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时间:2023-08-20 14:19:13 文/阿林老师 读后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来自年妈的《一生的学习》读后感分享,写于2013年4月,最初发布在年妈新浪博客上。

  书架上一排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其中看过的几本也都是有孩子之前的事情了。这些年每当想起来要翻看的时候,总是缺乏勇气,觉得没有大块安静的时间,觉得会看不进去。这次趁着读书会的机会,鼓起勇气拿起《一生的学习》,发现没有想象中那般晦涩或深奥,语言非常平实,精炼,观点清晰。

  连续两天,第一遍翻看,第二遍精读,书上被画得满满的,觉得每句话都值得标注下来。结果,放了几周,在线读书会再拿起来准备发言时,发现看书时那种热情澎湃的感想,又散落回书中画得满满的句子中,虽然每句话都那么有道理,真正留在自己心中的感想却如多块待拼的拼图一般,散乱在那里,找不到头绪。

  所以决定再读第三遍,而且要让自己静下来了,写一写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写读后感的过程是一种思考的整理和沉淀,也会很写实地反映出自己当下的认知,相信过了很多年再读会是有意义的审视。

  整本书每句话都很精彩,但是,我跟大家讨论时的疑问一样,为什么这本出版了几十年的关于生活意义和教育的书字字真理,为什么还是充满了社会中的权威、不和平和不正确的教育?书中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从觉察自己开始,做自己能做的,所以,我分章节,从自己的角度,记录一下跟自己息息相关的觉察:我可以去做什么以及我不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用红色标注,去做什么用蓝色标注,书中原文用黑色标注)

  先把从自己的理解和可以去行动的部分总结出来,后面部分是结合原文部分的补充。(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理解产生误导,每一段自己理解的“做什么”“不做什么”之后,都完全引用了书中的原文。)

  1. 不把成功作为生活的目标,不寻求舒适,不顺从附和。那不顺从附和,是应该反抗吗?不,反抗只是一种反作用,是无止境的。

  2. 我们必须教育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什么,我们传授的便是什么。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当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制度(不论是教育上或制度上)便改变了。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制度。

  3. 到底什么是生活的整体?什么是对生活完整的看法?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养一种完整的生活。 “整体”无法经由“部分”来了解;它只能借着行动和经验来了解。(个人的理解,《一路梦想》和《在爱里相遇》就是这种行动和经验)

  4. 揭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恐惧的原因,需要耐心和毫无任何批判意味的觉察力。

  5. 做一个真正希望了解孩子的父母,不通过某种理想的幕布去看孩子(不用“他应该如何”围困住他)。真正爱孩子,去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性情和他的特性。当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帮助他,借着观察他和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了解自己。

  6. 必须着手改变家庭的影响,而开始建造具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

  7. 面对问题,了解并铲除冲突,当心因自我停止活动而寂静,创造便出现了。

  不把成功作为生活的目标,不寻求舒适,不顺从附和。

  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制了自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的了解。P3

  寻求舒适,扼杀了冒险精神,促使我们不要异于他人,唯恐自己的思想与社会上的模式相左,使我们对权威和传统给予错误的尊敬。P4

  一旦我们附和了传统,我们便只会想到我们应该变成什么模样,而加以模仿。对于我们应该达到的模样加以模仿,会使人滋生恐惧,而恐惧扼杀了创造力的思想。恐惧使我们的内心迟钝,以至于我们对生活的整个意义毫无觉察;对我们自己的悲哀。飞鸟的翱翔、别人的微笑和不幸,我们变得麻木,毫无感觉。P62

  那不顺从附和,是应该反抗吗?不,反抗只是一种反作用,是无止境的。

  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反作用而已。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茫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之中。我们总是脱离某一群或某一组理想,而加入另一群人,背上另外的理想,如此地制造了新的思想模式;而对于这项思想模式,我们则必须再起而反抗。反作用只会产生对立,而改革需要再度的改革。P4

  “不”顺从附和,却仅仅是一种抵抗权威的反作用,它无法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反作用是没有止境的,它只能再产生其他的反作用。P62

  我们必须教育我们自己,我们本身是什么,我们传授的便是什么。

  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也就是说,我们身兼学生和老师,我们必须教育我们自己。

  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问题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和教师;问题在于对教育者加以教育。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忧来得更迫切。对教育者加以教育---就是使他了解自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教师自己必先着手观察。他必须随时警觉,密切注意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自己所受的限制方式,自己的种种活动和反应。因为由这种警觉的观察,才能产生智慧,他和别人以及其他事物的关系,才会有根本的转变。

  我们所需要的帮助来自于我们自己,我们无需乞求帮助。因为,当我们谦虚地献身于工作中,当我们面对每日的困难和时间而去了解它们,则帮助就会不求自来。

  教师必须随时注意,不使他的学生将他塑造成一个榜样、一种理想或一项权威。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教育不使一项技术,而是他的生活方式。

  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

  当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制度(不论是教育上或制度上)便改变了。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制度。

