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通用五篇)

时间:2023-08-15 01:08:01 文/李盛老师 读后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1

  大家好,我是李迎霞,很高兴今天又抢了一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学习。我针对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畅销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达到卓越和杰出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万小时,而是要有目的的练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练习包含反馈;

  4、需要走出舒适区。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很多人的疑惑就是在于,我在这件事里也付出了长时间,很多的努力,为什么看那个人好像花费的时间并不多,精力也不大,为什么他的成绩就要比我的好?这本书就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易经》里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每天只是重复读一小段内容,可能就会对其中一小段内容有点儿印象。但是咱们七天重复学习的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一个小的关注点的过程当中,慢慢累积,扩大这个关注点。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这个大学生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实际上每一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注的能力都需要训练,当你开始执行计划的开始,你就需要突破了。

  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通过我们自己读经典,通过孩子读经典,我们实际上可以观察,很多人很难达到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读经典过程中高度集中。所以咱们经典学习,把每一个经典的内容分成一个小段,包括前些天大易讲座有位老师也分析了三体工作法。三体工作法我印象当中,好像是15分钟休息5分钟还是25分钟休息5分钟,它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当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时,从我们专注程度上来看,就可以检测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可执行,是不是能够执行。如果我们十分钟达不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五分钟开始,或者从一分钟开始。

  作者在文章当中也举了很多例子,我在这里给大家选两个例子:

  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Y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3、练习包含反馈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我读到这里时就不是找地儿偷笑,而是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咱们一个一个来看。第一个,需要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这本书里的大学生他的短期目标就是,每一次比上一次多记录一个数。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奇,虽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那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一般人学习或练习一种技能,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但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和同事曾经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慢地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刚才我讲的那四点。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我们想我们的累积法讲:积小成高大。我们现在读经的原则、读经方法是不是跟这个事情完全一样?在每一听读正音的一个过程中,你只要修正你现在念那一部分,就是把今天的这一小部分完成,一定要有定义明确的目标,读经典的计划一定可行而且要短小。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当你的目标制定之后,如何才能做到专注的状态?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我们都认为我们是大人可以做孩子的榜样和教育者,可是实际上让你静下心来读10分钟或者20分钟也很困难。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专注力可能就在3到5分钟,超过了这个时间段走神是非常可能,除非他参加的活动特别吸引他。

  然后就是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从这一刻就开始要突破自己了。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专注的,即使只有十分钟,五分钟。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这是第三点练习包含反馈。

  在咱们团队中有指导师制度,有班长,有团队,有平台。王烽妈妈今天说听自己的录音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也是练习包含反馈。

  4、就是需要走出舒适区

  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偶然碰到瓶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导师或教练,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要找到另一个可提升的地方,义工,去承担更多,不熟悉的内容。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2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是刻意练习,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为了提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表现或水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将才能发挥出来?而这种能力与才华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得到的。这本书还颠覆了我以前一直秉承的观点——以为光靠毅力和刻苦的努力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某些技能,从而达到卓越的水平。很多时候,并不是只要你努力坚持朝前,就可以达到卓越。言归正传,让我们来谈谈这本书。

  1、有关作者: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2、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与有目的的练习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写道,这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有目的的练习是刻意练习的第一步。那么有目的的练习特点有哪些呢?

  想一想自己学习某一项新技能时所用的方法和步骤。首先面对一项新技能我们完全很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达到了熟悉的程度,然后再练习,有时弱点会出现,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提高自己,干脆放任不管,以为自己只要一直练习下去,就可以逐渐进步。然而很多情况是,干了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老师傅却还不如一个新手,或者可能是这样的,干了20年的师傅或许比干了5年的师傅会差那么一点点,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升自己的水平,能力会慢慢退化的。

  只是反复的去做一件事,指望能力通过这种反复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这是“天真的练习”,相比较,有目的的练习则与之区别开来。我们可以看到,有目的的练习,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具有定义明确的特点目标,譬如说你想提高自己的跑步技能,那么你可以每次练习都跟自己定义明确的目标,一小时跑多少公里或者每分钟跑多少米,想想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

  二是专注,练习专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任何训练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三是包含反馈,也就是说练习完成后要可以评估自己的练习过程,哪些地方是不对的,哪些需要改进,怎么改进,这很关键。

  四是需要走出舒适区,每次的提升意味着去做自己不会做或者不擅长的事,每次练习都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按照上面的四点来练习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吗?作者讲到并非是这样的,刻苦努力是一方面,而关注练习的看不见的另一面也同样重要。这点就是作者讲到的要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表征——它是一种与我们的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这些表征是信息预先存在的模式(比如事实、图片、规则、关系等)。我认为,作者提到的这个概念可以将其理解为卓越人士的特定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他们在学习一个技能时会将其与自己所学的另外很多概念相联系,并且使用一些独特的方法来练习。例如作者亲自进行了一项记忆力实验,普通的人一般可以记住7/8个数字,但是通过他交给被测试者的刻意练习方法,这些被测试者都可以突破自己,能够记得八十个左右的数字。

