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1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
《道德经》读后感2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杀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读后感3
《道德经》的第一句,也是被世人提及最多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诉我们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是难以描述的。难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类思维、语文是具有极大局限的,是片面的。由此,不管我们对“道”的认识如何,都是局限的,还有更高深的“道”是我们未能理解的。所以,不应该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不断地加以认识。这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相通的。但是这种发展应该是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的,因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宇宙和自然的规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推崇也是老子一切哲学思想的最本源。
老子还给我们提供了修身的准则,或者说榜样。“上善若水”——他说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可以用水来形容。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众人厌恶的卑下,污浊之地,所以它可以算是至高的“善”了。“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这个句子详细地指出了人应该效法水怎样的德行,首先要效法水的不居高的精神,要时刻让自己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有了功勋却不占据,不与人争,不自以为是,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其次应效仿水的沉静没有物欲。人类应该恢复自己心灵的透彻明净,抛弃众多物价的束缚。并不是说一点物欲都没有,但是要限制自己,不贪图,不强求。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标准,审视自己的心灵。除此,还应效法水的仁爱之情,带着一颗不求回报的心真诚地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还要效仿水的诚信,水的平正,水的能屈能伸,水的善于把握时机。
在第四十六章里,老子提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世上的很多事并不是绝对的。许多看上去很好的事往往会变成坏事的开端,而不好的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好事。所以如老子一样的智者说,祸和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的事情之中,这是由于人们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看不到祸害的一面,只知道生存的快乐,所以人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应居安思危,因为灾祸随时可能降临。同样,面对不愉快、灾难也不必绝望,因为灾祸背后常倚伏着幸福。但福祸谁都不能说得很准确,所以到最后还不如和谐地去面对一切,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地思考问题,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会带给我们和谐以及待人的宽容心。
除开这几点,《道德经》中还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尽管道家思想在几千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但老子的修身养性学说及其境界一直高山仰止,不可动摇。《道德经》的内容不仅是人类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类由平庸、卑微走向伟大、神圣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智慧之源,是安身立命、立身处世、安邦治国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弘扬它,不仅对修身养性,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地审视宇宙、社会历史、自然万物的前提下重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道德经》读后感4
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不过是几个时辰而已。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
如果人们在远古指天叫“夷”,指地为“希”,那现在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诉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可以有如此深奥的道理。
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该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的确,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
现在,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只能用心体会,而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
《道德经》读后感5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读后感6
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本人自觉《道德经》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三部分是“治国”。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希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这个道理可以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现在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可以忽视了,良心可以抛弃了。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多则惑”可以从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问题解释。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情必须要让我们做选择,选择只有一个,我们不会多加考虑,而会从一而终。如果选择有多个,选择之初会多加思虑,斟酌再三。最终确定后,如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自己所料,往往会幻想着那条为选择的路,甚至会希望自己生活在为选择的路中,因此烦恼、迷惑、悔恨就滋生了。
诚然,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代也有很多人推崇他的思想,但是他的有些思想,我不怎么赞同。例如,老子说到“曲则全,枉则直”即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伸直。而我觉得委曲不一定能全,屈枉不一定能伸直。拿我生活中的意见小事来说吧。有位大妈跟我诉苦说,她一家子是与另一家人合租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里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卫生间是两家人公用的,理应是两家人共同打理卫生间的卫生,可从始至终,只有大妈一个人去打扫卫生间。
大妈就埋怨了,难道只有她这一家子人需要去卫生间,另一家人就不需要去了吗,难道他们就不怕脏?大妈虽然在抱怨,但,确实是委曲求全了。两家人表面看上去还是和和睦睦的同住一个院子。但是,这“全”底下,难免会存在大妈对另一家人的芥蒂,而且这个芥蒂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大妈可能会逢人就诉苦,并且很有可能这种埋怨的诉苦会变相为说人是非。另外一家人会觉得大妈人好“欺负”,是个老好人,这种想法可能会刺激他们进一步剥削大妈的“好心”。这样下去,看似波澜不惊的院子,实则暗藏汹涌,随时都可能爆发激烈的争吵。这样看来,委曲成全了吗?