  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P9

  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证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满足自己的自我表现。P10

  制度----不论是教育上或制度上----的改变并不神奇;当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它们便改变了。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制度;一旦个人不了解它自身的整体过程,那么任何制度----不论是左派或右派的----都无法为这个世界带来秩序和和平。P10

  正确的教育来自我们自身的改造。我们必须再教育自己,不要为任何注意---不论这主义是多么富有正义,也不要为任何意识形态---不论它对于世界的未来幸福多么富有希望,而互相残杀。我们必须学习怜悯、同情、知足,寻求那至高无上的真实。因此,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拯救。

  到底什么是生活的整体?什么是对生活完整的看法?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养一种完整的生活。

  “整体”无法经由“部分”来了解;它只能借着行动和经验来了解。

  自由产生德行,宁静无法存在。平静的心不是一个被限制了的心,它不是通过纪律或训练才变得静寂。唯有当心灵明白了它自己的种种存在方式---也就是自我的种种存在方式---平静才会出现。

  除了提供知识和技术训练外,教育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对生活有一个完整的看法,应该帮助学生认识他内心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区分,并且铲除偏见,打消学生追求权力与控制力的念头。它应该鼓舞正确的自我观察,以及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加以体验---那就是不必强调其中的某一部分---“我”和“属于我的”,而是帮助心灵超越自身,以便发现真实的事物。

  自由,只产生于一个人在每日生活中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在他和人们、事物、观念、大自然的关系中的自我认识。

  我们没有多少人关切爱,我们多半关心与爱的`外外貌。

  支配欲,是利用他人以达到自我的满足,而一旦我们利用他人,便没有了爱。有了爱,便有了尊重,不仅是尊重孩子,而且是尊重每一个人。

  我们缺乏创造力,因为我们以知识、见闻和傲慢填满了我们整个内心;我们满肚子都是别人思考过的或说过的话。然而,重要的是亲身的体验,而非那体验的方式。要表现,必得先有爱。

  揭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恐惧的原因,需要耐心,和毫无任何批判意味的觉察力。

  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恐惧,都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必须加以灵敏的留意才能铲除它们。恐惧无法借着戒律、升华或任何意志的行为而加以驱除,而必须找出恐惧的原因,加以了解。这需要耐心以及一种毫无任何批判意味的觉察力。

  我们的生活不只是存在于表面的,它的绝大部分都隐藏于深处,难以观察。如果我们要使潜藏的恐惧显露出来,获得解决,那么人的意识部分必须稍微缓和下来,不可持续不断地忙碌。当这些恐惧浮上表面时,必须毫无阻碍地对它们加以观察,以为任何形式的责难或辩解都只会增强恐惧。要从一切的恐惧解脱出来,我们必须对它使人混乱的影响有所觉悟,而唯有持续不断地警觉留意,才能揭露出它的种种原因。

  任何形式的恐惧,都阻止了我们对于自身以及和一切事物之间关系的了解。

  如果了解存在于我们渴望支配他人或被他人支配的欲望背后的强制性,则也许可以从权威的使人瘫痪的恶果中解脱。我们渴望能确定、无疑虑、不做错、能成功、能知道;而这种渴望确定,渴望恒久不变的欲望,在我们心中筑起以个人经验为主的权威。

  如果对自我加以觉察,并且觉悟到,自我的一切活动,不论如何巧妙,必会造成冲突和痛苦,那么对确定的渴望,对自我延续的渴望便会终止。

  智慧起于自我的舍弃。谦虚的心比学识更为重要,而需要具有一颗谦虚的心,并非接着种种知识来填满它,而是对我们自己的思维、情感加以觉察,要细心注意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种种影响,要倾听他人,观察富人、穷人、有权势的人、卑微的人、智慧,并非经由恐惧或压制而产生,而是对每天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故,加以观察和了解。

  恐惧---它是渴求安全的结果---使我们附和顺从,使我们模仿,使我们屈服于控制之下。因此,恐惧阻碍了创造的生活。

  做一个真正希望了解孩子的父母,不通过某种理想的幕布去看孩子(不用“他应该如何”围困住他)。

  当我们为了某个理想,为了未来而努力,我们是按照对此未来的概念而塑造个人;我们对于人一点也不关心,我们关心的只是“人应该如何”的这种想法。对我们来说,“应该如何”变得比“现在存在的事物”------换句话,就是个人和他本身错综复杂的问题----更重要了。如果我们着手于直接了解个人,那么我们关切的便是“现在存在的事物”了。这时,我们便不再想要改变个人。我们关心的只是帮助他了解他自己,而没有私人的企图或利害关系。如果充分觉察到“现在存在的事物”,我们便会了解它,摆脱它的束缚而得以自由。因此,要觉察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停止这种想成为他人的挣扎。

  正确的教育:P22

  与任何的意识形态都不相关---不论这意识形态保证能在未来产生何种乌托邦。

  不是以任何学说为基础---不论它是多么精心构想得来。

  不是一种手段,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而非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