  3、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一直是带着这个疑问的。读到后面几章,我找到了答案。刻意练习是一门技能,学会这门技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作者给的建议如下:

  首先要试着去找一个好导师。因为这样可以加快自己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新手更需要如此。有了好的导师,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以最好的方法达到最大程度的进步,并且可以随时得到导师的反馈,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觉的`小的错误,导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练习几年都得不到提高。

  找好导师后,下一步就是有针对性地思考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同时还要思考哪些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实现了卓越。接着就是模仿练习,纠错,调整,再练习,纠错,调整……如此往复,这样进步指日可待!

  譬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每次接收到的任务或者项目当做一次刻意练习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让其他同事给予自己的表现反馈,思考自己的表现再调整自己的行动,逐渐精进自己的业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一位好导师呢?作者给了两点意见,一是这位导师在该领域应该有一定的成就,虽然并不是总是最出色的,其次我们可以征询他人的意见。

  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要警惕以下思想:一是自我设限,譬如说“我不能”、“我不擅长和数字打交道”等等。二是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只需要努力就可以提高技能;如果足够刻苦,你就会更加优秀。这些都是错误的,因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和表现的秘诀,这只在在重复昨天的老路子。如果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

  寻找一位优秀的导师有时花费昂贵且不易,那么假如找不到导师怎么办?牢记以下三个F,将会对你有帮助,这三个F是以字母F为开头的三个单词,即:专注、反馈以及纠正。譬如富兰克林学习写作时,就是找到他想模仿的范文,然后自己写完后与原文对比,自己再思考自己的作品和范文有什么差别,这样就形成了反馈,然后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或者用词等等,长此以往积累下来,最终练成了作家。

  4、在练习过程中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保持持续性呢?

  保持动机是每位致力于持续行动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例如,新年制定的计划开始执行没多久就停下来了,想要的读的书一直拖延没读,想要减肥但是去了几天健身房,却因为种种借口停止了等等。那么那些优秀的运动员、小提琴家和象棋大师们,他们是怎么样做到日复一日地保持刻苦练习的呢?

  是意志力的问题?作者说根本就不是意志力的问题,首先几乎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这世间存在一种可在任何情形中运用的一般的“意志力”。二是人们以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可以获得卓越的成就一定是自己有着难以想象的意志力,素不知你仅仅是在他达到出色之后你赋予他的一个优点。我不能坚持下去,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意志力,这种思维完全有害无益的。

  而保持动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继续前进的理由和停下脚步的理由。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急需前进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在这方面付出行动,从而让自己持续行动。

  5、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最有效的一种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并且将练习时间最好限制在1小时左右,这样做容易保持专注。将自己的练习时间固定下来,这样慢慢会形成习惯,而且不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为了将其他事情的干扰尽可能减少到最少,你要格外注意那些影响自己练习的事情等等。

  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练习完全是内化的,因为自己很喜欢,内心有这种渴望。二是出于完全实用的外在目的。譬如,为了赢得职场中的进步,自己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三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这是信念的作用。最后一种是最外部动机中最强烈的一种方式就是社会动机,譬如说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崇拜,一种营造和保持社会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一个鼓励你、支持你努力地社会团体。他们支持并信任你,你会发现自己在练习方面会更有动力,而且身边多了这些和你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你会发现进步也会快,他们会给予你反馈。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在追求各种学识的时候就组成了一个共同进步的俱乐部,他把它命名为“小团体”,在他21岁的时候就招募了11位对学术最感兴趣的人们。俱乐部的成员每周五晚上聚在一起,相互鼓励其他成员不同的学识追求。每次聚会要求每位成员至少提出一个有趣的交谈主题,涉及道德、政治或者科学。而且小团体还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譬如禁止任何人与其他成员发生冲突或过于激烈地表达意见。每位成员每隔一个季度必须写一篇文章等等。可以说,富兰克林的小团体给了他强烈的动机去追求自己的学识和智慧。

  6、结语

  总之,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希望通过这本书你也可以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完善和改进自己。

  这篇读书笔记可算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总结和回顾,希望对你有帮助。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3

  近期,读了樊登老师讲得《刻意练习》一书,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好深刻,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1每个技能都是可以用刻意练习所达到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将这种训练地意识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

  2刻意训练的步骤:引起兴趣——发掘动机——持之以恒地训练——设定反馈机制——不断追求进步。

  3关于反馈机制设定,我觉得我们不仅仅可以做可观的实物做反馈,还可以用写作的形式进行输出,特别是写进步本这个事,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方式,这会给每天的自己带来很多的直面的反馈。有些我们在脑袋里无法理清的思路,通过写作复盘的形式便可以得到解答,这是近期我写作的感悟,也与大家分享!