所以我认为,“委”不一定能“全”,“枉”不一定能“直”。
《道德经》读后感7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漫长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中流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思想以及典籍。其中有这么一个长达几百年的征战史,也正是在这段峥嵘的历史阶段,人才辈出,思想膨胀,百家争鸣。这段时间就是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段连年战争,诸国征伐,民不聊生的时代,无数有志之士运用各种办法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因此形成了与东周国内割据一方的诸侯国一样的各个学术学派,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学术成果,以及文化名人。典籍有儒家的《论语》、《春秋》、《孟子》等等;道家的《道德经》、《庄子》等等;墨家学派的《墨子》等;还有兵家的《孙子兵法》等等。学派以及典籍之多不胜枚举。我想作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好好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这些经典名著,因为这些作品出自那样的一个战乱年代,人们常常对明天的太阳不抱希望,然而在这样一个生死不由自主的年代,他们能够更加看清人生的意义,更加明确生命奋斗的目标,更加注重国家的一统和兴旺发达。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思想,并不是过去的东西都是腐朽的,也许他们的思想能够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一些诸子百家的经典,其中认真学习了道家的《道德经》,虽然理解了不少道家的思想,但是老子高深的古典辩证哲学思想并不是光看这些文字以及一个寒假的时间就能理解透彻,并且运用于实际的。
读《道德经》,首先就是要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老子自己就说过,“道”这东西,它大大超越了知识的层面,所以我们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来衡量、来解释,我们必须要突破知识的限制,随老子一起站在局外来看这个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视野才没有死角,我们才能够理解“道”的永恒。然而这个在看《道德经》前就应该有所准备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无数人都看不懂,完全无法理解,于是自下定论,认为这是老子的一出恶作剧,故作玄虚。
在有了这样一个大概的理解准备后我们再看《道德经》,于是可以感到,老子的思想是围绕着“道”这一观念展开的。老子所说的“道”,并非人们通常所讲的道路、规律、天之道或人之道,而是既“无名”,又“有名”的一个实体。他所说的“名”,也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名称或名字,而是与实际内容相对应的形式和形态。老子的“道”一方面“寂兮”、“寥兮”、“恍兮”、“惚兮”,寂静无声,空虚无形。另一方面,它又“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是一实实在在的事物,有具体的形象。显然,老子所说的“道”是一客观存在的实体。这个浑然一体、不可割裂的东西,先于天地而生。它独立存在,永远也不会改变。它具有实体及其法则或规律这二方面的意义。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甚信”,含有真实可信的事物的本质。“道”产生万物,万物其中有“信”,含有真实可信的事物本质。“道”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又向它回归。“道”好似万物的宗主,它是万物的汇归之地,万物都归附于它。“道”在万物中的体现称作“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的样子,一切以“道”为转移。天得到它就澄清,地得到它就安宁,神得到它就灵验,川谷得到它就盈满,侯王得到它就成为天下的君长。“道法自然”,它是自然的缩影和化身,是大自然及其规律的代名词。
“道”又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有名”是万物的根源,天下万物无一不产生于天、地这样的具体的有形之物;“无名”则是万物的始端,具体的有形之物均产生于“道”和无形的“一”。“道”的运动就是向相反方向的转化。它的运动轨迹是由近及远,越离越远,但最终又由远处返回。天、地和人均取法于“道”,无一不是如此。如对于万物来说,“道”使其从无形成为有形;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又使其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无形既是万物运动的起点,又是万物运动的终点、归宿和本根。
在认识了“道”并据此了解天下万物后,老子认为认识的过程就已经完成,因而主张堵住耳目口鼻,关闭感知的大门,“绝学”、“弃知”,返回到无知、无欲的纯朴状态。
老子主张通过观察万物来认识其本质。这使他的认识论具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因素。此外,他又认识到,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观点也是值得肯定的。另外,老子又主张只有无欲,才能认识无形之“道”的奥妙,这就使他认识论带有神秘的色彩,但同时又揭示了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
而在当今有为了利益而反目的兄弟,还有为了利益而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我认为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倡导大家学习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少一些利益征讨,多一些亲情友谊。
粗看人生几十载,你可以为了获得万万人之上的荣耀而奔波此生,也可以拉帮结派,纠集聚众虎踞一方,还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细数天下王侯与膝前孩童听……都不过几十载,于是万万人之上的人要求别人帮他写书,把他打败拉帮结派的家伙的故事写成一本厚厚的笑话,并给这部笑话取了个颇有文学意味以及哲学涵养的词叫:历史。并且告诉要求所有的人都像他学习,界定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追寻平凡梦想的人为愚昧。细看人生许多日子,不要因为他短就可以忽略,因为再小的一天也是昨天所不能拥有的明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真正的超然不受拘束?是“道”所衍生的人民。
推荐文章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8:49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43:53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38:57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4:27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6 12:31:15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6 12:26:35
灯光700字读后感范文2023-08-20 11:24:09
竞选班干部演讲稿四篇2023-08-14 04:20:12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六篇)2023-08-19 09:12:17
大学个人毕业自我鉴定简短2023-08-12 03:40:25
灯光700字读后感范文2023-08-20 11:24:09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六篇)2023-08-19 09:12:17
关于假小子戴安的读后感(精选五篇)2023-08-16 08:49:56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8-21 01:28:29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8-23 09:07:20
小王子读后感8篇2023-08-10 12:29:23