  由于我们自己思想干枯、空洞,没有爱,所以,我们才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方针拱手让给政府和学说。

  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制造新的价值。仅仅将既存的价值置于孩子的心中,使他符合理论,这是将孩子加以限制,而非唤醒他的智慧。

  正确的教育,在于了解真实的儿童(the child as he is) 而不将我们认为的他“应该如何”加诸他的身上。将他围困于“理论”的框架里,是鼓励他的顺从附和。将他围困与“理论”的框架里,是鼓励他的顺从附和。如此会滋生恐惧,在儿童的心中产生了“他的真面目”和“他应该具有的面目”之间的不断冲突,而一切内心冲突,都会向外表露于社会。理论,是我们了解孩子,以及孩子自我了解的实际障碍。

  真正爱孩子,去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性情和他的特性。当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帮助他,借着观察他和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了解自己。

  一个真正希望了解孩子的父母,并不通过某种理想的幕布去看孩子。假如他爱孩子,他便会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性情和他的特性。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如此一来,犹豫要求孩子成为这样的一种人或是那样的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如果,一个人爱的不是理论,而是孩子,这时,才有帮助孩子了解他真正自己的可能。P25

  了解何谓内心自由的正确教育者,能帮助每一个个别的学生,去观察和了解他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加诸自己的强制行为;他帮助学生觉察到那些将他加以限制的种种影响力,以及他自己的愿望,这两者使他滋生了恐惧。当学生逐渐长大成人,教育者帮助他,借着观察他和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了解自己。因为,造成无止境的冲突和悲哀的,乃是完成自我的渴望。

  要了解一个孩子,我们必须在游戏时观察他,在他种种不同的情绪下研究他。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偏见、希望和恐惧投射到他的身上,或是塑造他,使他适合我们欲望中的类型。如果我们不断地以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来判断孩子,必然会在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中,或孩子与世界的关系中,制造除种种的藩篱与障碍。

  我们与孩子之间必须保持密切的关系,才能让他健全地成长,帮助他具有直觉力,能洞察这些愚蠢的偏见。我们必须把问题加以讨论,让孩子听听人们明智的谈话。我们也必须鼓励已存在于他心中的探究与不满的精神,借此帮助他去发现何谓真,何谓假。

  必须着手改变家庭的影响,而开始建造具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

  一所在名利上成功的学校,通常不是一所教育中心。有希望的只是完整的个人---而唯有小学校才能有助于早就这种完整的个人。因此,之手荣书目有限的男女学生,并且拥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远比大学校里从事最新颖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说明为何必须设立小学校。在一间教室里,学生的书目要有限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教育者才能充分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当学生过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时,惩罚和奖励就成了强制施行纪律的一种便利方式。

  如果我们由眼前的事物着手,在我们与孩子、朋友、邻人的关系中觉察到我们自己,则正确的教育便会普及各处。我们在外界家庭与朋友的世界中的行动,将会产生影响和效果。

  任何有基本价值的东西,都是无法接着集体教育来完成的,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个别困难、脾气、能力加以仔细研究、了解。明白这一点的人,如果真心地想要了解孩子,想要帮助他们,便应该集合起来,创办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将在孩子的生活中产生重大的意义,因为它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智慧的人。创办这样的学校,并不需要等到拥有足够的资金,每个人都可在家庭中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而机会将会落到那些具有无限热忱的人身上。

  真正的革命,并非暴力的革命;真正的革命,在于培养完整而有智慧的人,这些人接着他们自己的生活,逐渐使社会产生根本的改变。

  面对问题,了解并铲除冲突,当心因自我停止活动而寂静,创造便出现了。

  心灵需要冲击才能清醒过来,我们把这种冲击成为“问题”。

  不要指导一个人走向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会损坏他的创造力。

  如果教师的心中已消除了一切的恐惧和支配欲,那么他便能帮助学生有创造力地了解和自由。然而,如果教师心中有意或无意地想将学生引向一个特定的目标,则显然他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指导一个人走向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自己指定的或由他人强迫灌输的---即损坏了他的创造力。

  正确的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有创造力,并非只是写写诗、塑雕像或生孩子,而是处于一种真理得以存在的状态中。唯有当自我不复存在,当心终止了它的活动,也就是说,当心不再受它的自身追逐所束缚,此时思维才会静止。当心完全静止,而非被迫训练而沉寂,当心因自我停止活动而寂静,则创造便出现了。

  有冲突之处,创造的状态便无法存在,因此,正确的教育应该帮忙个人面对他的问题,而非崇尚那些逃避的方法。它应该帮助个人去了解冲突,铲除冲突,因为唯有如此,创造的状态才能出现。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亲子共读木棉花开读后感2023-08-22 15:16:36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十篇2023-08-21 10:27:56

小学昆虫记读后感怎么写2023-08-18 18:07:41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500字2023-08-26 16:30:10

亲子共读木棉花开读后感2023-08-22 15:16:36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十篇2023-08-21 10:27:56

小学昆虫记读后感怎么写2023-08-18 18:07:41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