  4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都知识技能的培训课程在我们眼前晃动,但若我们想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那在做抉择时一定要思量清楚,了解自己本身的时间可调动性也很重要。不要盲目地觉得这个好那个好,先确保自己的核心目标要完成再思量其他的,否则,便很容易陷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处境。

  5刻意练习要达到的标准:要形成一种自动反射的程度。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把它当作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把标准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最后说说我对樊登老师讲课的感受:感觉很舒服,它跟得到的讲书最不一样的就是,得到的更多是一种理论性的陈述,而听樊登老师讲课则感觉像在听故事一样,樊老师会加入很多的个人见解和个人亲身经历或听到的一些故事,这个我是比较喜欢的。唯一不足的是,就没有整本书思维导图的图片,作为读者的我就怕自己将知识点遗漏,老师大概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去总结吧!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4

  《刻意练习》这本书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不少文章有推荐。之前在微信阅读上又看到了,就收藏起来了。直接春节的这段时间,趁着假期,就打算在手机上阅读,因为方便携带。

  但是远远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以为在手机随时能查阅,阅读的时间会缩短不少,结果,刚好就是使用手机阅读,每次打开手机,就忍不住的去刷其他了。所以,算下来整整是一个月的时间了,才看完。

  本书开头有点想要打破“一万个小时”定律的味道,但是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作者是很认可这个定律的,但是作者把这个概念更加进一步的解释完整,让人们不再是迷迷糊糊的以为,只要我在某一个领域中付出了一万小时的努力,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一万个小时是基本条件,但是你如果只是重复的做,一万个小时,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万个小时而已。那一万个小时付出成为专家的那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他们在一万个小时吉,做到了“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意味着你需要在每天的重复动作中去打破跟突破,每次设定好一个目标,做到了,继续把这个目标进行升级,加以重复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了以下的特点:

  一: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我们假想的音乐学生如果确定了类似下面这样的练习目标,可能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订这样一个目标,就没有办法判断练习是不是成功了。

  二: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如果你的任务目标是要记住100个连续的数字串,首先的任务是记住30个,然后顺利的记住了;接着进行35个,这次可能需要进行几次,你才能记住,但是完成了35个之后;难度继续增加,此时你可能已经很兴奋了,因为之前从来没有突破过35,继续给你增加难度()你还是会很乐意接受,来吧,继续;终于40个的数字,居然都记住了,虽然已经不能再继续增加难度了,因为没办法继续完成下去了。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三: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四: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事实上,可能还比年轻时弹得更差。

  作者也在书中列举了众多的明星,伟人。之所以他们能够确定如此的成就,并不是天赋造就,而是脱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一万个小时是基础,但是要想突破,你就得加上“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优秀读后感5

  《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是从新手到大师的一些方法,它可以用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它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分别是安德斯和罗伯特。这本书讲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意在表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它打破了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一些问题。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不存在一万小时最低值。例如,优秀的专业演员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一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那么,如何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用刻意练习呢?它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心投入、开拓创新。练习的前面为什么要加刻意两个字?因为刻意通俗的讲就是专门,而要想做到专门的练习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所以并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事,这也就体现出了这本书的重要性。

  天才是什么?天才本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经过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超越了大多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人们叫他天才。没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人。虽然说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的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在任何岗位的人,不经过反复的练习,是无法成功的,甚至面临的是淘汰或者离职。那么,刻意练习的步骤是什么,具体怎么样才能做到刻意练习?任何人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兴趣也并不一定是你刚着手干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大多是经过了反复的训练,对这件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表征,兴趣就自然产生了。其次是你要变的认真,刚接触这件事情的时候你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认真就是让错误减少或者避免。接下来叫全心投入,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就是心中无杂念,投入到你要干的事情中。最后是开拓创新,就是要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达到创新与升华的地步。这是每个领域的大师或者杰出人物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

  所以说,《刻意练习》作为一本学术书,非畅销书,的的确确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2023-08-28 03:00:58

读相依后感2023-08-20 10:25:37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200字7篇2023-08-27 06:09:02

关于窗边的泄豆读后感2023-08-17 04:33:11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2023-08-28 03:00:58

读相依后感2023-08-20 10:25:37

驴小弟变石头读后感200字7篇2023-08-27 06:09:0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