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茶馆的读后感(通用10篇)

时间:2023-08-17 18:07:08 文/阿林老师 读后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茶馆的读后感 篇1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认的人民艺术家,他塑造的很多任务也早已经深入人心。而《茶馆》则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剧本之一,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语言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很好的时代缩影,《茶馆》也不例外。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净、简洁,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在整部戏剧中,有个场景是我始终都不能释怀的。我不能理解,我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人。

  那就是庞太监在买媳妇的时候,中间人克扣了人家卖女儿的银子却丝毫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羞愧。最终老人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养育多年的女儿。我不知道十两银子够不够养活一家人,但用十两银子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只是为了让家里人活下去。这到底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被卖的姑娘昏了过去,庞太监却依旧在旁边大声叫嚣着,“我要活的。”在姑娘醒过来的时候,庞太监大笑着说:“她又活了。”我不禁要问,这样的姑娘,到底是人还是个玩物?既是这样的玩物,那姑娘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个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贫苦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富贵人家里的一只狗。我又不禁要问,难道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贫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试问谁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怀胎呢?谁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呢?

  在那个时代,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下层人民生活在黑暗当中,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在哪里而担忧。而统治者则夜夜歌舞,时时丝竹,不关心社稷,更不担心人民的死活。试问这样的时代,又要如何看到未来?

  这一篇《茶馆》道尽了无尽的沧桑,历久弥新。而这些历史的沧桑也终将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如警钟长鸣。

  茶馆的读后感 篇2

  旧社会的黑暗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可怕许多,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茶馆》这本书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这中间的天壤地别。

  这本书的作者是老舍,他把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描绘的淋漓尽致,把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一一揭露出来,似乎看到的那些,就是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本书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在当地有名的裕泰茶馆,他经历了好几代掌柜,早已将社会的黑暗、不公平和是非给看透了,每天来这里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旗人,偶尔来几个到这里做生意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有一天,茶馆的生意正兴隆,王掌柜正忙着招呼两位很有地位的旗人,突然,来了一对母女,她们穿的衣衫褴褛,可见她们过的苦不堪言,掌柜本来想好好招待他们,但是因为今天生意正忙,达官贵人又多,不得不让小二将他们请出去,但那妇人就像受了惊似的,死活不肯出去。突然,她大声喊道:“谁能让我女儿吃的好,穿的暖,我就把她卖给谁!”天呐,可怜的母亲为了能让女儿过的好,不惜忍痛送走她,想必这个母亲是有多爱和多舍不得她的孩子啊。

  和他们对比一下,我们岂不是生活的太幸福了,他们在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在嫌弃饭不好吃,他们受冷受冻时,我们还在埋怨衣服不漂亮。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的生活,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想想他们的日子,再看看我们的日子,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我们还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社会,埋怨生活呢?

  幸而,最后有一位好心人让那对母女吃上了饭。旧社会的黑暗,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务必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茶馆的读后感 篇3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茶馆的读后感 篇4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同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可以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样的戏剧构思纵横开阖,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生动描写,是老舍先生的独创,带给了大家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记忆。

  茶馆的读后感 篇5

  放暑假在家,每晚跟爸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央八台播出的电视剧版《茶馆》,虽然我是从二十几集才开始看的,但看了一集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最近,经典文艺作品的翻拍版往往令人,如新版《三国》、新版《红楼梦》等,但这部《茶馆》却异军突起,在观众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究其原因是导演编剧和主创们对老舍先生原作的用心理解,忠于原著的精神,但并不囿于原著的框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和再现。《茶馆》原著最本质的精神是“形喜实悲”,是对这个无比颠倒和荒唐世道的无尽嘲讽正如老舍先生在创作时所言“想要写一部最悲的悲剧,其间回荡着无耻的笑声”。除此之外,老舍先生作品的魅力也在于其文字和人物中透出的浓厚的老北京韵味,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刻画了那个年代老北京风俗、人情、政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在这两点上,电视剧版的《茶馆》把握的非常到位,没有糟蹋经典。

  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特别是后5、6集其精彩程度明显大打折扣,有强弩之末之势,为了凑集数而拉长了故事情节,反而使整部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和减损。另外,茶馆大掌柜王利发的妻子被美国大兵的吉普车撞死这一情节设置值得商榷,编剧似还未跳脱出五十年代初反帝主义和过激民族主义的巢窠,于目前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社会氛围不太合适。

  此外,有关庞太监的后人登基的情节也显得不伦不类,试想当时已是1946年,国共两党激烈交战之时,国民党政权已风雨飘摇,身为国民党宪兵队长的沈处长怎么会幼稚到在当时搞复辟,如果是为了以此吸引共产党地下党人自投罗网,剧中也未作清楚的交待,令人看了感到可笑,却摸不着头脑。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部《茶馆》应该是今年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优秀作品,大众的口碑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相比依赖明星、炒作、华而不实的布景,用心写故事,贴近社会和人民心声的作品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茶馆的读后感 篇6

