也就是说,任何其他人都没有父母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育这件事上,没有可以奉为圣经的“教条”,只有需要把握的原则和方向。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这个家庭有效的东西,对那个家庭真不一定有效。
不管怎么说,教育孩子也是成长自己的一个机会。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机会不多,且陪且珍惜!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4
读完了李子勋写的《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对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亲子教育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的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针对这三个方面,作者解释,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书读的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中,前期碰到我同事的儿子,今年刚上高一,有点追求名牌,买的鞋都是名牌的,上千元。最近买了一件防风衣,好像也花了1700多。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看李子勋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上有两个技术,这两个技术用在初中以后的孩子身上非常有效。第一个技术是部分满足技术。比喻遇到孩子想买喜欢的东西,父母觉得比较贵,可以这样说:“好,你当然可以去买了,一定支持你,不过爸爸只能支持你20%或30%或者50%,其他你要自己去攒。”另一个技术叫延迟技术。很多孩子买东西很冲动,突然特别想买就开始磨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反对,孩子就被挫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要得到心理安慰,并不是真正渴望得到东西,他往往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欲望。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说:“虽然那个东西不错,我们也愿意给你买,但要等一等。”让孩子的欲望延迟一下,延迟对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假设孩子想得到一个东西又能等待的话,就说明他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5
《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
“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6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窃读记读后感450字(精选12篇)2023-08-27 01:07:09
三体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2023-08-16 21:50:27
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十三篇))2023-08-27 17:48:23
读极限有感600字2023-08-25 04:10:29
窃读记读后感450字(精选12篇)2023-08-27 01:07:09
三体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2023-08-16 21:50:27
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十三篇))2023-08-27 17:48:2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