  图书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总让人有一种“暖气熏得学子醉”的感觉。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有睡意,我总要在学习到有点乏意的时候随便找一本书来看看。这一天下午,《茶馆》跑到了我的手里。

  应该是上大学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到舞台戏剧演出。学校的两大话剧社团——“梵音”和“黑白”的给力演出也让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多的兴趣。细数上大学以来,看过《称心如意》、《太阳城》、《忠孝两全》、《借我一个男高音》、《求是魂》等剧。其中《称》看过两版,觉得最赞的是《忠孝两全》,最近才看的是《求是魂》——还是两家社团的合演,也着实不错。每每看剧,都会让我有一种正能量传递过来,一方面是演员们演出的成功和看剧的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方面我觉得还是演员的热情,这种热情总能打动我。我想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吧,渐渐地让这也发展成为一种兴趣,也挺好的。

  还是说回《茶馆》吧。要说最大的感受,那无疑是认识到看剧本和看表演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经历——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导演和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舞台感受天赋(例如我),很难把这样的文字转换为舞台的东西。当然了,更难的是把舞台的要表达的东西凝聚在纸上面,这就是编剧的能力所在啊。老舍的《茶馆》让他成为了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更成为了一名懂得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家——就像他把小说转换成话剧,一种舞台感更强的事物。他自己也说过:自己曾经把舞台剧剧本写得一团糟。当然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团糟不是没有生活性、艺术性、深刻性,而是一种舞台感。在老舍刚开始接触这一艺术形式的时候,正是宣传抗日、宣传思想的重要时期。他深深明白“演”的重要性,虽然一开始“小说味”太浓是最大的舞台败笔,后来老舍也成功写出了像《龙须沟》的成功话剧。也正是有了老舍的努力,才有了与《雷雨》齐名的《茶馆》。

  其实说句实在话,我还真看不懂《茶馆》经典在哪里,不知道是少了时代体验还是艺术细胞还有待训练。事实上,我在看完纸质版后,更希望有机会到剧场看舞台表演去。就像老舍说过的那样“演员也是艺术家”。就让这些艺术家来给我解惑吧。在此之前,我还是先写作业去了。

  茶馆的读后感 篇7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有些疑惑,一个茶馆能写出什么东西?单凭一个茶馆就能道出一整本书来?确实另我感到疑惑。茶馆,一个很是普通的地方,在中国也是极为常见,但它在老舍的《茶馆》里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小社会。老舍笔下的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能随着社会的变革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的画面。

  老舍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即没有生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打仗也要知人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特写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人,就必须对这件事或这个人了解深刻,如果连他们的特点都不能了解的话,那就只能写到一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写作方面,我们应该多阅读名家的名著,去挖掘他们是怎样地去刻画人或事物的。在学习中慢慢提高自己的写作顿悟,逐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老舍从北京裕泰茶馆的表面繁荣景象一步步写出整个社会的悲哀,茶馆里会聚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太监、实业家、爱国者等等,繁荣的背后总有悲哀的故事作垫。《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的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接替了父亲留下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经营方法和处世哲学。上至宫廷太监总管、吃洋教的恶霸、社会上的流氓头目、下至吃官饷钱粮的清闲市民、买儿卖女的贫苦百姓,都是王利发的应酬对象。他既圆滑又冷谈地对付每一位顾客,不仅体现出他的精明能干,还体现出了剥削阶级的影响与烙印。

  裕泰茶馆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并把各个阶层人的代表一一表现出来。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道出了五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这些变迁又离不开政治问题。把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和小人物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侧面地透露出政治消息。这样的一个社会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馆的读后感 篇8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方式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五万字的《茶馆》里。至于为什么要把剧情安排在一个茶馆里,作者自己也曾做过解释。他说因为茶馆是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然只有三幕,但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有办法躲避政治问题。但是作者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有办法祥尽的描写他们,因而只能通过描写一个茶馆内的事来从侧面表现社会的进或退。

  三幕话剧中一共描写了七十多个人物,其中五十个是有名有姓有绰号的。这些人物身份地位差异很大,囊括了社会各阶级的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社会,因而更具有表现力。三幕主要是通过裕泰茶馆的变化,从古朴到新式再到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特色。

  第一幕中,茶馆是比较热闹的,是个玩虫弄鸟吹牛喝茶的好地方。表面上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人在街上侦辑那些诽谤国事的人,大家心里还是小心翼翼的。茶馆墙上“莫谈国事”的字条也在威胁着茶客们管好自己的嘴,这张静静的字条与茶客们的热闹形成对此,给人压抑的感觉。

  第二幕中裕泰茶馆变得更新式了。很多茶馆都相继关了门,但是善于经营的老板却让这个茶馆保存了下来。我们还是明显看到了茶馆规模的缩小,暗示了这个茶馆在动乱的社会中所做的抗争。茶馆的愈来愈洋气以及墙上那张愈来愈大的“莫谈国事”的字条暗示了更大的危机。

  第三幕中作者最明显的描写就是破落的茶馆里墙上越来越多的“莫谈国事”的字条以及旁边的茶钱先付的字条,说明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再说一说在这个茶馆中的一些主要人物。茶馆的老板王利发是一个善于经营的小老板。不过他胆小怕事,奉行着莫谈国事的原则,不断的提醒在茶馆里喝茶的客人们不要讨论不该讨论的国事。即便如此他最后还是死在了国事上,被国事逼得上吊自杀。另外他也是一个冷漠的人,从他对康顺子的漠不关心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他对那些有点权利的人是卑躬曲膝的,这或许也算是他善于经营的一方面,不惹不该惹的人。他精明善良勤劳,在别的茶馆都面临危难的时候他奉行改良主义,可是改来改去也避免不了悲哀的命运。临死之前他把家里人打发到了解放区,他一个人去承担茶馆最后的衰落。他与常四爷、秦二爷三个老人最后喝着上等的茶,自我嘲弄的撒纸钱为自己最后送别。他说过他不会离开茶馆,最后就是以他的尸体来守卫。弥留之际他终于清醒的认识到委屈求全的后果,人生的痛快是反抗。崇尚改良的他却糊里糊涂的结束了他的一生。

  常四爷是一个旗人,在清朝的时候那能吃官粮官钱,但是他是一个极其正直的人,他因为说一句“大清迟早要完”被关了一年,他无视腐败的清政府,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清朝灭亡之后,他没有官粮官钱了,就靠自己的劳力开始卖菜。他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比如说他给康顺子面吃,他替茶馆买菜。不过在这样的社会里他最终难免的过得穷困潦倒,一边卖花生米,一边捡人家扔的纸钱……

  松二爷是常四爷的好朋友,他也是个旗人,但是他却好吃懒做,犹爱养鸟,清朝灭亡后他再也不能白吃白喝,但是他仍然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有吃的宁愿去喂鸟,最后落得被饿死的下场。

  书中也有很多反面角色,如心狠意毒的刘麻子,想娶媳妇的庞太监,见风驶舵的宋恩子、吴详子等等,在此不一一做解。

  茶馆的读后感 篇9

  首先要佩服老舍先生的文采好,虽然没看过原著。但电视剧版人物刻画细腻透彻,景物栩栩如生,矛盾冲突突出激烈,清晰再现了一个人吃人,坏人当道,好人没好报的黑暗社会。当然这也要感谢导演和演员的功底深厚,才让我们品味到了这场饕餮大宴。

  这样的作品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唤醒已经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失落的灵魂,唤醒已经变得冷漠的心灵。刺激一下我们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吧。“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常四爷的这句话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绝唱。

  茶馆的读后感 篇10

  老舍笔下的《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清末戊戌变法之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风雨雨及广大人民的生活百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旧中国那个动荡不安,黑暗腐败的岁月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感叹乱世中谁都不好过啊!

  茶馆掌柜王利发一生规规矩矩,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茶馆,他老不忘记改良,不愿落在人家后头,最终却只能在自己待了一生的茶馆里自缢。临死前他对孙女说:“这是我的茶馆,我生在这儿,也死在这儿。”读到这,我不禁喉咙哽咽,生活的大山,压得他最后只能用死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反抗世道的不公。我在想,一个人该是到多么无奈多么无能为力时,才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可能就像王利发这般,一辈子勤勤恳恳,一滴一点地努力,不触犯他人,曲意逢迎,却依旧保护不了自己的茶馆,眼睁睁看着茶馆被人抢去却无能为力。

  书中像王利发这般的苦命人多之又多。常四爷为人刚强,慷慨施舍他人,清朝灭亡后他能自力更生,更是及时解决王利发的燃眉之急,最后却无奈地发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啊,可谁来爱我呢?”的感慨。秦仲义心胸开阔有抱负,企盼能进行实业救国,经过大半生的打拼,竟留下一句“有钱呐,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

  茶馆里来自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世态人情,习俗时尚,真切自然地写出了那个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推行新思想新主张,却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皇权专制,广大民众哪有发言权利。军阀混战时期,政府只知争夺领导权控制权,却不顾人民安危,导致民不聊生人心涣散。在那个昏暗腐败的时代,正直淳朴,自强公正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东西,卑鄙无耻的统治者及高官却总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世道如此不公,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一个视人民群众如草芥的时代必然走向衰亡。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和平美好的时代,我更应该珍惜当下,展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年。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500字2023-08-18 16:05:27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2023-08-15 18:33:23

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作文900字2023-08-16 15:20:29

学会爱人读后感范文2023-08-19 01:09:42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500字2023-08-18 16:05:27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2023-08-15 18:33:23

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作文900字2023-08-16 15:20:29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